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城市社区四种慢性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的医疗费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用非随机化对照临床试验方法评价城市社区常见四种慢性病双向转诊临床路径应用的医疗费用,结果提示双向转诊临床路径有利于节约2型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社区照顾路径应用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所建立的适合我国城市社区人群的冠心病社区照顾路径的效果、效益、可行性和可推广性。方法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试验和个人深入访谈法,对所建立的社区照顾路径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冠心病社区照顾路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功能状态、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使患者感到满意。结论冠心病社区照顾路径规范了医疗服务,提高了服务质量,是适合我国医疗实践的一种综合性的医疗管理照顾方法。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区高血压双向转诊路径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所建立的适合我国城市社区人群的高血压双向转诊路径的效果、效益、可行性和可推广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和个人深入访谈法,对所建立的双向转诊路径进行评价。结果实施高血压双向转诊路径可以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降低再就诊率、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治疗效果并使服务具有连续性。结论高血压双向转诊路径确实是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疾病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上海新华-崇明医疗联合体内冠心病双向转诊实施效果。方法:将转入新华医院设为实验组,未转入新华医院为对照组,通过对照比较分析,从住院天数、治疗费用等方面对转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医疗联合体促进了冠心病患者双向转诊的开展,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结论:建议明确医疗联合体的政策定义、加快建设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共享机制及激励约束机制,从而进一步发挥医疗联合体在促进冠心病双向转诊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所建立的适合我国城市社区人群的2型糖尿病双向转诊路径的效果、效益、可行性和可推广性。方法 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和个人深入访谈,对所建立的双向转诊路径进行评价。结果 实施2型糖尿病双向转诊机制有利于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服务项目、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治疗效果并使服务具有连续性。结论 2型糖尿病双向转诊路径作为一个疾病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疗帮扶工作,总结了成立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签订帮扶协议书、开展人才培养、实施专科技术延伸、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医院品牌传播等六个方面的做法与成效。指出了存在着认识不足、双向转诊不畅、帮扶效果难以评价等主要问题。体会到开展医疗帮扶工作,必须依靠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必须是“三方”受益和政府满意、必须成立专门的机构、必须立足于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等。  相似文献   

7.
城市社区冠心病临床路径的研制及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开发研制适合我国城市社区人群冠心病的临床路径。方法采用文献法、专家会议法、现场考察和预试验的方法,研制中国城市社区人群的冠心病临床路径。结果建立了冠心病的社区照顾路径、冠心病的专科诊疗流程、急性心肌梗死专科诊疗路径、不稳定型心绞痛专科诊疗路径、冠心病社区一专科双向转诊技术路径和社区一专科双向转诊管理路径。结论冠心病的临床路径是以社区慢性病照顾为切入点,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突出以病人为中心和以照顾的连续性为方向的一组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所建立的适合我国城市人群的冠心病专科诊疗路径的效果、效益、可行性和可推广性。方法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试验和个人深入访谈法,对所建立的专科诊疗路径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实施冠心病专科诊疗路径可以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再住院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冠心病专科诊疗路径不仅规范了医疗服务,还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确实是一个具有成本效果的疾病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双向转诊是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的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或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间的转院诊治过程,通过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地规范医疗流程,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格局,逐步实现分级医疗的就医模式。建立健全双向转诊路径是有效缓解三级医院医疗压力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发展的重点是建立"双诊制",即双向转诊制和全科医生首诊制[1]。目前双向转诊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社区卫生服务站冠心病双向转诊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通过探讨社区卫生服务站冠心病患者双向转诊失败病例的原因,提出进一步改进双向转诊的方法。方法 对2002年2月~2003年2月由复兴医院附属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转诊至复兴医院门诊、急诊或病房就诊和治疗的94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复兴医院各社区卫生服务站需转出的冠心病患者共94例,69例双向转诊成功,25例转诊失败,其中13例转出失败,12例转回失败。结论 改进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沟通渠道;对社区居民进行“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教育,减少就医的盲目性;完善医疗保险机制,建立更广泛的双向转诊制度;合理调整医疗机构间的利益分配,是提高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全面、持续性照顾,节约医疗费用,合理利用医疗资源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城市社区高血压临床路径的研制及双向转诊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开发研制适合我国城市社区人群高血压的临床路径。方法采用文献法、专家会议法、现场考察和预试验的方法,研制中国城市社区人群的高血压临床路径。结果建立高血压的社区照顾路径、单纯高血压专科诊疗路径、高血压社区-专科双向转诊技术路径和社区-专科双向转诊管理路径。结论高血压的临床路径是以循证医学为指导,既强调了诊疗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又突出了全科医学连续性照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开发设计适合我国城市社区人群2型糖尿病诊治的临床路径。方法 采用文献法、专家会议法、现场考察和预试验的方法,研制中国城市社区人群的2型糖尿病诊治的临床路径。结果 建立了2型糖尿病的社区照顾路径、酮症酸中毒专科诊疗路径、低血糖症患者专科诊疗路径、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专科双向转诊技术路径和管理路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专科诊疗路径。结论2型糖尿病诊治的临床路径是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在强调诊疗服务标准化的同时,突出了全科医学连续性照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社区照顾路径应用的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所建立的适用于我国城市社区人群2型糖尿病社区照顾路径的效果、效益、可行性和可推广性。方法 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试验和个人深入访谈法,对所建立的社区照顾路径进行评价。结果 2型糖尿病社区照顾路径的实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满意度、依从性和糖尿病健康知识的知晓度,同时也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结论 2型糖尿病的社区照顾路径在提高医院运行效率的同时,规范了医疗服务,是一种比较实用的疾病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社区照顾路径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所建立的适合我国城市社区人群的高血压社区照顾路径的效果、效益、可行性和可推广性。方法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试验和个人深入访谈法,对所建立的社区照顾路径进行评价。结果实施高血压社区照顾路径,提高社区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结论高血压社区照顾路径在提高医院运行效率的同时规范了医疗服务,是一套非常实用的疾病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有效应对慢性病的挑战,是当前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慢性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统一转诊标准,制定临床路径,规范转诊流程,建立社区与医院之间的慢性病双向转诊机制,能够促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医疗费用,规范慢性病治疗,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李虹  张玉梅 《实用全科医学》2011,(12):1918-1919
目的通过对26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双向转诊与转出是为了更准确定地进行诊断和准确地治疗;同时还可对社区医院诊断符合率予以验证,利于基层医院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方法对26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双向转诊与转出,对转回的26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每月一次的连续随访。结果在随访过程中关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变化,随PSA高低选择是否再继续给予激素、化疗或放射治疗。健康体检时要进行PSA筛查,以助早期发现前列腺癌,以便早期接受治疗,控制率达到96.2%;连续跟踪随访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反馈给上级医院,使患者及时获得新的救治,相对生存率为100%(26/26),弥补了大医院不能按时追踪随诊的缺憾。回访率100.0%。结论对转回的26例前列腺癌患者实施每月一次的连续随访,防止了不连续或漏访现象的发生。不仅方便患者,也减轻了大医院就诊压力,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