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了解衡阳市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污染状况,为进一步预防衡阳市霍乱制订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依据《霍乱弧菌手册》(第五版)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共采集水产品593份,污水36份,从甲鱼肛样中检出2株O139霍乱弧菌,1株稻叶型霍乱弧菌,从甲鱼内脏中检出1株O139群霍乱弧菌。结论:2006年5-10月份衡阳市水产品霍乱弧菌监测,阳性率较低,只检测出4株且均从甲鱼中来,但仍需对外来甲鱼进行监测,预防霍乱在衡阳市发生。  相似文献   

2.
成都市新都区从甲鱼中检出O139霍乱弧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都市新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04年5月开展的霍乱常规监测工作中,首次从甲鱼涂抹物标本中检出0139霍乱弧菌。甲鱼标本取自新都区市场和酒楼的甲鱼表面涂抹物16份,采样及检验方法按《霍乱防治手册》进行。试剂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厂提供,霍乱弧菌诊断血清由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均在有效期内。  相似文献   

3.
从活甲鱼体表检测出O1群霍乱弧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甲鱼进行霍乱弧菌检测,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准确可靠的试验数据。方法:按照卫生部《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检测方法。同时,用霍乱弧菌快速层析试剂检测和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培养。结果:从24份甲鱼体表涂抹物中用霍乱弧菌快速层析试剂检测出2株01群霍乱弧菌,用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和庆大琼脂分离出3株01群霍乱弧菌。噬菌体-生物分型为31L型,常见非流行株。结论:本次监测结果(3/24)阳性率较高(12.5%),建议加强海产品、水产品霍乱弧菌监测。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2002-2009年霍乱监测结果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及时发现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采取全省常规监测和疫点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湖南省2002-2009年共发生37起霍乱疫情,报告病例86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2.44%;常规外环境监测样品320279份,检出霍乱弧菌阳性211份,均为海水产品;疫点检测人粪便样8655份,检出带菌者102例,阳性率为1.18%;检测外环境样1599份,阳性55份,阳性率为3.44%;来自病人、带菌者、甲鱼中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高度同源。结论甲鱼等水产品被污染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并做好农村聚餐的卫生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一起腹泻疫情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鉴定,分析其基因型。方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对培养出的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分型,应用PCR检测毒力基因Ctx,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其进行基因分型,与2013年湖南省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序列比对及溯源分析。结果在病例的水样便标本中检出1株Ctx肠毒素阳性的O139群霍乱弧菌,通过Pulse Net China湖南区域中心PFGE实验分析获得了PFGE-Not I指纹图谱,与2013年衡阳市霍乱常规监测中甲鱼涂抹样分离的菌株指纹图谱高度相似。结论该起疫情为O139群霍乱弧菌所致,O139群霍乱弧菌污染的甲鱼很可能是此次疫情的传染来源。  相似文献   

6.
崇明县海水产品霍乱弧菌污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崇明县海、水产品霍乱弧菌感染情况。[方法]共采样366份,其中甲鱼95份、蛙类65份、鱼类42份、贝壳类77份、甲壳类75份及其他类12份。用霍乱弧菌食物中毒的国家标准检验方法检测。[结果]共有5份样品检测出O139霍乱弧菌,其中甲鱼4份(4/95),甲壳类1份(1/75)。[结论]需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霍乱疫情。  相似文献   

7.
2008年4月8日,天津市塘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痛防制科从中心北路水产市场采取水产品涂抹样品30份,其中一份甲鱼涂抹样品经培养后发现可疑菌落。实验室血清凝集实验初检为0139群霍乱弧菌。报送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后确认为一株与0139群霍乱弧菌有交叉凝集反应的麦氏弧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水产品甲鱼中霍乱弧菌的检测程序,提高甲鱼中霍乱弧菌检出率。方法用实时荧光PCR、常规细菌培养、胶体金法同时对甲鱼中霍乱弧菌进行检测,并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标本中霍乱弧菌ctx基因。结果共检测185份甲鱼样品,其中实时荧光PCR法检出28份霍乱弧菌核酸阳性,阳性率为15.14%;6份ctx基因核酸阳性,阳性率21.43%(6/28)。常规细菌培养法分离出2株菌株,一株为O139群霍乱弧菌,一株为小川型霍乱弧菌,用实时荧光PCR检测这两株纯培养菌株或原始标本,霍乱弧菌ctx基因均为阴性;胶体金法未检出阳性标本。结论对于水产品标本,可先用实时荧光PCR法筛检霍乱弧菌,阳性标本再进行传统细菌分离培养,以提高霍乱弧菌菌株的检出率;同时阳性标本进行霍乱弧菌ctx基因核酸检测,如也为阳性,需提高警惕,加强流行病学上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时防范霍乱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隆回县城区市售外来水生动物霍乱弧菌污染情况及菌型特征。方法用直接肠内容物采样法采样,样本按《霍乱防治手册》方法,对城区销售的外来甲鱼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生化及血清学鉴定。结果从188份甲鱼样本中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1株,菌落特点、血清学试验、制动试验、生化反应和肠毒素基因(CTX)PCR检测均与O139群霍乱弧菌相符。结论霍乱弧菌可通过外来甲鱼等水生动物的运输而传播,直接肠内容物采样可提高霍乱弧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及时发现水产品中的霍乱弧菌,防止在人群中发生霍乱暴发流行。方法定期对常德市城区各类水产品市场进行采样,及时送实验室检测,对检测出的霍乱弧菌进行毒株鉴定。结果水产品采样检测1 530份,检出霍乱弧菌39份,阳性率2.55%;其中O139群霍乱弧菌阳性样20份,O1群稻叶型阳性样18份,O1群彦岛型阳性样1份。结论水产品确实携带有霍乱弧菌,可以引起霍乱。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2005年霍乱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四川省2005年霍乱弧菌分子特征,以及霍乱暴发疫情分离的菌株与菌株之间,疫情分离的菌株与海、水产品监测分离的霍乱弧菌之间的遗传相关性,查找霍乱传染来源,为预测疫情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O139群霍乱弧菌特异性编码脂多糖基因(LPS)和霍乱毒力基因(ctxAB);脉冲场凝胶电泳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所得结果以BioNumerics V4.0软件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所试16株霍乱弧菌14株LPS阳性,为O139群霍乱弧菌;另2株为O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2株稻叶型霍乱弧菌和1株O139群霍乱弧菌ctxAB阴性,其余13株菌均具有ctxAB,为产毒株.对16株菌以NotⅠ酶切后PFGE可分为5个型别.O139群霍乱弧菌优势流行株与从甲鱼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PFGE型别一致,且同为产毒株.结论:甲鱼等海、水产品被O139群霍乱弧菌污染情况严重,甲鱼中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与霍乱疫情分离菌株之间高度同源,被污染的甲鱼可能是本年度食源性霍乱暴发的主要传染来源之一,海、水产品的监测是近期霍乱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方法追溯霍乱传染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四川省 2 0 0 4年霍乱疫情分离菌株与常规监测的外环境和水产品中霍乱弧菌分离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 ,追溯传染源 ,为预测疫情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O139群霍乱弧菌编码脂多糖 (LPS)特异性基因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PCR)复核菌株 ,霍乱毒素 (CT)基因引物PCR检测霍乱毒力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进行菌株的分子分型。结果  2 5株受试菌株LPS基因 2对引物PCR结果均为阳性。所有 6株河水中分离的菌株均为CT基因阴性 ,其余均具有CT基因。 2 4株菌PFGE可分为 13个型。结论 LPS基因PCR检测结果从分子水平证实受试菌株均为O139群霍乱弧菌。河水中分离的 6株菌是非产毒株 ,其余菌株均具有致病性。环境水分离的O139群非产毒株之间以及产毒株与非产毒株之间遗传相关性较远。产毒株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四川省从甲鱼分离的O139群霍乱弧菌与同期流行的O139群霍乱弧菌分型的带型一致 ,在国内首次以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提示甲鱼可能是四川省近年霍乱疫情主要传染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3.
2003~2007年厦门市海沧区外环境中霍乱弧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水体和水产品霍乱弧菌污染情况。[方法]2003~2007年,厦门市海沧区5~10月采集水产品和水体,检测O1群霍乱弧菌和O139群霍乱弧菌。[结果]5年合计,从922份水体中检出3株霍乱弧菌,从1040份水产品中检出6株霍乱弧菌。9株霍乱弧菌均为O1群,其中小川型4株、稻叶型5株,均为霍乱弧菌肠毒素CT阴性的无毒株。[结论]厦门市海沧区外环境中的霍乱弧菌主要是O1群非流行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查明某镇卫生院报告发现1例疑似霍乱病例疫情规模、调查传染来源、控制疫情蔓延.方法 制定统一的病例定义,开展病例主动搜索,对就餐人员食用菜品情况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 共24人感染,其中10人发病,均参加了2009年7月14日一次午餐聚会,未参加者未发病.对参加14日午餐的265名就餐者开展回顾性队列调查,结果显示食用蒸甲鱼和花生米为危险因素,RR=3.6(95%CI:1.1~12)和RR=3.1(95%CI:1.2~8.0).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甲鱼宰杀与花生米共用盛装器具,甲鱼蒸煮时间45 min,花生米室温下存放超过16 h,甲鱼未熟及交叉污染花生米的可能性极大.结论 该起疫情为聚餐中食品受O139霍乱弧菌污染所致,传染源为体内带菌的甲鱼,传播途径为甲鱼蒸煮未熟透,且制作过程中污染了花生米,经食用后引起发病.  相似文献   

15.
海、水产品中污染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调查年份不同种类海、水产品中分离的霍乱弧菌的血清学分型、噬菌体-生物分型及毒力因子携带情况,分析海水产品污染状况与疫情的关系,为疫情预测和制定防治对策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血清学分型及噬菌体-生物分型方法分析所分离菌株的生物表型,应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 检测的64株菌株中0139型菌株占48.44%(31/64),01群小川型占31.25%(20/64),01群稻叶型占20.31%(13/64);01群噬菌体-生物分型显示均为非流行株;对61株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0139霍乱弧菌毒力基因的检出率(83.33%)远高于0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15.38%)和01群稻叶型霍乱弧菌(11.11%)。结论 0139型霍乱弧菌主要存在于甲鱼、甲鱼养殖水及甲壳类海水产品中,而且多为产毒株,这些海、水产品是预防和控制霍乱疫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市售甲鱼带菌引发霍乱疫情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弄清O139群霍乱弧菌在我市引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及传播来源,找到防控措施。[方法]用碱性胨水对所采样品进行增菌,四号琼脂平板作病原菌分离,Cpi20E作生化学鉴定,O139诊断血清作菌群诊断,同时用PCR作菌株毒力测定,引物是CtxA,用KB法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我市O139群霍乱疫情共作样本215件,检出42株病原性弧菌,并从相关食物链甲鱼中检出3株,生化鉴定率为99.9%,从病人及甲鱼中检出的O139群霍乱弧菌生化反应一致,毒力基因相同。对青霉素等数10种抗生素耐药、先锋类及复哌酸敏感。[结论]我市O139群霍乱疫情由外地输入甲鱼带染所致,病人及甲鱼中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7.
Ecological study of Vibrio cholerae in Vellor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Vellore is endemic for cholera due to Vibrio cholerae O1 and O139. In a previous study the prevalence of Vibrio cholerae in drinking water, lakes and sewage outfalls in a single 2-months period in Vellore, India was determined. In addition water samples from three sites were also tested for the presence of V. cholerae O1 and O139 by fluorescent antibody staining. This follow on study has examined how the environmental distribution of V. cholerae at the same sites alters over a 12-month period and the relationship to the clinical pattern of cholera in Vellore. Samples of water were collected from fixed sites at three water bodies each month between April 1997 and March 1998. Bacteria isolated from samples were identified by standard biochemical tests and isolated strains of V. cholerae tested for their ability to agglutinate O1 and O139 antisera. Samples were also tested for the presence of V. cholerae O1 and O139 by fluorescent antibody staining. The clinical isolation rate of V. cholerae in Vellore, maximum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were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resence in the environment of viable but non-cultivable (VNC) V. cholerae in 10 of 12 months of the study year as well as their viability. Their prevalence in the environment also correlated with the isolation of these pathogens from clinical samples over the same study period.  相似文献   

18.
与O139霍乱弧菌血清交叉凝集的麦氏弧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对基层实验室上送的6株疑似O139霍乱弧菌进行检测及研究。方法:参照1999年《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及相关资料进行检测。结果:该6株菌均系与O139霍乱弧菌血清有交叉凝集的麦氏弧菌。结论:该批菌株不是O139霍乱弧菌。而是麦氏弧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05年-2010年湖南省霍乱疫情分离到的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的病原学特征,研究疫情分离株之间的克隆相关性。方法: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txAB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对疫情分离代表株进行PFGE分型分析。结果:33株霍乱弧菌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9.39%和75.76%,对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以及丁胺卡那100%敏感;毒力基因的PCR结果显示为所有疫情分离的O139霍乱弧菌均为产毒株,即霍乱肠毒素基因ctxAB阳性;24株分离自2005年和2010年的7起疫情里的O139霍乱弧菌进行PFGE分型及聚类分析后,共分为3个PFGE带型,所有菌株的带型相似率在83%~100%之间。结论:湖南省2005年-2010年霍乱疫情以O139群为主,引起疫情的全部为产毒株,不同年份不同地区之间霍乱疫情的分离菌株之间存在着紧密相关的流行克隆群,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监测和进一步的分子分型分析,有助于霍乱的主动监测和传染来源的追踪。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霍乱弧菌血清群各自编码O抗原的特异性基因建立能够快速、准确地同时检测O1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荧光PCR检测方法,并克服常用PCR检测方法中经常出现的假阳性现象。方法分别以rfbM和wbfR基因作为O1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模板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O1群和O139群霍乱弧菌的二联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FQ-PCR)。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进行评估,并对10份模拟食品样品和133份临床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能选择性检测O1和O139群霍乱弧菌,能有效地避免O141群霍乱弧菌和拟态弧菌的假阳性,特异性为100%;灵敏度试验表明,O1群霍乱弧菌和O139群霍乱弧菌检出限分别为92cfu/ml和116cfu/ml;另外,试验建立的检测方法对模拟样品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国标法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为100%。结论该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能够同时检测O1和O139群霍乱弧菌,而且特异性好、灵敏度高,能有效克服假阳性,适用于基层疾病控制、口岸检疫单位日常疫情监测和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