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肾病低蛋白高脂血症与大量蛋白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肾病综合征时低蛋白高脂血症的发生与大量蛋白尿之间的关系。方法 观察双肾用阿霉素大量蛋白尿(A)组与经典肾病模型(B)组大鼠血浆蛋白与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2组在尿蛋白排泄量类似的情况下,A组血白蛋白不如B组下降明显(P〈0.01),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又称甘油三酯)不如B组升高显著(P〈0.01)。结论 大量蛋白悄不是阿霉素肾病低蛋白高脂血症发生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2.
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nephrin、podocin mRNA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nephrin、podocin mRNA表达,探讨nephrin、podocin在阿霉素肾病蛋白尿发生中的可能作用,为进一步阐明蛋白尿的产生机制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方法建立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内nephrin、podocin 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阿霉素组大鼠注药后14d(蛋白尿高峰前)及42d(蛋白尿高峰时)nephrin mRNA下调70%及78%(P〈0.001),podocin mRNA水平注药后14d上调2.7倍,注药后42d仍在上调水平(较对照组升高2倍)。结论阿霉素肾病蛋白尿的发生和进展与nephrin、podocin转录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阿霉素(ADR)肾病大鼠模型中,探讨过表达Smad 7对肾病蛋白尿及其病理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用单次尾静脉注射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通过构建重组腺病毒介导外源性Smad 7基因,单侧肾动脉灌注转染Smad 7至靶肾脏。用荧光显微镜检测Smad 7重组腺病毒的转染效果,用邻苯三酚红比色法测定大鼠24 h尿蛋白,HE染色检测各组肾脏病理改变。结果  ①用6.5 mg/kg ADR一次性尾静脉注射SD大鼠可成功构建肾病模型;4周末似微小病变型肾病。②单侧肾动脉灌注能有效将介导Smad 7的重组腺病毒转染至大鼠靶肾脏。③4周末肾病重组腺病毒(Ad-Smad7)组尿蛋白(38.4±6.0)较ADR组(69.58±10.63)减少(P <0.05)。④荧光显微镜显示肾病Ad-smad7组大鼠靶肾中,Ad-Smad7主要在肾小管表达,肾小球表达少。⑤肾病Ad-Smad7组肾脏病理改变轻微,肾病Ad-GFP组、ADR组病理较严重,出现类似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慢性肾脏病病理表现。 结论  单侧肾动脉灌注有效地使重组腺病毒介导的Smad 7转染至大鼠靶肾脏,使Smad 7在该肾过表达,可减轻肾病大鼠蛋白尿,并改善阿霉素肾病病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实验性阿霉素肾病综合征(NS)大鼠中,心肌脂蛋白脂酶(LPL)活力和基因表达改变的原因及其在甘油三酯血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23只大鼠随机分为经典阿霉素肾病组(A组,n=8)、新建大量蛋白尿模型组(B组,n=6)及对照组(C组,n=7),分别采用比色测定法及RT-PCR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LPL活力及其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新建大量蛋白尿模型大鼠,尽管出现同经典阿霉素肾病大鼠相似的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理改变,但其血甘油三酯改变程度远远低于经典的肾病大鼠.心肌LPL活力在经典肾病组[(22.04±2.08)mmol@g-1@h-1]降低(P<0.01),在新建模型组[(52.76±8.55)mmol@g-1@h-1]则无改变(P>0.05),且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呈负相关(r=-0.625,P<0.01);心肌LPLmRNA在经典肾病组[(54±18)%]下降(P<0.05),在新建模型组[(110±30)%]则无改变(P>0.05);心肌LPL活力与其mRNA改变一致(r=0.737,P<0.01),并与血白蛋白浓度密切相关(r=0.860,P<0.01).结论实验性肾病综合征大鼠,发生了心肌LPL活力及基因表达的下调,血浆白蛋白浓度的降低可能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心肌LPL活力的下调,可能参与了NS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阿霉素诱导的肾病模型大鼠肾脏podocin mRNA的表达特点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在蛋白尿发生发展中podocin的作用以及ATRA治疗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于阿霉素注射后第2天干预组每天给予20 mg/kg ATRA灌胃,每周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4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RT-PCR检测podocin mRNA的表达.结果 ①模型组、干预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pdocin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干预组podocin mRNA较模型组有所降低(P<0.01).②阿霉素诱导的大鼠于注射阿霉素后24 h尿蛋白开始逐渐升高,第28天达高峰,干预组与模型组相比大鼠尿蛋白明显减少,第28天时降低约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皮质podocin mRNA的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ATRA可减少肾病大鼠尿蛋白量,同时减少肾皮质podocin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D2相关蛋白(CD2AP)和α-actinin-4这两种足细胞相关分子在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中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它们与蛋白尿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肾病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在2、4、6、8周,应用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BCA法检测24h尿蛋白排泄量,半定量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大鼠肾皮质中CD2AP和α-actinin-4的表达。结果:随着肾病模型组大鼠尿蛋白量逐渐增加,肾组织病理改变逐步加重,肾皮质CD2AP的表达量先明显增加,后逐渐降至对照组水平,2、4、6周分别为对照组的3.0、1.8、1.2倍,而α-actinin-4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阿霉素肾病模型大鼠肾皮质CD2AP和α-actinin-4这两种足细胞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规律不同,前者与蛋白尿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后者则与尿蛋白量的变化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 - κB(NF- κB)活化及其与蛋白尿、肾小管间质损害和趋化因子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阿霉素肾病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 (6 m g/kg)制备。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系统观察肾皮质区小管间质损害程度、NF- κB活化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 1(MCP- 1)表达。结果 :阿霉素肾病大鼠出现大量蛋白尿及明显的皮质区肾小管间质损害。肾皮质区 NF- κB活化及 MCP- 1表达显著增强 ,且与蛋白尿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显著相关。结论 :NF- κB活化介导了非免疫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时皮质区肾小管间质损害及诱导趋化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南京医科大学小儿肾脏病研究中心卢思广等对肾病综合征肾钠潴留,归因于大量蛋白尿引起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化形成水肿的经典理论,提出了异议。 作者根据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对蛋白尿的保护作用,采用大鼠阿霉素肾病模型,研究肾钠潴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kB(NF-kB)活化及其与蛋白尿、肾小管间质损害和趋化因子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阿霉素肾病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mg/kg)制备。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系统观察肾皮区小管间质损害程度、NF-kB活化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结果:阿霉素肾病大鼠出现大量蛋白尿及明显的皮质区肾小管间质损害。肾皮质区NF-kB活化及MCP-1表达显著增强,且与蛋白尿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显著相关。结论:NF-kB活化介导出非免疫性慢性肾小球炎时皮质区肾小管间质损害及诱导趋化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鲤鱼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的治疗作用。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50只,经尾静脉分两次注射阿霉素制备肾病综合征模型,检测大鼠阿霉素注射前1周、注射后每3天的12h尿蛋白排泄量并描绘尿蛋白排泄量变化曲线;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血清清蛋白(ALB)、总蛋白(T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O)的水平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12h尿蛋白排泄量、血脂水平明显升高;血清总蛋白、清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12h尿蛋白排泄量降低,血清清蛋白、总蛋白水平升高。结论鲤鱼汤能降低阿霉素肾病大鼠的尿蛋白排泄量,提高血清蛋白及总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建立,观察泼尼松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血、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阿霉素组(A)、泼尼松组(B)、对照组(C)。前两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7.5mg/kg),各组于两周末监测血清、尿白蛋白,模型制作成功后B组给予泼尼松9mg/kg.d灌胃治疗,同时A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各组于2、6周和12周末监测血清、尿白蛋白、HE染色光镜、透射电镜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 2周末A、B组大鼠出现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伴高胆固醇血症,光镜下肾小球基本正常;A组第6周肾小球可见系膜基质增多,毛细血管闭塞;第12周时肾小球病变呈局灶、节段分布,肾间质内有明显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并见纤维化;B组第6周部分肾小球正常,部分系膜增生;第12周见肾小球结构基本正常。结论阿霉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2周末成功制作了微小病变型肾病模型;应用泼尼松干预治疗,可减轻阿霉素肾病大鼠肾脏病理损伤,明显减少蛋白尿,进一步证明造模成功,同时说明泼尼松对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祛风通络方对阿霉素肾病大鼠Pododcin mRNA表达及足细胞足突形态的影响,探讨祛风通络方治疗肾病蛋白尿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以阿霉素(6 mg/kg)尾静脉注射法造模,模型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祛风组、激素组和苯那组,并给予相应干预。用RT-PCR法测定肾组织Podocin mRNA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及足突形态变化。结果 (1)模型成功与空白组比较,造模组大鼠Podocin 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1),足细胞足突融合甚至消失,足细胞有脱落、细胞数明显减少。(2)干预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PodocinmRNA表达均上调(P<0.01);祛风组足细胞及足突形态改善明显。结论祛风通络方可能通过上调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Podocin mRNA表达,改善足细胞及足突形态结构而达到防治蛋白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脏在肾病综合征低白蛋白血症和高脂血症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肝脏、肾脏被阿霉素同时或分别作用后,大鼠血浆白蛋白和血脂水平变化。结果 双肾用阿霉素大量蛋白尿(B)组、肝脏用阿霉素(C)组血浆白蛋白较正常(D)组降低,但其降低的程度远低于经典肾病(A)组(P〈0.01)。B组血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较D组升高(P〈0.01)。C组甘油三酯和载脂蛋白-A较D组升高(P〈0.01)。结论 致病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肾病综合征大鼠脂蛋白脂酶活力及基因表达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实验性阿霉素肾病综合征 (NS)大鼠中 ,心肌脂蛋白脂酶 (LPL)活力和基因表达改变的原因及其在甘油三酯血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2 3只大鼠随机分为经典阿霉素肾病组 (A组 ,n =8)、新建大量蛋白尿模型组 (B组 ,n =6 )及对照组 (C组 ,n =7) ,分别采用比色测定法及RT -PCR法 ,测定各组大鼠心肌组织LPL活力及其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 新建大量蛋白尿模型大鼠 ,尽管出现同经典阿霉素肾病大鼠相似的大量蛋白尿及肾病理改变 ,但其血甘油三酯改变程度远远低于经典的肾病大鼠。心肌LPL活力在经典肾病组 [(2 2 .0 4± 2 .0 8)mmol·g-1·h-1]降低 (P <0 .0 1) ,在新建模型组 [(5 2 .76± 8.5 5 )mmol·g-1·h-1]则无改变 (P >0 .0 5 ) ,且与高甘油三酯血症呈负相关 (r =- 0 .6 2 5 ,P <0 .0 1) ;心肌LPLmRNA在经典肾病组 [(5 4± 18) % ]下降 (P <0 .0 5 ) ,在新建模型组 [(110± 30 ) % ]则无改变 (P >0 .0 5 ) ;心肌LPL活力与其mRNA改变一致 (r =0 .737,P <0 .0 1) ,并与血白蛋白浓度密切相关 (r=0 .86 0 ,P<0 .0 1)。结论 实验性肾病综合征大鼠 ,发生了心肌LPL活力及基因表达的下调 ,血浆白蛋白浓度的降低可能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心肌LPL活力的下调 ,可能参与了NS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维生素E对大鼠阿霉素肾病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维生素E对大鼠阿霉素肾病的防护作用郑荣秀田迎春刘戈力马敬东我们用阿霉素(ADR)诱导一种与人类微小病变型肾病相类似的肾病模型[1],采用氧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维生素E(VE)作治疗手段,探索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对肾脏...  相似文献   

16.
阿霉素肾病大鼠podoc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蛋白podoc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肾病组予阿霉素5mg/kg尾静脉注射一次,正常对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注射后2周24h尿蛋白定量>30mg为肾病模型成立。观察4周后留24h尿行蛋白定量及血生化检查,并应用半定量RT-PCR和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podocin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podocin蛋白表达的相对量是5·26±1·19,而肾病组大鼠podocin蛋白基本不表达;正常对照组、肾病组podocin分子mRNA的相对值分别为1·06±0·19、1·96±0·98,肾病组大鼠podocinmRNA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上调(P<0·05)。结论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的产生可能与podocin蛋白表达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水陆二仙丹水提取液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陆二仙丹高、低剂量组、苯那普利组,采用阿霉素尾静脉注射法制作肾病综合征模型。检测24h尿蛋白定量(24hUPQ)、尿β2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及血肌酐(Scr)、尿素氮(Bun)、ALB、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CHOL);肾组织切片在电镜、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学形态。结果治疗3周后,水陆二仙丹高、低剂量组24hUPQ、尿ALB、β2-MG和IgG定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ALB、TP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TG、CHOL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水陆二仙丹能减轻阿霉素肾病大鼠病理损伤、降低蛋白尿,且在改善营养状况、调节蛋白质及脂质代谢方面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补肾活血汤,黄芪治疗大鼠阿霉素肾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病模型,采用补肾活轿汤、黄芪治疗、观察药物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要表明,大鼠阿霉素肾病存在由氧自由基所致的肾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补活力汤和黄芪以大鼠阿霉素肾病具有保护作用,使其蛋白尿减轻,血生化指 和肾损害明显改善。其作用,补肾活轿汤通过提高氧自由基清除剂活性,加强对氧自由基的清除,来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黄芪通过降低氧自由基生成或直接使其失活,来碱轻脂质过氧化对贤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肾病水肿及蛋白尿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了阿霉素肾病大鼠血浆和肾组织AngⅡ含量及肾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AT1R)mRNA表达。结果:阿霉素肾病组血浆及肾组织Ang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而肾AT1RmRNA表达较正常减低。结论:表明阿霉素肾病大鼠存在AngⅡ及其受体的异常,AngⅡ通过影响肾小球血流动力学参与肾病的水肿及蛋白尿形成。在AngⅡ对肾病形成的作用中,局部因素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实验性肾病综合征大鼠高胆固醇血症发生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在实验性阿霉素肾病综合征(NS)大鼠中,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在高胆固醇血症发生中的作用,以及肝脏对其的影响.方法23只大鼠随机分为经典阿霉素肾病组(A组)、新建大量蛋白尿模型组(B组)及对照组(C组),采用放射免疫法及狭线杂交,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活力及其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B组大鼠出现同A组相似的大量蛋白尿及肾脏病理改变,肝组织LDLR活力在B组[(108.46±21.38)ng/mg(以蛋白质量计)]及A组[(56.89±11.57)ng/mg(以蛋白质量计)]均降低;但A组降低更明显(P<0.05),且与高胆固醇血症呈负相关(r=-0.691,P<0.01).B组肝组织LDLR的基因表达较对照组升高[(218±50)%](P<0.05),A组则无变化[(94±18)%](P>0.05),与肝组织LDLR活力不一致(r=-0.249,P>0.05).结论在实验性肾病综合征大鼠中①蛋白尿在高胆固醇血症的产生中是必需的,LDLR途径受损导致的LDL分解代谢下降,可能参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生.②白蛋白与脂蛋白代谢的紊乱似乎是平行的,有可能均为蛋白尿导致;但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占主导地位.③其他与脂质代谢有关的器官、尤其是肝脏脂代谢功能的受损,可能在NS高胆固醇血症中发挥相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