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IL-22对ox-LDL诱导的CRL-1730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100μg/ml ox-LDL刺激CRL-1730细胞,不同时间点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CRL-1730细胞中IL-22受体R1(IL-22R1)mRNA的表达状况。然后在ox-LDL诱导的CRL-1730细胞凋亡模型中加入20 ng/ml外源性IL-22,通过AnnexinⅤ-PI凋亡试剂盒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经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检测Bcl-2、Bcl-xl、Bcl-w、caspase 3及STAT3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分析STAT3磷酸化和Bcl-2蛋白的水平。结果 IL-22R1 mRNA在ox-LDL刺激后表达明显增高(P<0.05),且于12 h达峰值(P<0.01);加入IL-22可明显抑制ox-LDL刺激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P<0.01),促进抗凋亡基因Bcl-2、Bcl-xl和Bcl-w表达,而降低caspase 3 mRNA表达(P<0.01)。此外,IL-22作用1~2 h STAT3发生磷酸化,4 h后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 IL-22可抑制ox-LDL诱导的CRL-1730细胞凋亡,这可能与其促使STAT3磷酸化,上调抗凋亡分子Bcl-2、Bcl-xl和Bcl-w的表达,抑制促凋亡分子caspase 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IL-4对LPS刺激后小胶质细胞表型改变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以原代小胶质细胞研究对象,在脂多糖(LPS)和白介素4(IL-4)的刺激下,通过免疫荧光、蛋白印记技术、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的表型改变、炎性因子表达和信号通路活化情况。结果 在LPS作用后,小胶质细胞形态由静息状态下的长分支状变为具有短分支的阿米巴样,M1型小胶质细胞标记iNOS以及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上调,细胞向M1型转化。加入IL-4后,iNOS以及NF-κB的磷酸化水平下降,M2型标记蛋白Arg1以及STAT6磷酸化表达显著上调,细胞从M1 型向M2转化。抑制IL-4及其下游信号通路 STAT6后,IL-4对小胶质细胞TLR4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及M2表型转化功能均被抑制。结论 IL-4可以通过上调STAT6磷酸化水平抑制LPS介导的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活化,从而抑制下游的炎性因子表达,促进细胞表型由M1向M2型转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s)减轻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所致的炎症损伤的具体机制.方法 ①将20只C57BL/6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CH Tregs治疗组、ICH对照组和假手术Tregs治疗组、假手术对照组,每组5只,采用自体血建立小鼠ICH模型,尾静脉注射Tregs,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d后检测各组小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血肿体积变化,ELISA检测血肿周围组织中IL-6、TNF-α、IL-10、TGF-β表达改变,PCR检测血肿周围组织CCL3、iNOS、Arg1、Ym1表达改变,组织免疫荧光双染CD16/32和CD206.②构建BV2/Tregs transwell共培养体系,用LPS/IL4激活BV2细胞,共培养72 h后ELISA检测IL-6、TNF-α、IL-10、TGF-β表达改变,PCR检测CCL3、iNOS、Arg1、Ym1表达改变.IL-10抗体中和IL-I0,Western blot检测STAT3、磷酸化STAT3、TGF-β表达,PCR检测Arg1、Ym1表达.结果 在动物实验中,Tregs治疗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含水量、血肿体积均减少(P<0.05),IL-6、TNF-α、CCL3、iNOS表达减少(P<0.05),IL-10、TGF-β、Arg1、Ym1表达增加(P<0.05),血肿周围组织M2型小胶质细胞占总小胶质细胞百分比增高(P<0.05).在细胞实验中,Tregs共培养组IL-6、TNF-α、CCL3、iNOS表达减少(P<0.05),IL-10、TGF-β、Arg1、Ym1表达增加(P<0.05),pSTAT3表达增加(P<0.05).IL-10被中和后,与Tregs共培养组比较,pSTAT3蛋白、TGF-β蛋白表达量及Arg1、Ym1 mRNA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 Tregs可能通过IL-10/STAT3信号通路诱导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从而减轻ICH所致的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MFHAS1对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以及M2型巨噬细胞对马兜铃酸诱导的肾上皮细胞HK-2急性损伤的影响。方法:Real-time PCR检测MFHAS1 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M2型巨噬细胞表面胞膜分子CD86和CD206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FHAS1及M2型巨噬细胞中Arg1和MRC1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的含量。结果:THP-1细胞中过表达MFHAS1可使M2型巨噬细胞的Arg1、IL-10和MRC1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同时M2型巨噬细胞表面胞膜分子CD206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CD86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即THP-1细胞中过表达MFHAS1可促进IL-13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M2型巨噬细胞能抑制马兜铃酸对HK-2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提升细胞存活率。结论:过表达MFHAS1可促进IL-13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M2型巨噬细胞可抑制马兜铃酸对肾上皮HK-2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提升细胞存活率,减轻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土木香内酯(ALA)对H2O2诱导神经细胞PC12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1、5、10、20、50和100 μmol/L)的ALA处理细胞后进行MTT检测细胞增殖;用不同浓度(1和5 μmol/L)的ALA预先处理细胞后加入H2O2刺激细胞,进行流式和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设立对照组、H2O2(100 μmol/L)组、ALA(1和5 μmol/L)组,ALA干预H2O2处理的细胞进行细胞流式检测细胞凋亡情况,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MPK和STAT1的磷酸化;利用siRNA沉默AMPK表达后再用ALA处理,Western blot检测STAT1的磷酸化的表达。结果:高浓度ALA抑制PC12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经H2O2刺激后PC12细胞凋亡增高;与H2O2组比较,ALA组细胞凋亡明显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沉默AMPK表达不影响H2O2诱导PC12细胞STAT1的磷酸化表达;在沉默AMPK后再用ALA处理,与单沉默AMPK比较,STAT1的磷酸化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LA可通过AMPK的激活调控H2O2诱导PC12细胞的STAT1的磷酸化表达,从而影响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L-37通过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在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 H/R)诱导的肝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在不同极化类型的人单核巨噬细胞THP-1中IL-37 mRNA和蛋白质水平。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过表达IL-37的细胞株,qRT-PCR检测CD206、CD86、ARG1和iNOS 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163、CD86蛋白质水平。通过Transwell法将THP-1细胞与人肝细胞L02细胞共培养并构建H/R模型,CCK-8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L02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含量,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THP-1细胞中STAT6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 M2型巨噬细胞中IL-37 mRNA及蛋白质水平上调。IL-37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IL-37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与L02细胞共培养,在H/R状态下显著提高肝细胞存活率(P=0.015),并降低细胞凋亡率和ALT、AST水平(P<0.001),减轻细胞损伤。 Western blot提示过表达IL-37的 THP-1细胞中STAT6蛋白质磷酸化水平上调(P<0.01)。结论 IL-37能促进巨噬细胞M2型极化,并对H/R诱导的肝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STAT6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影响。方法用LPS(100μg/L)刺激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在LPS后立即或4h后加入DADLE(104M)。流式细胞仪和共聚焦成像检测巨噬细胞凋亡及坏死,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细胞核NF—KB的活化水平,Westemblot法检测p38MAPK活化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TNF-α、IL-1β和HMGB1水平。结果DADLE明显抑制了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及坏死,降低了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1β和HMGBl的水平,而且对巨噬细胞NF—kB及p38MAPK的活化均有抑制作用。结论DADLE通过抑制NF—kB及p38MAPK的活化。减少了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坏死及细胞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张红明  何作云 《重庆医学》2007,36(5):447-449
目的 探讨IL-4对巨噬细胞 FIZZ1分泌及其FIZZ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剂量的重组IL-4刺激培养的巨噬细胞,RT-PCR检测巨噬细胞内FIZZ1 mRNA表达,荧光免疫组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巨噬细胞FIZZ1蛋白表达;用终浓度分别为3×10-6mmol/L, 9×10-6mmol/L, 2.7×10-5mmol/L的FIZZ1刺激培养的平滑肌细胞,MTT法测定FIZZ1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Th2型细胞因子IL-4刺激巨噬细胞,FIZZ1 mRNA及其蛋白明显表达;浓度为3×10-6mmol/L, 9×10-6mmol/L, 2.7×10-5mmol/L的FIZZ1明显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P<0.05),且随着FIZZ1剂量的增加,促增殖作用增强.结论 Th2型细胞因子IL-4能刺激巨噬细胞表达FIZZ1 mRNA及其蛋白,FIZZ1能促进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致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是否通过上调单核巨噬细胞表面Siglec-1的表达发挥作用。方法制备ox-LDL并用不同浓度刺激人巨噬细胞株U937,48h后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液,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RT-PCR检测不同浓度ox-LDL刺激后Siglec-1蛋白和Siglec-1mRNA的表达水平,并用ELISA试剂盒测定培养上清液中MIP-1α、MCP-1和IL-8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x-LDL能刺激U937细胞表面Siglec-1蛋白和Siglec-1mRNA表达升高(P<0.01),培养上清液中MIP-1α、MCP-1和IL-8的表达升高(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ox-LDL的致AS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上调单核巨噬细胞表面Siglec-1蛋白表达而活化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诱导更多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活化参与粥样斑块中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正>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疾病,也是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参与情绪神经活动的调节,与抑郁发生密切相关,亦是哮喘神经因素发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5-HTT的第二内含子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多态性即Stin2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泰州市2008—2016疟疾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适合本地区消除疟疾达标后的监测方案。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6年泰州市网络报告的疟疾病例信息、发热病人血检、疟疾专报系统中个案调查表、临床医生对疟疾诊治知识掌握水平、检验人员疟原虫镜检技能考核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6年泰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295例,其中间日疟42例,恶性疟214例,三日疟6例,卵形疟32例,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感染1例。295例疟疾病例中实验室确诊病例272例,临床诊断病例23例。从2011年起,除1例输血感染外,其余233例疟疾病例均为境外感染的输入病例。泰州市2008—2016年共血检发热病人278 943人次,血检阳性数为272例,血检阳性率为0.098%。泰州市最后1例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为2010年。疟疾知识平均分18.7分(15~20分),镜检平均分19.1分(12~20分)。结论 泰州市已通过消除疟疾达标考核,风险主要来自输入性病例,今后应继续做好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和监测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巩固已取得的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13.
增生性关节炎是指骨或关节软骨发生增生而引起的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膝关节为增生性关节炎最为常见的部位。据统计[1],5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80%,存在长期症状及活动障碍的患者约占1/8,也是老年人膝关节疼痛最常见原因[2]。笔者于2010年6月—2013年6月应用附桂骨痛颗粒治疗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市呼吸道病原的活动规律,全面掌握我市呼吸道病原的病原谱。方法在呼吸道综合监测监测点采集流感样病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和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咽拭子,提取核酸,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结果结果。结果全年完成流感核酸检测713份,阳性率23.5%,亚型为H3N2和B型,完成呼吸道其他病原核酸检测240份,阳性率35.0%,病原谱分布以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肺炎链球菌为主。结论流感病毒、鼻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肺炎链球菌是我市呼吸道感染病例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泰州市3所麻风病院村内麻风病休养员生存现状分析,为进一步加强对麻风这一弱势群体的关爱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麻风病治愈存活者随访报告卡”和“江苏省麻风院村内治愈存活者个人信息复核表”,对历史登记在册的泰州市辖区内3所麻风病院村内所有麻风休养员进行逐一调查,填写调查问卷,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所有患者畸残情况和残疾证等拍照取证。结果 2017年,泰州市辖区内3所麻风病院村内共有麻风病休养员270例,其中男性203例,女性67例,性别比3.03∶1;最小的54岁,最大的97岁,平均(73.86±6.82)岁;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分别占55.56%、40.37%;有259例(95.93%)存在不同程度的畸残,其中双手都是爪形手的最多,其次是小腿截肢,平均每位麻风休养员有2.58个部位存在可见性畸残。270名休养员中拥有残疾证的156人(57.78%),享受低保或五保的共159人,其中低保109人(40.37%),五保50人(18.52%);康复需求量最大的是防护鞋(78.82%),其次是轮椅(69.26%),安装假肢(36.06%),拐杖(18.22%)。结论 麻风这一弱势群体,应从生活救助、畸残康复、消除歧视等方面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关注。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致胜"是现代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一大法宝,在同样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通过建设良好的医院文化必然引导医院走向成功,医院文化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简要回顾医院文化理论的基础上,以医院的硬文化建设和医院的软文化建设为主线,分层次介绍了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医院文化建设的概况并对医院文化建设作了体会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浙江省台州市一起由超级传播者扩大的2019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COVID-19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密切接触者罹患率的差异。结果 该起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关联病例共23例,其中确诊病例20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男性13例(56.52%),女性10例(43.48%);年龄中位数为51岁,范围30~70岁。首发病例为二代病例,发病时间为2020年1月19日,确诊时间为1月30日;一代病例为武汉返乡人员,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为2月3日。疫情传播至第五代,密切接触者总罹患率为6.07%(21/346);第三代病例为超级传播者,共引起12例续发病例,其密切接触者罹患率高于其他病例密切接触者罹患率(27.27%vs. 2.98%,χ2=39.754,P<0.001)。结论 高风险地区输入人员未及时管控、疫情初期群众和基层医师对新发传染病认识不足、诊断延误和超级传播者的出现共同导致疫情规模的迅速扩大。应提高医务人员和群众的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和管控传染源,形成新发传染病常态化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18.
杨海玉 《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820-1820,1788
目的研究泰州地区近期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治决策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在流感监测点和爆发点采集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用狗肾传代细胞培养技术对采集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用“O”型人血红细胞检测培养物的血凝活性,血凝试验阳性且滴度大于1:8的毒株送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和分型。结果从泰州145份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中成功分离出21株流感病毒,分离率为14.5%。经江苏省疾控中心鉴定H1N1型9株,B型12株。结论泰州市流感流行毒株型别与江苏省内其他监测点相符;病毒分离培养是流感实验室监测中敏感且准确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台州市71例HIV/AIDS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浙江台州市的艾滋病流行特征,探讨经济发达地区艾滋病疫情流行因素及防制措施。方法收集经蛋白印迹法(WB)检测HIV抗体阳性者资料、个案调查表进行分析。结果全市1996年至今已发生HIV/AIDS71例,其中HIV感染者61例,AIDS病人10例,7例已死亡;本市籍占38.0%,外来人员占62.0%;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19岁,20~39岁占78.9%;传播途径上经性途径占45.1%,经静脉吸毒占22.5%,有偿卖血或卖血浆21.1%,且夫妻双双感染发病的7对14例,占发现总数的19.7%。结论台州市艾滋病从特殊高危人群传播已转到重点人群传播,同时已进入普通人群传播,预防控制艾滋病已处于非常关键时刻,亟待落实以加强高危人群的主动监测与重点人群追踪检索工作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犬体外循环(CPB)后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5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CPB组(CPB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每组18只。制备CPB诱发肺损伤模型,Dex组于CPB前即刻静脉泵注右美托眯啶1ug/(kg·min),随即予以1lag/(kg·h)持续泵注至实验结束;CPB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C组不进行CPB,其余操作与CPB组相同。分别于CPB前(Tc)、CPB结束后30min(T1)、60min(T2)时采集动脉血样,测定呼吸指数(RI)、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计数、总蛋白含量及TNF—a、IL-6浓度;测定肺组织伊文思蓝(EB)含量和肺湿/干质量比: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CPB组和Dex组RI升高,BALF白细胞计数、总蛋白含量及TNF—a、IL-6浓度、EB含量和肺湿/干质量比升高(P〈0.05);与CPB组比较,Dex组上述指标均降低(P〈0.05);C组肺组织结构清晰,未见明显肺损伤;CPB组显示明显的肺部炎症反应,肺泡壁明显充血,肺泡隔增宽,Dex组病理学损伤程度较CPB组明显减轻。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降低CPB后肺血管通透性,其机制与减轻CPB后肺组织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