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 HUA)对男性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男性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252例( HUA组),年龄与之匹配、血尿酸正常的男性健康体检者157例( NUA组),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肌酐(Scr)、尿素氮( BUN)等生化指标检测,按 MDRD 方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eGFR),对比两组肾功能水平。结果 eGFR在HUA组低于NUA组,Scr在HUA组则高于NUA组(P均<0.05),BUN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UA组中,eGFR、Scr和BUN在不同年龄段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GFR:F=10.939,P=0.000;Scr:F=2.848,P=0.025;BUN:F=4.419,P=0.002);NUA组中,eGFR在65~79岁年龄段显著低于21~30岁及31~40岁年龄段(eGFR:F=2.587,P=0.039),而Scr和BUN在不同年龄段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肾功能下降在HUA组的发生率高于NUA组( P<0.05)。结论男性无症状HUA患者发生肾功能下降的风险增加,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明显;对于单纯无症状HUA患者,可能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尿酸水平以减少其对肾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2DM患者伴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T2DM患者605例,根据男性和绝经后女性SUA≥420μmol/L,绝经前女性SUA≥360μmol/L,将其分为正常尿酸(NUA)组523例与高尿酸(HUA)组82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糖尿病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1)HUA组糖尿病病程、TG、BMI、Scr、尿白蛋白/肌酐(UACR)均高于NUA组(P0.05),而HbA1c、FPG、HDL-C、踝肱指数(ABI)均低于NUA组(P0.05)。(2)HUA组白蛋白尿、高血压、冠心病、DR发病率均高于NUA组(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A1c、TG、HDL-C、BMI及Scr是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T2DM患者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有关,高尿酸血症相关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张妮娅  刘超 《山东医药》2014,(38):72-74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3例按血尿酸(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HUA组)23例和正常UA组(NUA)70例,比较两组BMI、腰围(WC)、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INS)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结果,对血UA水平与上述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HUA组WC、甘油三酯(TG)均高于NUA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NUA组(P均〈0.01)。HUA组葡萄糖刺激后30、60、120 min C肽均高于NUA组(P均〈0.05);空腹C肽及各时段IN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A水平与TG,WC,葡萄糖刺激后30、60、120 min C肽呈正相关(P均〈0.05),与HDL-C呈负相关,与空腹C肽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患者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可加重代谢紊乱及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超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并高尿酸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清远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及门诊T2DM病人800例,根据有无高尿酸血症分为两组,其中无合并高尿酸血症者531例,合并高尿酸血症者269例。正常对照组(G3组)30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hs—CRP、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T2DM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DM并高尿酸血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高尿酸血症组(P〈0.05)。结论:hs—CRP水平在T2DM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明显升高,炎症可能为T2DM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关联。  相似文献   

5.
选择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清远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病房及门诊T2DM病人800例,根据有无高尿酸血症分为两组,其中无合并高尿酸血症者531例,合并高尿酸血症者269例。正常对照组(G3组)300例,比较各组间血清hs—CRP、血脂、血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T2DM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DM并高尿酸血症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高尿酸血症组(P〈0.05)。结论:hs—CRP水平在T2DM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明显升高,炎症可能为T2DM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关联。  相似文献   

6.
中老年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PAI-1和内皮素水平升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测定单纯高尿酸血症及其合并糖脂代谢紊乱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内皮素水平。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PAI-1、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均P〈0.01),提示高尿酸血症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老龄和青年糖尿病(DM)大鼠心肌微血管数目与心肌组织PAI-1mRNA表达的改变,探讨高血糖和增龄对心肌微血管数目及心肌组织PAI—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老龄和青年SD大鼠分别随机分为DM组和对照组,STZ液腹腔注射建立DM大鼠模型,喂养8周后,处死大鼠,取部分左心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剩余部分留做心肌组织PAI-1mRNA检测。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CD34抗体检测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抗原CD34。利用医学图像分析软件计数心肌微血管数目。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PAI—1mRNA的表达。结果各年龄段大鼠,DM组心肌微血管数目显著低于同龄段对照组(P〈0.01),DM组心肌组织PAI-1mRNA的表达与同龄对照组相比则显著增多(P〈0.01);老龄DM组心肌微血管数目明显低于青年DM组及青年对照组(P〈0.01),老龄对照组心肌微血管数目与青年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老龄DM组心肌组织PAI-1mRNA表达显著高于青年DM组及青年对照组(P〈0.01);并且老龄对照组心肌PAI-1mRNA的表达也高于青年对照组(P〈0.05)。结论增龄对DM大鼠心肌微血管数目有影响,而对非DM大鼠无明显影响。增龄使大鼠心肌组织PAI-1mRNA表达增强。各年龄段DM大鼠心肌微血管数目减少,心肌组织PAI-1mRNA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尿酸盐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明确高尿酸血症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的机制。方法体外单独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或与单核细胞共培养,尿酸盐分别用6.6mg/dl(约为人体男、女高尿酸血症最低值平均值)及该值2、3、4、5倍值刺激血管内皮细胞48小时,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上清液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d)、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等因子表达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血管内皮细胞人尿酸盐转运子(hUAT)mRNA的表达。结果①不同浓度尿酸盐与血管内皮细胞单独培养:结果显示高浓度尿酸盐使血管内皮细胞IL-l、TNF-Ⅸ、ICAM-1、PAI-1的表达上调,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②不同浓度尿酸盐与血管内皮细胞及单核细胞共培养:结果显示高浓度尿酸盐使血管内皮细胞IL-1、TNF-α、ICAM-1、PAI-1的表达进一步增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③hUATmRNA表达:高浓度尿酸盐使血管内皮细胞hUAT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单核细胞共培养高浓度尿酸盐使血管内皮细胞hUATmRNA表达明显进一步下调(P〈0.05)。结论尿酸盐可以作为独立的危险因素引起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单核细胞在内皮细胞损伤过程中亦起到了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共培养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尿酸及其他相关因素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糖尿病病人100例,分为血尿酸正常组(NUA)和血尿酸升高(HUA)组,分别测定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白介素-(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相关因素,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UA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高于NUA组。结论血尿酸增高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可能通过C-RP、TNF、IL-6、IL-8引起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新诊断的T2DM患者276例,根据是否合并高尿酸血症(HUA)分为2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其中T2DM伴有高尿酸血症的46例,T2DM不伴有高尿酸血症的230例。比较2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等有无差异,并对相关指标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体质量指数(BMI)、血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血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因素影响HUA的发生(P〈0.05),而性别、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结果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I、Tc是初发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尿酸升高与肥胖、脂代谢紊乱密切关联;控制体重,监控血TC指标对预测初发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不同尿酸浓度与氧化应激和内皮损伤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血尿酸浓度下氧化应激指标变化,探讨高尿酸引起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机制.方法 选择男性正常血尿酸及高尿酸血症病例,根据血尿酸值分为5组,每组50例左右,分别测定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NO、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内皮素-1(ET-1)及各项生化指标.结果 尿酸≥380 μmol/L时,MDA、SOD、GSH-Px、PM-1、ET-1均明显增加,NO明显下降(P值均<0.05),但当尿酸≥420 μmol/L时,SOD、GSH-Px明显下降;回归分析显示PAI-1与MDA、尿酸、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TG正相关,与SOD、NO负相关(t=-3.64~6.08,P<0.05);ET-1与MDA、尿酸、HOMA-IR正相关,与NO、GSH-Px、SOD负相关(t=-4.75~6.35,P<0.05).结论 男性血尿酸超过380 umol/L时引起氧化应激,氧化应激、血尿酸、胰岛素抵抗参与了内皮功能紊乱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王涤非  王勃  张锦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2):2189-2191
目的检测老年糖尿病(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与3个心血管相关标志物水平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将70例老年受试者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老年DM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组(DM1)和老年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DM2),检测血清APN与心血管相关标志物-血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Ⅰ型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PAI-1)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水平变化。结果从正常对照组、DM1到DM2组血清APN水平依次下降,各组间差别均具有显著意义(均P<0.01)从正常对照组、DM1到DM2组,CRP、PAI-1、MMP-9的水平逐渐升高,CRP、PAI-1升高在各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MMP-9在DM2组开始出现显著升高(P<0.01),DM1组较正常对照组升高没有显著意义。APN水平与CRP、PAI-1、腰围、BMI、WHR及FBG、2h PBG、HbA1C、TG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PN与CRP(r2=0.18)、PAI-1(r2=0.16)、WHR(r2=0.21)及HbA1C(r2=0.19)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均P<0.05)结论APN可能是老年DM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 Recent evidence supports a role for uric acid and lipid abnormal metabolism, especially hyperuricemia and hyperlipidaemia as a tru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such a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s…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血尿酸水平与氧化应激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尿酸水平与氧化应激能力的关系.方法 收集60~83岁老年人118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血尿酸为142~416 μmol/L,高尿酸Ⅰ组为417~470μmol/L,高尿酸Ⅱ组为>470μmol/L.检测血清黄嘌呤氧化酶(XO)活力、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血清过氧化氢(H2O2)水平等氧化应激指标,多元回归分析氧化应激指标与血尿酸、年龄、血脂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1)对照组、高尿酸血症Ⅰ和Ⅱ组TAOC分别为(8.40±2.09)、(8.13±1.92)U/ml和(7.95±1.54)U/ml,SOD活性分别为(80.57±15.44)、(81.37±11.92)U/ml和(87.45±11.aS)U/ml,组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尿酸血症Ⅰ和Ⅱ组的XO活力分别为(7.81±1.84)U/ml和(9.17±1.68)U/ml,较对照组的(9.32±1.87)U/ml显著增高(均为P<0.05);血H202水平3组分别为(122.5±33.8)、(149.5±25.7)μmol/L和(150.7士23.1)μ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三酰甘油和血尿酸与TAOC呈负相关,血尿酸水平与XO活性呈正相关,年龄、血尿酸与H2O2水平呈正相关(均为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升高的老年人群中,存在与XO活性相关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5.
王云  常志文 《心脏杂志》2009,21(4):517-518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等相关因素,探讨血尿酸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老年高血压病组78例(A组),中青年高血压病组57例(B组),老年健康对照组41例(C组)。测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检测血尿酸(S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肌酐(Scr),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分别为A组:23%,B组:28%,C组:2%。A组与C组比较,A组BMI、WHR、SUA、TG、TC、SBP、DBP、FIn、HOMA-IR均明显升高,A组Ccr、HDL-C低于C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与B组比较,A组WHR、FIn、HOMA-IR、Ccr、DBP低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明显升高,血尿酸可作为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研究血尿酸水平与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状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航空总医院心内科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200例,同期收集非心衰入院患者180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及检验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相关性。并依据尿酸水平,将200例心衰患者分为尿酸正常组、轻度高尿酸血症组、显著高尿酸血症组,统计分析心衰患者中血尿酸水平与患者心功能状态的关系。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衰组患者。高尿酸血症与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OR 值为2. 244 ( P <0. 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高尿酸血症者较尿酸正常者,心功能状态更差,且随着尿酸水平的升高,心功能指标进一步恶化。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更高,高尿酸血症可能是慢性心衰的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越高,患者心功能状态越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血浆炎症反应物及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140例UA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7例)和丹红治疗组(73例),另设正常对照组50名。丹红治疗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疗程为3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及结束时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浓度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结果丹红注射液治疗3周后,CRP,IL-6,FIB,DD,PAI-1水平下降(P<0.05或P<0.01),t-PA活性升高(P<0.01)。治疗前UA病人的CRP与IL-6,PAI-1,DD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t-PA呈负相关(P<0.01)。丹红治疗组治疗后CRP与IL-6,PAI-1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t-PA呈负相关(P<0.05)。结论UA病人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可能有利于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提高纤溶活性,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8.
高尿酸血症和2型糖尿病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评价高尿酸血症和2型糖尿病(T2DM)在代谢综合征(MS)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124例高尿酸血症和56例血尿酸正常的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高尿酸血症合并糖尿病组的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以及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患病率高于血糖正常组,且BMI、总胆固醇(TC)、TG以及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尿酸正常对照组。结论(1)高尿酸血症与肥胖、血脂异常明显相关。(2)高尿酸血症加重了T2DM患者的代谢紊乱,T2DM也使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代谢紊乱加重,两者共同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升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尿酸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2 93例为一组 ,非冠心病人群 191例为一组 ,两组均空腹查血尿酸。结果 冠心病组血尿酸升高者明显多于非冠心病组 (P<0 .0 5 ) ;高尿酸血症常多合并高血压病和高三酰甘油血症 ;冠心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支数与冠心病无高尿酸血症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协同其它危险因素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脂联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2型糖尿病高尿酸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65例(高尿酸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68例(尿酸正常组)、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尿酸、血清IL-10和脂联素等指标,分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高尿酸组、尿酸正常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高尿酸组血清IL-10水平低于尿酸正常组;高尿酸组、尿酸正常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高尿酸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尿酸正常组;相关分析显示:内膜中膜厚度与IL-10、脂联素呈负相关,与稳态模型法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尿酸呈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IL-10、脂联素、血尿酸、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态模型法胰岛素抵抗指数、收缩压和糖化血红蛋白。结论血清IL-10、脂联素水平降低与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共同参与了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