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属沙粒病毒科,沙粒病毒属,其核酸为单股RNA。它能感染人和小鼠。当成年小鼠感染LCMV后,用ELISA法能在血清中测到LCMV抗体。但作者在用ELISA法检测一、二级小鼠病毒携带情况时,来测得LCMV抗体。接种LCMV的小鼠也未引起周围的动物(大、小鼠)发病和LCMV抗体阳性。因此有必要观察不同途径接种LCMV后其抗体产生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IL2-TNFα基因诱导大鼠C6胶质瘤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1999年对抽查的近20家单位的5319只实验动物进行病毒学检测。普通级大鼠(179只)、仓鼠(2334)均合格;927只小鼠中发现3只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病毒(LCMV)抗体阳性、30只鼠痘病毒(MPV)抗体阳性;413只豚鼠中有21只LCMV抗体阳性,清洁级大鼠、小鼠和豚鼠中没有一种动物5年来一直保持合格、仙台病毒、鼠肝炎病毒(MHV)感染比较普遍。381只SPF级小鼠仅1996年在一次抽查中有6只小鼠呼肠孤病毒Ⅲ型(Reo-3)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3.
小鼠肝炎病毒(Murine Hepatitis Virus, MHV)是一种冠状RNA病毒,常呈潜伏性感染,影响实验动物的质量和动物实验的结果。及时的检测出MHV可控制其流行范围和预防其对动物实验结果的影响。本文就近年来对MHV的检测与诊断方法做出综述,分析了MHV感染对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的影响,分析了现有MHV检测方法的优劣,为进一步研究MHV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年的检测实践,笔者建议:1我国国家标准参照国外实验动物质量标准设置我国特有的"核心检测项目"及"备选检测项目"质量标准。即:将现行国家标准检测内容设置为"核心检测项目","核心检测项目"中保留原有的"必检项目"(即"●")及"必要时检测项目"(即"○");将国家标准中未涉及的病毒检测内容设置为"备选检测项"。2目前"核心检测项目"中大鼠HV及小鼠Ect由"必检项目"调整为"必要时检测项目";大鼠增加对LCMV的检测要求,设置为"必要时检测项目";取消"核心检测项目"中对TMEV病毒的检测要求,将该病毒调整为"备选检测项目"清单中。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年的检测实践,笔者建议:① 我国国家标准参照国外实验动物质量标准设置我国特有的"核心检测项目"及"备选检测项目"质量标准。即:将现行国家标准检测内容设置为"核心检测项目","核心检测项目"中保留原有的"必检项目"(即"●")及"必要时检测项目"(即"○");将国家标准中未涉及的病毒检测内容设置为"备选检测项"。②目前"核心检测项目"中大鼠HV及小鼠Ect由"必检项目"调整为"必要时检测项目";大鼠增加对LCMV的检测要求,设置为"必要时检测项目";取消"核心检测项目"中对TMEV病毒的检测要求,将该病毒调整为"备选检测项目"清单中。  相似文献   

6.
实验动物是生物学、医学等生命科学上最能反映人类的各种生命现象的群体。它们往往作为“人的替身”进行科学研究,并且在医疗、教学、检测、生产、国防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生命科学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实验动物的需求,质和量与日俱增。饲养供应实验动物已有专业机构。对动物实验也提出了规范的要求。我国实验动物管理步入法制管理范畴,从而保证了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质量,并与国际的要求和标准接轨。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疾病是实验动物的重大危害因素之一。目前,国际确认品系小鼠中已发现的病原体有60多种,其中病毒有20种以上。实验动物可同时自然感染几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不一。急性感染可引起剧烈发病,暴发性死亡,甚至全群覆没。不少动物属隐性感染,无明显临床症状;但由于实验条件等外界环境的刺激,体内的病毒因子被激活,可使动物发病死亡,给实验造成严重的干扰。国际上发达国家均把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质量控制列于重要地位,特别是定期进行病毒性疾病的检测。各国根据本地区疾病流行情况及其所掌握的检测手段,制定了各种实验动物病毒学检测内容。在实验用鼠方面,不同国家和组织的检测项目不尽相同,但均将对实验人员和饲养人员造成威胁的人畜共患性病毒如:流行性出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动物特定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其寄生虫感染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我国,由于环境条件,人员素质,饲养方式,管理水平等因素,实验动物仍有寄生虫感染出现。这不仅直接影响动物的健康状况,而且也使研究工作受到干扰,甚至得出错误结论。为了保证实验动物在研究工作中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准确性,实验动物寄生虫作为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的指标之一,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为了有效地控制寄生虫,经过十年有余的艰苦努力,我国已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验动物寄生虫检测等级标准及其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更直观的了解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情况,本文引“感染指数”这一评估指标。探索测算感染指数的最佳方法,以便更加科学的反映实验动物的感染状况。方法 感染指数,也称感染度,它是对实验动物质量监测的定性指标。通过加工汇总实验动物的病原体感染率,综合反映某一特定实验动物群体的病原体感染状态或趋势的一种指标。结果 总体上,小鼠病原体感染指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大鼠的病原体感染指数则逐年上升。分别比较各类病原体感染指数发现,小鼠中寄生虫感染指数最高,而大鼠中细菌感染指数最高。结论 感染指数分析揭示了实验动物质量的基本状况,需要加强对小鼠寄生虫的监测,而大鼠的细菌检测需要投入更多关注。小鼠病原体感染情况得到控制,大鼠各类病原体的控制情况均逐年趋于严重。  相似文献   

10.
在开放环境饲养条件下,实验动物寄生虫的感染是较为普遍的。寄生虫不仅影响实验动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常会干扰和影响动物实验的结果。更令人担忧的是,受感染的实验动物常会成为某些人与动物共患病的贮存宿主。为了解我院实验动物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为防治实验动物寄生虫病,预防生物性危害提供依据,我们于1995年7月进行了此次调查研究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动物:系本院实验动物科内开放条件下饲养的三种主要医用实验动物。昆明种小白鼠、新西兰兔和豚鼠。二、检查方法:按照卫生部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编发的《医学实验动物监测手册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After an employee at a 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 was diagnosed with 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an investigation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lymphocytic choriomeningitis virus (LCMV) infections among the institute's employees and to identify risk factors for infection. DESIGN--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SETTING--A US 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 PARTICIPANTS--Eighty-two of 90 institute employees. MAIN OUTCOME MEASURES--Serum LCMV antibodies. RESULTS--Seven workers (9%) with definite LCMV infection (LCMV IgG antibody titer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16) and one worker (1%) with probable infection (IgG titer = 8) were identified (10% overall seroprevalence). All infected employees handled animals or animal tissues and were more likely than other animal handlers to have worked with nude mice (Mus musculus) (P less than .02). Among the 31 employees who worked with nude mice at the institute, infected workers were more likely to clean the cages of nude mice (P much less than .001), change their bedding (P less than .01), and change their water (P less than .001). The institute had been injecting nude mice with LCMV-infected tumor cell lines and had recently increased the nude mouse population and the duration of experiments. These changes would have increased the LCMV burden at the facility and were tempo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luster of LCMV infections in employees. CONCLUSIONS--This LCMV outbreak, the first reported since 1974, is the first associated with nude mice. It illustrates the ongoing hazard LCMV poses in research laboratories. Since the symptoms of LCMV infection can be nonspecific, clinicians should consider this diagnosis in ill patients who report laboratory rodent exposure.  相似文献   

12.
本文目的是探讨在成年大鼠初级体感皮层(SI)内进行局限损毁能否引起损毁区周围的代表区重组。在氯胺酮麻醉下用微电极技术测定隐神经代表区(SAR)和坐骨神经代表区(SCR),然后用铂电极对SAR进行选择性电解损毁。三至四周后进行重复测定。结果表明,在14例所观察的大鼠中,9例在原损毁区以外发现新生的SAR,其面积为0.20±0.08mm2。这表明成年大鼠SI神经元在中枢损伤后具有一定的重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对某单位从事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及科研工作的人员进行人兽共患病病原体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结果发现所调查的4种人兽共患性疾病中,血清检出阳性者只有流行性出血热,提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仍是预防的重点。只有改善实验动物饲养环境,控制实验动物质量,才能切实有效地保障实验动物科技工作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实验动物细菌学质量控制标准是评价实验动物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在分析发达国家实验动物质量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的检测现状,对我国实验动物细菌学监测标准在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频率、取样要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种灵敏的ELISA竞争抑制法,用以检测实验动物多杀性巴氏杆菌,在该系统中,从多杀性巴氏杆菌P-1059,X-73和A-898中抽提可溶性物质作为包板抗原。用3株全菌体免疫兔,提纯兔抗多杀性巴氏杆菌IgG,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兔抗多杀性巴氏杆菌IgG将酶结合物与待检动物血清做ELISA竞争抑制试验,同时用常规ELISA间接法做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此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各种实验动物的多杀性巴氏杆菌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通过鼠类携带出血热病毒的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高热、出血、休克、肾衰竭为主要症状。该病发病急.病死率高,传染性强,流行区域广,是目前我国危害较严重的烈性传染病。该病不仅由野鼠传播给人群,而且通过野鼠感染实验动物,形成实验室感染,二次传播从事动物实验的人群。现把出血热的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感染介绍给读者,以引起有关方面重视。目前我国已将流行性出血热列入实验动物质量检测必检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参加美国病理学会(CAP)室间质评的能力比对检验(PT)后,染色体检测水平的变化。方法分析2011~2014参加CAPPT的结果,并根据CAP评审结果,得出该实验室细胞遗传学染色体质控测试的准确率,并通过分析该实验室参加CAP前后的染色体条带水平、异常检出率及染色体检测失败率,评估CAP室间质评项目对提高该实验室染色体检测水平的作用。结果2011~2014年该实验室参加CAPPT测试10次,共分析病例59例,判断染色体核型正确率为100%,核型描述正确率为95.1%。该实验室临床病例染色体检测结果显示:外周血染色体的异常检出率为18.9%,骨髓染色体的异常检出率为25.9%,初诊白血病异常率为66.8%;外周血染色体及骨髓染色体检测的失败率分别为0.5%、5.0%;参加CAP后,外周血及骨髓染色体检测失败率均下降,染色体条带平均水平均提高,与参加CAP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加高水平的室间质评项目可以提高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检测的临床分析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广东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的现状、取得成效、问题和对策。实验动物许可证实施10年来取得了较好成效:从单纯对实验动物质量和设施的合格证管理过渡到对实验动物质量、设施、人员队伍建设和管理软件建设等影响实验结果的4个要素的全面管理,再加上在我省实施统一试题库现场抽题考试和5个评审专家根据细化的评分标准独立打分,充分保证评审的公正性;成功推动了《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立法,使许可证制度的执行有了法律依据;广东省实验动物许可证发放逐年增加,行业和地区分布广泛,获证单位的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量不断增加。分析存在的5个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更好推动广东省实验动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