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目的对炭疽疫情调查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做好炭疽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贵州省榕江县发生的一起炭疽暴发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1995年5月17日-7月10日先后有89人出现炭疽样病变,其中皮肤型62人,无死亡;胃肠型27人,死亡10人。结论这是一起因私自屠宰病死牛和接触食用病死牛肉引发的人间炭疽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2.
卫生部发布消息称,沈阳市发生人间皮肤炭疽疫情,截至8月5日16,累计报告皮肤炭疽病例12例。目前,除1人死亡外,其他11例病例全部被集中在医院隔离治疗,此次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经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流行病学调查,此次疫情所有患病者在近期均从事过牛的饲养、屠宰、剥皮、加工、运输等工作,全部患者均直接或间接接触过病死牛肉或牛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四川省2011年炭疽病例发病特征,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1年所有通过网络报告病例的个案调查表,按发病日期和现住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全省共报告炭疽病例86例,均为皮肤型炭疽;男性占69.77%,明显多于女性;职业以牧民为主(72.09%),其次为农民(19.77%);平均年龄39.12岁,青壮年发病较多;发病高峰出现在7~9月;接触、剥食病死动物是最主要的感染来源(61.63%),接触感染是主要的感染方式(98.84%).结论 2011年四川省炭疽病例主要为青壮年男性,剥食和接触病死动物成为引起人间炭疽的感染的主要方式,应加强健康教育和畜间疫情的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2001年炭疽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分析辽宁省2001年炭疽疫情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加强炭疽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全省疫情报告资料及暴发疫情现场调查报告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和历史比较。结果 2001年辽宁省共发生5起炭疽暴发疫情,发生炭疽病人30例。其中单纯皮肤型炭疽27例,伴发肠炭疽2例,合并服膜炎1例;死亡3例。调查显示,引起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是就地宰杀病死牲畜(牛、羊、马、骡等)、医疗人员和居民对诊治和预防炭疽病的知识、常识缺乏、畜间检疫和疫苗接种率低,人群对该病普遍易感。5起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农村,除1例小学生外,其余病例均为农民,以及时间分布、地区分布等特点均与历史上该病的流行特征无明显差别。结论 应加强诊治炭疽病的专业培训,对病例做到早确诊早治疗,降低病死率。向群众宣传预防炭疽病的知识和常识,建议畜牧部门加强畜间检疫,并协同做好人畜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一起皮肤炭疽病疫情暴发的原因,查明传播链,制定防治措施,为类似疫情的处置提供参考。方法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检测、疫点消毒、培训宣传以及控制传染源等综合措施。结果本次暴发炭疽病疫情的传染源是病死黄牛,患者因宰杀和剖剐病牛感染。参与宰杀和剖剐的村民12人中,4人出现典型炭疽样皮肤病变,2例皮损物涂片镜检均检出典型的炭疽芽胞杆菌,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加工和食用牛肉的密切接触者528人,医学观察14d后无新发病例。疫情发生后按相关处置原则要求展开现场紧急处置,清查并收缴病牛肉和牛皮,统一消毒销毁;对牛圈、病家环境、污染器皿和宰剖地等消毒处置,疫情未发生扩散。结论对炭疽疫情及时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可有效控制流行。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炭疽流行特征及爆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炭疽是严重危害贵州省人畜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之一。从 195 7年有炭疽疫情记载以来 ,常有局部爆发。为探讨贵州省炭疽流行特征 ,制订防治对策 ,对历年疫情资料分析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 :195 7~ 1999年疫情资料及爆发疫情的现场调查和处理资料均来源于本站疫情档案。全部病例确诊均为病前半月内有与牛、马等牲畜及其分泌物、排泄物频繁接触史 ,或接触死家畜及污染物 ,剥死畜皮 ,食死畜肉 ,皮肤局部出现不明原因的红斑水疱 ,继而呈溃疡和黑痂及周围组织的广泛无痛性非凹陷性水肿 ,或检出炭疽杆菌。2 .方法 :采取总体统计分析和按年代统…  相似文献   

7.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原系牛、马、羊等家畜的疾病,人类炭疽主要是由于接触病、死畜或其皮毛而受感染。临床上可分为皮肤型、肺型、肠型3种。皮肤型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坏死的特异病灶,肺型和肠型表现为肺、肠急性感染而出现的相应症状,3者均有形成败血症和并发脑膜炎的可能。2002年8月上旬,我市某农村发生一起皮肤炭疽疫情,由于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处理及时,迅速控制了疫情。经过两年的观察,再无此种病例发生,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描述北京市一起输入炭疽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控措施,并深入探讨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以期对炭疽疫情处置有所启示。方法根据卫计委相关技术方案要求,对病例进行诊断、治疗并实施接触隔离,对病例污染物品和环境采用有效氯含量10 000 mg/L或过氧乙酸3 g/m2进行消毒杀菌,对密切接触者实施14 d健康监测,并进行炭疽防治知识宣传。结果该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支持炭疽诊断,及时对该病例实施接触隔离;密切接触者14 d健康监测无异常;对病例污染物品和环境采取消毒处理。结论此次疫情处置措施得当,未出现疫情扩散和公众恐慌。采取的措施将对今后炭疽疫情的规范处置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甘肃省牧民炭疽知识和相关行为情况,为当地探索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玛曲县牧民炭疽知识和行为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的429名牧民中,炭疽病知晓率为87.2%,45岁及以上人群和家庭年收入在10 000元以上者知晓率高;其中98.4%的牧民认为牲畜会患炭疽,97.6%的牧民认为人也会患炭疽。96.4%的牧民知道炭疽经皮肤接触传播,但对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途径的知晓仅为6.3%和2.7%。22.8%的牧民有自行宰杀、加工、食用病死畜行为,但不足1%的牧民在宰杀或处理牲畜皮毛时采取防护措施。牧民健康知识需求以朋友/邻居交谈(62.5%)、宗教宣传(49.4%)和医生入户宣传(44.1%)为主。结论当地牧民对炭疽认知不全面,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并重视知识的全面性。采取宗教宣传、医生入户宣传和同伴教育等健康教育方式是提高牧区群众传染病防控知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病例发现过程和调查处理措施。方法按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及《安徽省人感染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置,调查病例禽类接触史、诊疗过程、密切接触者以及当地流感样病例发病情况,采集病例、密切接触者和可疑暴露环境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结果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有明确的病死禽接触史,密切接触者中未出现二代病例,部分禽类环境中检出H5N6病毒核酸。结论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为本地感染病例,可能的感染途径为接触病死禽。提高医疗机构诊断敏感性和强化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工作是及时发现与救治人感染H5N6禽流感疫情的重要手段,活禽交易市场消毒与休市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分析一起皮肤炭疽的感染来源,分离鉴定病原菌进行基因溯源,为控制炭疽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对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染疫病死畜的来源及去向,对病死牲畜饲养场所进行环境卫生学调查,采集患者皮肤炭疽病灶拭子标本,密切接触者血样,病死牲畜圈舍土壤、饲料,出售的病死畜样本。进行炭疽杆菌荧光定量PCR试验,分离培养炭疽杆菌及血清学检测。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canSNP分型及MLVA15基因分型。结果 本起皮肤炭疽患者多次多点购入16头牛饲养贩卖,在牛死亡后解剖病死牛而感染皮肤炭疽,密切接触者无发病。在病畜屠宰场所土壤及售出的牛皮中分离到2株炭疽杆菌。canSNP分型为A.Br.001/002型,MLVA15分型为MLVA15 - CHN51型,该基因型在国内首次发现。结论 流动牲畜贩运人员是炭疽高危人群,首次在国内报道炭疽基因型MLVA15 - CHN51型,丰富了我国炭疽杆菌的基因库。  相似文献   

12.
李婵媛 《现代预防医学》2018,(12):2215-2218
目的 对2015年7月铁岭市发生一起皮肤炭疽疫情中运用UPT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联合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描述与分析,探讨可以快速现场检测炭疽芽胞杆菌的方法。方法 采集疑似皮肤炭疽患者的焦痂下涂抹样本10份和炭疽疫区外环境样本19份,运用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联合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标本进行检测,与此同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10份患者的痂下涂抹物样本和2份病死牛血污染土壤样本在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果均呈现阳性。细菌分离培养技术仅分离到1株炭疽芽胞杆菌。结论 实验室检测结果充分证明此次疫情的病原体为炭疽芽胞杆菌的感染。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和荧光定量PCR方法的联合应用,能快速、特异、灵敏检测出炭疽芽胞杆菌,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海岩    跃华  王文瑞  郭卫东  初迪  宋健  卢爱桃 《现代预防医学》2015,(14):2500-2501
摘要:目的 分析2009-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炭疽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3年炭疽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炭疽发病呈现老疫区反复不断,多以散发为主,偶有暴发。东部地区发病高于西部地区,有向西部地区蔓延趋势。男性多于女性,分别占80.73%和19.24%。农、牧民为主要发病群体。发病主要集中在30~59岁人群。结论 2009-2013年内蒙古炭疽发病呈现老疫区反复不断,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龄、性别、职业存在差异,主要分布在东部农牧区。畜牧部门和卫生部门应建立协作机制,加强防治工作,使危害降到最低水平,防止疫区的扩大。  相似文献   

14.
The prevalence of anthrax in both animal and human populations has been increasing in Africa. It was therefore appropriate for this WHO meeting to be convened in an endemic area of the Western Province of Zambia in 1992. The participants reviewed anthrax epidemiology and control in some African countries, elaborated national anthrax control and research programmes in Africa, discusse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work plans, and elaborated recommendations for anthrax control in Africa. The discussions centred on anthrax surveillance and reporting systems, diagnosis, vaccine production and immunization, disinfection and decontamination, carcass disposal, treatment of human cases, health systems, as well as intersectorial cooperation between public health services, veterinary services and other services such as wildlife conservation, so that national control programmes could take full account of the conditions prevailing in epidemic situations in Africa. The recommendations are applicable in other regions where anthrax poses similar problems in public, anim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甘孜州45年炭疽疫情动态及流行因素,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疫情资料及暴发疫情现场流调报告,对疫情资料进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45年间,甘孜州共报告炭疽病例1005例,死亡84例。流行表现形式以常年散发伴局部地区暴发为主,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主要发病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地区,发病季节多见于夏秋季,发病年龄以农牧民中的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病例以农业型为主。资料显示,疫情发生与暴发的主要因素是农牧民缺乏科学的自我防范意识,就地宰杀病死畜。畜间检疫和监管力度不严,菌苗接种率低。结论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加强对畜间的免疫和监管,卫生、畜牧部门相互配合,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加强对来自疟疾疫区的回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防止输入性疟疾进一步扩散.方法 接卫生部门电话通报后,对2例确诊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结果 通过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确诊2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并采取疫情监控、卫生处理、宣传教育等处理措施.结论 目前,各类输入性传染病疫情越来越严重,许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霍乱暴发疫情的处置经验,为今后非洲维和部队制定防治霍乱等肠道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病例个案调查相结合,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起疫情显示累计发病70例,罹患率为53.85%。所有病例均有在士兵食堂就餐史,未能采集到可疑食物。本起疫情经采取隔离治疗患者、疫点消毒、加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及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病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该起疫情为食物污染引起的。加强维和分队饮食饮水卫生监督和维和医疗机构腹泻症状的监测工作是预防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四川省炭疽疫情动态及流行因素,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疫情资料及暴发疫情现场流调报告,对疫情资料进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9年四川省共报告炭疽病例712例,发病呈现小的上升趋势,流行表现形式以常年散发伴局部地区小暴发为主,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主要发病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地区,阿坝州较高(9.33/10万)、高于甘孜州(1.96/10万)和凉山州(0.46/10万),发病季节多见于夏秋季的7-9月(55.90%),发病年龄以农牧民中的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结论四川省炭疽疫情呈小上升趋势,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加强对畜间的免疫和监管,卫生、畜牧部门相互配合,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防止输入性疟疾在国内的传播,加强来自疫区归国人员的传染病监测和输入性疟疾的疫情处置。方法对从赤道几内亚回国劳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监测发现的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环境卫生处理,探讨输入性疟疾的处置方式。结果确证24例疟疾病例,判定为输入性疟疾。结论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入境人员的健康咨询、归国人员传染病监测,快速处理疫情是防止输入性疟疾播散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了解2016-2018年陕西省炭疽流行情况、病原学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16-2018年报告炭疽病例开展个案调查,进行流行病学三间分布分析;采集病例生物样本及环境样本,进行炭疽杆菌分离培养、炭疽ELISA抗体检测及荧光定量PCR检测,对分离到的阳性标本以canSNP及MLVA15的方法进行分子分型,与陕西省历史菌株及国内部分省份菌株基因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16-2018年陕西省共炭疽病例14例,发病到诊断平均9天,地理分布以关中及陕北地区为主,8月份发病较多,人群分布性别比为6∶1(12/2),26~59岁占85.7%(12/14),农民占71.4%(10/14)。人体标本病原培养17份,分离到炭疽杆菌1株,阳性5.9%,环境标本培养77份均为阴性,ELISA检测阳性率83.3%(10/12),荧光定量PCR阳性率21.4%(3/14);陕西省炭疽菌株canSNP基因型为A.Br.001/002型,2015年、2018年及1953年菌株MLVA分型分别为MLVA15-38、31、CHN17基因型。结论 2016-2018年陕西省炭疽疫情属较低散发水平,主要分布在关中及陕北地区,8月为发病高峰,人群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炭疽杆菌canSNP基因型为A.Br.001/002,与国内主要流行株相同。存在3种不同的MLVA15基因型。陕北地区MLVA15-38型,与北部内蒙古相近;关中地区MLVA15-31型,与甘肃省及新疆类似;历史上还曾有MLVA15-CHN17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