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观察蒙脱石散联合健脾固元膏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虚泄泻患儿60例,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蒙脱石散口服治疗,观察组加用健脾固元膏穴位敷贴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状积分、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 33%,高于对照组的70. 00%(P0. 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IgA、IgG、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蒙脱石散联合健脾固元膏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疗效可靠,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临床推广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肛滴法保留灌肠结合择时取穴法穴位注射治疗小儿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小儿泄泻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20例采用单纯中药肛滴保留灌肠治疗,治疗组12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结合择时穴位注射。结果:治疗组显效78例,有效3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显效52例,有效36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肛滴法保留灌肠结合择时取穴法穴位注射治疗小儿泄泻疗效确切,可显著地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3.
正小儿泄泻属于小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便为主要表现。穴位敷贴是中医学治疗小儿泄泻的有效方法之一,易为患儿接受。现将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小儿泄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作用机制穴位敷贴指将药末与各种药膏或液体调和成糊状制剂,敷贴在穴位治疗疾病的方法。陈文芳等[1]认为,中药穴位敷贴对穴位的刺激会使局部皮肤的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通过信息反馈原理,促进人体神经、体液和免疫功能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黄屏风膏穴位贴敷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脾虚泄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给予蒙脱石散口服;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选取肺俞、膈腧、膻中、神阙等穴位予三黄屏风膏贴敷,每次10 h,每天贴敷1次。两组均以7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73.1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屏风膏穴位贴敷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配合小儿推拿在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型泄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蒙脱石散、赖氨葡锌颗粒及对症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中药灌肠配合小儿推拿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2组总有效率及其他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中医治疗和西医西药对脾虚型小儿泄泻都有治疗作用,而中药灌肠配合小儿推拿效果更显著,是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的有效治法之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儿痢疾方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湿热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湿热泄泻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在2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取蒙脱石散治疗,治疗组采用小儿痢疾方加减治疗,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次要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能显著改善湿热证泄泻的次要症状;治疗3天后治疗组泄泻主要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痢疾方加减保留灌肠治疗疗小儿湿热泄泻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基于多模式理念探讨中医外治恶性肠梗阻的思路。目前中医外治恶性肠梗阻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灌肠/滴肛、针灸、穴位敷贴,大多局限于灌肠/滴肛、针灸两个主要方面的联合。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大背景下,建议采用"病证结合"的模式进行思考,对于晚期、高龄、恶病质、危重症、无手术适应证、终末期恶性肿瘤合并恶性肠梗阻的患者,提倡早期、全程、有机地选择联合应用中药灌肠/滴肛、针灸、穴位敷贴、推拿、熏蒸、刺络拔罐等中医外治法。  相似文献   

8.
中医多法联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洪军 《陕西中医》2009,30(1):25-27
目的:观察健脾渗湿、涩肠止泻类中药汤剂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脐饼神阙穴贴敷外治、中药栓剂纳肛多法并用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及西医对照组。中医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脐饼神阙穴贴敷外治、中药栓剂纳肛多法联合治疗,西医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3g/d口服,配合生理盐水加地塞米松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及利多卡因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结果:中医治疗组治疗35例,显效率为68.57%,有效率为25.71%,总有效率为94.29%。西医对照组治疗24例,显效率为41.67%,有效率为33.33%,总有效率为75%,中医治疗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西医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中医多法联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且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口服或保留灌肠两种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0例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蒙脱石散组总有效率为91.4%;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蒙脱石散保留灌肠组总有效率为97.1%;仅接受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3%.使用蒙脱石散治疗的两组其总有效率和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散辅助治疗腹泻病可以提高常规治疗的疗效,给药途径可以不局限于传统的口服给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外敷双肾俞穴、神阙穴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限量优质蛋白、低盐、低脂、低磷饮食,一般对症治疗降压,降脂,纠正贫血及水电解质紊乱。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敷贴和中药保留灌肠。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及各项生化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疗效优于单纯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惠于未然的预防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以“预防为主”。本文从治未病的渊源;治未病思想的实质内容;“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治未病”临床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解释治未病。  相似文献   

19.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20.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