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宋如意  庄语  姚鑫 《光明中医》2016,(2):243-244
目的探讨少腹部艾灸配合背俞穴(肝俞、脾俞、肾俞)刺血拔罐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方法 17例患者采用少腹部艾灸配合背俞穴(肝俞、脾俞、肾俞)刺血拔罐进行治疗。结果腹部艾灸配合背俞穴(肝俞、脾俞、肾俞)刺血拔罐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有效率为94.1%。结论少腹部艾灸配合背俞穴(肝俞、脾俞、肾俞)刺血拔罐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北部林区满归中小学校人体蠕形螨感染现状调查刘国林,宋如意,许勇(内蒙古大兴安岭满归林业卫生防疫站)人体蠕形螨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小型寄生螨,永久性地寄生于人体的皮肤毛囊和皮脂腺内,可引起各种皮肤病变。我们于1994年5月至1995年2月,分别...  相似文献   
3.
正手三里属手阳明大肠经上的腧穴,又名三里、鬼邪、上三里,其穴名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手三里,在曲池下二寸,按之肉起兑肉之端。"《经穴释义汇解》云:"里,可作居解,穴为手阳明大肠脉之腧穴。因距手臂肘端三寸而居,故名手三里。"里,可作寸解。若屈肘作置,取手阳明经经穴,手三里即在肘端(肱骨外上髁)下3寸处,故名。1手三里治疗腹的来源及记载目前手三里多用于治疗局部病变。临床上主要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艾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腹部艾灸配合穴位埋线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艾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疗效显著。以其简、廉、效的特点适合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正在临床隔姜灸操作过程中,每片姜都需用针穿刺数孔,而穿孔过程中,孔的大小不一致,且不能均匀分布,导致热力渗透不均,影响疗效,操作不当更有扎破手指的风险。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设计出一种隔姜灸姜片打孔钳(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号201621390902.1),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推拿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如意 《河南中医》2007,27(12):71-71
2004年元月~2006年12月,笔者运用推拿为主,配合牵引、中药离子导入等疗法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8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治疗本组共58例,均有典型的神经根压迫症状,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其中,男27例,女31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9岁;病程最长7 a,最短5 d;突出层面在腰3/4者5例,腰4/5者20例,腰5骶1者26例,双层面者7例。2治疗方法腰椎牵引:采用电动牵引床牵引。患者仰卧于牵引床,用胸髋或胸踝固定牵引,牵引力在30~40 kg之间。每次牵引30~40 min,牵引结束后休息5 min,然后施用手法。推拿: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揉、按、滚、弹拨法于…  相似文献   
7.
深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飞  宋如意  周友龙 《河南中医》2008,28(12):78-79
目的:观察深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深刺夹脊穴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0.0%,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治愈率为40.0%,有效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深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颈椎手法推拿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颈性眩晕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72.22%,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共同治疗颈性眩晕患者,可显著提高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取象比类是中医学认识脏腑生命活动规律的思维方式,即"象思维",其与经络标本、根结理论及五腧穴的命名均有密切联系。根结理论进一步发展形成五腧穴理论,而井穴作为五腧穴位于肢体末端的第一个穴位,是十二经脉阴阳交会、气血流注的起点,其概念的形成、定位及主治功效的确定必然受到"象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