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中医专业人员进行五行成员生克关系判断时的大脑加工特征。方法:采用关系判断研究范式,将五行成员组成相生和相克关系词对,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RP)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记录并分析被试者进行五行生克关系判断任务时的反应时、正确率、所诱发的脑电成分及脑区的激活情况。结果:行为学结果显示,相生关系判断的反应时小于相克关系判断(P<0.01);ERP结果显示,2种条件均诱发200 ms事件相关电位正波(P200)、300 ms事件相关电位正波(P300)和晚期正成分(LPC)。平均波幅统计结果均为相生条件大于相克条件(P<0.05)。fMRI实验显示,相克条件激活右脑顶下小叶区域;相克条件比相生条件额外激活右脑顶上小叶和额叶的中央前回区域;相生条件比相克条件额外激活右脑额叶的额内侧回、中央旁小叶、岛叶和左脑楔叶区域。进一步的感兴趣区(ROI)分析结果显示,楔叶(BA18)处和顶上小叶(BA7/8)处均表现为相生条件激活更为显著。结论:五行生克关系的大脑加工过程与分类关系的加工相似。相较于相克关系,相生关系加工占用更多的大脑认知资源。提示五行生克关系判断的策略是基于分类关系加工的认知策略,词对关系是否符合相生关系是分类策略加工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探索中医学习时间不同的医学生对医学命题加工的差异。方法:采用尾词范式与句义正确性判断任务,分别以中医相关专业研究生和大二生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并分析被试者在理解判断中医、西医命题时产生的行为学和脑电数据。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早期左前负成分(ELAN)、200 ms事件相关电位正波(P200)、400 ms事件相关电位负波(N400)、晚期正成分(LPC)时间窗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在N400时间窗,大二生比研究生诱发了更负的波幅,组别主效应呈边缘显著[F(1,27)=4.01,P=0.06,η2=0.13];在LPC时间窗,组别与命题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2,54)=3.57,P=0.04,η2=0.12],大二生内,中医命题比西医命题诱发了更大的晚期正成分(P=0.01)。研究生内,中西医命题间未发现显著差异(P=0.27)。结论:拥有不同中医学习时间的学生对中西医命题的理解过程存在差异,随着知识水平的增高,中医学生可能不再关注中医学本身的隐喻特质,倾向于将中医抽象概念进行西医命题的具体化加工,促使中西医概念的理解呈现更多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中医阴阳类比推理的大脑神经电生理活动的时间进程。方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34名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判断具体和抽象的中医阴阳类比过程的脑电波进行记录、比较。结果:行为学上抽象中医阴阳类比表现出了反应时优势。ERP研究结果发现,阴阳类比的抽象、具体和非阴阳目标域诱发的400 ms事件相关电位负波(N400)依次减小,提示其二元对立统一关系提取与语义整合难度依次增大。在阴阳类比的关系映射阶段,阴阳类比诱发的晚期正成分(LPC)大于非阴阳类比,但具体和抽象阴阳类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阴阳思维的核心是二元对立统一的关系提取与整合。中医学概念受阴阳思维的影响,表现出关系类比的具体和抽象类比映射趋同效应,可能与抽象概念的隐喻具象化信念和具体概念的关系类比抽象化信念双重强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揭示阴阳转化思维不对称性及其认知神经机制。方法:采用ERP和fMRI技术分别记录30名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完成一项医学阴阳转化的判断任务过程中的反应时、正确率、脑电波信号和血氧水平依赖信号,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医研究生判断阳转阴的反应速度快于判断阴转阳。ERP结果表明阴阳转化在认知加工后期的不对称性,与阴转阳在注意资源分配、工作记忆过程、语义分析与情境整合中存在优势相关。fMRI结果发现右侧脑岛和右侧额中回对阴阳转化认知的响应方式存在不对称,提示情绪加工和奖赏机制可能对维持阴转阳任务的工作记忆密切相关。而额中回或参与消极信息的抑制反向促进阴转阳任务的语义整合分析。结论:阴阳转化存在认知加工不对称性,大脑右半球对阴阳转化认知转化存在不同的加工模式。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但存在于语言,且存在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类事物或经验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或经验,隐喻于中医学无处不在。中医理论是一种以人的身体感知经验为基础形成的理论,具有显著的体验性。因而从概念隐喻角度解读中医语言至关重要。从隐喻认知的角度解读中医理论,可以明辨中医理论从何而来,源于自然、社会层面的何种经验或体验。应用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中医语言,可以激活死隐喻,通过隐喻认知可以发现新隐喻以丰富中医理论。中医学隐喻的研究将拓展中医研究的路径,可以架起中西医沟通的桥梁,促进中医药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捕捉大脑判断中、西医命题时产生的脑电成分,探索不同医学命题理解过程的脑神经机制,为中西医的思维差异提供认知神经科学层面的研究证据。方法:采用尾词范式与句义正确性判断任务,采集中医相关专业研究生在理解中医、西医命题时产生的脑电数据。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早期左前负成分(ELAN)、200 ms事件相关电位正波(P200)、400 ms事件相关电位负波(N400)、600 ms事件相关电位正波(P600)时间窗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在ELAN、P200时间窗,中西医命题的波幅差异不显著(P>0.05);在N400时间窗,西医命题比中医命题诱发了更负的波幅(P=0.04);在P600时间窗,中医命题比西医命题诱发了更正的波幅(P=0.01)。结论:在命题加工的前期词汇识别阶段,西医命题比中医存在更显著的具体性效应;在后期语义整合阶段,中医命题比西医涉及更多的整合加工,可能反映了中医语言的隐喻映射加工进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