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丽平  黄雯  翟艳玲 《北京医学》2005,27(4):216-216
肾脏疾病的发展过程与血液的凝血抗凝过程密切相关。在凝血反应中,组织因子(TF)起着关键作用,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是TF诱导的凝血过程的重要负性调节物。我们于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测定了34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浆TF、TFPI的活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组织因子及其非凝血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组织因子(TF)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47000的跨膜糖蛋白,在调节凝血功能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发现TF在识别和调控细胞信号转导,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促血管新生和再狭窄等非凝血功能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TF及其非凝血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可纯化TF之前,凝血活酶试剂由人或动物组织粗提物制成。近年来,已经使用高度纯化的重组组织因子(rTF)或者可溶性组织因子(sTF)来制备凝血活酶试剂。本文综述国内外基于重组组织因子的凝血酶原试剂研发技术的发展历程,归纳出重组凝血活酶试剂优于组织提取物试剂的特点,分析了凝血活酶的发展趋势,并指出高灵敏性和稳定性重组凝血活酶是未来凝血活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王长青  肖强 《中外医疗》2008,27(9):77-78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生理功能为凝血过程的启动者,近来发现TF可通过TF-Ⅶa或/和TF-Ⅶa-Xa的形成而激活PARs,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影响肿瘤侵袭与转移、血管新生、创伤修复、炎症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具有凝血活性的重组人组织因子(recombinant tissue factor, r-TF) 用于构建 PT 试剂盒。 方法 将人组织因子胞外区编码基因与酵母表达载体重组,构建酵母表达质粒 pPIC9K-TF,利用电穿孔法转化宿主菌 Pichia pastoris GS115,转化子经 G418 抗性筛选后,获得高表达克隆。工程菌在摇瓶中经甲醇诱导,表达 r-TF,表达产物经纯化后,鉴定生物活性。 结果 SDS-PAGE 证实表达产物的分子量为 37000-45000,Western-Blot证明其为人组织因子衍生物,纯化后,r-TF 经脂化后,具有促凝血活性,为研制凝血活酶时间测定试剂盒及研究 TF 的构效关系创造条件。 结论 用毕赤酵母高效表达具有活性的rTF,表达量达到182mg/L。纯化工艺简便易行,蛋白回收率高,纯化后的rTF可用于组装PT测定试剂盒。  相似文献   

6.
凝血与抗凝系统失衡所导致的血栓前状态与高血压的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关系密切。随着凝血两阶段,即外源性凝血(组织因子)途径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维持学说的确立,组织因子途径的作用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但组织因子途径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报道国内外少见。本研究旨在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组织因子途径的变化,为高血压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组织因子与肿瘤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不仅启动凝血过程,而且在恶性肿瘤生长及转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就目前组织因子与肿瘤之间关系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出血和血栓并发症是导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在出血及凝血功能紊乱发生、发展中,组织因子(TF)的高表达可以造成患者血液高凝,进一步促进凝血紊乱的发生。TF的高表达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细胞因子和细胞膜表面磷脂酰丝氨酸暴露密切相关。作为凝血活化的交汇点,选择性抑制TF对改善APL出凝血紊乱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口服抗凝药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俊堂 《中国医刊》2006,41(2):52-53
4 华法林的监测 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启动是损伤释放的组织因子(因子Ⅲ)与因子Ⅶ结合成复合物,然后激活因子X,活化的因子X(因子Xa)激活凝血酶原(因子Ⅱ)变成凝血酶(因子Ⅱa)。华法林主要影响外源性凝血系统,因此口服华法林后主要通过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来反映抗凝的效果和调整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检测尿液组织因子促凝血活性的方法.方法 以owren-koller稀释液5倍稀释尿液后,在STAGO全自动凝血仪检测凝固时间,通过兔脑粉不同浓度及其对应的凝固时间确定相应的标准曲线,计算出尿液组织因子(TF)的促凝血活性(TF-PCA),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通过owren-koller稀释液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检测组织因子mRNA在异种心脏移植急性血管排斥反应期的动态表达与排异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组织因子在该反应期的意义。方法 建立豚鼠-大鼠异种异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使用CVF抑制超急性排异反应,FK506抑制细胞免疫排斥反应,分别在移植术后4、8、12、16、24h切取移植心脏,通过病理切片观察排异反应和凝血强度,同时通过RT—PCR方法检测组织因子mRNA表达强度,未移植豚鼠心脏作对照。结果 在移植后,移植心脏的排异反应和凝血逐渐加重,豚鼠组织因子mRNA表达强度逐渐减弱,大鼠组织因子mRNA表达强度逐渐增强。结论 组织因子在异种心脏移植急性血管排斥反应期中起重要作用,其中供体的组织因子可能与凝血的激发有关,受体的组织因子可能与凝血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是血液中新确定的一种外源途径抗凝物质,其主要功能是调节组织因子(TF)诱导的凝血过程[1]。现已发现其含量变化与某些恶性肿瘤,血栓性疾病,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相关。本科近期测定了部分造血系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TF...  相似文献   

13.
王占新  王启贤 《医学综述》2008,14(22):3474-3477
组织因子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通过介导凝血激活促进血栓形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是组织因子的内源性抑制剂,有两种同族异形体,即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1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二者均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此外,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在维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方面有独特作用。组织因子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现就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的生理作用及二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刘鹏  黄振文 《医学综述》2004,10(5):309-311
传统凝血理论认为,内、外源性止血途径在正常止血性血栓形成过程中同时启动,且以内源性凝血为主。但近10余年来对组织因子(Ⅱ)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的研究,提出了止血的外源性启动、内源性维持的观点。该观点认为,血管受损后,Ⅱ立即与活化凝血因子Ⅶ结合,从而启动组织因子途径(外在途径);但由于删的存在,外在途径的作用是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Schmid与Moranitz提出血液凝固是由血液暴露于受损组织后引起的设想,随后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成为了凝血机制研究的热点。TF作为生理凝血过程中最重要  相似文献   

16.
组织因子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内,生理性止血与血栓形成的凝血过程几乎都是通过组织因子(TF)与FⅧa形成复合物而启动的。因此,对TF的研究已成医学科研的热点。近几年来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源性凝血途径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急性脑梗死病人及正常对照组血浆组织因子(TF)、活化的因子Ⅶ(FⅦa)的含量及不同时期这些物质浓度的变化。同时通过测定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标记物VWF、内皮素1(ET-1)、总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组织因子(TF)探讨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活化与水平状况及内皮细胞损伤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病人TF、TFPI、ET-1、VWF和FⅦa血中的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高。结论外源性凝血途径与内皮细胞损伤与脑梗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脓毒症时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与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的表达及其平衡对凝血异常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7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模型(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造模组,每组根据不同时间点(2、4、8、12 h)分4个亚组,每个亚组各6只,检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TF和TFPI浓度。结果盲肠结扎穿孔后,造模12 h组PT、TT、APTT和DD显著升高,Fbg和PLT计数显著降低,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2 h组TF与TFPI均显著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F浓度随时间呈进行性升高,而TFPI未见进一步升高。结论脓毒症时,血小板减少及TF、TFPI表达增加的失衡可能是诱发凝血异常进而参与MODS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的信号转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春霞  胡豫 《医学综述》2005,11(5):407-410
已知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丝氨酸蛋白酶凝血因子FⅦa/FⅦ的细胞膜受体,除了在凝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TF还参与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炎症反应、血管新生和肿瘤形成,并与胚胎的正常发育有关。TF的生物学作用多样性已经得到证实,这些作用与凝血机制无关。现在认为TF胞质段与细胞的迁移有关,胞外段参与凝血过程并涉及信号转导机制。TF的异常表达可能影响多种疾病的病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前期和DIC期的变化,为早期发现和治疗DIC提供依据。方法ELISA法检测DIC前期、DIC期、非DIC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活化剂(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其抑制物PAI-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和D-二聚体浓度。比较TF/TFPI和t-PA/PAI-1比值。结果在DIC发生发展过程中,TF、TFPI、t-PA、PAI-1和D-二聚体均增高,DIC前期TF/TFPI比值增高,DIC期t-PA/PAI-1比值增高。结论DIC的发生发展与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失平衡有关,DIC前期TFPI对TF抑制不足可能是DIC凝血和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TF/TFPI可以作为DIC前期指标,提示有DIC趋势;DIC的出血可能主要与PAI-1对t-PA抑制不足继发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相关,该研究可为今后应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治疗DIC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