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肠炎清Ⅰ号保留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L-8和IL-4影响.方法 将30例湿热内蕴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用肠炎清Ⅰ号加锡类散0.75 g,常规保留灌肠.对照组用锡类散0.75 g,保留灌肠.两组患者均每日口服奥沙拉秦3 g.临床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电子结肠镜下黏膜病理变化、血清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DA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电子结肠镜显示治疗组黏膜炎症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IL-8水平的下降和IL-4水平的升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肠炎清Ⅰ号合锡类散灌肠治疗UC疗效显著,下调IL-8水平和升高IL-4水平可能是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肠炎Ⅰ号方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大肠湿热型UC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栓1.0 g塞肛,治疗组患者给予肠炎Ⅰ号方保留灌肠。每晚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 (interleukin,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含量,Sutherland 疾病活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IL-6、TNF-α含量,Sutherland 疾病活动指数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炎Ⅰ号方保留灌肠治疗UC疗效显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溃愈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病人血清IL-4、IL-8水平的影响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UC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溃愈散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用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IL-4、IL-8水平,并与30例健康志愿者(空白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848,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IL-4、IL-8水平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7.008、100.322,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4、IL-8水平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愈散能够调节UC病人血清IL-4、IL-8水平,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及大肠湿热证U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探讨IL-8在UC发病中和大肠湿热导致U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观察60例活动期UC患者(UC组),其中30例大肠湿热证UC患者(湿热组)3、0例非大肠湿热证UC患者(非湿热组)及16名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血清IL-8的水平,并将大肠湿热证UC患者按UC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重度。比较UC组与健康组,湿热组、非湿热组与健康组及大肠湿热证轻度UC患者与中重度UC患者血清IL-8水平。结果 UC组血清IL-8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湿热组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非湿热组(P<0.01)及健康组(P<0.01),非湿热组血清IL-8水平稍高于健康组(P>0.05);在大肠湿热证的UC患者中,中重度UC患者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轻度UC患者(P<0.05)。结论 IL-8在UC发病及大肠湿热导致UC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与大肠湿热证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可为活动期UC诊断及大肠湿热证UC患者的辨证及中医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锡类散、甲硝唑与思密达交替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肠镜下表现的改善情况。方法78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锡类散与甲硝唑混合晨起灌肠,睡前思密达灌肠;对照组应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与甲硝唑混合睡前灌肠,4周为1疗程。治疗结束后复查结肠镜。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42%(P<0.05);治疗组肠镜下表现改善总有效率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8.89%(P<0.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锡类散、甲硝唑与思密达交替保留灌肠治疗UC,临床症状改善及肠镜下炎症改善情况效果显著,方法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UC)及大肠湿热证U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 (interleukin-8,IL-8)水平,探讨IL-8在UC发病中和大肠湿热导致U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60例活动期UC患者(UC组),其中30例大肠湿热证UC患者(湿热组)、30例非大肠湿热证UC患者(非湿热组)及16名健康体检者(健康组)血清IL-8的水平,并将大肠湿热证UC患者按UC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重度.比较UC组与健康组,湿热组、非湿热组与健康组及大肠湿热证轻度UC患者与中重度UC患者血清IL-8水平.结果 UC组血清IL-8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湿热组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非湿热组(P<0.01)及健康组(P<0.01),非湿热组血清IL-8水平稍高于健康组(P>0.05);在大肠湿热证的UC患者中,中重度UC患者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轻度UC患者(P<0.05).结论 IL-8在UC发病及大肠湿热导致UC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与大肠湿热证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可为活动期UC诊断及大肠湿热证UC患者的辨证及中医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法对脾虚湿困证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血清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含量的影响,探讨健脾化湿法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健脾化湿组。采用多因素相结合的方法,模拟中医传统病因"久居湿地,饮食失宜,过于劳倦"复制脾虚湿困证大鼠模型,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灌肠法复制UC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FN-γ和IL-4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健脾化湿组大鼠血清IFN-γ含量显著降低(P0.05),IL-4含量显著升高(P0.01),IFN-γ/IL-4比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健脾化湿法治疗脾虚湿困证UC的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IFN-γ含量,升高血清IL-4含量,抑制1型辅助T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余晓  杨俊 《中国医刊》2013,48(5):46-48
目的 分析呋喃唑酮片、锡类散联合蒙脱石散剂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102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呋喃唑酮片+锡类散+蒙脱石散剂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呋喃唑酮片+柳氮磺胺吡啶保留灌肠.两组均为每天1次,14天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肠镜下病变改善情况、UC活动指数(DAI)、ESR及CRP水平变化、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肠镜下病变改善情况及综合疗效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DAI、ESR及CRP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组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6个月复发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呋喃唑酮片、锡类散联合蒙脱石散剂保留灌肠治疗UC可更好地改善肠黏膜病变,降低DAI及炎症指标水平,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且不良反应轻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对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清IL-1β、IL-18、IL-4、IL-10的影响和疗效观察。方法 66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分别给予度洛西汀和阿米替林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IL)-1β、IL-18、IL-4、IL-10的变化及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IL-1β和IL-18水平明显下降,IL-4、IL-10水平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研究组下降或上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91%和87.8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发生不良反应5例和14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χ2=5.99,P<0.05)。结论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其作用与降低血清IL-1β、IL-18水平和升高IL-4、IL-10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白介素-35(IL-35)和白介素-37(IL-37)水平,探讨活动期IBD患者血清IL-35、IL-37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IBD患者,其中7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活动期45例、缓解期25例)作为UC组,33例克罗恩病(CD)患者(活动期18例、缓解期15例)作为CD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IL-35和IL-37水平。结果活动期和缓解期UC、CD组血清IL-35、IL-3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动期UC、CD组血清IL-35和IL-37水平分别低于缓解期UC、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动期IBD患者血清IL-35与IL-37水平呈正相关(r=0.875,P<0.05)。结论 IL-35和IL-37在IBD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较低,且参与IB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细胞间的黏附分子-I(ICAM-1),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肠炎清的抗炎机制.方法 应用三硝基苯磺酸((TNB))/乙醇灌肠,制备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100mg/kg),肠炎清组(39.75mg/kg),每天灌肠及灌胃给药1次,给药时间从造模后第2天开始至实验结束共7d,第4天,第7天分别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肠黏膜ICAM-1蛋白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IL-10,生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DAI、CMDI、HS评分及结肠组织MPO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肠黏膜ICAM-1表达明显增强(P<0.01),IL-10表达减弱(P<0.01).肠炎清组DAI,CMDI,HS评分及MPO活性较同期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ICAM-1表达也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IL-10表达增强(P<0.01).大鼠结肠黏膜IL-10与ICAM-1表达呈正相关(r=0.911,P<0.01).ICAM-1与MPO活性也呈正相关(r=0.621,P<0.01).结论 肠炎清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IL-10、减少黏附分子ICAM-1产生以及降低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王璐  罗瑜 《中国医药导刊》2018,20(11):683-686
目的:评价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其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我科收治的11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全部患者均常规给予中药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生活质量评分(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炎性因子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72.4% vs 50%)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血清IL-2、IL-10、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IL-2、IL-10、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好,安全性高,可能与其能有效抑制患者血清IL-2、IL-10、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痹方联合西药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和滑膜液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白介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RA患者289例,根据其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141例、治疗组1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即甲氨蝶呤联合普威片治疗,治疗组采用和痹方联合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包括晨僵、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屈伸不利。分别采集血液、滑膜液测定IL-6、IL-8、IL-17水平,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1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晨僵、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屈伸不利积分及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和滑膜液内IL-6、IL-8、IL-17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食欲下降、腹痛、腹泻、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西药治疗相比,RA患者采用和痹方与西药联合治疗,能进一步下调血清和滑膜液内IL-6、IL-8、IL-17水平,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解毒方对湿热蕴结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影响和其对UC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NBS/乙醇+高脂高糖辛辣饮食建立湿热蕴结型UC大鼠模型。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12只,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治疗,通过证候学指标(DAI评分),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IL-8含量。结果:清热利湿解毒方能明显改善UC大鼠一般情况,促进结肠损伤黏膜的修复,中药组与模型组对比较,能够明显降低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中TNF-α、IL-8含量(P0.01)。中药组与西药组对比,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中TNF-α、IL-8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清热利湿解毒方能明显改善UC大鼠结肠形态、降低黏膜损伤指数、降低血清TNF-α、IL-8含量,与美沙拉嗪具有等效性。清热利湿解毒方能够减轻或消除多种因素对结肠黏膜的损伤,从始动环节干预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从而起到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改良肛管润滑剂)治疗激素依赖型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90例激素依赖性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及硫唑嘌呤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症状评分、病情严重的程度及血沉(ESR)、白介素-17(IL-17)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腹痛、腹泻、血便、里急后重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Baron分级、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DAI)及组织病理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ESR、IL-17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激素依赖型UC临床疗效显著,能缓解症状和病情,与血清中血沉、炎性因子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奥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70例U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予柳氮磺吡啶治疗,治疗组患者予奥沙拉嗪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奥沙拉嗪治疗UC疗效显著,并可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是其治疗UC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细胞炎性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MHD治疗的尿毒症患者80例,检测血清IL-6I、L-8、TNF-α的浓度,然后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simvastatin treatment group,S组)和非辛伐他汀治疗组(patient control group,P组),S组40例在血液透析治疗同时给予辛伐他汀治疗,P组40例单纯血液透析治疗,于6个月后再次检测S组、P组IL-6I、L-8、TNF-α值。【结果】辛伐他汀临床干预6个月后S组IL-6I、L-8、TNF-α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1);而非辛伐他汀组IL-6I、L-8、TNF-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以降低MHD患者血清IL-6I、L-8、TNF-α水平,改善MHD患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4种提取工艺制备的溃结康栓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美沙拉秦栓组和4种提取工艺制备的溃结康栓组共7组,每组10只,用TNBS法复制UC大鼠模型,各给药组给予相应栓剂治疗,连续14 d.以各组实验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度、组织病理学改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等为指标,对其治疗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模型组大鼠DAI评分、结肠黏膜损伤评分,血清中TNF-α、IL-1β 及IL-4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美沙拉秦栓组、各工艺溃结康栓组DAI评分、结肠黏膜损伤评分显著降低,TNF-α、IL-1β 及IL-4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沙拉秦栓组与工艺Ⅰ溃结康栓组、工艺Ⅳ溃结康栓组DAI评分,TNF-α、IL-1β 及IL-4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4种提取工艺制备的溃结康栓均对TNBS诱导的UC模型大鼠有治疗作用,其中以提取工艺Ⅳ制备的溃结康栓疗效尤为显著,可为溃结康栓制剂研究提供工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维生素D辅助治疗对癫痫共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认知功能、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陕西宝鸡高新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癫痫共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常规治疗)、研究组(41例,常规治疗+维生素D补充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Ⅳ,WISC-Ⅳ)],IL-1β与IL-6水平,并统计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MMSE评分与WISC-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IL-1β与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生素D辅助治疗有利于改善癫痫共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0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柳氮磺吡啶治疗,每次1.5~2.0 g,每日3次;观察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15 d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浓度,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结合肠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较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者下降程度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种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84.31%,观察组有效率为96.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显著抑制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