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奥美沙坦酯与缬沙坦(均为抗高血压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方法 人选2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1∶1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奥美沙坦酯20~40mg.d-1或缬沙坦80~160 mg·d-1治疗,共8周.结果 治疗4周后,奥美沙坦酯组与缬沙坦组SeDBP平均下降(10.58±6.82)mmHg及(9.38±7.16)mmHg;奥美沙坦组与缬沙坦组分别有60%及61.74%患者剂量加倍,加量有效率分别为52.22%及51.85%.治疗8周后,2组SeDBP平均下降(15.72±6.03)mmHg及(14.12±6.79)mmHg.治疗4周后,奥美沙坦酯组与缬沙坦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及7.5%(P>0.05).结论 每日1次口服奥美沙坦酯胶囊20~40 mg·d-1,能24 h平稳降压,其8周总有效率79.65%;与缬沙坦80~160 mg·d-1的降压疗效相近.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奥美沙坦酯和缬沙坦治疗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482例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1∶1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奥美沙坦酯20~40 mg/d或缬沙坦80~160 mg/d治疗,共8周。观察并比较其降压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奥美沙坦酯组SeDBP平均下降了(10.58±6.82)mmHg,缬沙坦组下降了(9.38±7.16)mmHg;两组比较,P=0.004。奥美沙坦组与缬沙坦组分别有60%、61.74%的患者剂量加倍,加量有效率分别为52.22%、51.85%;治疗8周后,两组SeDBP平均下降(15.72±6.03)mmHg及(14.12±6.79)mmHg;治疗4周后,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7.5%(P>0.05)。结论口服奥美沙坦酯胶囊20~40 mg/d,1次/d,能保持24 h平稳降压,8周总有效率为79.65%;与缬沙坦80~160 mg/d的降压疗效相近。而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奥美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轻、中度高血压患者64例,随机分为奥美沙坦酯治疗组(n=34例)和缬沙坦对照组(n=30例),每日1次口服奥美沙坦酯20mg或缬沙坦80mg,2周后如舒张压≥90mmHg,则剂量加倍,进行8周的临床观察。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均得到明显降低(P〈0.01),奥关沙坦酯组,总有效率88.2%;缬沙坦组总有效率8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显著,与进口同类药缬沙坦相当,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酯与吲哒帕胺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沙坦酯组与贝那普利组,每组各80例,患者每天早晨分别顿服奥美沙坦酯2.5mg和吲哒帕胺2.5mg,或贝那普利10mg和吲哒帕胺2.5mg,疗程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有明显下降,奥美沙坦酯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从治疗前(168.9±4.1)mmHg、(100.4±7.2)mmHg降至(125.9±8.9)mmHg、(80.9±6.6)mmHg(P〈0.05),8周后有效率达92.5%;贝那普利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别从治疗前(170.4±15.1)mmHg、(102.9±7.7)mmHg降至(128.9±8.2)mmHg、(81.4±9.1)mmHg(P〈0.05),8周后有效率达90.o%。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性指标无异常。结论联用奥美沙坦酯与吲哒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副作用少,是高血压治疗联合用药的理想组合,可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杨璇  李长江  武越 《中国医药》2013,8(2):159-161
目的比较奥美沙坦酯联合氨氯地平与奥美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206例2—3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奥美沙坦酯联合氨氯地平)和对照组(奥美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每组103例,监测2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24h动态血压,分析2组间降压效果及血压变异的差异,并观察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24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白昼收缩压及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133±9)mmHg(1mmHg=0.133kPa)比(166±10)mmHg,(73±8)mmHg比(96±9)mmHg;(134±9)mmHg比(164±9)mmHg,(76±8)mmHg比(100±8)mmHg;(120±9)mmHg比(158±11)mrllHg;(72±7)mmHg比(94±8)mmHg。对照组:(130±7)mmHg比(164±11)mmHg,(75±7)mmHg比(97±8)mmHg;(131±8)mmHgI;L(164±10)mmHg,(79±7)mmHg比(101±8)mmHg;(129±8)mmHg比(160±9)mmHg,(80±8)mmHg比(102±8)Inlll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昼和夜间血压变异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7.1%(100/103)和96.1%(99/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联合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较好,疗效相当且安全,奥美沙坦酯联用氨氯地平在血压变异性上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与进口奥关沙坦酯(商品名傲坦)比较,单中心评价国产奥美沙坦酯单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验证本药与原研药等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方法进行研究。57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奥关沙坦酯组(27人、国产奥关沙坦酯20mg+傲坦模拟片1片20mg)和傲坦组(30人、傲坦20mg+国产奥关沙坦酯模拟片1片20mg),治疗期为8周,每2周随访1次,观察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治疗2周后若患者坐位舒张压≥90mmHg(1mmHg===0.133kPa)和(或)收缩压≥140mmHg,则将剂量加一倍,至疗程结束。若坐位舒张压〈90mmHg,则维持原剂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奥关沙坦酯组和傲坦组收缩压分别下降(22.5士9.5)mmHg和(21.4±9.5)mmHg(均P〈0.001),舒张压分别下降(16.1±5.5)mmHg和(14.7±4.4)mmHg(均P〈0.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奥美沙坦酯组与傲坦组降压总有效率(96.30%VS92.60%)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奥关沙坦酯片20~40mg,每日1次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国产坎地沙坦酯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坎地沙坦酯组和依那普利组,采用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研究。经过2周的安慰剂清洗期后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坎地沙坦酯8mg/d或依那普利10mg/d。4周后若达到预期降压效果,则继续原剂量服药至8周。如降压效果不理想,加用氢氯噻嗪片(每次12.5mg,每日1次),继续服药4周。观察所有入选患者8周内的血压、不良反应和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坎地沙坦酯组收缩压下降20.2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下降13.9mmHg;依那普利组收缩压下降19.6mmHg,舒张压下降13.8mmHg。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坎地沙坦酯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缬沙坦和依那普利降低血压和尿酸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2者对血尿酸的影响。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2组: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80mg,1次/d;依那普利组给予依那普利5mg,2次/d。12周后观察患者两种药物的降压效果和对血尿酸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2组血压均明显下降。缬沙坦组最高血压由(167±11)/(101±10)mmHg降为(146±17)/(89±9)mmHg,24h平均收缩压由(149±9)/(92±lo)mmHg降为(133±14)/(83±9)mmHg;依那普利组最高血压由(165±10)/(100±14)mmHg降为(147±15)/(89±7)mmHg,24h平均收缩压由(149±9)/(91±13)mmHg降为(134±13)/(83±9)mmHg;缬沙坦组血尿酸治疗前后由(446.48±118.55)μmol/L降为(379.52±74.58)μmol/L,依那普利组血尿酸治疗前后为(441.30±112.15)μmol/L和(433.77±113.96)μmol/L。结论缬沙坦和依那普利降压疗效相似,但缬沙坦还有一定的降低尿酸的作用,对于血尿酸增高的高血压患者建议选用缬沙坦。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奥美沙坦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氯沙坦钾)平行对照。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沙坦酯或氯沙坦钾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和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奥美沙坦酯组与氯沙坦钾组比较,患者平均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低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8.9±8.7)mmHg和(12.6±7.6)mmHg(P<0.01);(13.8±3.5)mmHg和(11.7±3.3)mmHg(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压降低幅度均有显著差异,心率无明显变化。奥美沙坦酯和氯沙坦钾组降压显效率分别为63.2%和57.9%,总有效率分别为84.2%和68.4%,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共出现3例头晕,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改变。结论奥美沙坦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拮抗剂奥美沙坦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研究方法,将54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沙坦组(治疗组)27例,口服奥美沙坦酯20mg/d,1次/d;缬沙坦组(对照组)27例,口服缬沙坦80mg/d,1次/d,共24周,服药前后分别测量血压,并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2组治疗前后血压明显下降(P<0.05);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心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重量指数(LVM I)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在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同时,可逆转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奥美沙坦酯联合氨氯地平与奥美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的降压疗效。方法 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沙坦-氨氯地平组和奥美沙坦-氢氯噻嗪组,每组40例。奥美沙坦-氨氯地平组给予奥美沙坦酯20 mg和氨氯地平5 mg,口服,qd;奥美沙坦-氢氯噻嗪组给予奥美沙坦酯20 mg和氢氯噻嗪12.5 mg,口服,qd;疗程均为8周。观察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血压昼夜波动节律,检测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P<0.05),两组降低幅度无显著差异(P>0.05)。奥美沙坦-氨氯地平组治疗后白昼、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均低于奥美沙坦-氢氯噻嗪组(P<0.05)。奥美沙坦-氨氯地平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逆转率为79%(11/14),高于奥美沙坦-氢氯噻嗪组(25%,4/16,P<0.05)。两组实验室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奥美沙坦酯联合氨氯地平与奥美沙坦酯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相当,但前者在降低血压变异性、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方面效果更佳,具有平稳降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奥美沙坦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奥美沙坦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8月我院4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服用奥美沙坦酯每次20mg,每日1次;对照组(21例)服用氯沙坦每次50mg,每日1次。总疗程均为8周。结果:奥美沙坦酯组和氯沙坦组治疗前后血压下降幅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奥美沙坦酯组和氯沙坦组降压显效率分别为69.0%和68.4%,总有效率分别为90.4%和89.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沙坦酯组和氯沙坦组均未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奥美沙坦酯治疗老年高血压效果明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坎地沙坦酯联合小剂量吲哒帕胺治疗高血压的疗和达标率。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开放单一治疗试验研究。入选64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采用口服坎地沙坦酯4mg/d及小剂量吲哒帕胺1.25mg/d治疗8周,观察其降压疗效及达标率。结果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为92.18%,舒张压〈90mm Hg的达标率为90.62%,舒张压〈85mm Hg的达标率为79.68%。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前血清钾为(4.23±0.37)mmol/L,治疗后下降为(4.12±0.41)mmol/L,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坎地沙坦酯联合小剂量吲哒帕胺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有效率和达标率均较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阿齐沙坦与奥美沙坦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2月从全国多家研究中心筛选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304例,随机分为奥美沙坦酯组和阿齐沙坦组。受试者从起始剂量开始,阿齐沙坦片20 mg/次和奥美沙坦酯片模拟剂,1次/d,或奥美沙坦酯片20 mg/次和阿齐沙坦片模拟剂,1次/d,开始治疗。用药后第8周末对受试者进行血压评价,如果服药前(药物浓度谷值时)坐位收缩压≥140 mmHg(1 mmHg=133 Pa)和/或舒张压≥90 mmHg则试验药物剂量加倍(阿齐沙坦片40 mg/次口服或奥美沙坦酯片40 mg/次,1次/d)继续治疗8周,如果服药前(药物浓度谷值时)坐位收缩压<140 mmHg且舒张压<90 mmHg则维持原剂量继续治疗8周。治疗总周期16周。观察两组的有效率和达标率。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8、12、16周收缩压、舒张压,血压与治疗前差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用药8、16周,奥美沙坦酯组有效率分别是66.89%、69.59%;阿齐沙坦组有效率分别是59.60%、58.94%,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用药8、16周,奥美沙坦酯组达标率分别是62.16%、61.49%;阿齐沙坦组达标率分别是56.95%、56.29%,两组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12、16周,两组受试者的坐位收缩压、舒张压逐渐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两组受试者的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逐渐降低,至16周末时,两组间坐位舒张压下降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周末时两组收缩压下降值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效性方面,阿齐沙坦组疗效未达非劣效于奥美沙坦酯组,但阿齐沙坦自身的降压效果显著并具临床意义;安全性方面,阿齐沙坦组与奥美沙坦酯组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坎地沙坦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分组试验,12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坎地沙坦酯组(60例)和缬沙坦组(60例),分别每天一次口服坎地沙坦酯8mg或缬沙坦80mg。药物治疗前、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①8周末,两组坐位收缩压(SBP)谷值及坐位舒张压(DBP)谷值均较基线明显下降,坎地沙坦酯组的SBP谷值及DBP谷值下降幅度大于缬沙坦组;②坎地沙坦酯降低轻中度高血压的有效率高于缬沙坦。结论①坎地沙坦酯8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②坎地沙坦酯8mg每天一次口服降压作用可维持24h。  相似文献   

16.
奥美沙坦酯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国产奥美沙坦酯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活性药对照的试验设计,符合入选条件的221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沙坦酯组和氯沙坦组,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和血尿实验室检查的变化。动态血压用开放试验方法,分别在安慰剂末期和治疗期结束时(未停药),做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奥美沙坦组与氯沙坦组比较,平均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程度都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7.22vs11.02mmHg,(P<0.01);13.41vs11.18mmHg(P<0.05)。奥美沙坦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2.41%;每日1次服用奥美沙坦酯片作用可持续24h,药物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均>50%。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5.4%,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结论国产奥美沙坦酯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24h平稳降压,谷峰比满意,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缬沙坦和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耐受性安全性及左室肥厚逆转效应。方法 67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苯那普利组,分别服用缬沙坦80~160mg/d,苯那普利10.20mg/d,治疗6个月后,观察降压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 应用缬沙坦和苯那普利后均有显著的降压和逆转LVH效应。缬沙坦组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未见干咳现象,苯那普利组干咳发生率8.5%。结论 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逆转左室肥厚效应明显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8.
坎地沙坦酯对高血压谷峰比值、平滑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患者血压谷峰比值和平滑指数的影响。方法5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坎地沙坦酯8mg,每天1次,疗程4周,于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其谷峰比值(T/P)和平滑指数。结果治疗4周后,24h平均收缩压(148.2±10.7)mmHg和24h平均舒张压(97.6±6.5)mm Hg、白昼平均收缩压(152.5±9.8)mm Hg和平均舒张压(96.0±5.3)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138.3±7.6)mmHg和平均舒张压(89.2±8.3)mmHg、收缩压负荷值(87.5±12.2)%和舒张压负荷值(36.48±26.4)%与治疗前的(130.2±7.2)mmHg、(79.5±7.8)mm Hg、(133.4±7.2)mmHg、(81.8±6.6)mmHg、(121.9±7.3)mmHg、(72.1±7.4)mmHg、(84.7±9.9)%、(26.7±8.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T/P分别为70%和63%、平滑指数分别为(1.21±0.82)和(1.13±0.51),均符合要求。结论坎地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均能获得良好的T/P比值及平滑指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酯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1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沙坦酯组(n=30)和氯沙坦组(n=31),治疗8wk,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心电图和血、尿实验室检查的变化。结果奥美沙坦酯组与氯沙坦组比较,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程度都有显著差异,分别为(132±13 vs 139±13)mmHg(P<0.01)和(85±9 vs 87±9)mmHg(P<0.05)。奥美沙坦酯组降压有效率为83%;每日1次服用奥美沙坦酯作用可持续24h,药物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均>50%。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分别为1例和3例,2组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奥美沙坦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24h平稳降压,谷峰比满意,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本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5例均给予氨氯地平5mg,1次/d,治疗2周,如血压未达到显效标准剂量增至10mg,1次/d,疗程4周。观察患者用药前、用药期间及用药后血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显效67例(78.9%),有效11例(12.9%),无效7例(8.2%),总有效率91.8%,治疗4周后SBP由(152.1±23.5)mmHg降至(129.4±12.9)mmHg,疗程结束后复查血糖、血脂、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氨氯地平降压起效缓慢作用持久,可24h平稳降压,效果确切,服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用药安全性高,是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有效的降压药物,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