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璐  孔军辉 《中医药导报》2021,27(3):211-214
目的:调查中、西医药院校学生对医患关系认知情况及其未来职业选择态度,为医药院校学生培养和素质教育提出建议。方法: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的54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3.1、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药院校学生对医患关系总体认知"相对消极",西医院校学生对医患关系现状认知较消极(P<0.05),中医药院校学生对未来医患关系发展及职业选择的态度较消极(P<0.05)。结论:医药院校在专业培养中,应完善医患教育体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医药院校应加强学生专业自信,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西医院校应加强对应激事件的心理疏导及学生的认知重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医人文理念在改善医患关系中的作用。方法:医院于2022年10月开始在心血管内科的工作中实施中医人文理念的干预,2022年7—9月为实施前,2022年10—12月为实施后,研究期间护理人员共18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前后患者在入院时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实施前后患者在出院时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0.05),实施后患者在出院时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投诉事件、医疗纠纷事件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表扬信、锦旗等送予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人员对于科室内护患关系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中医人文理念投入到住院患者的护理干预过程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医患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提升了医护人员对于科室内护患关系工作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调查表的方式,对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的医护人员以及门诊、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由医护人员、患方、医院、社会外部因素四个方面引起的医患沟通的障碍,为更好改善医患关系做准备。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抽取调查样本共573例,对调查对象的总体情况、对医患关系的总体认识、医德医风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由表1可知医生和患者对医患关系现状的评价有统计学差异(P=0.002)。患者对医患关系的评价,比医务人员的评价更差一些。由表2可见,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的责任方认知是有差异的(P=0.000)。表3可见,开大处方和滥开检查单是最主要的表现问题。医患双方对医德医风表现问题的认知没有统计学差异(P=0.56)。绪论本研究通过分析调查表对当前医患关系的满意度,以及对医患矛盾成因的认识,研究缓解医患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实习前中医本科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确定受调查的临床实习前的中医本科生,并采取问卷法对其医患沟通及医患面谈的认识、沟通意识及技能掌握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入选5年制及7年制临床实习前的本科生各50人,多数未曾参加沟通交流课程;多数不完全知道医患沟通的技能,包括沟通交流的具体形式、注意事项和影响沟通交流的因素等,并认为造成沟通交流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交流知识的缺乏;绝大多数认为有必要开设沟通交流课程。5年制组认为医患沟通交流非常重要且非常必要、医患面谈非常必要、沟通课程非常必要的比例明显高于7年制组(P〈0.05)。5年制组认为执行治疗和检查时有必要向患者解释,以及知道沟通交流的注意事项和影响沟通交流的因素的比例均显著高于7年制组(P〈0.05)。结论临床实习前的中医本科生尽管重视医患沟通交流,但沟通交流的技巧和能力方面还有欠缺,有必要开设医患沟通课程以提高中医医学生的临床沟通能力,而在临床实习期间进行医患沟通教学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许银银  徐洪锋 《新中医》2020,52(18):208-211
目的:研究中药房管理中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的实际应用。方法:2018 年7—12 月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实施后随机抽取210 例患者进行调查,同时选取2018 年1—6 月为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实施前随机抽取210 例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后的患者便利度、医患关系改善、整体满意度,以及代煎代送服务满意度和投诉率。结果: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实施后便利度为81.43%,高于实施前6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医院管理后,医患关系评分较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务满意度实施前为85.24%明显低于实施后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实施管理措施后,代煎代送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投诉率9 至12 月分别为12 例(5.71%)、9 例(4.29%)、8 例(3.81%)、4 例(1.90%),9 月投诉率高于12 月投诉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8 4,P=0.041<0.05)。结论:通过对中药房管理中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提出各项解决对策,从而将医患关系、患者便利、代送服务、科室管理以及全员意识与能力进行提升,促使患者对中药房管理感到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D患者100例。参照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分为肾精亏虚证、瘀血阻窍证、痰浊阻窍证。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E)、Hamilton焦虑量表(HAMA)、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进行行为学评估。结果:纳入的100例AD患者中,以肾精亏虚证为主,共计48例(48.00%);其次为瘀血阻窍证34例(34.00%)和痰浊阻窍证18例(18.00%)。肾精亏虚证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痰浊阻窍证组和瘀血阻窍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痰浊阻窍证组焦虑状态患者和睡眠障碍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瘀血阻窍证和肾精亏虚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瘀血阻窍证组焦虑状态患者的比例高于肾精亏虚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肾精亏虚证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痰浊阻窍证和瘀血阻窍证易出现焦虑状态,临床借助精神心理评估辅助AD患者的中医辨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化痰祛瘀汤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重庆市中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20例基本情况一致的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60例,西医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中医组加用化痰祛瘀汤,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中医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西医组患者(P0.05),中医组患者的最大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值均显著高于西医组患者(P0.05),中医组的血管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值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值均显著低于西医组患者(P0.05);中医组的治疗愈显率73.33%显著高于西医组的55.00%(P0.05);中医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与西医组的8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祛瘀汤治疗脑梗死患者较单纯西医疗法具有更显著的临床效果,同时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丁夏峰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350-2351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结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别给予中医手段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7%(P<0.05);治疗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攻酶(CK-MB)恢复正常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T段下降≥50%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能显著改善血脂指标TC、LDL-C浓度(P<0.05);治疗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辨证结合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比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更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54例)和西医组(54例),分别采用中医和西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和有效性。结果:中医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情况显著优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总有效率(94.44%)高于西医组(61.1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捕捉大脑判断中、西医命题时产生的脑电成分,探索不同医学命题理解过程的脑神经机制,为中西医的思维差异提供认知神经科学层面的研究证据。方法:采用尾词范式与句义正确性判断任务,采集中医相关专业研究生在理解中医、西医命题时产生的脑电数据。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早期左前负成分(ELAN)、200 ms事件相关电位正波(P200)、400 ms事件相关电位负波(N400)、600 ms事件相关电位正波(P600)时间窗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在ELAN、P200时间窗,中西医命题的波幅差异不显著(P>0.05);在N400时间窗,西医命题比中医命题诱发了更负的波幅(P=0.04);在P600时间窗,中医命题比西医命题诱发了更正的波幅(P=0.01)。结论:在命题加工的前期词汇识别阶段,西医命题比中医存在更显著的具体性效应;在后期语义整合阶段,中医命题比西医涉及更多的整合加工,可能反映了中医语言的隐喻映射加工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医疗领域,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纠纷急剧增多。对诸多案例的分析表明,相当比例的医患纠纷,甚至医疗诉讼,其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医生医疗水平低下,而是因为沟通不畅,医患之间对于病情和治疗方案存在着深深的误解。因此,加强医患沟通是避免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途径,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和西医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均分为中医组及西医组。中医组采用自制平喘膏配合场效应治疗仪治疗;西医给予沐舒坦、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两组患儿共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后中医组CD4+及CD4+/CD8+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CD8+比例上升,IgE水平明显降低(P〈0.01)。中医组治疗后CD4+、CD4+/CD8+及IgE 3项指标与西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组总有效率为89.74%,高于西医组总有效率72.50%(P〈0.05);治疗后随访1年,中医组哮喘复发次数明显低于西医组(P〈0.01)。结论:中医治疗儿童哮喘可有效纠正患儿体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紊乱,降低介导过敏反应的IgE水平,可更好地减轻哮喘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化浊毒方对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无溶栓机会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对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临床疗效及出院时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显著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的72.50%(P0.05),出院时病残程度0级、1级、2级、3级比例均显著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P0.05),4级、5级、6级、7级比例均显著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化浊毒方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无溶栓机会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4.
医患关系是指患者与医者在医疗活动中各种联系的总和,是医疗活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关系。《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古籍,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和诊疗方法,其对医患关系也有较为充分的论述,很多原则对于缓和现阶段紧张的医患关系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分析基层医院内分泌科的医患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地区基层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患者240人为患方,选择医生和护士等工作人员20名为医方,就医患关系总体及未来趋势认知、相互尊重度、医患矛盾易发环节等为观察点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并提出建议。结果:在"医患关系现阶段总体评价"和"医患关系未来趋势评价"上医方的负性评价均明显多于患方;医患双方虽然有不少认为"相互尊重度"均较好,且无显著差异,不过仍有少量调查对象认为不好;内分泌科医患双方就医患矛盾易发环节均认为集中体现在"交费"、"治疗"和"等待就医"三个方面,并且双方都认为"收费不合理"是影响医患关系的首位因素。结论:基层医院内分泌科在医患关系的改善方面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认知神经科学角度探讨中医脏腑句与西医器官句在大脑认知加工的差异。方法: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用尾词范式和句义正确性判断任务,记录并分析中医脏腑句与西医器官句加工的行为学和脑电数据。结果:中医脏腑句与对应的西医器官句在行为学结果上无显著差异,但在事件相关电位研究结果中,相关电极点的中医脏腑句引发的400 ms事件相关电位负波(N400)与600 ms事件相关电位正波(P600)波幅值均小于对应的西医器官句(P<0.05)。右额叶与右颞叶位置主要呈现N400波幅差异,P600波幅差异主要集中在左中央区与左侧顶区。结论:中医句相对西医句消耗更少的认知资源,更有加工优势。大脑右半球与中医脏腑句加工前期的预期与提取密切相关,大脑左半球与中医脏腑句加工后期的整合与反思有关。  相似文献   

17.
医患关系之处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根据医患关系的现状,分别从医方和患方分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探讨医患纠纷的应对及其预防。提出通过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完善和规范医患沟通制度,加强有效的医患沟通,医务人员自律,探索建立独立于医患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医疗纠纷调解机构,优化医疗机构环境,共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在逐渐增强.与此同时,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也日益凸现.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326所医疗机构中,321所医院存在着被医疗纠纷困扰的问题,发生率为98.44%[1].医患关系的紧张对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2].因此,分析医患紧张的案例,探讨医患矛盾的原因,对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进一步完善医疗体制改革,树立卫生系统的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尤伟明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2):282-282,292
医患关系是指以医方(群体)和患方(群体)之间基于医生为患者提供疾病诊疗服务而形成的关系。医患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组成部分,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医患关系。但近年来,医患矛盾日趋严峻,不仅严重影响医疗环境,更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重点要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提高医疗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20.
医患关系是制约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医疗模式的转变促使医患关系发生转变。从医务人员和医院两个方面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是医院生存之道。在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上从软件、硬件两个方面加强中医特色建设是中医院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