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缝所致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80例寰枢关节错缝所致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予牵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程度及枕颈部疼痛改善情况并随访。结果治疗后及治疗3个月随访时患者眩晕及枕颈部疼痛改善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缝所致颈性眩晕方法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温针灸合手法整复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比灵加舒血宁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温针灸合手法整复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椎-基动脉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快(P0.05);观察组颈椎生理曲度、功能症状评分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液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合手法整复治疗颈性眩晕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椎-基动脉血流状态,促进颈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疏筋整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疏筋整复手法,对照组采用颈椎牵引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眩晕程度评分、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眩晕程度评分、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1)。结论疏筋整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牵引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牵引下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治疗,14天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MOS-SF36生存质量量表的变化情况,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颈性眩晕总体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7.5%、92.5%,优于对照组的50.0%、80.0%(均为P0.05);两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和MOS-SF36生存质量量表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为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牵引下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所致颈性眩晕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刘峰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12-13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舒筋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中药组患者给予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手法组患者给予舒筋整复手法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舒筋整复手法治疗,三组患者观察治疗4周。疗程结束后,分别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颈部功能受限指数(NDI)以及颈椎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中药组显效率为51.67%,总有效率为80.00%;手法组显效率为55.00%,总有效率为76.67%;联合组显效率为71.67%,总有效率为93.33%,联合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均0.05)。三组患者在治疗前症状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总积分、VAS、NDI及颈椎Cobb角变化程度出现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患者症状总积分、VAS、NDI及颈椎Cobb角变化程度均较其他组有着显著性改变(P均0.05)。结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舒筋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疼痛症状、颈椎生理曲度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整复手法结合针刺落枕穴治疗急性期颈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期颈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10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非甾体抗炎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整复手法结合针刺落枕穴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2.69%,观察组有效率96.2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肌肉紧张度、结节状筋结、椎体旋转度、椎体倾斜度、棘突偏离中心轴线距离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高低切血黏度、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复手法结合针刺落枕穴治疗急性期颈椎小关节紊乱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颈舒颗粒联合理筋手法对风寒湿阻型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生活宣教以及理筋松解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颈舒颗粒口服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疼痛(VAS)评分、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VAS评分、NPQ评分、CASC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前改善(P0.05),以观察组改善程度最为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舒颗粒联合理筋手法可改善风寒湿阻型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增大颈椎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牵拉整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颈椎张口位片椎体间的位移变化。方法:70例寰枢关节错位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先行颈部软组织理筋松解后,治疗组以牵拉整复法治疗,对照组则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周期为2周,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观察手法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患者颈椎张口位片枢椎齿状突位移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时患者颈性眩晕、颈肩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随访时枢椎齿状突偏移程度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牵拉整复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可以纠正寰枢关节骨错缝,且疗效优于颈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9.
孙大桥  王德瑜 《光明中医》2011,26(6):1177-1179
目的观察理筋整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功能紊乱症的疗效。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治疗组用理筋整复手法治疗以理顺肌筋、疏通经络、松解粘连、消除炎症、整复错缝、滑利关节;对照组进行穴位闪罐治疗以舒筋通络、提高痛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筋整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疗效满意,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常规针刺结合脊柱微调手法组(治疗组)和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比较治疗前后2组的症状评分及颈椎曲度改善程度。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颈椎曲度改善程度上,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性眩晕较单纯针刺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和颈椎曲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序贯理筋正骨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序贯理筋正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治疗,两组均以隔日治疗1次,1周治疗3次,6次一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其眩晕症状与功能量表评分,并于治疗结束后评价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38%,对照组总有效率71.88%,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理筋正骨法能够改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符合颈椎生物力学特性,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林氏正骨推拿与传统颈椎旋转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所致咔哒声与即时镇晕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将72例颈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林氏正骨推拿治疗的观察组36例,运用传统颈椎旋转手法治疗的对照组36例。结果:治疗1次后即时镇晕率观察组91.7%,对照组为75.0%,2组比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推拿所致咔哒声响与即时镇晕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推拿所致咔哒声响与即时镇晕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林氏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即时疗效优于传统颈椎旋转手法治疗,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的即时镇晕疗效与咔哒声响之间无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颈椎手法推拿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颈性眩晕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72.22%,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共同治疗颈性眩晕患者,可显著提高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治疗组给予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分析2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1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45%,差异有性统计学意义(P〈0.05);2组眩晕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通络活血,荣窍定眩,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缓解眩晕症状,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应用关节松动手法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两组,以接受颈动脉型颈椎病手法治疗者为A组,以接受关节松动手法治疗者为B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及颈椎曲度值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经治疗后,B组临床症状评分及颈椎曲度值均明显优于A组(P0.05)。同时B组治疗总有效率同样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关节松动手法可有效的提高颈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颈上神经节阻滞联合手法整复寰枢关节紊乱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颈源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治疗组给予颈上神经节阻滞联合新医正骨手法整复寰枢关节紊乱治疗,对照组则单纯给予新医正骨手法整复寰枢关节紊乱治疗,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及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压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上神经节阻滞联合手法整复寰枢关节紊乱治疗颈源性高血压具有协同作用,能显著降低患者血压,改善颈椎病病情,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CE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服用正天丸(1袋/次,3次/天),观察组则在颈肩背部施以手法整复(30min,qod),15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颈椎ROM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法治疗CEH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改善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微调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将69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采用微调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颈椎牵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功能评分及椎动脉供血情况。结果:采用自身及组间对照,治疗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后通过经颅多普勒(TCD)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感兴趣侧椎动脉供血情况,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调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颈椎牵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矫正颈椎"筋出槽骨错缝"手法治疗方案对颈性眩晕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颈性眩晕患者,运用矫正颈椎"筋出槽骨错缝"手法配合自我功法练功方案治疗,疗程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以及第8周、第12周、第24周、第36周和第52周观察眩晕残障程度(DHI)、颈椎活动度(CROM)以及颈性眩晕、颈痛(NRS)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共29例病例完成试验。经1个疗程的治疗,所有患者均获疗效。治疗前后比较,DHI功能、情绪、生理和总积分,以及NRS颈性眩晕、颈痛积分均明显减少(P0.001);治疗后(4周)至52周各观察时点之间上述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患者在治疗后颈椎活动度明显改善(P0.001),治疗后与第52周颈椎各方向活动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矫正颈椎"筋出槽骨错缝"手法治疗方案安全性较高,不仅能在短期内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眩晕症状,并且可以保持长期疗效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颈椎微调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寰枢关节紊乱性眩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给予药物治疗、牵引治疗及功能锻炼,对照组加用传统推拿治疗,观察组加用颈椎微调手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各项症状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症状评分及总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症状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以及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VA、RVA、BA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LVA、RVA、BA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微调手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性眩晕,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血流速度,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