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研究膀胱移植及利用移植膀胱行膀胱扩大术的可行性.方法将2周龄Lewis系大鼠(供体:n=30)膀胱移植于同系5周龄大鼠(受体:n=30)大网膜内并分为6组,A、B、C、D组分别于移植后第3、7、14、21日摘出移植膀胱;E、F组于移植后第10天用移植膀胱行膀胱扩大术,3周(E组)及6周(F组)后摘出整个新膀胱.摘出标本均行HE染色.结果移植膀胱成活29只(96.7%).E、F两组移植膀胱全部成活并成功施行膀胱扩大术.HE染色显示移植膀胱结构正常.结论膀胱游离移植可以成活,用移植膀胱行膀胱扩大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董吉  唐琳  刘章锁  程根阳  权松霞 《医学争鸣》2009,30(10):889-893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GZ)对环孢素A(CsA)所致肾组织炎细胞浸润及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探讨RGZ对CsA肾病(CCN)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①对照组(n=6),LSD;②RGZ组(n=6),LSD+RGZ[5mg/(kg.d)];③CsA组(n=8),LSD+CsA[15mg/(kg.d)],④RGZ+CsA组(n=8),LSD+CsA[15mg/(kg.d)]+RGZ(5mg/(kg.d)).在实验开始后的2wk及5wk处死大鼠,分别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68和ColⅣ,RT-PCR方法检测MMP-9和TIMP-1的表达量;HE,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A组及RGZ+CsA组CD68,ColⅣ,MMP-9,TIMP-1的表达均增高,肾小管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数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显著增加,且CsA组显著高于RGZ+CsA组.RGZ组无明显变化.结论:RGZ可显著降低CsA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其机制部分是通过降低CCN大鼠CD68,ColⅣ,MMP-9,TIMP-1的表达,从而改善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Heme oxygenase-1,HO-1)腺相关病毒(rAVV-HO-1)对大鼠自体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雄性成年Lewis鼠随机分为两组。转染组(n=24)在供肾切取时应用rAVV-HO-1原位灌注;对照组(n=24)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原位灌注。所有供肾保存于4℃的UW液中24 h后行自体移植,同时切除对侧肾脏。留取术后3h、3d、7d的血清和尿标本以比较血肌酐、尿蛋白;取移植后3 h、3 d、7 d时的肾组织标本,以RT-PCR、免疫组化分析移植肾HO-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间接法测定HO-1的活性。结果将rAVV-HO-1原位灌注后,转染组移植后3 h、3 d、7 d移植肾HO-1mRNA的表达强度分别为(0.55±0.13),(0.82±0.19)和(0.39±0.09),对照组移植后3 h、3 d、7 d的HO-1mRNA表达强度分别为(0.11±0.07)、(0.10±0.09)和(0.09±0.03),转染组在各时间点的HO-1 mRNA表达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转染组移植后3 h可见HO-1蛋白表达,而对照组无表达。3 d、7 d后转染组移植肾可见HO-1蛋白强阳性表达,而对照组仅可见HO-1蛋白微弱表达,两组具有显著差异。转染组移植后7 d血肌酐水平为(2.14±0.87)mg/dL,明显低于对照组(7.33±2.31)mg/dL,移植后7 d治疗组尿蛋白为(5.10±1.23)μg/mL,明显少于对照组(11.61±3.39)μ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3 d、7 d治疗组胆红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rAVV-HO-1转染大鼠移植肾可以诱导移植肾中HO-1的稳定表达,并对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fluvastatin,Flu)对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致大鼠肾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给予蒸馏水和橄榄油灌胃;②肾毒性组:给予CsA 30 mg/(kg·d);③治疗组:给予CsA 30 mg/(kg·d)和Flu 7 mg/(kg·d)。在灌药后的第14天,每组随机处死5只大鼠,实验的第28天,处死其余的大鼠,观察各组肾脏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肾组织中Smad2/3、Smad7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情况。各组大鼠在每周抽血检测肾功能和脂类水平。结果:在第1周,Flu治疗组的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肾毒性组从第1周开始SCr增高(P=0.000)。肾毒性组在第14天和第28天肾脏的纤维化评分、Smad2/3蛋白及TGF-β1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增加(P=0.000),而Smad7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00),Flu在这2个时间点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这些指标。3组的胆固醇水平在第0、1、2、3和4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5、0.997、0.505、0.871及0.540),同时各组的甘油三酯水平在相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4、0.663、0.826、0.635及0.928)。治疗组与肾毒性组在第2周和第4周CsA的谷值浓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183和P=0.123)。结论:Flu对环孢素A致大鼠肾毒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IARF)间质损伤中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的修复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缺血急性肾衰竭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对照组(n=16),IARF组32只夹闭双肾动脉45分钟建立IARF模型(n=32),其中随机分16只为IGF-I组,每日皮下注射rhIGF-I1次(250ng/kg)。观察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小时尿蛋白,血浆IGF-I,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及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缺血后IARF组Ccr显著下降,24小时尿蛋白、β2-MG肾重/体重增高,血、尿EGF及尿IGF-I水平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IGF-I组Ccr升高,且较快恢复到对照水平;24小时尿蛋白、β2-MG下降,血尿EGF,及尿IGF-I水平增高;肾组织学观察肾小球损伤程度减轻,减小管上皮再生恢复快。结论 IGF-I可改善IARF肾功能,减轻紧小管损伤程度,具有促进肾小管上皮再生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雷帕霉素防治慢性移植肾肾病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移植肾肾病(CAN)为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丧失的重要原因。环孢素(CsA)等神经碱钙蛋白抑制剂(CI)肾毒性为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雷帕霉素(Rapa)为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与CI相比,具有全新的免疫抑制机制,可产生明确的抗增殖特性,而无肾毒性,对CAN的防治和肾移植术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就Rapa防治CAN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SG)对环孢素A(CsA)所致的大鼠肾脏纤维化的改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低盐饮食对照组(n=12)、慢性CsA肾病(CCN)模型组(CsA组,n=15)和RSG处理组(n=15),在实验的第14天随机处死6只大鼠并于第35天处死剩余大鼠,观察大鼠校正肌酐清除率(Ccr)和肾脏组织学病变进展,并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低盐饮食对照组相比,CCN模型组大鼠第14天Ccr显著降低(P<0.01),肾间质浸润的单个核细胞数及肾皮质TGF-β1 mRNA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这些指标在第35天改变更加显著,并且出现肾间质纤维化积分的显著增加(P<0.01).RSG在这两个时间点能够不同程度地改善这些指标.结论:RSG能够延缓CsA导致的大鼠肾脏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8.
吴金玉  王圳  姜芳 《广西医学》2010,32(7):763-765
目的探讨田七注射液对阿霉素(ADR)肾病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蛋白、Smad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加ADR重复注射肾病模型。将健康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8)、模型组(n=15)、田七注射液组(n=15)。治疗8周后处死大鼠,观察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肌酐及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同时观察肾组织TGF-β1、Smad3、Smad7的表达。结果田七注射液能减少尿蛋白的排泄,改善肾功能(Bun、Cr),明显降低肾小球硬化指数及肾间质损伤分数,下调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提高Smad7蛋白表达。结论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病模型中,田七注射液对肾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Smad3蛋白的表达,上调Smad7蛋白的表达,干预Smad蛋白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从而实现抗肾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移植排斥急性期Treg与Th17细胞平衡的改变在介导移植排斥中的作用。方法以Lewis大鼠为受体,接受BN大鼠(异系移植纽)、Lewis大鼠(同系移植组)气管进行原位移植,未移植的正常Lewis大鼠作为对照。在移植后第7天处死大鼠,取脾脏和颈部淋巴结制备单个核细胞,进行细胞内Foxp3(Treg)或IL-17(Th17)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结果移植后第7天异系移植组大鼠与其余两组比较,症状较重。发生较严重免疫排斥反应。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异系移植组脾脏和淋巴Foxp3’Treg比例与其余两组比较未有明显变化:异系移植组脾脏和淋巴结Th17细胞的比例与其余两组比较有显著升高,而同系移植组与正常对照组脾脏和淋巴结Thl7细胞比例没有差别。结论急性移植排斥时Treg-与Th17细胞比例失衡,Th17细胞分化增强.比例增加.提Treg/Th17失衡可能是急性期移植排斥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建立C57-BABL/c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观察胸腺肽α1(Tα1)对皮肤移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同时探讨Tα1在体内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机制。方法 取80只C57小鼠作为供体,80只BABL/c小鼠作为受体,建立C57-BABL/c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将移植术后的受体小鼠分为4组:A组,对照组(移植后不给予任何药物,n=20);B组,环孢素A(CsA)治疗组(移植后给予CsA 10 mg/kg,n=20);C组,Tα1治疗组(移植后给予Tα1 400 μg/kg,n=20);D组,联合治疗组(移植后给予CsA 10 mg/kg+Tα1 400 μg/kg,n=20)。上述药物每日腹腔注射1次,共注射21 d。观察、记录移植皮片存活情况;各组分别于移植术后第1、7、14、21 d处死5只小鼠,取血行液相芯片细胞因子检测;取移植皮片作HE染色;取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行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分化。结果 在移植后第1、7、14、21 d,同时点B、C、D组与A组相比,D组分别与B组、C组相比,白细胞介素(IL)-1、IL-2、IL-6、IL-17均降低( P<0.05),而IL-10均升高( P<0.05);而 B、 C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A与Tα1单药对细胞因子的作用类似,而联合用药能加强单药效果。B组及D组CD4/CD8比例倒置。D组CD4+CD25+ T细胞数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移植后使用Tα1,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T细胞对移植物的损伤,但不能完全阻止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苏木水提物在小鼠同种皮肤移植中对CD4+ CD25+ T细胞及IL-10、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C57BL/6和BALB/c小鼠分别为供体和受体,建立皮肤移植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苏木组、苏木加半量环孢素A(CsA)组、CsA组。术前3 d给药,术后逐日观察移植皮片存活情况;术后3 d、7 d时检测脾组织中CD4+ CD25+ T细胞数量变化及血清中IL-10、TGF-β1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苏木组、苏木加半量CsA组、CsA组移植皮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移植后3 d、7 d时,CD4+ CD25+ T细胞数量增加(P〈0.01),IL-10、TGF-β1水平在移植后7 d时均不同程度上调(P〈0.05)。结论苏木水提物可延长同种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上调CD4+ CD25+ T细胞及IL-10、TGF-β1的水平,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Th3细胞与斑块不稳定和急性冠脉动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将91例患者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5例,稳定型心绞痛SA组22例和胸部疼痛综合征(CPS)组18例.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Th3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血浆Th3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与SA组和CPS组患者相比,ACS患者外周血Th3数量和TGF-1β1水平显著降低(P〈0.01).AMI组患者(2.7±1.1)%及UA(2.5±0.9)%Th3细胞(CD4+TGF-1β1+/CD4+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SA组(4.94±1.7)%和CPS组(4.5±1.8)%,(P〈0.01),而SA组和CPS组无明显差异(P〉0.05).AMI组(4.84±2.64μg/L)及UA组(4.39±2.38μg/L)的TGF-1β1的浓度均显著低于SA组(7.40±4.22μg/L)和CPS组(6.57±3.76μg/L).结论:Th3细胞下调可能参与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心肌梗死大鼠心肌TGF-β1和CTGF表达的变化以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其影响。方法:6周龄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糖尿病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糖尿病心梗组和HGF治疗组.每组备18只。以高糖高脂饲料+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再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糖尿病模型大鼠成模后次日,HGF治疗组每天皮下注射HGF,分别观察4周及8周,检测各组心肌组织TGF-β1、CTGF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的TGF-β1、CTGF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微弱;糖尿病心梗组4周后TGF-β1、CTGF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明显升高(P〈0.05),8周后表达进一步升高(P〈0.01);给予HGF治疗4周后,可以部分降低TGF-β1、CTGF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P〈0.05);给予HGF治疗8周后,可以明显降低TGF-β1、CT-GF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P〈0.01)。结论:糖尿痛心肌梗死大鼠心肌TGF-β1、CTGF的表达明显增高.HGF治疗后能够降低TGF-β1、CTGF的表达,对糖尿病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发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CsA(橄榄油)对照组A组,CsA10 mg/(kg.d)B组,CsA15 mg/(kg.d)C组,CsA20 mg/(kg.d)D组,皮下注射4周,每天根据大鼠的体重变化调整CsA用量,4周后检测大鼠静脉血中肌酐、CsA、ET-1的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模型肾皮质、髓质中ET-1的含量并研究ET-1在CsA慢性肾毒性中的作用。结果小剂量CsA即可以引起血清肌酐升高,剂量增大后Scr未见明显上升,提示CsA慢性肾毒性与药物剂量和血药浓度无明显关系,处理组血浆中ET-1浓度较对照组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局部肾组织中皮质、髓质ET-1的含量增加(高剂量D组髓质除外),提示ET-1主要以局部自分泌和旁分泌在CsA慢性肾毒性起重要作用。血循环中ET-1对CsA慢性肾毒性影响不大,高剂量组髓质的ET-1含量减少,可能与肾小管萎缩后失去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大型哺乳动物猕猴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同种异体原位肝脏移植模型.探讨TGF-β1对同种异体肝脏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作用及机理.方法同种异体原位肝脏移植对照组及TGF-β1组各5例.对术后生存时间、肝功能、IL-2、IL-10、各时间段移植物的组织切片排斥反应的病理学分级结果及术后肝脏细胞凋亡指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对照组移植猕猴平均存活时间为6.60d,TGF-β1组移植猕猴平均存活时间为14.9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肝功能变化:对照组移植猕猴术后ALT明显升高,ALB则明显降低;TGF-β1组ALT及ALB均维持于正常稳定水平;(3)细胞因子变化:对照组循环血中IL-2表达水平相对较高,而TGF-β1组IL-10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4)移植物病理排斥反应分级:在移植术后第3天及以后各时间段TGF-β1组排斥反应程度明显比对照组轻;(5)对照组移植猕猴术后肝脏细胞凋亡指数(A)I较TGF-β1组明显升高.结论 (1)TGF-β1可以诱导移植后受体细胞因子网络发生Th1→Th2转变,从而诱导移植后免疫耐受,延长受体生存时间;(2)TGF-β1通过发挥多种免疫效应,在诱导移植耐受中具有重要作用;(3)细胞因子IL-2升高或者IL-10降低可能作为监测移植排斥反应或者免疫耐受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王春荣  王沙 《医学争鸣》2009,30(3):213-216
目的:观察肠功能恢复汤、透明质酸钠及两药合用预防大鼠腹膜粘连的效果及对粘连组织IL-1β,TGF—β1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n=5)、模型对照组(n=20)、透明质酸钠组(n=20)、肠功能恢复汤组(n=20)、透明质酸钠与肠功能恢复汤合用组(n=20).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均按Ellis法制备成腹膜粘连模型,术后第1,3,5日取粘连或损伤处组织;于术后第7日取所有组的粘连或损伤处组织,免疫组化法测定IL-1β及TGF-β1表达水平,进行粘连程度肉眼分级并做病理检查.结果:模型对照组粘连分级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5).模型对照组的IL-1β,TGF-β1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透明质酸钠组、肠功能恢复汤组及透明质酸钠与肠功能恢复汤合用组的IL-1β,TGF—β1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透明质酸钠、肠功能恢复汤及透明质酸钠与肠功能恢复汤合用能降低腹膜粘连大鼠粘连组织中IL-1β,TGF—β1的含量,尤以两药合用效果最佳.细胞因子IL-1β,TGF—β1在腹膜粘连中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螺旋藻对阿霉素肾硬化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阿霉素肾硬化对照组(M组),螺旋藻组(SP组),贝那普利治疗组(B组)。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及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观察肾脏组织纤连蛋白(FN)、IV型胶原(Col IV)、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RT-PCR测定肾皮质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螺旋藻能减少尿蛋白、降低BUN和Scr,减轻基质增生和肾小球硬化,且能减少FN、Col IV、TGF-β1的表达。下调肾皮质TGF-β1mRNA的表达。结论螺旋藻能减轻阿霉素肾硬化大鼠肾脏损害,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祛瘀生肌法对SD大鼠愈创模型肉芽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动态影响。方法:采用生肌化瘀方干预SD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分别于不同干预时段(3d、7d、11d)取材,EnVision二步法免疫组化测定,并图像扫描定量分析TGF-β1、TGF-β3、水平变化。结果:第3、第7天生肌化瘀方组TGF-β1水平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第11天生肌化瘀方组TGF-β1水平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第3天生肌化瘀方组TGF—β3水平低于生理盐水组,而第7、第11天TGF-β3水平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生肌化瘀方有调节创面TGF—β1、TGF—β3分泌的作用,以益于加速创面愈合、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9.
青藤碱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_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藤碱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青藤碱对DN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组)、DN组(D组)及青藤碱治疗组(S组),每组15只。S组在成模后皮下注射青藤碱20mg/(kg.d);D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共给药6周。每2周观察大鼠体质量、血糖及24h尿蛋白排泄量的变化;每组每2周随机处死3只大鼠,取血标本测肌酐(Scr);取肾组织光镜观察病理改变,RT-PCR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病程的延长,D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慢、24h尿蛋白排泄量大、Scr水平高、TGF-β1mRNA表达水平高,与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组大鼠体质量、24h尿蛋白排泄量及TGF-β1mRNA表达水平与D组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Scr水平及光镜下病理改变有所好转,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大鼠肾组织TGF-β1mRNA表达水平与24h尿蛋白排泄量及Scr水平呈正相关(r=0.892,P〈0.01;r=0.845,P〈0.01)。结论青藤碱可通过下调肾组织TGF-β1的表达水平,对DN大鼠的肾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合致病因素诱导的肝硬化大鼠TGF-α和TGF-β1改变及丹参素的保护作用。方法:取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肝硬化组(8只)、丹参素干预组(8只)。采用复合致病因素法复制大鼠肝硬化模型,丹参素干预组采用丹参素进行干预[0.05 g/(kg·w),每日灌胃]。于实验第8周末取材;检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内毒素水平;检测血浆和肝组织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肝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脂肪变性明显,有典型的假小叶形成;血浆ALT、AST和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浆和肝组织匀浆TNF-α和TGF-β1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而TGF-α水平无明显变化。与肝硬化组相比,丹参素干预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血浆ALT、AST和内毒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浆和肝组织匀浆TNF-α和TGF-β1水平也显著降低(P〈0.05),而TGF-α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在持续的肠源性内毒素作用下,TNF-α大量产生,TGF-α和TGF-β1之间失平衡,可能是复合致病因素诱导的大鼠肝硬化发病的重要机制,丹参素可以通过某种机制降低内毒素水平,减少TNF-α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TGF-α和TGF-β1之间的平衡,对肝脏发挥促再生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