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国内中医治疗结肠黑变病(MC)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12月30日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数据库(VIP)中关于中药治疗MC的文献,运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其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文献41篇,拆分得中药处方69条、中药111味。中药使用总频次748次,其中高频出现的药物有白术、当归、黄芪等;药物归经以脾经、肺经、胃经为主;统计高频药物归类,补气药居首,补血药、理气药次之;总结常用药对白术-黄芪、川芎-红花等12个,核心组合白术-黄芪-当归等5个。结论治疗MC中药用药以益气养阴、补血润肠为主,兼以理气祛瘀,必要之时标本兼顾,灵活权变加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骨质疏松症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2013年-2015年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和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常用的药物以归肝、脾、肾经的补阳药、补血药及活血化瘀药等为主,性多温、平,味辛、苦、甘。熟地黄、当归、淫羊藿、骨碎补、牛膝、杜仲、山药、补骨脂、黄芪、茯苓、白芍等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常用的核心药物。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现代文献进行用药规律研究,可获得传统文献整理和统计不能发现的隐性知识和信息,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 HT)的专利中药复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及国家知识产权局获取治疗HT的专利中药复方,在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进行中药频次及功效统计,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组方规律、潜在新方等分析并进行复杂网络图展示。结果 筛选出治疗HT的专利中药复方52首,涉及中药247味。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夏枯草、黄芪、柴胡,高频药物以归肝经、脾经为主。中药类别主要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高频药物组合为“夏枯草,柴胡”“夏枯草,黄芪”“黄芪,茯苓”等。重要关联规则有“玄参-黄芪”“玄参-夏枯草”“牡蛎-柴胡”等。核心组合有“党参-川芎-枳壳”等。新方有“党参-川芎-枳壳-栀子”等。结论 专利中药复方主要通过疏肝清热、化痰散结、扶正补虚治疗HT,在新药研发时,可考虑使用夏枯草、黄芪、柴胡等为处方核心药物配伍加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用药规律。方法:纳入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用药规律文献共52篇,建立文献信息数据库。采用SPSS Clementine作为数据挖掘平台,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绘制关联规则的网状图。结果:提炼出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常用药物、药对、药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发现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以化痰、除湿、健脾、滋阴这几类药物为主。滋阴药物使用也比较频繁。结论: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以化痰、除湿、健脾、滋阴这几类药物为主,既强调祛除湿邪,又注重健脾滋阴。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近年来期刊文献中以中医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年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运用中医药方剂治疗老年性肺炎的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医药治疗老年性肺炎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127首处方,涉及中药160种,使用频次较高的常用药物为甘草、黄芩、杏仁、茯苓、浙贝母、桔梗、桑白皮、陈皮、黄芪、鱼腥草、半夏、麻黄、白术、麦冬、连翘、生石膏、知母等;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组合为黄芩—甘草;挖掘出20个核心组合和10首新处方。【结论】近年来期刊文献中治疗老年性肺炎的方剂组方以清热化痰、理气补气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骨肿瘤的用药规律,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高频药物治疗骨肿瘤的药理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的文献,使用Excel 2016、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4.0软件,将纳入文献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从DisGENT数据库及TTD数据库提取骨肿瘤的主要靶点,TCMSP数据库中提取高频药物的主要成分,通过ChemMapper数据库提取主要成分的预测靶点,使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进一步分析主要通路及潜在作用机制。结果最高频次用药为黄芪,使用最多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药物四气五味主要以甘、温为主,归经中以肝经最多,关联规则强度最高的组合有六对,聚类分析可归为补肾填精、化痰利湿散结、补益气血三类。桦木酸为黄芪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GSK-3β为核心靶点,主要作用于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骨肿瘤的治疗多以黄芪为主药,可随证配伍补肾填精、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等药物,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甲状腺功能正常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用药特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2010年—2019年相关临床研究文献,从频数、构成比、药性、药味、归经和功效角度分析用药特征,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寻找常用中药组合。结果纳入有效文献21篇,药物56味。频次≥2次有34味中药,累积构成比88.2%;频次≥5次有12味,最常用中药分别为夏枯草、黄芪和白术(频次皆>10次)。寒性药和温性药、甘味药和苦味药居多,归经偏于脾、肝和肺。功效方面,频次最多的是补虚药,其次为清热药。常用中药组合分别为夏枯草-黄芪-香附-生地黄、白芍-当归-柴胡、白花蛇舌草、玄参-贝母和甘草-白术-茯苓。结论甲状腺功能正常桥本甲状腺炎用药呈现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甘药补中以扶正、苦药泄热以祛邪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一般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6月22日有关中医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全部病案,分别采用Excel 2019、SPSS 21.0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用药频次、药物归经、常用药物等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共得到28篇文献,37则病案,41首方剂,113味中药,根据频次统计结果,将使用频次≥8次的药物确定为高频药物,共计16味,药物性味以苦、甘,寒、温为主,多入肝、脾、肾经。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6味高频药物分为7组,主要包括补益脾肾组、利水渗湿组、活血化瘀组等。箱型图显示核心药物为黄芪,依患者实际症状与体征,可酌情灵活增减的药物为茯苓、丹参。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出的高频药对有黄芪-丹参,黄芪-茯苓-山药,黄芪-丹参-白术,黄芪-白术-茯苓等。[结论]中医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本虚”“标实”两手抓,寒温并用,补泻共施,常用药物以补益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挖掘中医药治疗骨肿瘤的用药规律,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高频药物治疗骨肿瘤的药理机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的文献,使用Excel 2016,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4.0软件,将纳入文献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从DisGENT数据库及TTD数据库提取骨肿瘤的主要靶点,TCMSP数据库中提取高频药物的主要成分,通过ChemMapper数据库提取主要成分的预测靶点,使用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进一步分析主要通路及潜在作用机制。结果:最高频次用药为黄芪,使用最多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药物四气五味主要以甘、温为主,归经中肝经最多,关联规则强度最高的组合有6对,聚类分析可归为补肾填精、化痰利湿散结、补益气血3类。桦木酸为黄芪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GSK-3β为核心靶点,主要作用于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骨肿瘤的治疗多以黄芪为主药,可随证配伍补肾填精、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等药物,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为后续基础及临床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肾方药治疗妇科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收录的题目中含有补肾方药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收集文献记载的方剂,建立数据库,使用Excel 2013、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24.0统计软件对纳入的中药进行疾病种类、中药频数、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15篇,文献包含25种疾病,以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和月经失调居多;181种中药,以当归、菟丝子和熟地黄居多;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性味以甘、辛、苦,温、平、寒为主,归经以肝经、肾经、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1个,因子分析提取得到11个公因子。结论:补肾方药治疗妇科疾病用药以补虚药为主,与中医对妇人"以血为本、以气为用"的认识相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复杂系统熵网络方法对徐蓉娟教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的用药经验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徐蓉娟教授辨证治疗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门诊资料和处方,借助Netdraw 2.0软件进行复杂网络构建及可视化,用于“基础方”的数据挖掘分析,采用MATLAB编程方法进行网络信息统计及分析,采用复杂系统熵网络方法挖掘核心药对。结果共收集162个病例,提取处方1704张,涉及中药239味,累计使用频次25173。使用频次>500次者有灵芝、柴胡、黄芪、生甘草、白芍、生牡蛎、当归、郁金、陈皮、熟地黄、浙贝母、香附、白术、生地黄、党参、茯神、连翘。使用频率>70%的有灵芝、柴胡、黄芪。通过关联规则的分析,药对使用频次较高者为柴胡-郁金、生牡蛎-浙贝母、白芥子-浙贝母、太子参-麦冬、当归-生地黄。使用频率最高的药味为苦味,其余依次为甘味、辛味、咸味、酸味;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四气当属平性,其余依次为温性、寒性、微寒、微温。根据BK算法得到基本方5个,总结得出基本方药物组成:柴胡、黄芪、灵芝、白芍、当归、生地黄、生甘草、生牡蛎、熟地黄、浙贝母。结论徐蓉娟教授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多基于肝郁脾虚、痰瘀互结证,治以疏肝健脾为主,佐以化痰祛瘀。核心药物为柴胡、灵芝、黄芪。  相似文献   

12.
李学铭教授治疗阴水水肿强调温肾化气,行水消肿。常以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淡附片、黄芪、党参、甘草八味药合为主方,方中重用附子温阳,黄芪补气,茯苓健脾渗湿,或加干姜、炮姜助热,而慎用利水伤肾之品。李老认为治疗肾性水肿,只要辨证得当,即当守方,切忌短期内不效更方,使换方无数而病不得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丁元庆辨治瘀热不寐的用药规律。方法 :共收集丁元庆治疗瘀热不寐处方512首,应用关联规则等无监督数据分析方法总结处方中核心用药以及配伍规律,并予以辨证分析。结果:512首处方中涉及中药214种,使用频次高于50的有30味药,前6位分别是丹参、郁金、夏枯草、酸枣仁、珍珠母、淡竹叶。挖掘出30个核心组合(主要为丹参-郁金、夏枯草-郁金-丹参、丹参-珍珠母、郁金-川贝母等)和14组药队(包括炒黄柏-天冬-炒知母-枸杞子、龟甲-鳖甲-麦芽-槟榔-太子参等)。结论:丁元庆治疗瘀热不寐以活血化瘀、开郁清热、宁心通脉、安养心神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医药防治乳腺癌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肿瘤良方大全》《肿瘤方剂大辞典》《中医肿瘤学》《乳腺癌与乳腺增生》《药典临床用药中药成方制剂》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中药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及核心处方,并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其核心处方的潜在作用机制.结果 最终纳入297首中药方剂...  相似文献   

15.
系统总结名老中医王少华主任医师治疗咳喘常用对药的经验。探讨了麻黄与葶苈子、麻黄与射干、麻黄与熟地黄、熟地黄与当归、苦杏仁与浙贝母、瓜蒌皮与浙贝母、桑白皮与地骨皮、百部与紫菀、白前与前胡、桔梗与生甘草、桔梗与白前11组对药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据挖掘的旷惠桃教授治疗痛风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旷惠桃教授治疗痛风(Gout)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旷惠桃教授2015年9月-2016年5月治疗痛风部分病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系统,采用系统中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 ,探析旷教授治疗痛风的常用药物及分析方剂中的组方规律.结果 对纳入的69名患者,共198首处方、119味中药进行分析,使用频次>100次的高频使用药物有牛膝、土茯苓、车前子、萆薢、地龙、灵芝、威灵仙、黄柏、泽泻、黄芪;药物类别主要包括清热药、利湿药、活血通络药;常用药对包括:土茯苓-牛膝,土茯苓-萆薢,牛膝-萆薢,车前子-牛膝,车前子-土茯苓,车前子-萆薢等;挖掘旷惠桃教授治疗痛风的基本方及5首新处方.结论 旷惠桃教授临床善于运用清热、解毒、利湿之方药治疗痛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实验验证阐释黄芪抗肺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中获取黄芪所有化学成分和对应靶点,从DrugBank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肺纤维化疾病相关靶点,两者取交集,获得黄芪治疗肺纤维化潜在作用靶点,采用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图...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天津地区近10年来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中医中药规律。[方法]近10年来天津地区中医药治疗心衰临床研究方面文献资料的回顾性总结,从中医药治疗心衰总体用药规律、组方用药规律和辨证用药规律等3个方面加以分析。[结果]1)总体用药规律:用药类别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常用中药依次为丹参、黄芪、茯苓等。2)组方用药规律:用药类别由高到低也同样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常用中药依次为茯苓、党参、当归等。3)常见中医证型和药物依次是:气虚血瘀型: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黄芪、人参等;阳虚水泛型:茯苓、白芍、生姜、白术、附子、人参。[结论]近10年天津地区中医心衰主要从瘀、虚、湿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综合征,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需重视微观的病理生理变化。仝小林院士基于"态靶组方"理论,结合前期辨治高血压病经验,发展完善并构建了高血压病"三期五态"辨治方案,并从病理生理角度阐释"三期五态"的病机和辨治要点。"三期"即"病气血、病脉络、病脏腑",病理特点分别为脉挛急、脉僵硬和脏腑损。"五态"即壅态、水态、郁态、寒态、老态。壅以堵塞言,水以液体言,郁以情志言,寒以紧凝言,老以脉络病变言。同时提出不同"态"治疗的靶方、靶药:厚朴三物汤是治疗壅态的常用靶方,决明子、茺蔚子、生白术是常用靶药;当归芍药散、五苓散是治疗水态的靶方,茯苓、茺蔚子、益母草、车前子、葶苈子是治疗水态的靶药,尤其对于脉压差小者,茺蔚子、茯苓等有显著疗效;四逆散是治疗郁态的常用靶方,郁而化火加靶药夏枯草、钩藤、黄芩、菊花、生石决明;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是治疗寒态的常用靶方,葛根、桂枝、独活、羌活是治疗寒态靶药;莪术、三七、浙贝母、海藻、天麻、盐杜仲、怀牛膝是治疗老态的常用药物,其中天麻、盐杜仲、怀牛膝对脉压差大者有显著疗效,黄芪、鸡血藤、水蛭、土鳖虫是治疗老态补虚通络软管的靶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发掘古今治疗消渴及其相关病症(糖尿病)的首选药、常用药、首选药对、常用药对,为中医临床治疗糖尿病和中药新药研制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通过"九九中医资讯网"共享数据库系统,分别检索古代治疗消渴及其相关病症和现代中药品种治疗糖尿病的用药情况,采用频次、逻辑分析、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分析数据,获得古今治疗消渴及其相关病症(糖尿病)的首选药、常用药、首选药对、常用药对。结果现代中成药首选药为黄芪、五味子、天花粉、地黄、麦冬、葛根;常用药人参、山药、知母、枸杞子、茯苓、黄连;首选药对为黄芪+五味子、黄芪+地黄等;古代用药首选药物为天花粉与麦冬;首选药对天花粉+麦冬和天花粉+黄连。结论通过对古今治疗消渴(糖尿病)的用药分析及对比研究,可发现古今治疗优选药物及药对,并从中发掘潜在有效药物,可为中医临床治疗糖尿病和中药新药研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