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将胃癌McAb配伍提高McAb与人胃癌组织的反应性 ,为肿瘤定位诊断及导向治疗提供有效的McAb配伍。方法 :采用ABC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观察了胃癌McAb及配伍McAb与胃癌组织的反应性。结果 :2 6例胃癌组织经ABC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显示 ,3G9、BB4 3经配伍后 ,在相同浓度下 ,与单一McAb相比 ,阳性率由单一McAb的 5 0 0 % ,65 4%提高到配伍后的 96 0 % (P <0 0 1 )。McAb 3G9、BB4 3配伍后作用于正常胃癌组织 ,均呈阴性反应。结论 :合理采用配伍的McAb可提高McAb与人胃癌组织的反应性 ,降低抗原表达的异质性 ,从而提高McAb的载体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抗人成骨肉瘤单克隆抗体并探讨其特性。方法:用人骨肉瘤细胞系OS-732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系NS-1融合,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补体依赖细胞毒实验筛选,获3株分泌抗人成骨肉瘤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将手术切取经病理证实的骨肉瘤、软骨肉瘤、骨巨细胞瘤、滑膜肉瘤、平滑肌肉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软骨瘤和正常肌、骨组织冰冻切片后,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实验检测。 结果:3株McAb均与骨肉瘤组织呈阳性反应,其中二株亦与软骨肉瘤呈阳性反应,与正常组织及其他肿瘤组织呈阴性反应。3株McAb分别与骨肉瘤相关抗原不同的抗原决定簇结合。 结论:抗人成骨肉瘤单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抗乳腺癌单抗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抗人乳腺癌单克隆抗体(McAb),用于临床肿瘤的免疫病理诊断与分型研究,为药物导向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方法:以乳腺癌细胞系ZR75免疫Balb/c小鼠,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用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研究其识别抗原特性。结果:获得恒定分泌抗ZR75的杂交瘤细胞系BM109。单抗BM109属IgC1类型,其识别抗原是分子量为37KD的蛋白性抗原,主要表达在靶细胞膜上。在乳腺癌的免疫反应率为86.7%(26/30),与胃癌、食管癌、卵巢癌等6种肿瘤的免疫反应率为9.5%(4/42),而对乳腺纤维瘤、囊性增生症和周围正常乳腺组织未见阳性反应。结论:获得1株较特异的抗乳腺癌单克隆抗体,该McAb对乳腺癌特异性高,对其他肿瘤交叉反应较小,可望进一步用于乳癌的诊断治疗以及发生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筛选出一株具有相对肺腺癌特异性的McAb LC85a,其与2例人肺腺癌细胞有规则的线性膜荧光反应,与胎儿胰腺间质、正常成人胰腺、肝脏、胰腺癌间质及某些结肠癌、卵巢癌组织、宫颈癌CC-801、鼻咽癌CNE细胞株有交叉反应,但为不规则的细胞间质荧光反应,与肺鳞癌、胃癌等11种肿瘤细胞株均无反应。此种膜抗原荧光反应可资鉴别肺鳞,腺癌.  相似文献   

5.
用风疹病毒(RV)Gos-10株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用ELISA法筛选分泌RV McAb的杂交瘤细胞6株,经克隆培养后发现其中的1A_9株能稳定分泌高效价特异性McAb,经鉴定为IgG2a,经ELISA检测、抗原吸收试验、中和试验及HI试验征明该McAb是种特异性的,能与各株RV发生交叉反应,而与其它种病毒不发生反应,证明此McAb对RV抗原有高度特异性与敏感性,可用以制备诊断试剂,实现风疹的早期、快速诊断和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1 引言 抗体(Ab)是一类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后由浆细胞产生的具有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Ig)。 单克隆抗体(McAb)是由一株细胞系产生的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的单一抗体。每种  相似文献   

7.
用风疹病毒(RV)Gos-10株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用ELISA法筛选分泌RV McAb的杂交瘤细胞6株,经克隆培养后发现其中的1A9株能稳定分泌高效价特异性McAb,经鉴定为IgG2a,经ELISA检测、抗原吸收试验、中和试验及HI试验证明该McAb是种特异性的,能与各株RV发生交叉反应,而与其它种病毒不发生反应,证明此McAb对RV抗原有高度特异性与敏感性,可用以制备诊断试剂,实现风疹的早期、快速诊断和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建立与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HFRSV血凝素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共获得56株分泌抗HFRSV 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对其中10株细胞系应用血凝抑制试验证明有9株为特异性分泌抗HFRSV血凝素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应用微量细胞培养中和试验证明6株具有中和活性。z株(3D_8和3G_1)具有高滴度的血凝抑制活性和中和活性。10株HFRSV血凝素McAb均能与从不同疫区,不同宿主分离的HFRSV反应,说明HFRSV血凝素具有群共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c-FLIP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6株胃癌细胞系和32例配对的胃癌组织及癌旁形态学正常组织中c-FLIP的表达;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下调c-FLIP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6个胃癌细胞系中存在c-FLIP的差异表达,其中BGC823高表达c-FLIP基因。在32例胃癌组织中有27例(84.4%)高表达c-FLIP基因,而在32例配对的癌旁形态学正常组织中仅有13例(40.6%)表达且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胃癌组织。shR-NA干扰c-FLIP表达后明显抑制了细胞的凋亡。结论胃癌组织和细胞中存在c-FLIP的高表达,且其与细胞的凋亡相关,提示c-FLIP可能在抑制胃癌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胃癌研究室制备的鼠抗人胃癌细胞融合细胞株培养上清液中,分离纯化了GL_(013)McAb。经组织化学染色确认其存在免疫活性。免疫双扩散证实该McAb是IgG_1。SDS—PAGE呈现一条带。纯化后的McAb用同位素~(125)I进行了标记。固相放射免疫实验确定其相关抗原存在于癌组织的细胞膜上。并用此实验方法对GL_(013)McAb的热稳定性及对酸硷的耐受性进行了考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胃癌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国内胃癌细胞株免疫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一系列单克隆抗体。结果 经免疫荧光染色,按抗原分布特性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①1D1-1:只与胃癌细胞株反应,不与其它组织细胞反应。②1A2、5B10、4D6:不但与胃癌细胞株反应,也与所有正常、异常组织反应。③1D1-2:与胃癌细胞株反应,还与某些癌瘤等组织细胞反应,但是不与绝大多数正常组织细胞反应。结论 1D1-2是一种有研究价值和肿瘤相关抗体。  相似文献   

12.
鼠疫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鼠疫F1抗原检测试剂。 方法 用杂交瘤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鼠疫McAb ;用ELISA法检测其特异性、敏感性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鼠疫F1抗原。 结果 抗鼠疫F1抗原McAb效价达 1:1× 10 6,与 9种细菌抗原无交叉反应 ,ELISA法可检测到的鼠疫F1抗原的最小浓度为 0 0 0 65 μg/ml ,经多次验证 ,结果稳定。 结论 该McAb具有高特异性和敏感度 ,所制备的试剂盒有望成为鼠疫流行病学监测和免疫学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用封闭食管癌正常抗原成分的食管癌细胞Eca109龟疫动物产生的抗血清,可与食管癌细胞株(Eca190及Ecal7)以及食管癌组织切片产生反应。流式荧光细胞技术证明,正常食管粘膜细胞不能除去其活性,经食管癌细胞吸收则活性全部消失,说明该血清活性是针对食管癌相关抗原的。再次证明食管癌相关抗原是存在的。此血清与肝癌细胞株7402、胃癌细胞株7901和鼻咽癌细胞株均有明显的交叉反应,与肉瘤细胞  相似文献   

14.
以食管癌“109”细胞株免疫 BALB/C 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株SP2/0 融合,经三次克隆化,获得稳定分泌抗食管癌“109”细胞株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2GF3。其分泌的单克隆2GF3抗体与外周血淋巴组胞、ABO 型红细胞、癌胚抗原以及3/5胃癌细胞株无反应,与2/5胃癌细胞株有弱(+)反应。与2GF3抗体对应的抗原为2GF3抗原,荧光标记检测表明后者主要表达在细胞膜上。用去污剂提取膜抗原进行电泳后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酶标分析,2GF3抗原是分子量53KD 的糖蛋白,在还原及非还原条件下均显示相同的区带。它与抗癌胚抗原抗体及抗甲胎蛋白抗体均无反应,表明它不同于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59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以胃癌细胞系,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配对组织为材料,采用RT-PCR法和Real-Time PCR法测定CD59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CD59 mRNA在7株不同来源、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系中表达水平不相同;在19对配对组织中有16对(16/19,84%)肿瘤组织表达水平低于与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结论CD59 mRNA的表达在胃癌细胞系中表现出组织特异性,其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有一定关系;并且CD59 mRNA在胃癌组织中普遍低表达可能是肿瘤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对胃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Gas1在胃癌细胞系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检测Gas1在7个胃癌细胞系和23对胃癌配对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Gas1在43例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7个胃癌细胞系均不表达Gas1mRNA;23对胃癌配对组织标本中癌旁组织Gas1mRNA阳性表达率高于胃癌组织(P〈0.01);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有19例表达Gas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5.0%),43例胃癌标本中有2例表达Gas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65%),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Gas1在胃癌细胞系中表达缺失,可能与胃癌细胞系的细胞学特征有关;Gaff在胃癌表达缺失,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Gaff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7.
作者概要地报道我室近年来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的研究与应用,包括:①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及其血凝素抗原McAb杂交瘤细胞系的建之与鉴定,②选择其中高效优质的McAb进行病毒的抗原性分析;③以McAb亲和层析纯化病毒结构蛋白及其分析鉴定,④纯化HFRS-McAb及其应用;⑤以Mcab-IFAT检验HFR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的病毒抗原;⑥建立了McAb-ELISA间接夹心法检测HFRS病毒抗原、检测不同疫区人和动物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M和IgG)、患者血清中血凝抑制抗体等。并已应用于研究HFRS病毒结构及其特征、纯化病毒抗原组份及保护性抗原,对本病的早期快速检验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疫苗及免疫治疗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受体型酪氨酸磷酸酶S(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 S,PTPRS)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以及PTPRS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胃癌标本的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PTPR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运用卡方检验及生存分析探索PTPRS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生存时间的关系;运用CCK-8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PTPRS的表达变化对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PTPRS的表达变化对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中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对141例胃癌患者癌组织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显示PTPRS低表达与不良分化及神经浸润密切相关。生存分析显示PTPRS低表达是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缩短的独立危险因素。对10对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配qPCR检测,发现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PTPRS表达量显著降低。对胃癌细胞系及正常胃黏膜细胞系的qPCR检测显示,与正常胃黏膜细胞系GES-1相比,胃癌细胞系中PTPRS普遍低表达。在SGC7901及HGC27两种细胞系中用慢病毒转染构建PTPRS表达干扰的稳转株,qPCR验证干扰效率。CCK-8实验发现,PTPRS低表达显著促进胃癌细胞的生长,克隆形成实验表明PTPRS低表达显著促进胃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表明PTPRS低表达显著促进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对PTPRS干扰的胃癌细胞系进行EMT相关蛋白的检测,发现PTPRS干扰后细胞出现N-cad、ASMA表达增加等表现。结论 PTPRS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TPRS低表达可能通过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9.
应用胃癌及正常组织碱性提取液作为原始抗原。在柱上电泳中把胃癌抗原分为Ⅰ和Ⅱ两个部分。用琼脂电泳或 DEAE 织维素方法从抗血清分离出γ球蛋白作为抗体。在琼脂弥散试验中进行抗原分析。发现(1)用原始抗原作比较时,胃癌抗原和抗胃癌血清球蛋白产生的沉淀线与正常胃、肝、肾抗原和其相应的抗血清球蛋白产生的沉淀线是互相交叉的。在与脾抗原和抗脾血清比较时,抗脾血清与胃癌抗原之间有附加的沉淀枝,但抗胃癌血清与脾抗原并不起反应。(2)用部分Ⅰ和Ⅱ作比较时,部分Ⅰ或Ⅱ仅  相似文献   

20.
Shen H  Zhao M  Dong B  Tang W  Xiao B  Liu JZ  Lu Y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7):1484-1489
目的 明确线粒体DNA 4977bp大片段缺失在胃癌细胞系、胃癌组织及胃癌患者血清中的频率,为胃癌的早期临床诊断寻找简便准确的分子标记。方法 运用Primer-shift 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13个胃癌细胞系、52对胃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年龄从28-78岁)、40例胃癌患者血清及40名正常人血清进行筛查。取10例胃癌组织的石蜡切片,采用显微切割技术在同一患者的切片上同时分离3种组织(包括胃粘膜正常腺体、肠化上皮及胃癌组织)对mtDNA 4977bp缺失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 在13个胃癌细胞系中12个有mtDNA4977bp缺失(缺失率为92.3%),52例胃癌组织中38例有缺失(缺失率为73.1%),5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27例有缺失(缺失率为52%),40名胃癌患者血清中17例有缺失(缺失率为42.5%),40名正常人血清中8例有缺失(缺失率为20%)。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mtDNA 4977bp缺失差异有显著意义,癌组织mtDNA 4977bp缺失率与胃癌的分型和患者的性别没有关联。胃癌患者血清与正常人血清mtDNA4977bp缺失差异也有显著意义。10例显微切割组织中2例肠化上皮及胃癌组织中有缺失,而胃粘膜正常腺体未见缺失。结论 线粒体DNA 4977bp大片段缺失可能在胃癌发生和胃粘膜病变演化及细胞癌变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清中可以检测到线粒体DNA 4977bp大片段缺失,而且在胃癌患者血清中检出率远高于正常人血清。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mtDNA 4977bp大片段缺失有望成为一种简便易行的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