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颈椎牵引结合手法治疗,疗程4周。结果 65例中,治愈40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颈椎牵引结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导致的颈椎病性眩晕,多见于中年人,临床发现寰枢关节错位与颈性眩晕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寰枢关节错位是颈性眩晕发生的重要原因。寰枢关节错位的传统整复手法由于技术难度大,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近年来,我们以改良卧位旋转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43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起源于颈椎的、以头晕为主诉的综合征统称为颈性眩晕。它通常与颈椎病有关,但又不一定完全由颈椎病所致。一般多系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引起颈动脉颅外段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而引起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我们运用针刺风池、天柱穴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00例,并与单纯手法治疗的100例做对照,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手法治疗颈性脑缺血的临床观察江苏省中医院(210029)薛明新主题词:脑缺血/治疗颈椎手法颈性脑缺血是指椎动脉受压或周围的交感神经网受刺激导致的椎—基底动脉有效血流量减少而致的脑组织缺血。它是颈性眩晕常见病因之一。笔者近五年来运用推拿手法治疗42例,...  相似文献   

5.
何水勇  沈国权 《河北中医》2011,33(11):1685-1686
近年来,随着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等原因,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颈性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眩晕和平衡失调为特征,且多数患者伴有颈部疼痛的疾病。目前对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多以保守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沈国权等在传统中医脊柱正骨手法的基础上,创立颈椎微调手法系列,在颈性眩晕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与传统脊柱手法相比较,颈椎微调手法具有轻巧无痛、易于控制、安全性高、疗效好及疗程短等特点。本研究旨在对颈椎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症状积分(symptomevaluationscale,SES)进行客观评定,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仰头旋转手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仰头旋转手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按摩手法及颈椎牵引治疗,观察两组效果。结果:1疗程后两组患者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仰头旋转手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颈椎退行性改变而引起的眩晕,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我们运用电项针疗法加手法综合治疗颈性眩晕112例,收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矫正颈椎"筋出槽骨错缝"手法治疗方案对颈性眩晕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颈性眩晕患者,运用矫正颈椎"筋出槽骨错缝"手法配合自我功法练功方案治疗,疗程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以及第8周、第12周、第24周、第36周和第52周观察眩晕残障程度(DHI)、颈椎活动度(CROM)以及颈性眩晕、颈痛(NRS)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共29例病例完成试验。经1个疗程的治疗,所有患者均获疗效。治疗前后比较,DHI功能、情绪、生理和总积分,以及NRS颈性眩晕、颈痛积分均明显减少(P0.001);治疗后(4周)至52周各观察时点之间上述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在治疗后颈椎活动度明显改善(P0.001),治疗后与第52周颈椎各方向活动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矫正颈椎"筋出槽骨错缝"手法治疗方案安全性较高,不仅能在短期内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眩晕症状,并且可以保持长期疗效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颈椎手法推拿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颈性眩晕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72.22%,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共同治疗颈性眩晕患者,可显著提高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手法配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6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海林 《中医正骨》2007,19(6):48-48
颈性眩晕为颈椎疾患所致的椎动脉受刺激(或受压),使脑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综合征,亦称为椎动脉压迫综合征。自2002年4月~2006年4月,作者采用手法配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68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微调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将69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微调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颈椎牵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功能评分及椎动脉供血情况。结果:采用自身及组间对照,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后通过经颅多普勒(TCD)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感兴趣侧椎动脉供血情况,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调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颈椎牵引。  相似文献   

12.
手法和中药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颈性眩晕是由颈椎骨质发生退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椎一基底动脉及交感神经,使椎一基底动脉痉挛,血流速度减慢,引起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眩晕,肢麻等症状。笔者自2001年8月~2003年8月采用手法和中药治疗61例颈性眩晕患者.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以寻找治疗颈性眩晕的最佳方法;方法:治疗组采取针刺配合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60例,治愈38例,占63.3%;好转25例,占35%;总有效率98.3%.对照组60例,治愈25例,占41.2%;好转27例,占45%;总有效率86.7%.两组疗效痊愈率和好转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颈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颈椎舒筋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性眩晕症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给予颈椎舒筋整复手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眩晕程度、颈部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效率为92.11%,优于对照组的8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舒筋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症,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眩晕程度和颈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性眩晕有效的治疗方法,分析和评价中医药对不同临床分型的颈性眩晕的治疗优势.方法 将200例颈性眩晕患者按照就诊时门诊号或住院号的最后一位数字的奇偶数分组,奇数为实验组,偶数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根据临床分型标准分为上颈性眩晕组及下颈性眩晕组,上颈性眩晕组患者给予颈椎姿态调衡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下颈性眩晕组给予颈椎姿态调衡手法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对照组采用抗眩晕药物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颈性眩晕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颈性眩晕进行临床分型后治疗能明显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从临床方面证实颈性眩晕临床分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常规针刺结合脊柱微调手法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比较治疗前后2组的症状评分及颈椎曲度改善程度。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颈椎曲度改善程度上,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较单纯针刺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和颈椎曲度。  相似文献   

17.
颈性眩晕以源于颈椎的眩晕和不平衡为特点,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主要有6种学说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包括本体感受器紊乱学说、交感神经功能刺激学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学说、与偏头痛及颈源性头痛相关的颈性眩晕学说、与颈椎失稳相关的颈性眩晕学说及体液因子学说。由于颈性眩晕患者的主诉多而客观体征少,其诊断要在排除其他可能疾病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相关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来确诊。手法、封闭疗法、物理疗法及药物疗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颈性眩晕的非手术疗法;对于诊断明确,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且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目前常采用颈椎前路或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通过进行椎动脉减压和恢复颈椎的稳定性进行治疗。继续努力探索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制定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患者手法治疗前后颈椎影像学改变与手法疗效的关系.方法:对65例临床诊断为颈性眩晕患者行颈肩部软组织松解为主手法治疗前后的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结果:显效率为87.7%(57/65),无效率为12.3%(8/65).X线检查提示:手法前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占100%,手法后颈椎生理曲度有明显改善的占68.0%;钩椎关节增生35例,占54.0%,手法治疗前后无改变;环枢间隙不对称(差值〉1mm)55例,占85.0%,治疗后有明显改善43例,占66.5%;治疗前颈椎失稳占65.0%,治疗后有明显改善13.5%;治疗前颈椎CT三维重建显示寰椎侧移和旋转41例(89.1%),治疗后寰椎侧移和旋转有明显改善19例(46.31%).MRI提示:治疗前有明显的椎动脉孔左右不等、边缘欠整占72.0%,治疗后明显改善占27.5%.结论:软组织分理筋松解手法,部分配合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通过调理颈椎内外平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刺激而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江旭  任燕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5):795-796
目的 观察脊柱微调手法配合雷火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脊椎微调手法配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单予脊椎微调手法治疗,10次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改善眩晕症状优于对照组.结论 颈椎微调手法配合雷火灸改善颈性眩晕的症状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郭韧  罗涛 《北京中医》2009,(12):960-961
目的观察针刀配合颈椎小角度旋转复位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3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小针刀技术配合颈椎小角度旋转复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眩晕、耳鸣及颈肩背痛等症状改善情况并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103例患者中临床痊愈者12例(11.65%),好转者43例(41.75%),有效者38例(26.89%),无效者10例(9.71%)总有效率90.29%。眩晕、耳鸣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采用针刀配合颈椎小角度旋转复位法可以有效治疗颈性眩晕及其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