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新生儿肺炎免疫球蛋白水平与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生儿的免疫水平 ,尤其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免疫情况。方法 :新生儿肺炎患儿入院时抽取股静脉血测定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研究。结果 :新儿肺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IgA水平明显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t=3 6 2 ,P <0 0 1 ) ,提示宫内感染的可能性。新生儿肺炎患者中 ,早产儿组较足月儿组IgG水平低 ,有显著性差异 (t=2 2 6 ,P <0 0 5 ) ,新生儿肺炎患者于不同日龄、产式、体重间比较 ,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当新生儿肺炎患者IgA水平明显增高时 ,提示肺炎为宫内感染 ;对新生儿肺炎患者 ,尤其是早产儿补充丙种球蛋白 ,将有利于患儿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免疫反应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免疫反应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 :5 8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后分为 4组 :心肌梗塞 (AMI)组 1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组 10例、稳定性心绞痛 (SAP)组 11例与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 2 2例 ,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 的水平。结果 :AMI组的IgG、IgA、补体C3、C4 的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 (P <0 .0 5 ) ;UAP组的IgG和C3水平也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 (P <0 .0 5 ) ;SAP组与对照组之间IgG、IgA、补体C3、C4 的水平及各组间IgM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IgG、IgA、C3、C4 的水平增高与冠心病有一定的联系 ,免疫反应可能是促进冠心病的形成与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新生儿窒息血清IgA、IgG、IgM、C3、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变化。方法分别选取窒息新生儿48例和16名正常新生儿,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A、IgG、IgM、C3和hs-CRP的水平。结果新生儿窒息组与正常对照组C3和Ig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IgA 、IgM和hs-CRP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患儿血清IgG、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而血清IgA、IgM、C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可使机体血清IgA、IgM水平下降,hs-CRP水平升高,对IgG影响不大;新生儿窒息程度与IgG、hs-CRP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IgA、IgM、IgG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 :分别收集 6 0例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血清和 30例对照组患者血清 ,测定血清IgA、IgM、IgG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在胆囊胆固醇结石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中 ,IgA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IgM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IgG差异无显著意义(P >0 .0 5 )。结论 :在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过程中IgA的促成核作用可能性最大 ,其次是IgM ,而IgG可能无促成核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水平,及婴幼儿在不同年龄段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259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195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婴幼儿血清IgA、IgG、IgM水平。将两组婴幼儿根据年龄分为三个年龄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血清IgA、IgG、IgM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按年龄段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0~6个月组的血清IgG、IgA及IgM平均水平均低于7~11个月组,而7~11个月组均低于1~3岁组。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婴幼儿血清IgA、IgG、IgM低于正常婴幼儿;不论是正常婴幼儿还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均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球蛋白水平较前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免疫反应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5 8例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后分为 4组 :心肌梗塞 (AMI)组15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组 10例 ,稳定性心绞痛 (SAP)组 11例及冠脉造影正常的对照组 2 2例。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 、C4的水平。结果 :AMI组的IgG、IgA、补体C3 、C4的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 ;UAP组的IgG和C3 水平也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 (P <0 .0 5 ) ;SAP组与对照组之间IgG、IgA、补体C3 、C4的水平及各组间IgM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IgG、IgA、C3 、C4水平增高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免疫反应可能是促发冠心病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新生儿脐血血清IgG、IgA、IgM、C3、C4的变化,探讨新生儿脐血的免疫功能。方法24例正常足月自然分娩新生儿脐血作为研究对象,26例健康成人献血员(男女不分)的血清作为对照。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IgG、IgA、IgM、C3、C4的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脐血清中IgG、IgA的量与成人血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IgM、C3、C4的量显著低于成人血清(P〈0.01)。结论脐血清中IgM、C3、C4的水平低于正常成人水平,IgG、IgA的水平与正常成人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T细胞亚群与IgG及其亚类的关系。方法 :对 111例感染性肺炎患儿和 3 0例对照组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IgG及其亚类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CD3、CD4细胞数量为肺炎组 <对照组 (P <0 .0 5 )。其中 ,CD3、CD4细胞数量为细菌性肺炎组 <对照组 (P <0 .0 5 )。CD8、CD4/CD8、IgG、IgG1、IgG2、IgG3、IgG4肺炎各组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当新生儿因感染而出现免疫功能紊乱时 ,应首先纠正细胞免疫缺陷 ,合理补充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 ,以及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免疫比浊法对 196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前和用不同方法治疗后血清IgG、IgA、IgM水平进行检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对照组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 ,治疗组根据血清IgG、IgA、IgM检测结果对患者应用抗生素并辅以免疫制剂治疗。结果  治疗前多数患者血清IgG、IgM偏高 ,且轻、重型患者之间血清IgG、IgA、IgM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治疗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2组在体温下降、炎症消退、住院时间等方面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可作为判断口腔颌面部感染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客观指标。免疫制剂是治疗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收集 1980年至 1997年入院的 92例肾病综合征患儿资料 ,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 (Ig)水平及与感染的关系 ,其中有5 2例Ig水平低下 (IgG降低 46例 ,IgG和IgA均降低 6例 ) ,40例Ig正常。结果显示 :Ig正常组与Ig降低组总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Ig降低组重复感染率高于Ig正常组 (P <0 .0 5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与炎性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3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治疗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314例,按照疾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肺炎组(n=73)和轻症肺炎组(n=241),选择同时间段在医院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n=150),对3组新生儿血清中sTREM-1、炎性因子(IL-10、IL-17、PCT和CRP)、免疫球蛋白(IgM、IgA、IgG)进行比较,并对全部患儿sTREM-1与IL-10、IL-17、PCT、CRP、IgA、IgG、IgM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3组患者的血清sTREM-1水平比较,重症肺炎组>轻症肺炎组>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27.361,P<0.01);3组患者血清IL-10、IL-17、PCT、CRP水平比较均为重症肺炎组>轻症肺炎组>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22.375、28.641、27.911、33.471,P<0.01),3组患者血清IgA、IgG、IgM水平比较均为重症肺炎组>轻症肺炎组>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37.568、28.941、23.657,P<0.01);全部患儿的sTREM-1与IL-10、IL-17、PCT、CRP、IgA、IgG、IgM之间均呈正相关(r=0.381、0.298、0.403、0.214、0.421、0.207、0.238,P<0.05)。结论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血清sTREM-1、炎性因子指标和免疫球蛋白水平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的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具有一定关系。血清sTREM-1与炎性因子指标和免疫球蛋白含量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免疫球蛋白及轻链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及轻链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4 5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及轻链。结果  ( 1) 2 6例为IgG型 ,其中IgGκ型 17例 ,IgGλ型 9例 ;11例为IgA型 ,其中IgAκ型 8例 ,IgAλ型 3例 ;3例为IgM型均为IgMλ型 ;5例为轻链型 ,其中κ型轻链 4例、λ型轻链 1例 ;( 2 )IgG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和IgM型血清免疫球蛋白IgM的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3)IgGκ型、IgGλ型、IgAκ型、IgAλ型、IgMλ型、LCκ型的血、尿液κ、λ轻链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血、尿液轻链的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华干 《右江医学》2012,40(6):823-82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免疫球蛋白IgM、IgG、IgA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我院住院治疗已确诊为MP感染患儿30例设为MP感染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非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30例设为非MP感染组,均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做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MP感染患儿IgG、IgA水平明显低于非MP感染患儿,而IgM水平明显高于非MP感染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P感染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低下,免疫球蛋白水平测定可作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产儿体液免疫功能变化,探讨早产儿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的病因。方法收集246例早产儿组和30例健康新生儿(健康对照组)静脉血标本3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新生儿IgG、IgM、IgA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早产儿血浆中IgG、IgM、IgA、C3、C4低于健康足月儿,胎龄越小其差异越明显;对于胎龄32~36周早产儿,相对于低出生体质量(<2.0kg)组、剖宫产组及母亲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早产儿血浆IgG、IgM、IgA、C3、C4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生后体液免疫功能低下,胎龄小、低出生体质量、剖宫产出生及母亲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早产儿的体液免疫功能低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慢性鼻炎体液免疫与血液流变性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慢性鼻炎外周血体液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性特点。方法 检测了 2 0例慢性鼻炎患者的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总补体及补体C3,以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等多项血液流变性指标。结果 慢性鼻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 ,及补体C3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总补体水平高于正常组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慢性鼻炎患者全血粘度低切 ,红细胞比容较正常组增高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慢性肥厚性鼻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慢性单纯性鼻炎普遍增高 ,但经统计学处理后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慢性鼻炎患者外周血体液免疫功能无明显异常 ,总补体水平增高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阐明 ;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均存在着血液流变性的异常 ,为指导中药活血化瘀药或抗凝血药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电焊工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电焊烟尘对人体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对 80名电焊工和 70名健康对照者 ,采用单向免疫琼脂扩散法分别测定IgG、IgA、IgM含量 ,采用高锰酸钾比色法测定尿锰 ,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电焊组的IgG、IgA二项含量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 ;电焊组的IgM含量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且尿锰与IgG、IgA有相关关系 ,分别为r =0 .982 ,r =0 .991。提示电焊烟尘对人体免疫球蛋白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161例新生儿肺炎急性期和恢复期的 IgG、IgM、IgA 测定结果,差别无显著性,但与60例脐血(对照组)的测定结果相比,IgM 在新生儿肺炎组显著增高,在恢复期有持续上升趋势。结果支持IgM 是新生儿最早自身合成的免疫球蛋白的理论,可作为新生儿肺炎诊断的指标之一,提示有感染性疾病的存在,也是为严重感染性疾病的免疫疗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输血前、后肿瘤患者血清IgG、IgA、IgM的含量变化。方法 :选择恶性肿瘤患者 80例、子宫肌瘤患者 45例及 5 0例非肿瘤患者 ,分别测定输入全血前、后血清IgG、IgA、IgM的含量 ,并与正常对照对比分析。结果 :肿瘤患者血清IgG、IgA、IgM的含量输血前低于正常参考值 ,而输血后 5日均见增高 ,输血前与输血后 5日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输血后 2周 ,肿瘤患者的血清IgG、IgA、IgM含量又回落到原来的水平或低于输血前的含量 ,输血前与输血后 2周两次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输血会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 ,肿瘤患者输血后短期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含量增高 ,2周后其含量降低 ,输血会影响肿瘤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乙肝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7月间收治慢性乙型肝炎3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34例以及正常人群30例病情回顾性分析,比较三组患者间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差异;同时对慢性乙型肝炎32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34例患者病情监测,根据转氨酶水平、凝血功能有无好转分为恶化组和好转组,比较两组间IgG、IgA、IgM水平差异。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以及正常人群组间血清免疫球蛋白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明显高于正常组,而两组肝炎患者间免疫球蛋白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分析发现,恶化组IgG、IgA、IgM水平明显高于好转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是反应肝细胞损害的可靠指标,同时,监测IgG、IgA、IgM水平变化对于了解病情进展与评估预后亦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内皮生长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变化在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HSP 患儿28 例、HSPN 患儿22 例和30 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
ELISA 的方法进行检测各组VCAM-1 和VEGF 的含量,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患儿免疫球蛋白水平。
比较HSP 组、HSPN 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VCAM-1、VEGF 和免疫球蛋白的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浆
VCAM-1 和VEGF 含量HSPN 组>HSP 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HSPN 组、HSP 组与正常对
照组IgA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HSPN 组与HSP 组IgA 水平比较及各组间IgM 和IgG 水平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血浆中VCAM-1 和VEGF 水平均与IgA 水平呈正相关,VCAM-1 和VEGF 之间
也呈正相关( 均r>0,P<0.05) 。结论: VCAM-1 和VEGF 均参与了HSP 血管炎的发生过程,同时与肾脏损害的程
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