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防治全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使临床医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医各家对新冠肺炎的认识,我们将各医家对COVID-19的相关论述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和分析。发现各医家均认为COVID-19属中医"疫病"范畴,其病因为疫戾之气,但因各医家所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不同,所诊治患者体质及病程阶段各异,故对于疫戾性质从寒湿、湿毒、湿热、温热、湿燥论者各异,总以湿毒和寒湿为主;治则以祛邪为第一要义,同时亦需全程顾护正气;分期分型辨证论治结合整体论治,内治法和外治法相结合,共同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的防治优势。  相似文献   
3.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民国时期面世的《伤寒论》古传本之一,清末桂林左盛德得书于张仲景第四十六世孙张绍祖,后传于其徒罗哲初。1935年陕西名医黄竹斋得以将罗哲初所藏抄本誊抄,并于1939年受资助将抄本刻印出版。罗哲初所藏抄本传于其子罗继寿,罗继寿又于1956年将抄本捐献给广西卫生厅,1960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载方326首,其中有90方为《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所无。此外,桂林古本还有宋本所无的许多条文,内容多出将近1/5。该书以文献学的标准可以视为伪书,但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可作为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旁证参考。  相似文献   
4.
《医宗金鉴·凡例》指出:"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中医经典如木之根,水之源,习医之人,必以研读医经为首务,博极医源,方能明辨真要,验于临床。从《黄帝内经》到近代百年,痹病的诊疗体系逐渐完备。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风湿病专家,李济仁思求经旨,演其所知,突破了狭义痹病的桎梏,提出了广义痹病的内涵,其在风湿免疫性疾病诊治中的"痹痿通论,体脏互观"思想,是对《黄帝内经》理论的继承和重大发展。仝小林院士师承于李济仁教授,在李济仁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内经》中的"伏邪"理论,提出了"脏腑风湿"学说。从"痹痿通论,体脏互观"到"脏腑风湿",共同构建了当代中医"痹病"新的理论体系,为包括风湿免疫类疾病在内的诸多疑难杂病的辨治开辟了新思路,展示了中医学薪火相传的大医精神,是中医经典传承与发展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5.
卵巢癌为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多无症状,有症状时60%~70%已属晚期。该病的主要病机为正虚、寒凝、气滞、血瘀。其发病特点为伏邪稽留日久而渐成,有明显症状时已成顽疾恶候。其中一部分卵巢癌符合"脏腑风湿病"的发病特征,属于"胞宫风湿病"范畴。结合"脏腑风湿"的相关概念可将这类卵巢癌分为寒湿(早期)、寒湿瘀(中期)、寒湿瘀癥(晚期)三个阶段。治疗时温阳散寒法贯穿全程,早期兼以除湿,中期兼以化瘀,后期兼以消癥。同时结合名老中医经验及临床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脏腑风湿"类卵巢癌的理论基础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现代医学对过敏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相关治疗药物副作用大、疗效不能持久。而现代研究表明,中药在抗过敏方面具有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且毒副反应较少。仝小林教授结合现代研究的结果及多年临床经验,以"诸疹痒喘,嚏涕窍塞,皆属于敏"这句话概括过敏现象,为中医临床辨治过敏性疾病点明要点。同时指出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是机体在肺、脾、肾等脏腑功能低下、抵抗力不足的基础上,外邪内侵,伏留于黏膜之表,日久成为"伏邪"。后值外邪引动,伏邪内发,而为过敏。治疗时以"和法"为主,运用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经方调和营卫、气血、阴阳,使得正气得充,邪气外透。  相似文献   
7.
运用脏腑风湿理论探讨寒湿型慢性湿疹的发病规律及治疗,认为寒湿型慢性湿疹病因病机特点为:总因复感引动伏邪而发病,其中风寒湿邪外袭是其必要外因;寒湿内伏脾胃、脾失健运是其核心病机;肺失宣降、玄府郁闭是其关键;伤阳是其主线。治疗当调理脾胃以固其本,法宜温脾散寒、淡渗利湿;同时宣肺解表以治其标,法宜辛温发汗、开通玄府,祛邪外出;另外还需时时顾护阳气,不忘通阳。  相似文献   
8.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于2020年2月19日印发了最新修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其中中医方案与前一版相比,在疾病分期、证型、用药推荐等方面进行了更加系统的修订。如临床治疗期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及恢复期,与现代医学疾病分型相统一,并在充分吸收全国各省市、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有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完善了中医证型与用药推荐。为方便临床医师的使用,本文从修订内容及方案释义方面分享对中医治疗部分的理解与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汉代以来白术的临床用量特点。方法采用Excel 2007建立从汉至今白术用量数据库,选取各朝代最具代表的医学著作,录入含有白术方剂的方名、总药量、白术药量、整方药味数、加水量、服法等。统计白术出现的频次、最常用量、常用量上限、常用量下限、最大用量、最小用量、平均用量,并结合文献分析白术用量特点。结果从汉至唐,白术的常用量范围有所变小,然其平均用量基本不变,且其最常用量呈上升趋势,剂量范围明显增大。从唐至宋金元时期,白术用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并且变化较大。在宋金元期间用量基本保持小剂量的特点。当代白术的用量延续着明清时期的特点,依然以小剂量为主,但当今医家亦不乏大剂量使用白术者。结论从汉代至今白术的临床用量一直较大。白术大剂量使用,偏于取其苦温燥湿之意;小剂量使用偏于取其甘温益气之旨,轻清外浮以助表阳。  相似文献   
10.
雷诺病是发生于肢端的一种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常因情绪紧张或遇冷而发作或加重,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寒湿内伏"与本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这恰好也符合仝小林教授所提之"脏腑风湿"学说。其发病部位在四肢末端皮肤处,此时风寒湿邪虽尚未侵袭脏腑但形成脏腑风湿病,往往在阳气虚弱的情况下,反复感受风寒而发生,亦因感受风寒而反复或加重,此过程中伏留的寒邪与瘀、热、湿等病理产物胶着,寒邪内伏,痹阻血脉,进而与痰瘀相杂,损耗阳气,亦可在外邪的引动下使疾病复发。并结合朱仁康、赵炳南、黄春生等名家医案,从"脏腑风湿"的角度来阐释本病的病因病机,及散邪、透邪,温阳法加减化裁在该病治疗当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