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有研究表明,社区普通人群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终生患病率,男性为5%,女性为10.4%;普通人群中女性的患病率是男性的2倍[1].在临床工作中亦发现,由精神创伤引起的应激障碍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尤其农村女性患者.为了解农村女性患者心理创伤因素,故展开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健 《广西医学》2012,34(5):540-542,545
目的了解女性罪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率及创伤事件特征。方法采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结合罪犯精神障碍线索调查表为筛查工具,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为标准,用DSM-IV-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为确诊工具,对某监狱在押女性罪犯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结果 2 186名女性罪犯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终生患病率和最近1个月患病率(时点患病率)分别为1.41%(31/2 186)和1.01%(22/2 186)。终生患病的31例患者中,创伤事件依次为目睹家庭暴力11例(35.48%),被虐待7例(22.58%),爱人或亲密朋友的突然死亡4例(12.90%),被攻击、抢劫4例(12.90%),性侵犯2例(6.45%),其他3例(9.68%)。6例(19.35%)经历过2件创伤性事件,3例(9.68%)经历过多重创伤。31例患者中,GAF评分41~50分6例,51~60分15例,61~70分8例,71~80分2例,≤60分占67.74%(21/31)。结论女性罪犯是经历精神创伤和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高危人群,加大对女性罪犯创伤后应激障碍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女性罪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病率及创伤事件特征.方法 采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结合罪犯精神障碍线索调查表为筛查工具,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为标准,用 DSM-IV-TR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为确诊工具,对某监狱在押女性罪犯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调查.结果 2 186名女性罪犯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终生患病率和最近1个月患病率(时点患病率)分别为1.41%(31/2 186)和1.01%(22/2 186).终生患病的31例患者中,创伤事件依次为目睹家庭暴力11例(35.48%),被虐待7例(22.58%),爱人或亲密朋友的突然死亡4例(12.90%),被攻击、抢劫4例(12.90%),性侵犯2例(6.45%),其他3例(9.68%).6例(19.35%)经历过2件创伤性事件,3例(9.68%)经历过多重创伤.31例患者中,GAF评分41~50分6例,51~60分15例,61~70分8例,71~80分2例,≤60分占67.74%(21/31).结论 女性罪犯是经历精神创伤和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高危人群,加大对女性罪犯创伤后应激障碍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矸石山爆炸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根据DSM—IV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对70例曾经经历矸石山爆炸救护人员进行诊断,按有无创伤后应激障碍分为患者组和对照组,虚用SCL-90及EPQ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70例经历过矸石山爆炸事故,其中15例(21.4%)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同正常组相比,患者组SCL-90各因子分显著增高(P〈0.05);艾克森个性问卷内外向分显著降低(P〈0.05),神经质分显著增高(P〈0.05)结论经历矸石山爆炸的救护人员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高危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可能和个性特征相关,应及时有效的进行心理干预,避免不良的心理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 HIV 感染者/AIDS 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对随州地区的 HIV 感染者/AIDS 患者进行调查,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进行匿名调查,并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243例HIV 感染者/AIDS 患者,其中106例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诊断标准,阳性率为43.62%,男女阳性率分别为37.88%和50.45%;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三大特征性症状中,以再体验症状阳性率最高(78.60%),其次为高度警觉症状(64.20%),而回避与情感麻木的阳性率最低(57.20%)。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女性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易感性高于男性(OR =1.960,95% CI :1.025~3.747),经历过歧视或不公平待遇者更容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OR =2.967,95% CI :1.498~5.876),而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率随紧张恐惧发生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偶尔有:OR =2.074,95% CI :1.008~4.265;经常有:OR =6.690,95% CI :2.708~16.531)。结论 HIV 感染者/AIDS 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阳性率较高,特别是女性、有紧张恐惧情绪以及经历过歧视或不公平待遇者的发生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6.
杨国丽 《大家健康》2017,(12):14-15
目的:对ICU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该院ICU病房收诊并治愈的45例患者,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大多数为女性,病程≥3个月,与学历水平有关,同时存在睡眠障碍.结论:对ICU患者在治疗期间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极为显著的,性别、病程、学历、较差的睡眠质量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故此对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因素有所了解是必要的,继而推行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强化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推进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矸石山爆炸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根据DSM-IV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对70例曾经经历矸石山爆炸救护人员进行诊断,按有无创伤后应激障碍分为患者组和对照组,应用SCL-90及EPQ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70例经历过矸石山爆炸事故,其中15例(21.4%)符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同正常组相比,患者组SCL-90各因子分显著增高(P<0.05);艾克森个性问卷内外向分显著降低(P<0.05),神经质分显著增高(P<0.05)。结论经历矸石山爆炸的救护人员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高危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可能和个性特征相关,应及时有效的进行心理干预,避免不良的心理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人流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现况, 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抽取昆明三家医疗机构妇产科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期间进行复查 (术后1个月) 或手术 (2 a内有过人工流产史) 的人流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 (PCL-C) , 医院抑郁焦虑量表 (HADS) 测评人流患者的心理状况, 应用SPSS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 159名调查对象PCL-C得分范围在1762分, 平均分 (34.84±11.72) , PTSD阳性检出者共计25人 (15.7%) ,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PTSD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婚姻状况, 户口所在地, 生活满意度, 创伤史, 家庭经济状况, 焦虑状况 (P<0.05) .结论 流产人群年龄偏低;流产患者心理状况堪忧, 焦虑抑郁普遍存在;人流术后PTSD的患病风险是否增高目前尚为达成共识, 创伤史在本研究中可能是一个混杂因素, 夸大了流产对PTSD的贡献, 继续相关队列研究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舟曲泥石流灾害引起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应对方式.方法 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灾区第一高中的374名高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PTSD症状群总阳性率为66.1%.(2)女性、少数民族、来自农村、地震中受伤、核心家庭学生PTSD症状总体阳性率分别高于男性、汉族、来自城镇、地震中未受伤、非核心家庭的学生.(3)被试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多于消极应对方式.(4)消极应对方式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呈高相关关系.结论 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是泥石流重灾区中学生重要心理问题,不同特征的中学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表现形式及严重程度不同,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蔡继君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7):230-230
目的:总结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5例创伤患者出现创伤应激障碍后,在做好创伤治疗以及并发症防治的同时,积极给予患者关心、向上诱导与鼓励。结果:15例创伤患者患应激障碍经过药物治疗与精心的护理,13例逐渐康复,2例需转专科进一步治疗。结论:创伤后患应激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积极给予患者关心、向上诱导与鼓励可逐渐康复。  相似文献   

11.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飞  周增庆  谭庆荣 《医学争鸣》2009,30(7):670-672
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率高,多为慢性,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有关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已取得明显进展,而有关其预防方面却进展缓慢且存在较大争议.我们首先总结了目前有关创伤后应激障碍预防方面的临床研究;其次是根据目前的研究证据,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提供一些建议;最后展望有关创伤后应激障碍预防方面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陆航部队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病情况。方法:对某陆航团整群抽样,采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4版)所提供的创伤后应激量表及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军人版)进行调查。结果:陆航官兵的PTSD发病率为7.1%,空勤人员的发病率为9.5%,地勤人员的发病率为6.8%。应激源依次为近亲属去世、受到处分、军事行动。PTSD检查量表评分≥42者诊断符合率为71.1%。结论:陆航团PTSD的患病率远高于既往的流行病调查结果(4.86‰),因此有必要进行更大范围的调查。遭遇负性事件在PTSD的发生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科住院患者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希望、乐观和自我效能变量是否存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社会支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关系.方法 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骨科病房,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收集201例骨科患者的人口学情况、社会支持、乐观、希望、自我效能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关信息.结果 骨科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为10.45%,其总均分为(30.87±10.44)分.无论在何种性别下,社会支持与自我效能、乐观、希望之间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变量均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呈负相关(P<0.01);社会支持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解释变异度为5.4%,中介变量乐观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贡献率为17.2%.经中介效应检验,乐观变量其路径c,a,b系数均显著,c'系数没有显著性,乐观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而自我效能和希望暂未发现有中介作用.结论 社会支持对骨科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具有负向预测作用,乐观作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关系,可以作为预防其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PTSD是一种焦虑障碍,特征是暴露于能引起慢性痛苦的创伤性事件后至少1个月的重现性体验,持续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刺激,无视普通人群的反应,持续的过度警觉症状.这种情况经常慢性化且严重损害功能.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治疗.方法 药理学治疗和心理治疗.结论 药理学治疗和心理治疗的方法,以使患者解除疾病困扰,重新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青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伴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情况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从本院就诊者中募集75例青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参与调查。采用临床评估确定伴发的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情况,采用问卷法调查社会人口学资料,采用回归分析考察伴发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危险因素。结果:28.0%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伴发酒精和安眠镇静类药物滥用,其中女性、年龄低于25岁是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年应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治疗,且评估和治疗物质的滥用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云南宁蒗地区摩梭人遭受创伤后的应激障碍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使用定式检查问卷《简明国际神经精神病访谈》(the 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对永宁乡摩梭人进行调查。结果:共1 121人完成调查。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阳性率为3.57‰(95%CI=0.07‰~7.00‰),标化率为3.62‰。男性PTSD阳性率为5.29‰(95%CI=0‰~12.64‰),标化率为5.29‰;女性PTSD阳性率为2.69‰(95%CI=0‰~6.43‰),标化率为2.76‰,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40~49岁及60岁以上年龄组PTSD阳性率分别为0.8%、0.5%,高于其他年龄组阳性率(0.0%)。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作为影响摩梭人心理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应积极开展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汶川地震震后6个月安县不同受灾地区女性受灾群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应用使用自编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调查表和标准化评定工具,对地震时在安县地区居住,在极重受灾乡镇、重受灾乡镇、一般受灾乡镇灾区女性受灾群众应用PCL-C调查表进行PTSD诊断检查及相关量表的测查,测定PTSD总的发生率,对比不同受灾乡镇影响因素。结果:完成调查共563名20~70岁女性人群中,PTSD总的发生率是19.54%,极重灾区、重灾区和一般灾区PTSD发生率分别为26.94%,18.85%,15.79%,均高于一般人群。影响因素为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性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极重灾区、重灾区和一般灾区这几种因素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震后6个月女性受灾群众PTSD发生率较高,重灾区女性受灾群众尤其需要灾后心理干预工作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保肛术治疗,术后7 d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平民版评估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情况,将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纳入研究组(24例),未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纳入对照组(52例)。比较两组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最大耐受容量、括约肌功能长度),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对肛门功能的影响。结果 7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中,有24例患者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为31.58%。研究组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评分为(58.25±3.66)分,高于对照组的(33.29±3.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括约肌功能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及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评分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均呈负相关(r<0,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医学应对方式在两者之间所起到的作用,为改善脑卒中患者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共选择泰安市3所医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得到531份有效问卷。年龄(F=3.433,P=0.037)和婚姻状况(t=4.713,P=0.041)在脑卒中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医学应对方式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回避应对方式在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间存在中介效应,效应值为-0.654。结论:社会支持可直接对脑卒中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负向预测作用,也可通过回避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通过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避免患者以消极的态度回避疾病和治疗康复,可减轻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从衡阳市5个城区中各随机抽取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的健康档案信息库中符合要求的2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平均得分为(39.96±4.88)分。单因素分析表明不同性别、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发病时间、合并慢性病数量、心功能分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有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文化程度和心功能分级(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心理弹性水平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负相关(r=-0.781,P<0.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处于中等水平,临床上应加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尤其是文化程度低、心功能分级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降低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改善疾病恢复与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