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了解本地气单胞菌在腹泻中的感染率及易感年龄.方法应用碱性蛋白胨水、麦康凯琼脂、TCBS琼脂分离气单胞菌,应用天地人微生物鉴定系统等方法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781例腹泻大便标本中检出气单胞菌42例,检出率5.38%.本菌在16~30岁年龄组阳性率较高.本菌对选试的抗生素大多敏感.结论气单胞菌是本地腹泻的重要病菌之一.  相似文献   

2.
廖威  周锋荣 《海南医学》2003,14(3):46-47
目的 了解本地气单胞菌在腹泻中的感染率及易感年龄。方法 应用碱性蛋白胨水、麦康凯琼脂、TCBS琼脂分离气单胞菌,应用天地人微生物鉴定系统等方法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在781例腹泻大便标本中检出气单胞菌42例,检出率5.38%。本菌在16—30岁年龄组阳性率较高。本菌对选试的抗生素大多敏感。结论 气单胞菌是本地腹泻的重要病菌之一。  相似文献   

3.
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237例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进行痰标本细菌培养,采用常规鉴定和Vitek Am System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方法,抗生素耐药性分析采用K-B纸片法,并按NCCLS标准进行,真菌用Etest法测定,MIC评价其耐药性。结果 分离245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3株,占分离菌21.6%,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53例,占分离菌62.5N,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真菌39株,占分离菌15.9%,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耐药率高,革兰阴性菌对大多数头孢类耐药率高。结论 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分离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有较高耐药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药物敏感情况 ,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方法 :取痰或咽分泌物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作细菌培养 ,对分离到菌株半定量计数确定病原菌 ,用API鉴定条鉴定到种并用K B法作药敏试验。结果 :2 97例痰标本分离到 34例A群链球菌 ,13例肺炎链球菌 ,7例白色念珠菌和 16例肺炎克雷伯杆菌等 16 5株病原菌 ,阳性率 5 5 .6 %。 16 5株菌除革兰氏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外 ,对其他抗生素大多敏感。结论 :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常见分离菌 ;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 ,而对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对药物敏感情况,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取痰或咽分泌物标本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作细菌培养,对分离到菌株半定量计数确定病原菌,用API鉴定条鉴定到种并用K-B法作药敏试验.结果:297例痰标本分离到34例A群链球菌,13例肺炎链球菌,7例白色念珠菌和16例肺炎克雷伯杆菌等165株病原菌,阳性率55.6%.165株菌除革兰氏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外,对其他抗生素大多敏感.结论: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常见分离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而对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和细菌耐药情况的监测,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依据。方法 收集2004年8月~2006年8月我院下呼吸道感染标本1104例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情况分析。将收集到的标本接种于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巧克力平板(含万古霉素),珂玛嘉显色培养基,置二氧化碳条件35℃孵育16~24h。采用德灵Mierosean微生物测试板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104例标本中共检出630株致病菌,其中G电56例占40.6%,G^+c102例占16.2%,真菌272例占43.2%。大多数G^-b菌对亚胺培南敏感,对氨苄西林耐药。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中以非发酵菌和肠杆菌为主,由于临床上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现象一直得不到很好的纠正,使得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应引起同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探讨不同肠道选择性培养基对检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影响及其耐药性。②方法将标本同时接种于麦康凯平板、中国兰平板,培养24—36小时,对可疑菌落分剐使用NFC和GNI+鉴定卡上VITEK32AMS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③结果从临床与门诊患者中共分离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9株,其中麦康凯能分离到16例。对16种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结果显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洋葱伯克霍德菌的抗菌活性最高,为84.61%;其次为复方新诺明,敏感率69.23%;第3是左旋氧氟沙星和头孢吡肟,敏感性均为58.97%;头孢他啶排在第4位,敏感性为53、85%,其余抗生素敏感性均(40%。(多结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是一种高度天然耐药的重要的院内感染致病菌,为有效治疗和预防其感染,应进行动态细菌监测,使用中国兰琼脂作为常规培养基可提高临床对该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112例急性乳腺脓肿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元  姜天华 《四川医学》2004,25(2):213-214
为了解急性乳腺脓肿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我们抽取112份脓液标本,选择性接种血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做细菌培养,对病原菌用API鉴定条鉴定到种,并用K-B法作药物敏感试验。分离病原菌96株,阳性率为85.7%,现对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马云枫 《当代医学》2011,17(35):161-163
目的 通过分析2010~2011年临床呼吸科患者痰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帮助临床医生了解病原菌分布变化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 法 2010~2011年我院细菌室收集的呼吸道痰标本经血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进行增菌培养,分离出231例致病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细菌室定期进行国家或省质量控制评价.结果 分离出的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15.1%;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2.5%;白假丝酵母占11.6%;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占10.8%;鲍氏不动杆菌占9.52%.梅里埃ATB软件统计这5种菌的药物敏感情况.结论 为降低引起临床感染的微生物耐药菌株 不仅要避免使用光谱抗生素,同时也需要医疗系统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严格控制医院环境消毒灭菌,防止院内病菌流通传播造成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儿童腹泻病患者中沙门菌感染情况,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南宁市妇幼保健院肠道门诊的腹泻病患儿进行监测,采集可疑沙门菌感染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2008-2010年共监测儿童腹泻病例1942例,检测腹泻粪便标本1278份,分离到65株沙门菌,阳性检出率为5.09%,头孢类抗生素敏感率最高,敏感率在90%以上.每种抗菌药物均有耐药菌株.结论 头孢类抗生素是治疗儿童沙门菌感染腹泻病的首选药物.应加强儿童感染沙门菌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沙门菌耐药的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应用葡萄球菌A蛋白(SPA)协同凝集试验检测55株产毒性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结果与Y-1细胞培养法基本一致。此外,以血平板上培养菌用多粘菌素及三硝基甲苯溶解制备不耐热肠毒素,用协同凝集试验进行检测,结果较其它测毒方法敏感、特异、简单、经济、是一种检测不耐热肠毒素(LT)可行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基层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医学研究常用ICR品系小鼠,在建立窦状卵泡体外培养体系的基础上,研究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与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诱导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排卵的作用。方法:体外剥离得到大的窦状卵泡用于培养并建立适宜于研究诱导卵母细胞成熟及排卵的窦状卵泡体外培养模型,通过向培养液中添加LH和EGF诱导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排卵。结果:成功构建了ICR小鼠窦状卵泡体外培养模型,发现LH或EGF单独处理均可诱导卵泡卵母细胞成熟和卵丘扩展,而两者共同作用才能够诱导卵泡体外排卵。结论:LH/EGF促进ICR小鼠窦状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排卵。  相似文献   

13.
医院非发酵菌的感染及体外耐药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非发酵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6年12月分离的359株非发酵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P120NE进行细菌鉴定,K-8法做药敏试验,并用WHONET-5.4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685株,其中非发酵菌359株,359株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最高占53.2%,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25.1%)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8%)。非发酵菌感染部位以痰液(咽拭子)检出率最高占60.4%,其次是创面分泌物(32.9%)和尿(3.9%)。病区分布以老年病房最多占44.0%,其次是烧伤科(22.6%)和呼吸科(11.7%)。检出的非发酵菌对所监测的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非发酵菌的检出率高,且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产毒性和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分布,探讨毒力岛在大肠杆菌中的结构和功能。方法 对毒力岛的关键基因irp2、fyua和asn-intB进行PCR扩增和DNA测序,并对irp2和fyua进行原位杂交。结果 在检测的93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和10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irp2的检出率分别为32.25%(30/93)和30%(3/10),fyua的阳性率为21.51%(20/93)和30%(3/10),而且这些阳性菌株中的毒力岛大部分连接到天门冬氨酸tRNA(asn tRNA)位点。结论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产毒性和致病性大肠杆菌中较高的阳性率,对于大肠杆菌毒力的变化和毒力的调控以及细菌毒力的进化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鼠腺垂体细胞的体外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腺垂体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方法: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取腺垂体进行单细胞原代培养,动态观察培养细胞在体外生长的情况,并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进行鉴定。结果:1细胞形态学观察:腺垂体细胞呈圆形,折光性较强,边缘完整清楚有亮晕。培养2~4d,腺细胞仍为圆形,大部分直径减小,可见少量体积大的细胞,散在分布。培养7d以后,细胞开始变平、聚集成细胞簇。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体外培养1d后的成年大鼠垂体细胞进行L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LH阳性细胞体积大,散在分布,数目较少,约占2%~3%;阳性产物位于胞质内,呈棕黄色。结论:1纯采用机械分离也可以获得理想的腺垂体单细胞悬液;2培养1周内的腺垂体细胞外形变化不大,但绝大部分体积变小,有聚集的趋势;3大而散在的细胞为LH阳性细胞,约占腺垂体细胞的2%~3%。本实验为腺垂体细胞的体外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产毒性和致病性大肠杆菌中的分布,探讨毒力岛在大肠杆菌中的结构和功能。方法 对毒力岛的关键基因irp2,fyua和asn-intB进行PCR扩增和DNA测序,并对irp2和fyua进行原位杂交。结果 在检测的93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的10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基因irp2的检出率分别为32.25%(30/93)和30%(3/10),fyua的阳性率为21.51%(20/93)和30%(3/10)。而且这些阳性菌株中的毒力岛大部分连接到天门冬氨酸tRNA(asntRNA)位点。结论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强毒力岛在产毒性和致病性大肠肝菌中较高的阳性率,对于大肠杆菌毒力的变化和毒力的调控以及细菌毒力的进化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较量理想的定量分析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毒力表达的方法。方法 采用ELISA对ETEC毒力因子的 表达进行定量分析,并对ETEC毒力基因mRNA采用快速RNA提取、RNA-DNA杂交方法进行检测,用阳性单位定量 分析杂交反应产物的相对含量。结果ETEC两类毒力因子的表达均明显受环境因素的调控;毒力基因mRNA表达与 毒力因子表达高度相关;用RNA-DNA杂交法定量分析ETEC毒力表达变化比ELISA法敏感和特异。结论用阳性单 位对mRNA杂交反应产物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ETEC毒力表达可靠、实用。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at the Coast General Hospital in Mombasa, Kenya, during the dry month of March, 1984. Stool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from 81 infants and children aged 0-36 months and with diarrhea of less than 7 days' duration. 35 age-matched children, who visited the hospitals with complaints other than gastrointestinal, served as controls. None of the children had received previous antibiotic therapy. Stools were checked for 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 E. coli isolates were assayed for labile toxin (LT) and stable toxin (ST) production by the Biken test and the suckling mouse assay, respectively. 19 ETEC were isolated from children with diarrhea, constituting an isolation rate of 23.5%. No ETEC were isolated from the controls. ST producers predominated (94.7%).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ates of ETEC isolation increase with age.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16/19) ETEC caused diarrhea which was watery, with the number of motions ranging from 3 to 10 times. Fever was present in 9 patients. Mucus and blood were observed in very few cases. Vomiting was frequent (10/19) but abdominal pain was less common (5/10).  相似文献   

19.
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溶栓后随机分为穿心莲有效成分(API0134,API)组与对照组,治疗15d,均同时给予阿司匹林等药物。检测溶栓前后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结果表明,API组溶栓后72h血浆GMP-140浓度轻度增加,对照组显著性增加(P<0.01)。API组GMP-140在溶栓后72h和15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均为P<0.05)。API组1min和5min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72h,P<0.05;15d,P<0.01)。研究表明,API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抑制溶栓后血小板的活化,优于阿司匹林单独应用,因此API有可能用于临床预防溶栓后的再闭塞。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O157:H7(EHEC O157:H7)在云南战区感染性腹泻患者及猪粪便中检出情况。方法将标本接种mEC增菌液中增菌,免疫磁珠磁珠富集后,分别接种科玛嘉显O157显色琼脂和山梨醇麦康凯(S-MAC)琼脂平板培养,MUG初筛,肠杆菌科细菌生化鉴定编码系列(API-20E)和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生化分析仪鉴定。应用多重PCR扩增检测志贺毒素1、2(SLT1/SLT2)和侵袭相关基因。小白鼠腹腔注射法测定其毒力。K-B法做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从腹泻患者和猪中均检出EHEC O157:H7,具有志贺毒素SLT1/SLT2和侵袭相关基因的三个毒素基因。毒力试验使小白鼠发病死亡。药敏试验对14种抗生素敏感。结论云南战区存在EHEC O157:H7感染。建立和优化的多重PCR方法,能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EHEC O157:H7毒素基因,为重大食源性疾病处理、诊治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