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一起皮肤炭疽病疫情暴发的原因,查明传播链,制定防治措施,为类似疫情的处置提供参考。方法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检测、疫点消毒、培训宣传以及控制传染源等综合措施。结果本次暴发炭疽病疫情的传染源是病死黄牛,患者因宰杀和剖剐病牛感染。参与宰杀和剖剐的村民12人中,4人出现典型炭疽样皮肤病变,2例皮损物涂片镜检均检出典型的炭疽芽胞杆菌,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加工和食用牛肉的密切接触者528人,医学观察14d后无新发病例。疫情发生后按相关处置原则要求展开现场紧急处置,清查并收缴病牛肉和牛皮,统一消毒销毁;对牛圈、病家环境、污染器皿和宰剖地等消毒处置,疫情未发生扩散。结论对炭疽疫情及时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可有效控制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描述中国内地报告首起本土猴痘疫情处置过程及防控措施,探讨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期对今后猴痘疫情处置有所启示。方法 依据《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对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溯源和密切接触者排查管理。结果 此次疫情是我国内地报告首起本地猴痘疫情。指示病例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验室确证,同时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专家会诊后确诊病例。通过对指示病例详细的流行病学和行程轨迹、支付记录等大数据搜索,溯源成功,并判定密切接触者5人,其中高危性伴2人,医务人员3人(接诊指示病例);一般接触者4人,为指示病例的同办公室同事。对密切接触者开展21 d医学观察,期间第0、7、14、21天进行咽拭子样本检测;一般接触者进行21 d健康监测。结论 本起疫情参照新型冠状感染疫情处置模式,在疾控和多个部门配合下溯源成功并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并依据指南对病例进行强制隔离治疗及医学观察,我国内地报告的首起猴痘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炭疽疫情调查和处置过程,为今后炭疽疫情处置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对疫情数据、现场调查信息及处置措施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和统计描述。结果此次疫情共报告7例炭疽病例,其中肠炭疽5例,皮肤炭疽2例,死亡2例。所有病例均为炭疽疫区常住居民,其中3例肠炭疽有病死牛(马)肉类食用史,2例肠炭疽感染途径不详,2例皮肤炭疽有病死牛(马)畜接触史。2例死亡病例在基层医疗机构未被及时正确诊断。经采取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置、病例治疗、健康教育等措施,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结论牧民接触、食用病死牛(马)是感染炭疽的主要途径,牧区基层医疗机构对该类疾病的诊断意识较弱。建议加大牧民炭疽健康教育力度,提高牧民健康防病意识;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炭疽病例的诊断治疗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炭疽病例早期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调查处理,为以后同类疫情的处置提供参考。方法对古交市某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提出处理意见,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效果。结果通过采取隔离患者、环境消毒、发生病例的班级停课、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易感学生应急接种等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本次疫情处置措施科学有效,依法依规进行,可供以后处置同类事件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南昌县2013年确诊报告的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进一步科学防控人禽流感提供依据。方法对确诊病例和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对病例的呼吸道标本进行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双份血清学检测。结果 1例病例表现为重症肺炎并呈进行性加重,另2例病例重症肺炎进行性加重不明显,3例病例发病至首次就诊平均时间为1 d,首次住院为5 d,确诊时间为6.6 d。3病例呈高度散发,病例之间无流行病学关联,发病时间2例在春季,1例在初夏。3例病例均有禽类间接接触史。对病例采取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疫点终末消毒、农贸市场停止活禽交易等综合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发病与禽类间接接触史有关,暂未发现人传人的证据。早期发现和救治患者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要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监测,及时科学处置疫情,以控制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6.
2010年4月—2011年8月云南省元江县发生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587例确诊甲型副伤寒。有关部门进行了病例环境调查、分布特征分析、接触者管理、疫区处置和疫情报告;同时开展了病例与环境标本病原学检测,利用病原菌分子分型与基因组学技术,追溯疫情来源。结果显示,疫情起源与输入病例有关联,病原菌随污水排入蔬菜田、污染蔬菜、病例生吃污染蔬菜而感染;形成病例–污水–蔬菜–人群传播循环。采取环境污染控制、病例诊断治疗、密切接触者监测、人群健康教育防治策略措施后,历时17个月疫情得到完全控制。提示,病原菌分子分型、基因组学技术在流行病学调查、病原菌识别信息的传染源溯源和疫情精准控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病例发现过程和调查处理措施。方法按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及《安徽省人感染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调查病例禽类接触史、诊疗过程、密切接触者以及当地流感样病例发病情况,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和可疑暴露环境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结果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有明确的病死禽接触史,密切接触者中未出现二代病例,部分禽类环境中检出H5N6病毒核酸。结论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为本地感染病例,可能的感染途径为接触病死禽。提高医疗机构诊断敏感性和强化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工作是及时发现与救治人感染H5N6禽流感疫情的重要手段,活禽交易市场消毒与休市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河南省2018年1例分离出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Vaccine-hypervariable poliovirus,VHPV)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flaccidparalysis,AFP)病例的调查处置。方法对该例AFP病例进行个案调查、脊灰病毒分离和鉴定,开展排毒监测、隔离消毒、AFP病例主动搜索和接种率评估,分析传播风险。结果从该AFP病例及其两名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出脊灰病毒,均鉴定为Ⅲ型VHPV;病例无残留麻痹。当地未发现漏报AFP病例,2月龄-5岁儿童各剂次脊灰疫苗接种率>99%,对病例和接触者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后,未再发现VHPV。结论高水平脊灰疫苗覆盖率、高质量AFP病例监测和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是阻断本起VHPV疫情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昔玉善  金明爱  李凌燕  李红花 《中国校医》2010,24(12):881-881,883
目的通过该校水痘爆发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总结该校水痘疫情控制的有效措施。方法对现场流行病学资料、病例的分布特征和采取的相关措施进行分析,找出疫情爆发的原因和控制对策。结果该起疫情的爆发主要集中在3年级内,首发病例为市第三小学3年3班学生,次发病例与首发病例为同班关系,有密切接触史;爆发时间为2009年6月7日—6月11日;男女性别比为1.27∶1,主要发病年龄为10岁左右,所有病例均无相关疫苗免疫史;采取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观察、患病儿童家庭隔离治疗等综合性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结论及时报告疫情、采取免疫预防、隔离病人和密切接触者、通风消毒和健康教育等综合性措施,是控制该病发生和发展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分析了1例O139型霍乱患者院内感染控制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霍乱诊断标准》确诊患者,隔离治疗,严格环境消毒,做好灭蝇工作,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同时加强卫生宣教。患者经治疗痊愈出院,未发现密切接触者和医务人员发生感染,有效防止了病原扩散。本文提出及时诊断并报告,果断采取消毒隔离和灭蝇措施,强化肠道门诊管理,可有效控制霍乱疫情的扩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厦门市湖里区2014年发生的1例疑似埃博拉出血热输入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同时采集患者血液标本检测埃博拉病毒、登革热病毒、疟原虫。采取隔离患者治疗、密切接触者医学管理、消毒及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测,排除了埃博拉出血热,但标本检出疟原虫,判定为一起恶性疟输入疫情,经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后,未出现续发病例。结论埃博拉出血热以防止疫情输入为主,应严阵以待,联防联控,加强防范,一旦发生输入性病例,应有效处置,防止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2.
刘民 《中国卫生》2020,(3):58-59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从2019年年底武汉发现肺炎病例至今,在国家联防联控机制的带动下,中国采取了基于围堵策略的防控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体温检测、佩戴口罩与洗手消毒等,同时进行积极主动监测,迅速发现并立即诊断、隔离病例,严格追踪并隔离密切接触者等相关措施。通过所采取坚定有力的综合性非药物性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播,为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并赢得了宝责的“时间窗”。  相似文献   

13.
如何有效处置麻疹疫情,对消除麻疹至关重要。该文从病例管理、接触者管理、应急免疫措施预防、感染控制、加强监测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对各国采取的麻疹疫情处置措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消除麻疹阶段疫情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一起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筛阳性病例的应急处置与密切接触者的排查评估,为后续防控工作调整提供依据。方法结合医院制定的应急预案和各项防控措施流程进行处置。设计调查表,调查初筛阳性病例的同病房患者和参与相关诊疗的工作人员防护情况和接触情况,评估接触风险。结果初筛阳性患者经两次核酸检测阴性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同病房患者与疑似病例均无1 m的密切接触,并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均无发热、干咳等症状。与患者接触的工作人员,立即对其采取隔离医学观察处置。经调查工作人员均接受过医院感染防控和个人防护培训,在日常工作中能良好执行手卫生。自我评估接触频率,9名(25.71%)表示经常接触,14名(40.00%)与初筛阳性患者有1 m的近距离接触,35名(100.00%)均无面对面的15 min的暴露,接触过程中均进行不同程度的防护。初筛阳性患者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断后,解除对同病房患者、工作人员等的医学观察。结论医疗机构发生可疑疫情时要按照应急预案立即响应处置,对接触者进行评估和隔离,并调整门急诊和普通病区管理对策,完善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防止甲型H1N1流感通过国境口岸传播。[方法]2009年7月23—24日,检疫人员从一艘来自新加坡的外籍货轮上,先后检出并转送5名发热菲律宾船员,其中4人被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厦门局当即严格按照《厦门检验检疫局口岸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预案》对可疑病人及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污染环境实施消毒并采取其它监管措施。[结果]4名确诊病例经过在指定医院隔离治疗后痊愈出院回国,该货轮其他船员无继发病例。[结论]在船舶相对封闭的场所中长时间接触,极易造成流感的聚集性病例发生。早做准备,及时发现和控制流感疫情,可有效地防止流感的传播蔓延,保护船员健康和航运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南宁市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进一步科学防控人禽流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采用RT—PCR方法对病例呼吸道标本进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检测。结果确诊南宁市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该病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病例有明确病死禽接触史。在采取病例隔离治疗、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消毒等综合控制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密切接触者中未出现异常情况,未出现二代病例。结论需加强人禽流感疫情监测,加强医务人员培训,预防疫情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苏州市某高校一起肺结核病疫情进行分析,为今后类似疫情处置提供参考。方法按《江苏省结核病疫情处置工作规范》,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接触者进行X线胸片、结核菌素(PPD)皮肤试验、痰检及预防性服药。结果 2017年10-12月,该校共发生有流行病学关联的肺结核病例17例,发病率为688.82/10万。病例均为男生,年龄19~22岁,涂阳1例,涂阴16例,分布在7个班级14个宿舍。首次PPD强阳性率、复查PPD反应级别增强比例密切接触者均高于一般接触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近期复查PPD反应级别增强者发病率为4.90%,首次PPD强阳性者发病率为3.66%,PPD非强阳且复查反应级别未增强者发病率为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应预防性服药115人,实际服药41人,服药率为35.65%。采取消毒通风、疫情监测及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后,截至本学期结束未有后续病例出现。结论 PPD试验结果与和患者接触程度及后续是否发病有一定关系。建议尽早对单纯PPD强阳性者及复查PPD发应级别增强者进行预防性服药,加强学校肺结核健康教育及疫情处置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乙型流感疫情调查与处置的经验教训,为部队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借鉴。方法采集患者咽拭子逐一进行病原学检测、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在卫生队设立阳性病例隔离治疗区、密切接触隔离观察区,在营连设立一般接触观察室分级隔离观察治疗。结果 (1)个别休整归队人员是此次疫情传染源。(2)天气寒冷、大强度训练是疫情的诱发因素。(3)居住密集是疫情发生的客观因素。(4)生活、学习环境聚集是疫情潜在因素。结论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加强发热病例早期预警监测,加强实验室现场阳性病例检测,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一所中学伤寒暴发流行疫情的调查控制处理的回顾性分析,阐明引起农村学校伤寒疫情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主要是管理传染源、疫点彻底消毒和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对全疫区开展伤寒疫苗接种,同时实施疫情主动监测,做到随时调查处理新发病例、隔离治疗病人和处理疫点等措施的有效伸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丽水市青田县一起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防控境外输入COVID-19疫情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排查密切接触者,采集咽拭子痰液标本检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核酸。分析该起聚集性疫情的病例特征、传染来源、传播过程和处置情况。结果 2020年3月1日—6日共报告8例COVID-19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年龄中位数为33岁。9例病例入院时均无发热症状,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均未见降低,7例无明显临床症状;1例无症状感染者先后6次检测SARS-CoV-2核酸均为阴性,但SARS-CoV-2 IgM抗体弱阳性和IgG抗体强阳性。9例病例为意大利贝加莫省同一餐厅员工,分住于3个独立别墅内,平时在工作餐厅共进午餐和晚餐。贝加莫地区COVID-19疫情严重,餐厅正常营业期间工作人员未采取佩戴口罩、环境消毒等有效防护措施,8例病例自述2月中旬前后在意大利期间均出现过类似感冒症状。青田县卫生健康系统通过落实现症病例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筛查隔离和加强居民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实行"全员、全方位、全链条"闭环管理,共追溯密切接触者372人,未发现密切接触者出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结论这是一起境外输入COVID-19聚集性疫情,病例临床症状不明显。青田县及时采取全链条闭环管控,有效遏制了疫情传播扩散,未发现二代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