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鼠到大鼠骨髓移植诱导供者特异的免疫耐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适用临床的异种骨髓移植诱导免疫耐受的方案。方法 受体SD大鼠接受亚致死剂量照射(5 5Gy)当天尾静脉注射BALB/c小鼠骨髓细胞 8× 10 7,2d后腹腔内注射环磷酰胺 15 0mg/kg。分别于移植后 3 0 ,60及90d取受体大鼠外周血 ,用特异性单抗作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后上流式细胞仪 (FACS)分析 ,检测骨髓植入的嵌合情况 ,并于 4周后作皮片移植和混合淋巴反应 (MLR) ,检查免疫耐受情况。结果 受体大鼠外周血可检测到小鼠骨髓源性细胞 ,嵌合体在 90d时仍存在。皮片移植和MLR证明受体SD大鼠对供体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 ,对无关第 3者C5 7BL/ 6小鼠仍有强烈免疫应答。结论 小鼠到大鼠骨髓移植成功地诱导了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诱导移植免疫耐受的可行性,建立小鼠异种逆向嵌合皮肤移植模型.方法 以GFP-C57BL/10雄鼠为BMSCs供者,选择免疫缺陷型BALB/C-nu/nu雌鼠为BMSCs受者,移植BMSCs,建立骨髓嵌合模型;通过RT-PCR检测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基因(SRY)、免疫组化检测GFP蛋白表达量,确定嵌合产生的最佳时间.实验共分3组:将接受BMSCs移植一定时间后的BALB/C-nu/nu雌鼠的皮肤移植给C57BL/10雄鼠(实验组),将未接受BMSCs移植的BALB/C-nu/nu雌鼠的皮肤移植给C57BL/10雄鼠(排斥组),C57BL/10小鼠间进行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对照组).观察移植皮肤存活情况,检测存活皮肤的血管形成情况,以此探讨逆向嵌合皮肤移植的可行性.结果 成功建立骨髓嵌合模型,用1×106 BMSCs移植后4周,SRY基因和GFP蛋白的表达量最高,分别为1.22±0.10、458.0±3.4,与移植后1周、2周和6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嵌合产生的最佳时间为移植后4周.实验组小鼠供者来源皮肤移植物存活>14 d,排斥组平均为5d.结论 BMSCs移植后可形成嵌合体,并可逆向嵌合移植诱导异种小鼠皮肤移植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感染泡球蚴的小鼠皮肤移植后免疫系统的变化对移植物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尾部皮肤移植建立小鼠皮肤移植模型。将64只C57BL/6小鼠及64只BALB/c小鼠各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6对小鼠,其中16只C57BL/6小鼠为供体,16只BALB/c小鼠为受体。A组:空白对照组(非同系移植不予以任何干预);B组:实验组1,以健康C57BL/6小鼠尾部皮肤移植至BALB/c小鼠(感染泡球蚴1个月后);C组:药物对照组,采用非同系移植加药物[西罗莫司(商品名:雷铂霉素)]干预,皮肤移植术后5d每日给予西罗莫司1.5mg/kg干预;D组:实验组2,以健康C57BL/6小鼠尾部皮肤移植至BALB/c小鼠(感染泡球蚴3个月后)。术后观察BALB/c小鼠尾部移植皮肤生长情况。每组留8只用于观察BALB/c小鼠术后尾部移植皮肤生存期,每组于术后3、5、7、9d4个时间点各取2只小鼠尾部移植皮片,用于观察小鼠尾部移植皮肤病理变化情况。结果 A、B、C、D组移植皮肤存活时间平均为(6.00±0.76)、(7.50±0.93)、(13.25±1.04)、(11.5±0.93)d。C组小鼠移植皮片存活时间较D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移植皮肤存活时间较A、B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A、B组移植皮片均在术后1周左右发生明显的逐渐加重的急性免疫排斥反应,C、D组移植皮片的免疫排斥反应较A、B组轻。结论小鼠感染泡状棘球蚴后有利于同种异体移植皮片的存活,可以延长移植皮片的生存时间。该模型为研究感染泡球的免疫实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为进一步研究泡球蚴感染后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尝试以B7 CD2 8/CTLA4为靶点 ,用B7反义肽 (B7AP)预处理供者的脾细胞 ,免疫受者后结合输注供者骨髓细胞 ,诱导受体形成异基因嵌合体。方法 每只用 5× 10 6/ 10 0 μlB7AP预处理的供者小鼠 (C5 7BL/ 6 )脾细胞免疫受者小鼠 (BALB/c) ,诱导特异性同种低免疫应答反应 ;在此基础上每只受者小鼠输注供者骨髓细胞 2× 10 7/ 10 0 μl,诱导受者形成异基因嵌合体 ,以流式细胞术 (FACS)连续动态监测嵌合状态的维持情况并用小鼠心肌移植模型研究移植物存活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受者体内成功诱导出了特异性同种低免疫应答反应 ,应答水平只有正常未免疫组的 4 3%(n =6 ,P <0 0 0 1) ;嵌合状态可以维持到 10 0d以上 (n =6 ) ,15 0d时嵌合率仍有 3.4 5 % ;嵌合小鼠进行同种异体小鼠心肌移植存活超过 10 0d(n =6 ) ,而对照组阿霉素组只能延长至 16d(n =6 )。结论 B7AP预处理小鼠脾细胞可诱导形成异基因嵌合体 ,并显著延长同种小鼠心肌移植存活的时间 ,为移植免疫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嵌合体平台技术 ,也为用B7AP在移植免疫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骨髓移植小鼠造血重建的促进作用。方法 用BALB/c小鼠建立同基因骨髓移植模型,随机将BALB/c小鼠分A、B两组,B组移植后叶7d皮下注射HGF,A组皮下注射PBS,移植后1、7、14、21和28d检测小鼠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骨髓单个核细胞及骨髓造血细胞面积。结果 B组血红蛋白在移植后7、14d与同期A组无差异(P〉0.05),B组血红蛋白在移植后21d高于同期A组(P〈0.05);B组血小板在移植后7、14及21d高于同期A组(P值分别小于0.01、0.01和0.05):B组白细胞在移植后7、14、21及28d高于同期A组(P值分别小于0.01、0.01、0.05及0.05);B组骨髓单个核细胞及骨髓造血细胞面积在移植后7、14、21和28d高于同期A组(P值分别小于0.05、0.01、0.01及0.05)。结论 HGF对骨髓移植小鼠造血重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唐湘凤  李春富  裴夫瑜 《广东医学》2003,24(12):1292-1294
目的 探讨诱导持久稳定的嵌合体来维持耐受的方法。方法 给SD大鼠亚致死照射 +BALB/c小鼠骨髓细胞 +环磷酰胺建立混合嵌合体模型后 ,于BMT后 14d输注供鼠脾细胞 3× 10 7或于 14 ,2 1,2 8d输注供鼠脾细胞 1×10 7、3× 10 7、5× 10 7,在输注脾细胞后 90 ,12 0d ,检测小鼠源性细胞在受鼠体内植活情况 ,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及迟发性超敏反应 (DTH)检测诱导维持耐受情况。结果 模型建立后未输注组 ,受鼠外周血于 90d时可测出小鼠源性细胞 ,但 12 0d已测不出 ,MLR和DTH检测显示耐受已消失 ,而输注组 12 0d时受鼠外周血仍可测得小鼠源性细胞 ,MLR及DTH检查仍出示特异性耐受 ,且BMT后第 14 ,2 1,2 8天输注组和 14d输注组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输注供体脾细胞可成功诱导持久稳定的混合嵌合体来维持特异性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克服异种骨髓移植间强烈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措施。方法(1)将12只SD大鼠经5.0 Gy亚致死剂量全身照射后,4 h内每只经尾静脉输入28只正常BALB/c小鼠骨髓细胞8×107个。2 d后从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100 mg/kg·b.w.,诱导形成对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嵌合体大鼠10只。(2)24只BALB/c小鼠接受9.0 Gy致死剂量全身照射后随机均分为3组,照射后4 h内经尾静脉注射骨髓细胞进行移植。A组输注正常SD大鼠的骨髓细胞4×107个;B组输注正常SD大鼠的骨髓细胞4×107个和脾细胞2×107个;C组输注嵌合体SD大鼠的骨髓细胞4×107个和脾细胞2×107个;观察GVHD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有2只小鼠死于感染和放射损伤,所有对象均未观察到明显GVHD表现。B组平均累积存活时间为10 d[95%可信区间为(8,12)],死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典型GVHD表现。而C组除2只小鼠分别于移植后18、31 d死亡外,其余的均存活超过150 d。三组间比较有统计差异(P<0.002)。结论对有受者嵌合体的供者进行异种骨髓移植,有助于克服异种移植物抗宿主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体外制备供体特异性T细胞疫苗(T cell vaccine),探讨T细胞疫苗免疫(T cell vaccination)诱导异种胰岛细胞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Balb/c小鼠Ⅰ型糖尿病模型,用酶消化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无菌分离纯化Wistar大鼠胰岛细胞。制备Balb/c小鼠针对Wistar大鼠的T细胞疫苗:实验随机分为三组,G1:糖尿病小鼠对照组;G2:胰岛细胞移植组,糖尿病小鼠+胰岛细胞移植+1640培养液(对照组);G3:胰岛细胞移植加T细胞疫苗免疫组,糖尿病小鼠+胰岛细胞+T细胞疫苗(实验组),于d1,d7,d14,d21实验组Balb/c小鼠接种TCV(1×107/mL),对照组用1640替代。接种前和每次接种后第5d分别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胰岛细胞移植:将Wistar大鼠的胰岛按1200。1500IEQ/kg经肝门静脉导入小鼠体内,移植后观测血糖和体重变化。结果异种胰岛细胞移植可以诱导I型糖尿病小鼠血糖降至正常水平且维持一段时间,对照组小鼠移植后(5.12±1.36)d即发生排斥,实验组移植物存活时间达(20.25±3.45)d。结论TCV能够有效延长异种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是一种潜在诱导异种胰岛移植免疫耐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异种骨髓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克服异种骨髓移植间强烈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方法。方法 :实验分两步 :第一步 ,SD大鼠亚致死剂量 5 .5Gy全身照射后 ,4h内经尾静脉输入正常BALB/c小鼠骨髓细胞 8× 10 7。 2d后予腹腔注射Cy15 0mg/kg。诱导形成嵌合体大鼠 ,使其对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第二步 ,BALB/c小鼠接受致死剂量 9.0Gy全身照射 ,随机三分组。照射后 4h内经尾静脉注射骨髓进行移植。A组输注正常SD大鼠的骨髓细胞 4× 10 7;B组输注正常SD大鼠的骨髓细胞 4× 10 7和脾细胞 2× 10 7;C组输注嵌合体SD大鼠的骨髓细胞 4× 10 7和脾细胞 2× 10 7;比较GVHD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有 2只小鼠死于感染和放射损伤 ,所有对象均未观察到明显GVHD表现。B组平均存活时间为 (9.0± 1.3)d ,且死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典型GVHD表现 ,如皮毛脏乱、消瘦、弓背体位、腹泻 ,甚至血便等 ;肝实质内有灶性淋巴细胞及多形细胞浸润 ,并可见局灶性坏死 ;肠绒毛部分或大部分脱落 ,粘膜坏死、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符合GVHD病理改变。而C组除 2只小鼠分别于 18d、31d死亡外 ,余均存活超过 6 0d ,与B组有显著差异 ,且死亡率最低。结论 :有受者嵌合体的供者 ,在进行异种骨髓移植后有助于克服异种移植物抗宿主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安胎中药对异种皮肤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昆明小鼠为受体,建立异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术后将小鼠分为中药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以中药醇提取物、醋酸地塞米松溶液和生理盐水灌胃,记录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和存活情况,于移植后第5天和第10天取移植皮肤行病理切片。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中药组和阳性对照组急性排斥反应明显较轻,移植皮片平均存活率和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益气活血安胎中药对异种异体皮肤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可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延长皮片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烧伤小鼠为模型研究供体皮肤特异性延长成活的可行性。方法:C57BL/6小鼠造成20%TBSAⅢ度烧伤创面,48h后切痂,移植BALB/c或C3H/He小鼠皮肤,经60Co射线全身照射9Gy,立即注射无T淋巴细胞的C57BL/6小鼠和BALB/c小鼠的骨髓细胞。组Ⅰ为烧伤的C57BL/6小鼠移植BALB/c小鼠皮肤;组Ⅱ在组Ⅰ基础上行放射处理;组Ⅲ在组Ⅱ基础上行混合骨髓移植;组Ⅳ类似组Ⅲ,但移植的皮肤为C3H/He;组Ⅴ为C57BL/6小鼠同系皮肤移植对照组。结果:除组Ⅱ小鼠由于骨髓耗竭而全部死亡外,其他各组间动物死亡率无差异,未见移植物抗宿主病表现。异体皮平均成活时间组Ⅰ为(8.4±1.5)d;组Ⅱ(17.5±3.7)d;组Ⅳ(32.5±8.1)d;组Ⅲ为(78.2±5.6)d,与组Ⅰ、组Ⅱ和组Ⅳ比较P<0.05;组Ⅴ90d。结论:C57BL/6小鼠对BALB/c小鼠皮肤显示了特异性移植耐受,而排斥MHC不相关的C3H/He的小鼠皮肤。本研究也为进一步的临床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异基因抗原嵌合小鼠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GVHD) ,以诱导骨髓移植物的免疫抑制。方法 :经尾静脉给单抗诱导供体鼠 (ICR)系小鼠注入抗CD4、CD8单抗 ,10天后输注昆明系小鼠的骨髓。输注 1周后 ,将正常昆明系小鼠皮片移植至嵌合后的ICR小鼠及未嵌合的ICR小鼠背部。结果 :经Wilcoxon检验 ,试验组和对照组皮片的存活率分别为 6 6 .6 %和 33.3% ,P <0 .0 5。结论 :异基因抗原嵌合小鼠的皮片移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品系的小鼠对于食管鳞癌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瘤(ESCC PDX)成瘤率的影响,为ESCC的临床个体化治疗建立更优势的临床前动物模型。方法 收集22例ESCC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分别利用B-NDG®(NSG)鼠和BALB/c裸鼠来建立ESCC PDX模型。通过观察移植瘤成瘤情况,测量移植瘤体积,绘制生长曲线图,计算成瘤率和成瘤时间,HE染色、免疫组化及基因组测序等实验,比较移植瘤组织与原患者肿瘤组织的一致性。结果 22例标本的PDX模型移植结束,发现NSG小鼠ESCC肿瘤发生率(50%,11/22)高于BALB/c裸鼠(18.18%,4/22)(P=0.027)。NSG小鼠的平均肿瘤成瘤时间为75.95 d短于BALB/c小鼠的91.67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NSG小鼠和BALB/c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中,肿瘤均能保持病人ESCC肿瘤组织的形态学特征。基因分析结果显示,与BALB/c裸鼠相比,NSG小鼠肿瘤与亲代患者肿瘤样本间的基因相似度更高(P<0.0001)。结论 成功构建了NSG小鼠和BALB/c裸鼠ESCC皮下移植瘤模型,并发现NSG小鼠对于模型成功的建立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低剂量辐射(LDR)后不同时间白血病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和骨髓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变化.为低剂量全身辐射辅助治疗白血病提供实验研究基础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WEHI-3细胞尾静脉注射接种于BALB/c小鼠体内,诱导移植性粒单白血病发生:60只成功建立的粒单白血病模型小鼠,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对照组小鼠不予LDR,实验组小鼠同时给予75mGy的LDR。于LDR后1d,2d,3d,5d和10d分别处死6只实验组及6只对照组小鼠,取其血清及骨髓,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TNF,荧光显微镜、电镜观测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LDR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清TNF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变化,1d和2d升高最为显著(P〈0.05),LDR后10d血清TNF水平已接近对照组(P〉0.05)。LDR后第2天、第3天骨髓白血病细胞凋亡率最高,第5天和第10天次之(P均〈0.05),骨髓白血病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略滞后于血清TNF的变化。结论LDR可使白血病小鼠血清TNF水平显著升高、骨髓白血病细胞凋亡率增加,LDR对小鼠粒单白血病的治疗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小鼠非清髓性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模型,探讨移植前输注供体细胞的造血干细胞植入效果。方法以CB6F1雌性小鼠为受鼠,C57BL/6雄性小鼠为供鼠,移植前3d经尾静脉输注供鼠脾细胞或骨髓细胞3×107,输注细胞后24h和48h分别通过腹腔注射阿糖胞苷0.015g/d,移植前1d予450cGy全身照射(TBI),移植当天输注供鼠骨髓有核细胞5×107/只。监测受鼠白细胞恢复、Y染色体性别决定基因(SRY)以及外周血供鼠CD3+细胞嵌合状态。结果单纯给予TBI小鼠均存活,且移植后30d白细胞恢复正常,TBI+骨髓细胞移植(TBI+BMT)组移植后14、30、60d时外周血SRY基因PCR检测结果均阳性,60d供体CD3^+细胞嵌合率达54.4%。移植前输注供体脾细胞组嵌合率最高,移植后60d达93.5%±4.8%,优于移植前输注供体骨髓细胞组(P〈0.05)。结论 450cGy TBI的非清髓性预处理可以成功建立非清髓性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模型,移植前输注供体脾细胞可促进造血干细胞植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多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案,筛选一种具有低毒性、能诱导出长期稳定的同种异基因移植免疫耐受的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 方法 受体BALB/C(H-2d)小白鼠,供体C57BL/6(H-2b)黑小鼠,建立小鼠耳后心脏移植模型.在心脏移植(HT)前,给予受体腹膜腔内注射抗胸腺细胞血清(ATS)5次、亚致死剂量全身X线照射(TBI)1次、骨髓移植(BMT)等7个不同组合的预处理方案,术后观察移植心脏跳动情况,于骨髓移植后第28 d检测外周血中嵌合体. 结果 一实验组(ATS TBI450 cGy BMT HT)采用受体在心脏移植前接受5次腹膜腔内注射ATS、1次TBI(450 cGy)、静注供者骨髓细胞5×107个等处理的非清髓性治疗方案,移植心脏(9/10)存活>100 d;骨髓移植术后第28 d检测外周血,均出现完全异体细胞嵌合状态. 结论 早期应用ATS与亚致死量TBI有着协同作用;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ATS 亚致死量TBI(450 cGy) BMT)既获得了持久、稳定的供者造血干细胞嵌合体,也诱导出同种异基因移植长期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小鼠角膜移植后核转录因子KB(NF-kB)活性变化。方法:建立以C57BL/6小鼠为供体,以BALB/c小鼠为受体角膜移植实验模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正常小鼠组,B组为自体角膜移植作为对照组,C组同种异基因角膜移植作为实验组,ELASA方法检测小鼠角膜移植后3d、5d、7d角膜NF-kB的活性变化。结果:组织学检查证实,同种异基因小鼠角膜移植后14d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3d、5d角膜NF-kB的活性升高,7d达到高峰,与原位移植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小鼠同种异基因角膜移植后,角膜NF-kB的活性升高,可能参与移植排斥。  相似文献   

18.
刘原兴  沈乃营  刘昌  吕毅 《医学争鸣》2009,30(4):301-304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小鼠皮肤移植的免疫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C57BL/6→BALB/c异体皮肤移植模型。以大黄素和环孢素A(CsA)分别灌胃,观察不同药物及药物浓度对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大黄素和CsA对皮肤移植小鼠血浆IL-2表达水平的影响,组织学观察不同药物浓度对移植物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大黄素显著降低小鼠血浆内IL-2的浓度,同时伴有移植物的存活时间的延长,组织学观察发现大黄素可以减轻移植排斥反应的强度,其作用表现出量效依赖性,并与CsA具有协同性。结论:大黄素能够减轻C57BL/6→BALB/c异体皮肤移植的排斥反应强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L-2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9.
建立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选用建康C57近交系小鼠和BALB/c近交系小鼠,参考大鼠心脏移植Ono式模型,并加以改良.同系移植组(n=20)供、受体均采用BALB/c小鼠;同种异品系移植组(n=20)供体为C57近交系小鼠,受体为BALB/c近交系小鼠.结果:成功建立了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供心热缺血时间为(0.9±0.05)min,冷缺血时间为(34.8±0.7)min,手术成功率为90%.同系移植组小鼠心脏移植物获得长期存活(>100 d);同种异品系移植组小鼠心脏移植物存活期为(7.5±0.1)d.结论:提高供心的摘取技术及受体的血管吻合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王瑶  吕海燕  郭佳  俞伟  马林  汪涛  黄建华 《医学争鸣》2009,(20):2122-2124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对BALB/c小鼠肾癌移植瘤的抑瘤作用与细胞因子IL-2,IFN-γ和IL-10表达分泌的关系.方法:建立BALB/c小鼠的Renca肾癌细胞移植瘤放射治疗的模型;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IL-2,IL-10和IFN-γ分泌水平.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IL-2,IL-10和IFN-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小鼠肾癌移植瘤生长速度较肿瘤对照组明显减慢.放疗组小鼠脾细胞分泌IL-2,IFN-γ及肿瘤组织IL-2,IFN-γ的表达较肿瘤对照组明显升高,IL-10较肿瘤对照组降低.结论:经放射治疗后,小鼠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与放疗引发小鼠脾细胞分泌IL-2,IFN-γ和肿瘤组织IL-2,IFN-γ表达分泌增强,IL-10细胞因子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