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对上海市青年人不同牙形的上颌前牙邻接触区(PCA)和龈外展隙形态进行研究,为前牙美学修复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上海市青年人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硅橡胶印模材法获取牙列模型,用Sirona inlab inEos Blue蓝光扫描仪扫描模型并测量,测量结果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种牙体形态的上前牙邻接触区百分数(PCAP)比例: 方圆形上前牙的中切牙与中切牙(CI-CI)、中切牙与侧切牙(CI-LI)、侧切牙与尖牙(LI-CA)分别为(47.7±5.1)%、(34.6±5.0)%、(24.2±4.2)%;卵圆形分别为 (43.1±3.7)%、(31.3±4.1)%、(22.3±3.7)%;尖圆形分别(38.8±5.3)%、(33.1±5.7)%、(23.2±3.7)%。统计分析显示,方圆形和卵圆形分别在上前牙的CI-CI、LI-CA两牙位的PCA长度与同侧中切牙临床冠长存在线性相关性。中切牙临床冠长(P<0.01)、中切牙间龈乳头高度(PH)(P<0.01)和龈外展隙的角度(GEA)(P<0.01)在不同牙形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前牙邻接触区长度百分数、龈乳头高度、龈外展隙的角度与上中切牙牙形密切相关,可以为临床前牙及其软组织修复治疗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3D数字模型观察前牙区牙齿大小的特征.方法 选取汉族(蒙古人种)青少年正畸患者66例,其中男32例,女34例,11~14岁,平均12.8岁.制取上下牙牙合印模,通过电子扫描技术获得3D数字模型,对上下前牙区牙齿临床冠的高度、宽度和厚度进行测量,观察大小变化规律及其对正畸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正畸患者前牙Bolton指数略大于高加索人种均值(P< 0.05);上颌侧切牙和下颌中切牙对前牙区Bolton指数的变化影响最大;上颌侧切牙舌侧边缘嵴厚度变化最大;同名上颌侧切牙和下颌中切牙临床冠宽度有一定差异;同名上颌尖牙及下颌尖牙临床冠高度有一定差异.结论 前牙区牙齿大小有一定变化规律,Bolton指数在不同人种间有一定差异,影响前牙美学及良好咬合关系的建立,从而对正畸疗效稳定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上颌前牙相互间牙冠宽度比例的研究,为临床前牙美学修复设计提供指导。方法按纳入标准筛选正常青年96人,分别拍摄上颌前牙正面相,并通过德尔菲法评选得到最终13幅照片,测量计算机图像上颌前牙宽度,分析上颌前牙相互间牙冠宽度的比例关系。结果上颌侧切牙与中切牙以及上颌尖牙与侧切牙相互间的宽度比例关系与黄金分割比例关系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上颌侧切牙与中切牙以及上颌尖牙与侧切牙相互间的宽度比例关系与RED比例关系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青年上颌前牙相互间牙冠宽度未发现黄金分割比例关系及RED比例,但其比例系数有区间集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全口义齿修复中,选择大小合适的上颌中切牙和整个上前牙甚为重要.但至目前,国内外尚缺乏一种精确科学的选择方法,近两年来,国外一些学者曾建议并试图用测量面部某些标志的方法来做为选择人工前牙的依据,Lee氏提出鼻翼宽度与牙弓前部存在比例关系,Piard等认为上颌二侧尖牙远中面之间的距离可以利用鼻翼宽度来建立.Lesario用测量瞳孔间距来选择上中切牙,并认为是一种可靠的指标.由于存在着一种差异以及瞳孔测量时面动,因此内眦间距是否与上前牙存在着相关关系?鼻翼宽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数学上曲线分析的拐点定义为特征点,对上前牙健康牙龈的曲线特征进行分析,建立龈缘高点、牙龈曲线特征点(拐点)、接触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以获取个性化的牙龈曲线特征,为前牙修复体的接触点位置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为修复后恢复自然形态的龈乳头创造条件。方法:对120名中国青年健康上前牙的牙龈曲线进行以标准化数码图片为基础的二维牙龈曲线形态分析,测量各种形态特征值及确定牙龈曲线特征点(拐点)与龈缘高点、接触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果:在上颌前牙区,中切牙、侧切牙、尖牙近中牙龈乳头高度平均值依次为(4.49±0.86)mm、(3.64±0.77)mm和(4.12±0.92)mm;远中牙龈乳头高度平均值依次为(4.09±0.72)mm、(3.48±0.83)mm和(4.13±0.94)mm。在上颌前牙区,中切牙牙龈曲线的近中拐点的横纵向比例为0.61±0.10和0.26±0.07,远中拐点的横纵向比例为0.57±0.10和0.25±0.07;侧切牙牙龈曲线的近中拐点的横纵向比例为0.50±0.10和0.23±0.08,远中拐点的横纵向比例为0.26±0.08和0.56±0.11;尖牙牙龈曲线的近中拐点的横纵向比例为0.52±0.09和0.23±0.07,远中拐点的横纵向比例为0.60±0.12和0.26±0.08。结论:上前牙不同牙位的龈乳头形状和牙龈曲线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上前牙各个牙位近远中牙龈曲线的特征点(拐点)位置和牙龈缘高点、接触点之间存在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3):79-83+封三
目的 探讨通过CBCT观察拔牙矫治上颌前突的患者在内收前后上前牙牙根吸收及牙槽骨改建的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的正畸患者40例,均采用拔牙矫治。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CBCT,观察上前牙牙根吸收及牙槽骨改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测量。结果 内收后,上颌中切牙、侧切牙牙根长度为(11.35±1.02)mm、(11.97±0.90)mm,短于治疗前的(12.16±1.12)mm、(13.02±1.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唇侧牙槽骨高度为(3.03±0.40)mm、(2.31±0.85)mm,低于治疗前的(3.60±0.40)mm、(3.38±0.8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腭侧牙槽骨高度为(5.01±1.26)mm、(4.79±1.11)mm、(3.44±0.68)mm,高于治疗前的(2.49±0.70)mm、(3.01±0.52)mm、(2.58±0.7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中切牙、尖牙唇侧根中部牙槽骨厚度为(1.51±0.28)mm、(1.32±0.23)mm,高于治疗前的(0.97±0.23)mm、(1.04±0.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腭侧根中部牙槽骨厚度为(0.37±0.13)mm、(0.45±0.18)mm、(0.63±0.21)mm,低于治疗前的(1.67±0.40)mm、(1.09±0.30)mm、(1.66±0.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前突患者内收后,牙根吸收明显,牙槽骨改建以骨吸收为主,骨形成较有限。运用CBCT可以准确观察牙根及牙槽骨的改建情况,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缺乏统一的三维参考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三维锥形束CT技术研究上颌尖牙唇侧和腭侧埋伏的病因学机制?方法:选取262例有上颌尖牙埋伏和262例无尖牙埋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前者分为唇侧埋伏组和腭侧埋伏组,在治疗前均接受CBCT扫描?在单盲条件下对CBCT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取牙齿?牙弓和颌骨的定性和定量资料?采用 SPSS13.0 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腭侧埋伏组侧切牙牙冠的近远中宽度显著小于其他组(P < 0.001)?唇侧埋伏组的上牙弓前段宽度和上颌骨宽度都显著小于对照组(P < 0.001)?腭侧埋伏组中锥形侧切牙和唇侧埋伏组中切牙埋伏的发生率均显著提高(P < 0.001)?唇侧埋伏组和腭侧埋伏组尖牙牙尖所处的部位分别位于侧切牙长轴的近中和远中?结论:中国人群上颌尖牙唇侧埋伏阻生主要与上颌前部牙弓和颌骨宽度不足以及切牙埋伏有关,而上颌尖牙腭侧埋伏主要与相邻侧切牙过小或缺失有关?上尖牙萌出路径受上述局部因素作用而产生变化导致不同方位的埋伏阻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牙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后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下前牙牙周表型(角化龈和牙槽骨)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和口腔颌面外科转诊至牙周科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患者均因存在下颌前牙软硬组织不足问题行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并完成牙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共纳入病例20例,平均年龄(25.40±4.27)岁,男6例、女14例,平均随访(3.70±1.05)年,共纳入119颗患牙(中切牙39颗,侧切牙40颗,尖牙40颗)。软组织采用角化龈宽度及牙周生物型评估,牙槽骨厚度、面积及高度采用锥形束C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测量,软硬组织共同采用牙周表型描述。结果:所有患牙治疗后角化龈宽度显著增加(P<0.001),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分别增加(1.82±1.57) mm、(2.03±1.48) mm、(2.05±1.27) mm。中切牙及侧切牙在治疗后厚龈型比例显著增加(P<0.001),尖牙无显著变化。牙周术后及联合治疗后所有下前牙唇侧牙槽骨厚度及面积...  相似文献   

9.
目的:直视下评估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位置,即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到牙槽嵴顶(aleolar crest,AC)距离,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46名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需牙周手术骨增量的患者,平均年龄23.65岁,男10例、女36例,67个颌位(27个上颌、40个下颌), 共400颗牙,其中161颗上前牙(切牙、侧切牙、尖牙各54、53、54颗)和239颗下前牙(切牙、侧切牙、尖牙各79、80、80颗)。术中用Williams牙周探针直视下测量CEJ到AC距离(CEJ-AC),每颗牙测量近中、中央、远中三个位点,并进行多元回归及分析。结果:前牙唇侧CEJ-AC平均为(2.21±1.48) mm;下前牙CEJ-AC平均为(2.54±1.60) mm,大于上前牙(1.72±1.1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尖牙CEJ-AC平均为(2.42±1.78) mm,大于中切牙(2.06±1.27) mm或侧切牙(2.16±1.32)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CEJ-AC平均为(3.04±2.01) mm,大于近中(1.79±0.86) mm或远中(1.81±0.8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CEJ-AC>2 mm的位点的前牙为233颗,占总数58.25%;存在骨开裂的前牙为117颗,占总数29.25%。多元回归显示,年龄、颌位、牙位、位点与牙槽嵴顶位置相关。结论:行唇侧骨增量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牙槽嵴顶位置低于一般人群,去代偿正畸过程中存在牙周风险,年龄大、下颌、尖牙及唇侧中央位点风险尤明显。  相似文献   

10.
替牙早期常有中切牙间隙、切牙歪斜、恒切牙拥挤、深覆和远中关系等症状出现,称为替牙期暂时性错(牙合)。本文随机选择89名6~8岁儿童进行调查,暂时性错(牙合)发生率高达94.38%。其中以磨牙远中关系最多,其次为恒切牙拥挤、切牙歪斜、中切牙间隙和深覆(牙合)。上中切牙间隙比下中切牙间隙多见,可能与上侧切牙胚距中切牙根较近有关;侧切牙比中切牙更易发生倾斜,是因为尖牙胚体积大位置高,易压迫侧切牙根尖部使其发生倾斜。可以看出,暂时性错(牙合)是大多数儿童牙(牙合)发育的必经之路,而其发展规律有待于进一步的纵向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11.
涉及到前牙美学区的残冠残根是临床处置的难题,其治疗目的不但要恢复健康、重建功能,还需同时改善美观[1-2]。本文完整展示了1例针对前牙美学区病例的病情分析、多学科参与治疗设计、具体实施步骤和修复后效果的全过程,并分析了面临复杂病情如何拟定个性化的治疗决策和规划简捷的实施流程,对不同牙周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上颌前牙近远中宽度在上颌前牙弓周长中所占的比例关系,分析上颌前牙弓宽度不变时,前牙近远中宽度以及前牙弓周长随前牙弓深度改变而变化的规律,为前牙数字化、个性化美学分析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完成修复的寄存模型中选择上颌前牙牙列完整且排列整齐的模型61副,其中男性模型22副,女性模型39副。使用单反相机固定放大比例从牙合面拍摄模型,利用Photoshop软件测量照片中前牙近远中宽度、前牙弓宽度、前牙弓深度,计算上颌前牙近远中宽度在上颌前牙弓周长中所占的比例。利用Photoshop图层自由变换功能在保持上颌前牙弓宽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上颌前牙弓深度,测量不同凸度下上颌前牙弓的周长,按照原有各个前牙在前牙弓周长中所占的比例计算出不同凸度下各上颌前牙牙冠近远中宽度。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上颌前牙近远中宽度在上颌前牙弓周长中所占的比例关系,以及改变上颌前牙弓深度后上颌前牙近远中宽度的变化规律。结果:上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在上颌前牙弓一半周长所占比例分别为36.2%±1.3%、30.2%±1.5%、33.6%±1.4%,各比例为正态分布,与上颌前牙弓周长不相关。当上颌前牙弓宽度不变,在5 mm范围内,上颌前牙近远中宽度及前牙弓周长变化与前牙弓深度变化呈正相关,前牙弓深度每增加或减少1 mm,中切牙近远中宽度增加或减少约0.18 mm,半侧前牙弓周长增加或减少约0.50 mm。结论:上颌前牙近远中宽度在上颌前牙弓周长中所占比例保持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当上颌前牙弓宽度不变时,上颌前牙近远中宽度及上颌前牙弓周长与前牙弓深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体外模型比较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个性化基台(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 customized abutments,CCA)与成品基台(stock abutments,SA)对粘接剂残留的影响,同时初步评价数字化三维扫描技术定量评估残留粘接剂的可行性。方法: 本研究所需20个工作模型皆取自同一例已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接受了右上中切牙种植手术的患者。通过个性化愈合基台成形植体周软组织后,测得植体平台位于颊侧黏膜下5 mm。利用个性化转移杆取模后灌制20副工作模型,并根据基台种类及粘接边缘位置将工作模型分为四组,每组5个:CCA1(穿黏膜高度5 mm,即平齐黏膜粘接边缘)、CCA2(穿黏膜高度4 mm,即黏膜下1 mm粘接边缘)、SA1(穿黏膜高度3 mm,即黏膜下2 mm粘接边缘)和SA2(穿黏膜高度1 mm,即黏膜下4 mm粘接边缘)。在工作模型上模拟临床粘接过程并清除多余粘接剂后,利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得残留粘接剂的体积,利用数码相机拍摄二维图像获得残留粘接剂面积百分比,利用称量的方式获得残留粘接剂的质量,并分析三维扫描方法获取的体积与传统评价方法所得的面积百分比及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冠-基台复合体粘接边缘均有粘接剂残留。其中,CCA组残留粘接剂的体积明显小于SA组[(0.635 3±0.535 4) mm3 vs. (2.293 8±0.943 8) mm 3,P<0.001], 面积百分比及质量也显著低于SA组[面积百分比:7.57%±2.99% vs. 22.68%±10.06%,P<0.001;质量:(0.001 5±0.001 0) g vs. (0.003 7±0.001 4) g,P<0.001],而三者在CCA组及SA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扫描所得残留粘接剂的体积与传统评价方法所得残留粘接剂的面积百分比及残留粘接剂的质量间均具强相关性(r>0.75,P<0.001)。结论: 与SA相比,CCA能更有效地减少粘接剂的残留。基于三维扫描技术数字化评估残留粘接剂的方法切实可行,但其效度和信度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李雨桐  胡敏 《海南医学》2016,(1):106-108
随着人们对美观的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正畸治疗中单纯的排齐牙列,适当的改善面型已经不能满足部分患者的需求,而在微笑时所暴露的上颌前牙成为了大多数正畸患者最为关注、最为重视的问题.本文就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侧切牙与尖牙的近远中宽度比例的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以及面部重要解剖标志对上颌前牙宽度"黄金比例"的意义作一综述,进一步了解上颌前牙宽度的"黄金比例",从而指导正畸的临床工作,并为正畸-修复以及正畸-种植联合治疗作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使用Smile Lite MDP(Smile Lite Mobile Dental Photograph)便携式口腔摄影系统进行前牙美学摄影的应用探索,简化美学摄影,方便医患沟通以及医技交流。方法:使用Smile Lite MDP摄影系统配合智能手机拍摄前牙正面咬合相,对色温参数设置、Smile Lite MDP灯光组合及灯光强度等拍摄条件进行探索,采用医师及技师盲法评价的问卷调查方式,以视觉模拟评分法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 VAS)评估最佳拍摄参数。使用Smile Lite MDP摄影系统在最佳拍摄条件下拍摄口内正面咬合相,分别测量中切牙正面观宽长比以及上前牙正面观宽度比,以数码单反相机拍摄的照片作为对照标准,研究Smile Lite MDP摄影系统对前牙形态还原的准确度。结果:Smile Lite MDP便携摄影系统成像的最佳色彩还原的色温参数为5 000 K,最佳变焦倍数为4倍,Smile Lite MDP两侧灯光开启,灯光强度2档,采用该组条件的拍摄效果VAS评分较高,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le Lite MDP便携摄影系统使用4倍放大率拍摄和单反相机拍照系统摄影标准参数拍摄上前牙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le Lite MDP便携式口腔摄影系统应用于前牙美学分析摄影中能够真实、准确地还原前牙的颜色和形态,可以作为临床工作中简便易行的摄影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明确泛素E3连接酶(DTL)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提取3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中CD138+细胞后,以14例健康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为对照,实时定量PCR检测DTL在mRNA水平的变化,并选取12例骨髓瘤患者和2例对照,Western blot检测DTL在蛋白水平的变化。同时,人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分为对照(CON)与DTL敲低(DTL-shRNA)组,感染10 感染复数 CON与DTL-shRNA病毒48 h,使用流式细胞仪确认慢病毒的感染效率、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系统和Western blot确认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敲低效率,使用细胞增殖及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在随后的0、24、48、72、96 h的细胞数量变化,将CON与DTL-shRNA细胞培养于半固体培养基中,10 d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大于50个细胞的克隆数量,并使用膜联蛋白 V/碘化丙啶双染法检测凋亡的变化,碘化丙啶染色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使用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通路中P65和抑制因子κBα(IκBα)磷酸化水平的改变、凝胶迁移实验检测NF-κB转录活性的变化。结果 健康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与骨髓瘤患者CD138+细胞中,DTL的表达量分别为1.00±0.12 和 9.36±3.71(t=3.65,P=0.0024),DTL在骨髓瘤CD138+细胞中蛋白水平同样呈现过表达。RPMI8226感染CON与DTL-shRNA病毒48 h后,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的比率为90%,CON组与DTL-shRNA组DTL在mRNA水平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1 和 0.21±0.04(t=33.19,P<0.0001),在蛋白水平 DTL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2±0.13 和 0.11±0.02(t=5.399,P=0.0057)。CCK8检测CON组与DTL-shRNA组细胞增殖后显示0、24、48、72、96 h的细胞增殖倍数分别为1.00±0.03 比 1.00±0.02、2.19±0.28 比 1.47±0.13、3.50±0.14 比 2.24±0.19、5.43±0.41 比 3.08±0.14、7.42±0.17 比 4.29±013(F=24.58,P=0.001)。检测CON组与DTL-shRNA组的克隆形成后显示,DTL-shRNA组大于50个细胞的克隆不可见,CON与DTL-shRNA克隆形成数量分别为76±4比0(P<0.01),在细胞周期中,CON与DTL-shRNA组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28.61±8.64)%比(57.25±10.37)%(t=3.675,P=0.0213),细胞凋亡中,CON与DTL-shRNA组膜联蛋白 V+细胞比例为(3.21±0.89)%比(34.71±18.68)%(t=2.895,P=0.0443)。RPMI8226感染CON与DTL-shRNA慢病毒48 h后,CON与DTL-shRNA 磷酸化P65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2±0.14 和 0.82±0.11(t=6.81,P=0.0024),而P65的表达分别为0.25±0.04 和 0.24±0.08(t=0.19,P=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N与DTL-shRNA 磷酸化IκBα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9±0.03 和 0.13±0.02(t=2.882,P=0.0449),而IκBα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2±0.05 和1.01±0.06(t=17.52,P<0.0001)。凝胶迁移实验检测DTL-shRNA NF-κB转录活性进一步确定了DTL的下调抑制了NF-κB转录活性。结论 DTL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高表达,且DTL的下调抑制了细胞增殖,阻断了克隆形成,促进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而DTL对骨髓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与NF-κB通路的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17.
江苏汉族人群上颌前牙牙周生物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江苏汉族人群上颌前牙牙周生物型的分布,以及牙冠宽长比(crownwidth/crown length,CW/CL)、龈乳头高度(palilla height,PH)和附着龈宽度(attached gingival width,AGW),为前牙美学区的口腔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招募江苏地区牙周健康的汉族志愿者108例(男52例,女56例),根据牙周透射探针法,将上中切牙牙龈分成厚、薄两型,再结合牙齿形态和龈线起伏,细分为薄扇型、厚扇型或厚平型3种牙周生物型。同时,测量CW/CL、PH和AGW,分析上述解剖学指标在不同牙周生物型、性别、年龄和牙位间的分布差异。结果:江苏汉族人群中,薄扇型占30%,厚扇型占19%,厚平型占51%,平均CW/CL 0.84±0.09,平均PH(3.93±0.80)mm,平均AGW(4.80±1.39)mm。厚平型CW/CL和AGW明显大于其余两型(P<0.05),PH明显小于其余两型(P<0.05)。结论:江苏汉族人群牙周生物型以厚平型为主,口腔治疗的美学风险相对较小,不同牙周生物型的CW/CL、PH和AGW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