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引起单眼突出的鼻眼相关囊肿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2年间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伴有单眼突出的鼻窦眼眶区黏液囊肿患者17例,从治疗手段的选择和结果 评估分析讨论该症的治疗.结果 17例患者多以眼球突出伴相关症状如复视、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等首诊眼科,CT或(和)MRI检查提示鼻窦囊肿转耳鼻咽喉科治疗.CT及MRI评估显示囊肿单纯累及额窦和筛窦各1例;额窦、筛窦同时累及11例;累及额窦、筛窦及眶(眶内为独立囊肿)2例;累及额窦、筛窦及蝶窦2例,其中1例出现双侧额叶受压明显.无眶内独立囊肿患者均实施鼻内窥镜手术,选择性切除窦腔内部分囊壁,而对伴有眶内独立囊肿患者采用鼻外、鼻内联合进路手术.术后患者眼部突出及伴发症状如:复视、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等明显好转.额叶受压1例复发,采用联合进路治愈.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引起单眼突出的鼻窦囊肿的有效手段,而联合进路是伴有眶内独立囊肿及多发巨大囊肿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鼻内镜下单纯鼻内开窗治疗筛窦黏液囊肿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总结15例鼻内镜下鼻内开窗单纯囊肿开放引流术治疗筛窦黏液囊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l5例在鼻内镜下均良好暴露术野,术后囊腔得到充分引流均获得满意疗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单纯鼻内开窗囊肿开放引流是一种治疗筛窦黏液囊肿安全、简易、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鼻窦黏液囊肿的成因并探讨其手术进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鼻窦黏液囊肿的好发部位、病因学、手术治疗方法,总结其手术治疗的进路选择原则。结果囊肿位于额窦72例,上颌窦38例,筛窦15例,蝶窦9例,囊肿累及多个窦腔18例。位于不同鼻窦的152例囊肿中,97例(63.8%)经鼻内进路予以切除。72例额窦黏液囊肿患者中,有23例(31.9%)需采用额部冠状切口骨成形进路予以切除,13例(18.1%)采用鼻内、鼻外联合进路得以切除,较早期的7例采用Jansen-Ritter术式予以切除。术后经过平均60个月的随访,治愈率95.4%,复发率4.6%。结论传统的鼻外进路鼻窦手术是导致额窦、上颌窦黏液囊肿发生的常见原因。鼻内进路手术能有效避免鼻窦黏液囊肿的发生。位于上颌窦内侧、筛窦、蝶窦、眶纸板内侧的额窦黏液囊肿应采取鼻内进路进行手术;位于眶纸板外侧的额窦黏液囊肿应采取冠状切口骨成形手术的方法予以切除;位于上颌窦前和(或)外侧的囊肿则需采取Caldwell-Luc进路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额窦病变手术径路选择,并分析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30侧)额窦病变,包括额窦炎、额窦囊肿、脓囊肿、骨瘤等,其中17例采用鼻内镜手术,11例采用鼻内镜联合鼻外双径路。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全部病例症状改善或消失,没有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手术无法完全处理或内镜不能安全达到的额窦后壁或额窦病变部位于超过瞳孔中央假想垂直线外侧的可采取鼻内镜联合额窦前壁开窗双径路手术。术前充分阅读 CT,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术中仔细辨认解剖结构,精确定位,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前的综合治疗及术后的定期复查、清理术腔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鼻前庭囊肿常规的治疗方法是从后愧沟进路手术剥除,由于囊壁薄常与鼻前庭皮肤粘连,不易一次摘除干净,因囊壁残留可致复发。手术摘除囊肿也易形成较大创面,导致术中或术后出血、并发感染等。1989年至1996年我们用ho:YAG激光对鼻前庭囊肿84例进行气化切除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互.一般资料鼻前庭囊肿84例中,男61例,女23例。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68岁。病史最短50天,最长22个月。其中手术切除后复发者8例,囊肿最小直径0.scmXIcm,最大直径4cmX4,scm。2.手术方法采用国产ho:YAG激光机.连续功率输出,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报道124例鼻内窥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病变的手术经验,探讨相关技术方法的应用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124例患者中,慢性额窦炎患者120例,额窦囊肿者4例。所有病例均采用鼻内窥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先切除钩突,尤其注意切除钩突上部,咬除筛泡前壁开放前组筛窦,向上清除额窦底残余筛房,开放额窦开口,清除额窦病变。结果术后随访1月~1年。124例患者中90例术后眉额疼痛消失,无鼻塞、流涕,无头痛、头晕、眼部不适等症状。21例患者眉额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鼻塞,流涕明显改善,13例患者术后无明显改善。结论鼻内窥镜下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病变视野清,疗效显著,不影响容颜,尤适用于慢性额窦炎及额窦囊肿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下鼻窦囊肿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宇  王力红  安惠民 《四川医学》2003,24(12):1227-1228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囊肿的方式和优点。方法 分析65例鼻窦囊肿患者的发病部位,囊肿性状。并对本组所有病例采用了鼻内镜手术治疗,大多采用“揭盖法”,即手术打开与鼻腔相接的囊壁,而不去掉与周围结构相邻的囊壁,是为囊肿“揭盖”或“开窗”。结果 所有病例在局麻或全麻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3~6个月,未发现引流口封闭。结论 鼻窦囊肿行鼻内镜手术,只要去除与鼻腔相接的囊壁(揭盖法),而元需去掉与周围结构相邻的囊壁。此种手术方式,既保证了囊腔的引流,也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囊肿开口再封闭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8.
额窦囊肿的手术治疗二例浙江医科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耳鼻喉科范正钢额窦囊肿一般都经手术治疗,传统的额筛窦根治术因术后并发症多及复发率高而逐渐被放弃;根据慢性额窦炎病因设计的鼻额管重建术已普遍为大家所接受。我们近来对该术式作了一些改进,治疗2例收到良好的效...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蝶筛窦囊肿25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蝶、筛窦囊肿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总结25例鼻内镜下袋状化手术治疗蝶、筛窦囊肿及1-3年随访的资料。结果 25例囊肿在内镜下均暴露良好,术野清晰,术后囊腔得到充分引流,23例获得满意疗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内镜下袋状化手术是一种治疗蝶、筛窦囊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治疗筛窦囊肿的疗效。方法:回顾14例筛囊肿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内窥镜下手术治疗,结果:14例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囊肿无复发,结论:应用鼻内窥镜施行筛窦囊肿手术,具有损伤小,效果好,面部无疤痕之优点,为治疗筛窦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56岁.因右额部肿胀半年,于1988年7月12日首次入院.入院检查右眉弓区隆起,有乒乓感.右眼球轻度下移,副鼻窦摄片及 CT 扫描均见右额窦区膨胀性占位病变,右眶上缘、眶壁明显受压,符合右额窦囊肿表现.右额窦穿刺得8毫升褐色液体。于7月19日局麻下行鼻外额窦手术,术中见右额窦腔扩大,积囊液约20毫升,部份后壁及底壁骨质吸收,术中吸净囊液,剥除囊壁,切除中鼻甲,扩大鼻额管,置塑料管引流。术后情况良好,3个月后拔引流管。但术后一年,右额窦又反复肿痛发作,疑鼻额管阻塞,于1991年3月至199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颅眶入路切除巨大额窦骨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巨大额窦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经颅眶入路手术方法。男9例,女8例;年龄15~55岁,平均35.2岁;肿瘤最大径2.8~6.2mm,平均3.9mm。所有患者均经颅眶入路,其中12例患者应用冠状切口,5例患者采用眉弓切口。结果17例肿瘤均获得全切除,其中5例完整摘除。术后4例上睑下垂,均于2~3个月恢复。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4例(82%)随访6个月至8年,平均34个月,无骨瘤复发或鼻窦阻塞性黏液囊肿发生。结论巨大额窦骨瘤适合经颅眶入路手术,手术安全有效。额窦的处理是手术的关键,肿瘤切除后评估额窦情况,采取闭塞窦腔或额窦开放引流术,联合鼻内镜手术有利于保证额窦引流通畅。  相似文献   

13.
鼻窦黏液囊肿的传统手术多采用鼻外径路、上颌窦根治术径路,且尽可能完整切除囊壁。随着鼻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现多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本文介绍26例鼻窦黏液囊肿的鼻内镜手术治疗体会。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8-2006年我院收治的鼻窦黏液囊肿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23~66岁,平均38.7岁;双侧1例、单侧25例;上颌窦囊肿3例、筛窦囊肿10例、额及筛窦囊肿7例、蝶窦囊肿5例、蝶及筛窦囊肿1例。均经鼻窦CT检查及囊肿穿刺抽液证实。临床表现为凸眼及复视12例、内眦或额部肿块10例、头痛18例、鼻塞13例、流脓涕16例、视力下降7例。1.2方…  相似文献   

14.
曾邦兵 《右江医学》2012,40(2):205-206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额筛窦黏液囊肿的可行性及疗效评价。方法通过回顾2000年1月~2010年1月间我科收治的额窦-额窦囊肿病人11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传统的手术摘除囊肿,治疗组55例采用鼻内镜手术行囊肿开放引流,通过随访1年,进行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复发与并发症的比较。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率及并发症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优。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黏液囊肿是可行的,疗效好,损伤小,是优于传统手术的一种术式。  相似文献   

15.
鼻窦眼眶区良性占位性病变手术径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窦眼眶区良性占位性病变手术径路的选择。方法根据良性占位性病变侵犯的部位,将116例鼻窦眼眶区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分为额筛眶区、蝶筛眶区和颌筛眶区;其中额筛眶区16例,包括鼻内镜径路6例,联合径路(鼻内镜手术+鼻外开放式手术)8例,鼻外径路2例;蝶筛眶区40例,为鼻内镜径路;颌筛眶区60例,包括鼻内镜径路42例,联合径路12例,鼻外径路6例。结果蝶筛眶区40例良性占位性病变均经鼻内镜径路切除病灶,且手术视野好,病变清除彻底,未见复发,所有患者术后无眶内及颅内并发症;鼻内镜径路对48例颌筛眶区脓囊肿、上颌窦内侧壁良性占位性病变及某些额筛眶区脓囊肿也能较容易的清除病灶,但对28例额筛眶区、颌筛眶区某些特殊的良性占位性病变却很难完成。结论鼻内镜径路是治疗蝶筛眶区良性占位性病变、颌筛眶区脓囊肿、上颌窦内侧壁良性占位性病变及额筛眶区某些脓囊肿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用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慢性筛窦、上颌窦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27例慢性筛窦、上颌窦炎患者中,381例行常规鼻内筛窦开放术、鼻内上颌窦根治术,46例在鼻内窥镜下行鼻内筛窦开放术、鼻内上颌窦根治术。结果 随访6个月,14年,常规方式手术的381例治愈好转率为95.54%,发生并发症31例,占8.14%,所有并发症经过治疗均痊愈;用鼻内窥镜手术的46例治愈好转率为97.83%,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熟悉筛窦及邻近结构的解剖位置,坚持在明视下手术,鼻内筛窦开放术和鼻内上颌窦根治术将是治疗慢性鼻窦炎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能借助鼻内窥镜,则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治疗筛窦囊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 14例筛窦囊肿的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在内窥镜下手术治疗。结果 :14例术后恢复良好 ,无并发症发生 ,囊肿无复发。结论 :应用鼻内窥镜施行筛窦囊肿手术 ,具有损伤小 ,效果好 ,面部无疤痕之优点 ,为治疗筛窦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春光  许萍 《当代医学》2013,(35):76-76
目的探讨额窦炎经内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额窦炎患者,采用内镜下经筛泡前径入路施以筛窦开放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为期3~6个月的临床随访,收集患者额窦炎典型症状的改善情况,记录术后是否发生视力下降、复视、眶内出血、等并发症,并进行额窦口及黏膜的颅内观察。结果本次研究病例中,所有患者在术后均为发生视力降低、复视、眶内出血、脑脊液鼻漏、眶内感染、颅内感染等严重术后并发症。临床随访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完成后其前额闷胀、头痛、鼻塞、流脓涕、嗅觉减退等均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本次临床研究合计显效37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86%。结论额窦炎患者经内镜手术经筛泡前径路实施额窦开放术进行治疗疗效确切、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非常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开窗减压负压引流术在颌骨囊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开窗减压加负压引流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并与传统手术治疗、单纯开窗术、单纯负压引流等治疗方法相比较,探讨颌骨囊肿治疗中保存颌骨功能及面形的较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以开窗减压负压引流术治疗的36例颌骨囊肿病例,通过摄X片观察术后病灶变化情况,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病检结果:囊肿29例,壁性成釉细胞瘤7例;28例术后囊腔有明显缩小,6例无变化(3例成釉细胞瘤,3例囊肿),2例病变范围扩大(成釉细胞瘤).结论开窗减压加负压引流术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的有效方法,适应证的选择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眶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眶周皮样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91例患者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均无复发,治愈率为100%。结论儿童眶周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彻底去除囊肿的囊壁、囊蒂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