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患儿听觉多频稳态诱发反应(ASSR)测试分析,探讨其ASSR特点.方法 对40例(80耳)听性脑干反应(ABR)最大刺激强度95dBnHL未引出波形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进行ASSR测试,其中20例(40耳)为LVAS患儿,另20例(40耳)非LVAS患儿作为对照组.将两组5个频率ASSR的引出率、平均反应阈进行比较.结果 在0.25、0.5 kHz,LVAS患儿听觉多频稳态诱发反应引出率明显高于非前庭导水管扩大患儿,2个频率引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0.5、1 kHz,LVAS与非LVAS患儿平均反应阈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VAS多频稳态反应的特点是低频残余听力,对0.5、1 kHz语言频段刺激较敏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频稳态诱发电位(multiple auditory steady-state evoked responses,ASSR)鉴别诊断职业性噪声聋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3例客观聋组、47例夸大聋组和30例正常听力组人员均行0.5kHz、1kHz、2kHz、4kHz共四个频率处的ASSR和纯音测试(pure tone threshold audiometry,PTA),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一元回归分析。结果各频率的ASSR-PTA差值在正常听力组依次为(7.63±5.62)dBHL、(11.58±2.80)dBHL、(10.54±3.24)dBHL、(9.20±3.32)dBHL,在客观聋组依次为(-0.63±8.22)dBHL、(8.99±8.75)dBHL、(12.50±8.50)dBHL、(10.03±10.13)dBHL,在夸大聋组依次为(-18.02±18.15)dBHL、(-11.05±16.63)dBHL、(-6.06±19.17)dBHL、(-5.81±20.17)dBHL。各频率ASSR反应阈与PTA听阈的相关系数在正常听力组依次为0.668、0.839、0.791、0.716,在客观聋组依次为0.817、0.826、0.892、0.768,而在夸大聋组依次为0,280、0.352、0.396、0.468。以客观聋组的ASSR反应阈为自变量、PTA听阈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经回顾性考核和前瞻性考核,证实应用ASSR评估真实听力效果较好。结论应用ASSR鉴别诊断职业性噪声聋是可行的,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听力正常青年ASSR、Tone-pip ABR与纯音听阈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短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频率特性及其反应阈、主观听阈与纯音听阈的关系。方法:对正常听力青年28名(56耳)分别采用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短纯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及纯音测听记录三者0.5kHz、1kHz、2kHz、4kHz反应阈及主观听阈,记录数据通过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阈除0.5kHz处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外,1、2、4kHz 3个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阈与纯音听阈差值18~27dB。短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阈和主观听阈除0.5、1kHz处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外,2、4kHz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短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阈与纯音听阈差值为15~24dB,短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阈与主观听阈差值为14~20dBnHL。结论: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与短音诱发听性脑干反应均具有频率特异性,两者与纯音听阈间均有较好相关性,特别是在2、4kHz部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刺激声诱发下,正常成人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波ⅴ阈值,建立实验室成人听性脑干反应波ⅴ阈值正常参考值,为听力损失早期诊断和听力伤残鉴定进行生物学校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30例(60耳)男女各半的听力正常成人进行短声(click)和500、1000、2000、4000Hz短纯音(tone burst)刺激声诱发下的ABR检测,讨论性别、耳别、年龄对波ⅴ阈值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成人ABR波ⅴ阈值的正常值在0.5、1、2、4 kHz分别为28.5±7.9、21.8±8.5、17.5±6.8、14.6±5.9 dBnHL,男性和女性组进行配对t检验,除4000 Hz外,其余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左右耳及年龄段差异(P〉0.05);正常成人ABR阈值(60耳)比主观纯音听阈高6.7~20.2dB。结论:成人正常短声和短纯音刺激下,波ⅴ阈值正常值标准的确立,可为听力伤残鉴定的生物学校准和随访监测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儿童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听力特点分析(附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听力学特点。方法对6例2.5~8.5岁患有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病儿在初次发病时进行听性脑干诱发反应(ABR)、40 Hz诱发反应、多频稳态诱发反应(ASSR)检查,并在初次发病及最近一次发病时行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声导抗及纯音听阈(或行为测听)检查。结果 6例12耳初诊及最近一次的声导抗检查均为A型鼓室图,镫骨肌反射均未引出。TEOAE检查均未通过。ABR、40 Hz诱发反应、ASSR、纯音听阈检查结果均为中度、重度甚至极重度听力损失,且98 dBnHL click刺激声时ABR检查结果示在潜伏期2.77 ms左右均有显著负反应波(ASNR)出现。纯音听阈结果示在250、500、1 000 Hz时均有气骨导差且均大于15 dBnHL。结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病儿初次发病时一般为双侧中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随后波动性听力逐渐下降直至全聋。ASNR的出现可以作为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听力学诊断的参考指标,但确诊仍依靠影像学检查。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纯音听阈可以有低范围的气骨导差,但原因不明。本病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及时助听语训,对病儿的言语语言发育是有效的。重视日常防护及发病时尽早治疗,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是可以有效预防或延迟发作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频听性稳态反应(MASSR)评估听力正常青年人骨导纯音听阈的可能性,旨在观察听力正常青年人骨导多频听觉稳态反应(ASSR)测试的正常值特点,进一步探讨骨导ASSR的反应阈与骨导纯音听阂的相关性,为临床上对不能配合做纯音测听的患者行听力评估时提供客观参考。方法对20例(男10例、女10例)听力正常青年人进行骨导ASSR及骨导纯音听阈检查,记录0.5、1.0、2.0、4.0kHz反应闽及行为听阈,比较二者间的相关性。结果骨导ASSR反应阈男组、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频率间骨导ASSR反应阈比较,4.0kHz较其它各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5、1.0、2.0kHz三个频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导ASSR反应阈与骨导纯音听阈在0.5、1.0、2.0、4.0kHz四个频率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1、0.26、0.29。结论骨导ASSR反应阈与骨导纯音听阈间只有在0.5、1.0kHz时有较好的相关性,高频的骨导ASSR与骨导纯音听阈差异性比较大,因此目前还不能广泛用于临床评估高频骨导纯音听阂。  相似文献   

7.
黄海琼 《吉林医学》2014,(23):5153-5154
目的:探讨听觉多频稳态诱发反应的临床应用及其价值。方法:选择成人感音神经性聋患者38例,在同一天进行纯音听阈、听性脑干反应(ABR)和听觉多频稳态诱发反应(MASSR)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各频率上,ABR、MASSR阈值明显高于纯音听阈测试(P<0.05),在0.5 kHz和1.0 kHz上MASSR反应阈要高于ABR反应阈(P<0.05);ABR、MASSR与纯音听阈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ABR和MASSR均可用于具有频率特性的客观听阈的评估,且在低频区域MASSR对客观听阈评估的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成人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觉稳态诱发反应(ASSR)和纯音听阈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成人感音神经性聋患者33例(65耳),行ASSR阈值纯音听测试。结果:ASSR、纯音听阈值对比有统计学意义,听阈有显著相关性,0.5、1.0、2.0、4.0 kHz频区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769、0.772、0.743、0.756。ASSR阈值较行为阈值高,ASSR阈值与纯音听阈间差值多在3.0~10.0 dB HL之间,在0.5、1.0、2.04、.0 kHz频区间分别为:4.77、8.83、6.49、3.67 dB HL,随频率增高,两者的差异有缩小趋势。结论:成人感音神经性聋患者ASSR阈值与纯音听阈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测试ASSR阈值可推断出被检查者纯音听阈的阈值。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听神经病的听力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分析7例(14耳)听神经病患儿的听力测试结果,探讨婴幼儿听神经病听力学特点.方法 对5例(10耳)瞬态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 TEOAE)筛查通过但对声音反应差患儿和2例(4耳)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 stem response ABR)筛查40dB nHL未通过患儿行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ABR、听觉稳态诱发电位(auditory steady state response ASSR)检查,记录并分析结果.结果 所有患儿声导抗均呈A型,镫骨肌反射未引出;DPOAE正常;14耳ABR均未见分化的Ⅱ波及以后波形,仅1例1耳于90dB nHL见分化的Ⅰ波;听觉稳态诱发电位0.5~4kHz听闽介于65~90dBHL,表现为中至重度听力损失,与ABR听阅严重不符.结论 耳声发射正常伴异常的听觉稳态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及其反应闽之间的严重不一致性,是听神经病较为显著的听力学特点,可应用于婴幼儿听神经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高胆红素血症成人的听力状况,探讨高胆红素毒性与成人听觉系统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取既往无耳科疾病的106例高胆红素血症成人患者,分别行听力学测试(检测0.125、0.25、0.5、1、2、4、8kHz频率的纯音听阈)及电生理检查[检测0.5、1、2、4、8kHz频率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反应幅值以及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并对不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00~200、200~300、>300 μ mol/L)患者的检查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 (1)无听力障碍94例(88.68%),轻度听力障碍10例(9.43%),中度听力障碍1例(0.94%),中重度听力障碍1例(0.94%);不同频率以及不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纯音听阈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2)0.5~8kHz频率下的DPOAE引出率为99.06%(105/106),不同频率以及不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患者间DPOAE平均反应幅值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3)92例(86|79%)ABR Ⅰ、Ⅲ、Ⅴ波正常引出;13例(12.26%)V波正常引出,但Ⅰ、Ⅲ波中部分波形分化不好、波幅低或难以辨认;1例(0.94%)自波I起未引出;血清总胆红素水平100~200 μ moI/L与>300 μ mol/L患者间ABR平均反应阈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对成人听觉系统可能具有一定的损害,其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多频听觉稳态反应(ASSR)和短纯音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反应阈(Tb-ABR)与纯音测听(PTA)阈值的差别和相关性。方法选择正常听力耳50例(正常听力组)和听力障碍耳36例(又分为轻、中、重度听力障碍组),分别进行ASSR、Tb-ABR和PTA测听检查,比较两组的ASSR、Tb-ABR反应阈及PTA阈值,同时就ASSR、Tb-ABR反应阈与PTA阈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SSR和Tb-ABR反应阈与PTA阈值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在听力障碍组中,Tb-ABR的反应阈与PTA阈值接近,而ASSR反应阈与PTA阈值间差值较大。ASSR反应阈与PTA阈值间的相关性要普遍优于Tb-ABR反应阈与PTA阈值间的相关性。结论ASSR和Tb-ABR均为较好的评估行为听阈的客观测听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即听觉稳态反应(ASSR)在城市社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婴幼儿测试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3月-2008年2月对72例(144耳)〈3岁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婴幼儿分别行ASSIR和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结果: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婴幼儿ABR均未引出V波,而ASSR在0.5、1.0、2.0、4.0kHz引出72耳电位反应,引出率分别为66.67%(48/72)、86.11%(62/72)、88.89%(64/72)、94.44%(6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SR在0.5、1.0、2.0、4.0kHz的阈值分别为(82.56±9.26)、(90.31±6.94)、(88.12±7.93)、(88.62±8.12)dBHL。结论:ASSR有助于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婴幼儿的残余听力客观评估。尤以高频听闽为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40 Hz听觉相关电位(40Hz AERP)测试的相关性及对聋儿听力评估的重要性。方法:对401例6岁以下聋儿行ABR和40Hz AERP测试并比较。结果:ABR测试无反应者为589耳(73.4%),40 Hz AERP测试无反应者为311耳(19.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两种测试中有残余听力的耳数随阈值的升高,检出率亦升高,结论:ABR测试只反映高频听阈,无反应率高,而40 Hz AERP可显示低、中频的听阈,无反应率低。两种测试应同时进行,可全面了解聋儿的听力损失情况。同时因聋儿多为重度聋,更应及早选配助听器。  相似文献   

14.
梅尼埃病患者耳蜗电图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梅尼埃病患者耳蜗电图 ( ECoch G)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 ( ABR)的关系。方法 :对 5 7例 ( 5 7耳 )梅尼埃病患者及 1 0例 ( 2 0耳 )听力正常青年人的 ABR及 ECoch G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5 7例梅尼埃病患者中 ,2 5耳 ( 4 3.9% ) 波潜伏期延长 ,1 0耳 ( 1 7.5 % ) 波潜伏期延长。 波的延长多由 波延长向后推移的影响。在中、重度听力损失组 ABR 波潜伏期延长与 ECoch G AP( N1)潜伏期延长均可达 66.7% ,同时 - SP/AP比值加大。结论 :部分梅尼埃病患者 ABR 波潜伏期确有延长 ,而且常伴有 - SP/AP比值加大 ,后者可作为应用 ABR检查法的梅尼埃病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美尼尔氏病患者脑干电位及蜗电图。与听力正常青年人比较,该病患者36人56耳中Ⅰ波潜伏期延长者占75%,明显多于其他感觉神经性聋。Ⅴ波延长者40%,其中多数伴有Ⅰ波亦延长,但Ⅰ—Ⅴ波间期均不延长,ILD亦不延长,后两项指标应为与脑干占位疾病鉴别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罗静  徐涛  管锐瑞  孙敬武 《安徽医学》2017,38(11):1378-1380
目的 探讨听性稳态反应(ASSR)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未通过的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NSD)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10月于安徽省立医院就诊的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儿16例(中耳功能正常),行DPOAE检查,将5例(10耳) DPOAE检查未通过者设为观察组,11例(22耳)通过者为对照组。采用GSI Audera ASSR系统对两组患儿进行ASSR测试,比较两组患儿在载波频率分别为500 Hz、1 000 Hz、2 000 Hz和4 000 Hz时的ASSR反应阈。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500 Hz、1 000 Hz频率时,ASSR反应阈分别为(108.0±11.1) dB nHL、(108.5±12.0) dB nHL,均高于对照组的(89.3±27.7) dB nHL、(94.5±23.9) dB nH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 000 Hz和4 000 Hz频率时,两组ASSR反应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SR可较好的检测出听神经谱系障碍患儿听觉反应阀值,当该类患儿检查DPOAE不能通过时,提示低频听力进一步损失,这可能与耳蜗外光细胞发生了频率差异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突发性耳聋(突聋)患者听性脑干反应(ABR)的测试结果,对突聋的临床疗效和预后进行判断。方法:对300例突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ABR及纯音测听检查。结果:Ⅴ波异常(包括波的缺失及潜伏期延长)与ABR各波均异常者预后相同且最差,其次是Ⅰ波缺失与Ⅰ、Ⅲ波均缺失者,第三为Ⅰ波潜伏期延长与Ⅰ、Ⅲ波潜伏期均延长者,Ⅲ波异常或各波间期延长者预后相对较好。结论:ABR能够为突聋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