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124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分析感兴趣区血流量(BF)、血容量与主动脉血容量比值(BV/A)、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结果观察组BV/A、BF和PS分别为(0.16±0.03)、(324.53±90.15)ml/min-1·100g-1和(45.52±16.54)ml/min-1·100g-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M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Ⅳ期患者BV/A和PS分别为(0.29±0.07)和(60.13±12.25),明显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0.05);Ⅲ-Ⅳ期和Ⅱ期患者BF分别为(361.51±92.22)ml/min-1·100g-1和(387.22±84.16)ml/min-1·100g-1,明显高于Ⅰ期患者(P0.05);不同Robson分期患者M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年龄、性别患者CT灌注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肾透明细胞癌诊断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可为临床分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肝CT灌注成像评估兔VX2肝肿瘤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建立36只兔VX2肝肿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A组行TACE(0.4 mg栓塞微粒球),B组单纯口饲强服阿帕替尼50 mg/(kg.d),C组行TACE(0.4 mg栓塞微粒球)+口饲强服阿帕替尼50 mg/(kg.d),D组使用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行肝动脉灌注。4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7,14 d后行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获取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肝动脉分数(hepatic arterial fracture,HA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各组于第1次灌注扫描后分别处死1只兔,治疗14 d后行最后一次灌注扫描后处死剩余8只兔。取肿瘤边缘区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比各组肿瘤边缘区CT灌注参数。比较各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肿瘤边缘区CT灌注参数的变化,采用多组间方差分析比较各组的肿瘤边缘区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值,对各组灌注参数与MVD值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4组间肿瘤边缘区CT灌注参数BF,BV,MTT,HAF,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A,B,C组BF,HAF,PS明显降低(P<0.05),D组稍增高。治疗14 d后MVD值分别为A组80.1±16.4,B组50.2±11.2,C组27.4±9.7,D组68.7±12.7,C组MVD值较其他3组显著降低(P<0.01)。除A组外,其余各组兔VX2肝肿瘤边缘区CTPI参数BF,HAF,PS与MVD均呈正相关;BV,MTT与MVD无明显相关性;A组MVD与各CTPI参数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全肝CT灌注可定量评估兔VX2肝肿瘤TACE治疗前后肝血流动力学变化,可替代MVD评价肿瘤血供生成,TACE联合口服阿帕替尼能够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功能CT(f-MSCT)灌注成像在兔乳腺VX2种植瘤放疗前后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只种植VX2癌株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放射治疗组(16只)和对照组(8只),分别于肿瘤种植后2周、放射治疗结束后1周(即肿瘤种植后5周)行CT灌注扫描,获得放疗前后肿瘤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均值,统计学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放射治疗组与对照组灌注参数BF、BV、PS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放射治疗组与对照组灌注参数BF、BV、PS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射治疗组治疗后灌注参数BF、BV、PS值均较放射治疗组放疗前及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MSCT灌注成像能反映兔VX2种植瘤放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用来对肿瘤放疗的早期疗效进行评价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测量和评价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肾脏血流灌注情况,探讨急性胰隙炎肾脏血流变化的特点。方法对24例正常对照组和59例急性胰隙炎病例组,其中轻症胰腺炎21例,重症胰腺炎38例,行64排128层螺旋cT肾脏灌注检查。在工作站上使用perrusion 4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值,包括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w volume,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表面渗透积乘积(permeability suface area product,PS)。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摹MAP、SAP较正常对照组肾皮质BF值明显减低,MTT值明显延长[肾皮质BF对照组(345.74±106.69)ml.100g-1·mn-1,MAP组(261.56±49.96)ml·100g-1.min-1,SAP组(229.28±29.51)ml.100g-1·min-1;P〈0.05。MTT:对照组(7.89±4.69)s.MAP组(10.19±1.99)s,SAP组(12.67±4.23)S,P〈0.05],SAP较正常对照纽肾皮质Ps值明显减低[对照组(69.08±38.87)ml.100g-1.min-1,SAP组(52.82±25.59)ml.100g-1.min-1;P〈0,05];3组间的肾髓质参数及肾皮质BV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导致肾脏皮质BF值明显减少,MTT明显延长,肾髓质各参数及肾皮质Bv值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评价兔VX2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采用瘤块置入法建立25只新西兰大白兔VX2肝癌模型,2周后行第1次CT灌注扫描,并采用改良的经股动脉-肝动脉插管法行介入治疗,治疗后1,3 d行第2,3次CT灌注扫描。所得CT灌注图像输入GEAW4.2工作站进行处理,得到灌注参数图和灌注参数:血流量(HBF)、血容量(H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F),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在第1次灌注扫描后处死2只肿瘤兔,第3次扫描后处死所有肿瘤兔,取肝癌标本做病理学检查。结果:种植2周后CT扫描25只兔肝内均可见肿瘤生长;23只肿瘤兔中20只成功行介入治疗;肿瘤边缘HBV、HBF、PS、HAF及MTT与肿瘤周围正常肝组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介入治疗后1 d和3 d肿瘤边缘HBF、HBV、PS、HAF及MTT与介入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HE染色显示介入治疗后VX2肝癌坏死区较介入治疗前明显增多。结论:CT灌注成像能有效评价兔VX2肝癌介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兔VX2肝癌模型中CT能谱成像参数与灌注参数及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只种植VX2肝癌的大白兔,于种瘤后第14天行能谱及灌注一站式扫描,同时获得CT灌注图像和CT能谱图像。对肿瘤周边CT强化较明显区域行CD34的免疫组化染色,根据CD34阳性结果计数测定MVD,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能谱图像肿瘤的碘基值与灌注参数值及MVD值的相关性。结果瘤组织动脉期碘基值与BV、BF、HAF、PS及MVD值呈正相关(P均<0.05),与MTT呈负相关(P<0.05);瘤组织静脉期碘基值与BV、BF、PS及MVD值呈正相关(P均<0.05),与HAF、MTT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CT能谱图像碘基值与灌注参数及MVD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反映肿瘤的血供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功能CT(f-MSCT)灌注成像在兔乳腺VX2种植瘤放疗前后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只种植VX2癌株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放射治疗组(16只)和对照组(8只),分别于肿瘤种植后2周、放射治疗结束后1周(即肿瘤种植后5周)行CT灌注扫描,获得放疗前后肿瘤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均值,统计学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放射治疗组与对照组灌注参数BF、BV、PS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放射治疗组与对照组灌注参数BF、BV、PS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射治疗组治疗后灌注参数BF、BV、PS值均较放射治疗组放疗前及对照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MSCT灌注成像能反映兔VX2种植瘤放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用来对肿瘤放疗的早期疗效进行评价和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r)治疗兔VX2肝癌模型和临床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T灌注参数(BF、BV、PS)的变化情况.方法 60例兔VX2肝癌模型均分为三组,单纯TACE治疗组、联合治疗组(TACE联合Endostar)、对照组.40例经病理证实的HCC患者均分为两组,单纯TACE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TACE联合Endostar).分析各组实验动物或病例在治疗前后病理免疫组化(VEGF、MVD)和CT灌注扫描(BF、BV、PS)的改变.结果 治疗前,三组兔VX2肝癌模型、两组HCC患者在BF、BV、PS和VEGF、MVD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联合治疗组(兔VX2肝癌模型、HCC患者)的VEGF、MVD均较单纯TACE组降低,BF、BV、PS均较单纯TACE组升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TACE联合Endostar可以有效抑制兔VX2肝癌模型和临床HCC TACE术后的新生血管的形成,降低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几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对定量评价肿瘤组织血流动力学改变,区分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肿瘤中心组织和肿瘤边缘组织的有效性,以及定量监测肿瘤微血管系对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反应的有效性. 方法 15只一侧大腿植入VX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分为2组,1组行抗血管治疗(n=11),1组为对照组(n=4).于肿瘤种植1周后、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进行DEC-CT扫描,分别计算肿瘤区、肿瘤边缘区、肿瘤中心区和正常组织区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 mean transit time,MTT)和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并对各灌注参数值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肿瘤区和正常组织区的BF、PS、MTT值分别为(149.32±30.99)ml/(100 g·min)、(28.24±5.15)ml/(100 g·min)、(2.79±0.66)s和(32.18±4.10) ml/(100 g·min)、(11.88±0.71)ml/(100 g·min)、(6.57±0.90)s,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核心区和肿瘤边缘区的BF、PS、MTT值分别为(175.70±34.43)ml/(100 g·min)、(32.43±6.52) ml/(100 g·min)、(3.87±0.84)s和(19.07±3.58)ml/(100 g·min)、(18.75±2.10) ml/(100 g·min)、(8.11±1.44) s,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肿瘤区的BF、 BV、 PS、MTT值在治疗后第2周后从187.57 ml/(100 g·min)、5.21 ml/100 g、30.74 ml/(100 g·min)、3.87 s改变为118.48 ml/(100 g·min)、4.21 ml/100 g、24.02 ml/(100 g·min)、4.27 s,对照组从129.74 ml/(100 g·min)、3.22 ml/100 g、25.85 ml/(100 g·min)、3.68 s改变为362.33 ml/(100 g·min)、10.86 ml/100 g、39.31 ml/(100 g·min)、3.54 s,改善明显. 结论 CT灌注成像技术能从血流动力学方面提供肿瘤定量信息,并能定量监测肿瘤微血管系对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食管癌放疗方面的价值。方法:3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食管癌患者在放疗前后分别行64层螺旋CT灌注扫描,将放疗前、后的灌注参数进行配对设计t检验。放疗后随访12~18个月,中位时间15个月,再以是否局部复发和(或)转移为标准进行分组,并对各组病例放疗前肿瘤灌注参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38例放疗前组织血流量、血容量、表面通透性、平均通过时间、强化峰值分别为(341.2±137.5)ml.100 g-1.min-1,(10.4±6.8)ml.100 g-1,(28.3±17.1)ml.100 g-1.min-1,(4.3±1.8)s,(55.9±14.7)Hu,放疗灌注后参数分别为(331.4±121.0)ml.100 g-1.min-1,(8.8±5.1)ml.100 g-1,(9.6±8.9)ml.100 g-1.min-1,(3.5±2.0)s,(46.6±13.5)Hu。肿瘤表面通透性,强化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参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转移组与无复发/转移组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灌注参数可以定量反映食管癌的微循环特征。放疗前和放疗后肿瘤表面通透性、强化峰值表现为明显减低。灌注参数难以预测肿瘤放疗后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最佳方法.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A组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肿瘤组织条,B组超声引导VX2瘤组织块悬液,C组切开腹瘤块包埋.比较不同植瘤方式肿瘤的生长特点,超声监测肿瘤生长.结果A、B、C三组接种成瘤率分别为:90%、90%、100%;单发率90%、20%、80%;异位种植率10%、80%、20%.平均存活时间:A组(43.2±5.6)d,长于B组(34.5±3.6)d及C组(41.2±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肿瘤组织条种植法对肝组织的损伤小,成功率高、模型性质稳定,是可推荐的建立兔肝癌模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两种方法接种VX2细胞株在兔后肢传代和肝实质肿瘤的效果差异.方法 152只新西兰白兔分成两组,供体组11只注射冰冻兔VX2细胞悬液,53只注射新鲜兔VX2细胞悬液.受体组36只兔用VX2肿瘤细胞悬液注射,52只肝实质移植小瘤粒.在肿瘤生长方面的成功率和死亡率使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通过C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时间密度曲线在评价门静脉阻断兔肝VX2移植瘤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价值.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门静脉阻断后即刻移植瘤体组(实验A组)、移植瘤体生长3周后门静脉阻断组(实验B组)、阴性对照C组、移植瘤体未行门静脉阻断的阳性对照D组各10只.经MSCT灌注扫描后获得主动脉、门静脉、肝实质和肝肿瘤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结果40只实验兔均顺利地完成了MSCT灌注扫描,腹主动脉TDC形态呈骤升骤降型,门静脉TDC呈速升缓降型,正常肝实质TDC呈缓升缓降型,而实验A组左外叶肝实质只有轻微的强化且快速地廓清.阳性对照D组兔肝VX2肿瘤明显强化且迅速廓清,而实验B组兔肝VX2肿瘤呈速升速降型.结论MSCT时间密度曲线可直观形象地反映门静脉阻断后兔肝VX2移植瘤的血流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吕良山  马清涌  刘亚民 《医学争鸣》2009,(19):1971-1974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兔肝VX2移植瘤生长与转移的影响.方法:45只荷瘤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15只.A组为对照组(Control组):经肝动脉灌注0.5mL生理盐水;B组为化疗灌注(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TAI)组(TAI组):经肝动脉灌注5mg阿霉素与0.5mL生理盐水的稀释液;C组为化疗栓塞组(TACE组):经肝动脉灌注5mg阿霉素与0.5mL碘化油的混悬液.经股动脉穿刺插管,依分组情况行介入治疗.比较不同处理组术后2wk肝移植瘤的增长率、坏死率以及肝内转移、肺转移的发生率.结果:介入治疗前各组肿瘤平均体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及TAI组相比,介入治疗后TACE组肿瘤体积、肿瘤增长率明显降低(P〈0.01),肿瘤的坏死率明显增加(P〈0.05),肿瘤的肝内转移、肺转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TACE能够抑制兔肝VX2移植瘤的生长,但增加术后肝内转移和肺转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内注入组织块悬液建立兔VX2肺癌模型的方法。方法:将VX2肿瘤组织块悬液注入12只中国大耳白兔右肺下叶内。利用CT扫描观察肿瘤生长和胸腔内转移情况,同时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结果:建立的兔VX2肺癌模型组织学表现与荷瘤种兔相同。接种成功率为100%,胸壁种植率为8.3%,实验动物自接种到CT扫描发现肿瘤生长的时间为(7±1.5)d,从发现肿瘤生长到出现右侧胸腔积液间隔(8±1.6)d。12只中国大耳白兔自然存活时间为(27±4.7)d。结论:采用组织块悬液肺内注入法建立兔VX2肺癌模型方法简便,接种成功率高,是建立兔VX2肺癌模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内注入肿瘤组织块悬液建立兔VX2肺癌模型的方法。方法:在MSCT引导下将VX2肿瘤组织块悬液注入12只中国大耳白兔右肺下叶内,利用MR扫描观察肿瘤生长和胸腔内转移情况,同时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结果:建立的兔VX2肺癌模型组织学表现与荷瘤种兔相同,接种成功率为100%,胸壁种植率为8.3%,实验动物从接种到MR扫描发现肿瘤生长的时间为(7.0±1.5)d,从发现肿瘤生长到出现右侧胸腔积液间隔(8.0±1.6)d;接种后12只中国大耳白兔自然存活时间为(27.0±4.7)d。结论:采用肿瘤组织块悬液肺内注入法建立兔VX2肺癌模型方法简便,接种成功率高,是建立兔VX2肺癌模型的理想方法;MR DWI用于实验动物的影像学观察准确、无创,值得动物实验采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兔VX2肝癌经高能聚焦超声(HIFU)治疗后的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的成像特点,并与微血管密度(MVD)进行对照分析。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5只,采用组织块种植方法制成15只肝癌模型,使用Philips1.5T磁共振扫描仪行常规MR扫描后,采用EPI-SE序列、SENSE技术扫描。于HIFU治疗后14d对肿瘤行PWI,选取病灶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血流灌注值,并进行MVD病理检测,最后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VX2瘤治疗区与瘤旁肝实质的SRSmax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MVD结果一致,两者为正相关(r=0.574,P=0.004)。结论兔肝VX2瘤PWI表现与其肿瘤微血管生成、破坏范围相符,MVD能反映治疗后瘤体的微血管结构变化,SRSmax可用于早期无创的评估肿瘤增殖情况及疗效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兔肝VX2瘤模型的制作方法及经验;同时探讨3.0TMR在监测兔肝VX2瘤生长特性方面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3只随机分为3组,采用开腹直视下瘤块接种法,于接种后14d、28d及42d分别行3.0TMR常规序列、DWI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6只实验兔发现瘤灶,成瘤率70%;14d组的VX2瘤体积较小,以28d组与42d组瘤体显示更为清晰,瘤体最大直径约2.5~5.0cm。常规3.0TMRI图像上,T1WI所有VX2瘤均呈稍低信号,14d组T2WI呈均匀稍高信号、28d组与42d组T2WI部分呈不均匀稍高信号。DWI图像上所有VX2瘤均呈明显高信号,28d组与42d组的肿瘤中心可见斑片状低信号。结论:开腹直视下瘤块接种法成瘤率偏低,易受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3.0TMRDWI在监测VX2瘤的生长特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兔VX2肝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应用VX2肿瘤组织块制作兔移植性肝癌模型方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6只,采用开腹瘤块包埋法接种兔VX2瘤于肝左叶。于移植后2-3周进行CT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agnostic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实验完成后处死实验兔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26只兔均接种成功,接种成功率100%。VX2肝癌在CT平扫呈低密度,在肝动脉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环形强化,在门脉期呈低密度,病灶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楚。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见肿瘤染色。结论:兔VX2肝癌的表现与人类原发性肝癌类似,是肝癌介入治疗实验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兔VX2肿瘤脑内种植动物模型,观察其生长特性。方法采用兔脑内VX2肿瘤组织块种植法将VX2肿瘤组织块种植入24只成年New Zealand大白兔右侧大脑皮质内,用B超检测肿瘤的生长情况,在实验兔在肿瘤种植后第13、171、9、21、232、5天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观察实验兔在种植VX2肿瘤后的生存期及出现厌食、偏瘫等神经系统体征和死亡的时间。结果VX2肿瘤组织块种植入脑内后荷瘤兔的中位生存期为24.5 d,平均生存期为24.8 d,肿瘤体积随种植后的时间在对数坐标中接近一条直线。VX2肿瘤种植入兔脑17 d后血供较丰富、呈鱼肉状生长,与正常脑组织边缘界限不清楚,第17~19天肿瘤中心出现坏死并出现腹腔内转移。光镜下从VX2肿瘤种植后第17天开始肿瘤细胞向正常脑组织浸润,并形成瘤巢,瘤周脑组织形成水肿带。结论在缺乏兔源性脑肿瘤的情况下,采用兔VX2肿瘤组织块颅内种植能较好模拟颅内肿瘤生长,为对脑肿瘤的某些实验研究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