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左心房追踪技术(LAVT)评价高血压心房颤动(房颤)和孤立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方法实验组为50例房颤患者,分为孤立性房颤组24例,高血压房颤组26例,对照组为25例健康成人,用M型超声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d),用校正立方体积法(Teich)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维超声测量患者收缩末期左心房前后径(LAD1)、上下径(LAD2)、横径(LAD3),收缩末期右心房上下径(RAD1)、横径(RAD2),应用LAVT测量左心房最大面积(LAAmax)、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收缩期左心房充盈速率峰值(dv/dtS)、舒张早期左心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E)及舒张晚期左心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A),并计算左心房排空分数(LAEF)。比较左心房的收缩及舒张功能。结果孤立性房颤组LAD1:(42.43±4.24)mm、LAD2:(60.22±5.79)mm、LAD3:(47.90±4.86)mm、RAD1:(55.04±5.06)mm、RAD2:(43.25±2.56)mm、LAAmax、LAVmax、LAVmin、dv/dtE与正常对照组LAD1:(33.81±2.96)mm、LAD2:(47.29±6.79)mm、LAD3:(39.04±3.53)mm、RAD1:(44.34±4.12)mm、RAD2:(36.06±3.16)mm、LAAmax、LAVmax、LAVmin、dv/dtE比较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孤立性房颤组LAEF、dv/dtS、dv/dt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低(均为P<0.05),LVEDD、LVESD、IVSTd、LVPWTd、LVE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房颤组的LAD1:(45.47±7.33)mm、LAD2:(61.35±7.39)mm、LAD3:(49.27±5.25)mm、RAD1:(56.18±4.36)mm、RAD2:(45.13±3.21)mm、LAAmax、LAVmax、LAVmin、dv/dtE均明显升高,LAEF、dv/dtS、dv/dtA均明显减低(均为P<0.05),LVEDD、LVESD、IVSTd、LVPWTd、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孤立性房颤组相比,高血压房颤组LAAmax、LAVmax、LAVmin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LAEF、dv/dtS、dv/dtE、dv/dtA均明显减低(均为P<0.05),LVEDD、LVESD、IVSTd、LVPWTd、LVEF、LAD1、LAD2、LAD3、RAD1、RAD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AF患者左心房功能明显下降高血压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损害较孤立性房颤患者明显。LAVT能准确、快速的反映房颤患者左心房大小及功能的变化,在评价左心房功能方面有较高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左心室收缩期心肌应变对原发性高血压心肌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其中左心室肥厚(LVH)33例(LVH组)、非LVH 45例(NLVH组),同期选择体检健康的志愿者50例(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后自愿接受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测量左心房内径(LA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d),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在心尖四腔心切面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舒张晚期峰值流速(E/A),采用改良双平面Simpson法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左心室收缩期纵向、径向、周向应变。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径向、周向应变对LVH的预测效能。结果 NLVH组和LVH组LAD、IVSTd、LVPWTd、LVMI显著高于对照组,E/A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LVH组LAD、IVSTd、LVPWTd、LVMI显著高于NLVH组(P均<0.05),两组E/A比较P>0.05;三组LVEF比较P>0.05。LVH组左心室收缩...  相似文献   

3.
左心房追踪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房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左心房追踪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房功能及其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0例正常人、30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测量左房最大容积(LAVmax)、最小容积(LAVmin)、收缩期左房充盈速率峰值(dv/dtS)、舒张早期左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E)及舒张晚期左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A)、左室Tei指数,并计算左房整体排空分数(LAEF).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Tei指数、dv/dtA、LAVmin、LAVmax明显升高.LAEF、dv/dtS、dv/dtE明显减低(均P<0.05).心肌梗死患者左室Tei指数与dv/dtA呈正相关(r=0.85).结论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房存储及管道功能显著减低,左房辅泵功能显著增强;左房辅泵功能与左室整体功能相关性良好.左房追踪技术能很好地反映心肌梗死患者的左房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PAF)患者左心功能、心脏结构特点及与脑钠肽(BNP)、内皮素(E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西安市第九医院确诊的高血压合并PAF组(即PAF组70例)、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组70例)、同时期健康体检者(即对照组70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三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左室质量指数(LVMI)、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检测血清BNP和ET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PAF组的LAD、LVESD、LVEDd、IVSTd、LVPWTd、LVMI显著的高于高血压组、对照组(P0.05),PAF组的LVEF显著的低于高血压组、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的LAD、LVESD、IVSTd、LVPWTd、LVMI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的LVEF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研究对象的SV、C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伴PAF患者血浆BNP、ET水平与LAD、LVESD、LVEDd、IVSTd、LVPWTd、LVMI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患者的LVEF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与SV、CO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PAF患者的左心功能下降、发生较为明显的心肌重构,且与患者血浆BNP、ET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晚期心脏形态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4月于湖北省公安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并分为3组:妊娠期高血压组(A组,21例)、轻度子痫间前期组(B组,19例)和重度子痫间前期组(C组,20例);另选同期30例正常妊娠者为正常妊娠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收集心功能及左室构型指标。结果 A、B和C组左室构型异常例数分别为22.7%、27.3%和50.0%,3组的左室构型异常比例增高,无差异(P0.05)。心脏形态:与正常妊娠组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T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明显增高(P0.05);与A组相比,C组IVSTd、LVPWTd、LVDd、LAD和LVMI明显增高(P0.05);与B组相比,C组LVDd明显增高(P0.05),A、B和C组3组RWT无差异(P0.05);与A组相比,B组IVSTd、LVPWTd、LVDd、LAD和LVMI有增高趋势,但无差异(P0.05)。左室功能:与正常妊娠组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A峰增大(P0.05),E/A和RFF减少(P0.05),与A组相比,C组的A峰明显增高(P0.05),E峰、E/A和RFF明显降低(P0.05),正常妊娠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左心室壁增厚,左室舒张功能异常,重度子痫前期的左心室壁增厚和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薛洁  耿献辉 《山东医药》2012,52(15):54-5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左房功能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行彩色多普勒成像检查,获取动态心尖四腔、两腔心的二维灰阶图像;采用左房容积追踪技术(LAVT)获取左房容积曲线和左房容积—时间变化曲线后获取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收缩期左心房充盈速率峰值(dv/dtS)、舒张早期左心房排出速率峰值(dv/dtE)及舒张晚期左心房排出速率峰值(dv/dtA),并计算左房排空分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AVmax、LAVmin、dv/dtA显著增高,LAEF、dv/dtS、dv/dtE显著减低(P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左心房功能受损;LAVT可无创、定量评价左心房功能受损及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对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室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进行检查的61例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的6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和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两组受试者的左、右心房,左、右心室的超声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常规超声检查显示,两组患者的心房和心室结构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T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房舒张末期面积(LAA)、右心房舒张末期面积(RAA)、二尖瓣反流(MR)、三尖瓣反流(T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右心室舒张末期最大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最小容积(R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最大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最小容积(LVESV)均大于对照组,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的测量和评估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心室功能,对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7例,询问病史、体检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收缩末期左、右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功能测定用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值,以评价左室舒张功能。根据E/A值的大小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E/A≥1组视为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n=54例),E/A<1为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组(n=83例)。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及血生化检测。结果: (1)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组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LVEDD明显高于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偏相关性分析显示左室舒张功能与LVEDD、24hSBP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0,0.40,P<0.0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ASD并成功施行ASD封堵术的患者56例,年龄(34.63±12.64)岁,ASD直径为(17.39±6.12)mm。于封堵器封堵术后3 d、3个月、6个月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追踪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右心室前后径(RVEDD)、右房横径(R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将这56例患者在术前、术后及随访过程中所测得的指标作对照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与术前比较,LVEDD、LVESD、LAD在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逐渐增大,RVEDD、RAD在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逐渐减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项指标在术后6个月的随访中无进一步变化,趋于稳定(P0.05)。3LVEF在术后3 d略有增加,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无变化,但与术前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SD介入封堵术既减轻了右心的容量负荷,使右房、右室内径明显缩小,也可在短期内改善左室的几何结构。  相似文献   

10.
徐青山 《心脏杂志》2016,28(3):316-318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初发心房颤动与心脏结构的关联性。方法 将426例COPD患者分成窦性心律组(n=376)和初发房颤组(n=50)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COPD初发房颤的影响因素,再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患者初发房颤的高危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窦性心律组比较,初发房颤组患者在年龄、冠心病史、右心室内径(RVD)、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肺动脉内径(PAD)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初发房颤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LAD(P<0.05)、RAD(P<0.05)是COPD患者初发房颤的危险因素。结论 COPD患者初发房颤与心脏结构有关联,左心房及右心房增大是COPD患者初发房颤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自主神经功能与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部分心脏合并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血压同步监测102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和结构参数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结果 随SDNN(24小时内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舒张末期二尖瓣口血流频谱A峰与E峰峰值流速的比值(PVA/PVE)、室间隔厚度(IVST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均增加;二尖瓣前叶活动斜率(MEF)降低,IVSTd/LVPWTd则无变化;严重的心律失常如Lown‘s≥3级的室性心律失常及短阵房速、房颤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上述变化与夜间血压的异常增高相伴随。结论 SDNN低的糖尿病患者心脏受累严重,并可能预示患者日后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久民  马淑丽 《山东医药》2010,50(17):85-86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7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和卡维地洛。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收缩压、症状评分、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对照组治疗后心率显著下降,LVEF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治疗后心率、收缩压、症状评分、LVEDD、LVESD等指标值均显著下降(P〈0.05),LVEF亦显著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卡维地洛能有效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并逆转左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3.
老年患者1000例超声心动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老年人常见心血管基础病因以及导致的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方法 对1000例老年人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按年龄、病因分组,分别测量左房内径(LAD)、短轴缩短率(FS%)、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右室舒张末左右径(RVDd)、右室收缩末左右径(RAD)、舒张早期最大流速/心房收缩期最大流速(E/A)。结果 患者主要集中在60~69岁、70~79岁2个年龄组,病因主要集中在冠心病(39.3%)、高血压病(18.5%)。LAD、E/A,在60~69岁、80岁以上年龄组差异显著,冠心病、高血压病组LA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压病组的IVST、PWT明显增高,E/A在各组均小于1,尤以冠心病,高血压病组为低。结论 年龄及各种心血管疾病可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左心房大小可以预测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后的复发。本研究旨在探讨右心房大小是否可以预测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方法:纳入2009-01-2011-12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共196例。阵发性房颤的消融策略为双侧环肺静脉隔离(PVI)。术后以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随访患者心律失常复发情况。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甄别与心律失常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检测其预测效力。结果:术后随访(25.3±18.1)个月,共有111例消融术后复发。右心房横径(RAD)和左心房内径(LAD,r=0.285,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r=-0.241,P=0.001)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0.239,P=0.001)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RAD可以独立预测房颤合并LAD增大患者术后复发(HR 1.044,95%CI1.007~1.082,P=0.021)。其中RAD的截断值为35.5 mm时的预测敏感性为85.4%,特异性为29.2%。KaplanMeier分析两组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有显著性差别(Log Rank P=0.034)。结论:右心房增大可以独立预测阵发性房颤合并左心房增大患者的房颤术后远期复发。推测双心房参与房颤的发生与维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P波离散度(PWD)和P波最大宽度(Pmax)与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00例,应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测量PWD和Pmax,依据PWD分为:PWD≥40 ms组,PWD<40 ms组;依据Pmax时限分为:Pmax≥110 ms组,Pmax<110 ms组。比较各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E/A比值、舒张期减速时间(DT)、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阵发性房颤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PWD≥40 ms组及Pmax≥110 ms组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E/A比值、DT、LAD、LVEDD及阵发性房颤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PWD及Pmax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DT、LAD、LVEDD成正相关,与E/A比值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在控制了年龄、房颤、高血压病、生化指标等因素后,上述指标与PWD及Pmax独立相关性仍较显著。结论 P波离散度和P波最大宽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及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经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治疗后的心功能变化. 方法 23例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接受消融治疗和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随访12个月时有15例患者仍为窦性心律或阵发性心房颤动,比较该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X线胸片中心胸比例和6min步行距离. 结果 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LAD缩小而 LVEF增加(均P〈0.05=,其他参数无明显变化(均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前及术后3个月比较,LVEF和6min步行距离增加(均P〈0.05=,而LVEDd,LAD和心胸比例缩小(均P〈0.05). 结论 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经消融治疗后,长期维持窦性心律者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左房扩大在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房内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研究。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44例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组)患者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峰、A峰及E/A比值,并与30例冠心病心功能正常者(对照组)比较。结果DHF组左房内径(34±5)mm较对照组(28±4)mm显著增加(P<0.01),左房内径扩大者(>30 mm)36例,占80%。DHF组中,E/A>1(假性正常化)患者LAD(36±10)mm较E/A<1患者LAD(33±5)mm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DHF组E/A值的高低与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性不明显,左房扩大程度与心功能分级相关性也不明显。结论DHF患者存在左房扩大,左房扩大是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病情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例患者按2∶1比例分入rHuEPO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血色素(Hb)以及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肌质量(LVM),并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在二尖瓣区测量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并计算两者的比值(E/A)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应用rHuEPO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Hb、LVEDD、LAD、LVEF、LVM以及E/A均有显著性改善(均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应用rHuEP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仅能改善肾性贫血,而且能明显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用实时三维超声(RT-3DE)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检测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患者右心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11月诊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患者70例,其中代偿期肝硬化3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5例,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3DE测量右心房容积指数(RAVI),常规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D)、右心室舒张末内径(RVIDd)、右心室收缩末内径(RVIDs)、室间隔(IVS)和左心室后壁(LVPW),计算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测量三尖瓣口前向血流舒张早期E峰(ETV),运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成像测量三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e' (e'TV),计算ETV/e'TV比值。采用M型超声测量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采用2D-STI技术测量右左心室收缩期右心房心肌平均峰值应变(MSs)、左心室舒张早期右心房心肌平均峰值应变(MSe)、左心室舒张晚期右心房心肌平均峰值应变(MSa),并获得左心室收缩期右心房心肌平均峰值应变率(MSRs)、左心室舒张早期右心房心肌平均峰值应变率(MSRe)和左心室舒张晚期右心房心肌平均峰值应变率(MSRa)。结果 与健康人比较,代偿期肝硬化患者LAD、LVPW、ETV/e'TV升高,TAPSE降低(P<0.05);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比较,代偿期肝硬化患者RVIDs、IVS、LVPW、ETV/e'TV降低,TAPSE升高(P<0.05);与健康人比,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RAV max、RAV min、RAV pre、RAVIa和RAVIt显著增大,而RAVIp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比,代偿期肝硬化患者RAV max、RAV min、RAV pre、RAVIa和RAVIt显著减小,而RAVIp显著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人比,代偿期肝硬化患者MSe、MSRs和MSRa显著增大,而MSRe和MSa显著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比,代偿期肝硬化患者MSs、MSe、MSRs、MSRe和MSRa显著增大,而MSa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借助RT-3DE和2D-STI技术检测可以敏感地反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硬化患者左心功能状况,对早期正确评估心脏功能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射频导管消融(下称消融)的节律控制与药物室率控制对心房颤动患者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连续入选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35例(消融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心房颤动类型、基础疾病、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相匹配的药物室率控制加抗凝治疗的患者35例(室率控制组)。结果随访(24±12)个月,消融术后,57%(20/35)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消融组与药物室率控制组比较,其中心血管死亡事件发生率(5.71%vs 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2.86%vs 20.00%),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68.57% vs 31.43%),LAD改变幅度[(-8±8)mm vs(9±12)mm],LVEDd改变幅度[(-5±7)mm vs(0±7) mm],LVEF提高幅度[(21%±12)%vs(1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结论合并心力衰竭的心房颤动患者,经导管消融的节律控制优于药物室率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