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昕  吴云涛  冉龙艳  成元华 《海南医学》2014,(24):3717-3719
目的:探讨P27^KIP1、P21^WAF1和Bax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7^KIP1、P21^WAF1和Bax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阳性表达情况,并在良性组、潜在恶性组、恶性病例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55例胃肠道间质瘤中,P27^KIP1、P21^WAF1和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3%、54.5%、60%。P21WAF1、Bax在良性组的表达分别为21.4%、28.6%,而在潜在恶性组、恶性组明显增高。P27KIP1在良性组的表达率为64.3%,明显高于潜在恶性组、恶性组(21.4%、29.6%)。P27^KIP1、P21^WAF1和Bax三者在潜在恶性组、恶性组的表达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潜在恶性组与恶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7^KIP1、P21^WAF1和Bax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有无坏死、组织学分型无关,而与其恶性潜能分级相关。结论 P27KIP1的低表达、P21WAF1和Bax的高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恶性潜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中Bax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ax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良性、潜在恶性、恶性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55例胃肠道间质瘤中,33例(60.O%)Bax阳性表达.Bax在良性胃肠道间质瘤中表达较低(28.6%),而潜在恶性和恶性胃肠道间质瘤中Bax表达显著增高,分别达71.4%、70.3%.良性与潜在恶性、良性与恶性胃肠道间质瘤之间Bax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潜在恶性和恶性胃肠道间质瘤之间的Bax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有无坏死及组织学分型无关.结论 Bax检测可作为预测胃肠道间质瘤恶性潜能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间质瘤中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g XD  Zuo M  Pan K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9):1352-1354
目的研究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标本,同时取距瘤灶>5cm的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的表达。结果48例胃肠道间质瘤中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16%和58.33%。p27蛋白的低表达与间质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与间质瘤复发呈负相关(P<0.01)。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3,P<0.01)。结论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与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可作为评估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MP-9和Actin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胃肠道良性间质瘤、胃肠道恶性间质瘤和正常胃肠道组织中MMP-9和Actin的表达情况。结果:MMP-9和Actin在正常胃肠道组织和良性胃肠道间质瘤瘤细胞中呈阳性表达,而在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瘤细胞中呈阴性表达(p〈0.05)。结论:瘤细胞MMP-9和Actin表达阴性可能对恶性胃肠道间质瘤有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上颌窦鳞癌、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上颌窦炎性粘膜中P21WAF1/CIP1和P27KIP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上颌窦鳞癌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上颌窦鳞癌、20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0例上颌窦炎性黏膜中P21WAF1/CIP1和P27KIP1的表达情况.结果(1)在上颌窦鳞癌、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上颌窦炎性黏膜中,P21WAF1/CIP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65.0%、40.0%(P<0.05);P27KIP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75.0%、40.0%(P<0.05).(2)P21WAF1/CIP1和P27KIP1阳性表达率与上颌窦鳞癌的型别、T分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3)P21WAF1/CIP1在高、中和低分化的喉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2%(11/15)、58.9%(11/19)、25.0%(4/16)(P<0.05);P27KIP1在高、中和低分化的喉癌中阳性表达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上颌窦炎性黏膜、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及上颌窦鳞癌中,随病变加重,P21WAF1/CIP1、P27KIP1阳性表达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中Bax和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Bax和Ki- 6 7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5 2例胃肠道间质瘤中Bax和Ki -6 7的表达情况。结果 5 2例GIST中有2 9例表达Bax ,31例表达Ki 6 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 5 .8%和5 9.6 %。Bax和Ki- 6 7的表达与GIST的部位、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无关(P >0 .0 5 ) ,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 <0 .0 1) ,Bax和Ki -6 7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 .4 5 1,P =0 .0 0 1,Kappa =0 .4 4 9)。结论 Bax和Ki- 6 7在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两者可作为判断良恶性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CD117与CD34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CD1 1 7及 CD34在胃肠道间质瘤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 or,GIST)中的诊断价值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SP法检测 6 5例 GIST中的 CD1 1 7与 CD34的表达情况 ,并与胃肠道和软组织的平滑肌瘤、雪旺瘤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 :GIST中的 CD1 1 7阳性表达率为 92 % (6 0 / 6 5 ) ,CD34阳性表达率为 72 % (4 7/ 6 5 ) ,良性、潜在恶性和恶性GIST的 CD1 1 7和 CD34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D1 1 7:χ2 =1 .1 5 7,P >0 .0 5 ;CD34:χ2 =1 .2 1 6 ,P >0 .0 5 )。胃肠道和软组织平滑肌瘤和雪旺瘤 CD1 1 7与 CD34均阴性表达。结论 :CD1 1 7是胃肠道间质瘤特异而敏感的标记物 ,CD34亦可作为GIST一个较好的标记物 ,两者联合使用可提高 GIST的检出率 ,但 CD1 1 7和 CD34均不能作为 GIST分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李莉 《青海医药杂志》2009,39(11):17-2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21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应用CD117、CD34、SMA、S-100以及V im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镜下梭形细胞为主型14例(66.7%),上皮样细胞为主型5例(23.8%),混合细胞型2例(9.5%)。其中良性10例,潜在恶性4例,恶性7例,CD117阳性表达率85.7%(18/21)、CD34阳性率71.4%(15/21)。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常见的间叶性肿瘤,缺乏定向分化。CD117和CD34阳性表达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最可靠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中凋亡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TUNEL法观察40例胃肠道间质瘤凋亡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良性、潜在恶性、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凋亡指数(AI)为分别(1.51±0.32)、(1.37±0.17)、(1.02±0.04),良性和潜在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凋亡指数高于恶性胃肠道间质瘤(P<0.05).结论 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27和cyclinE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40例胃肠道间质瘤中p27和cyclinE的表达情况.结果 40例GIST中有22例表达p27,24例表达cyclin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和60.0%.p27和cyclinE的表达与GIST的部位、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27和cyclinE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r=-0.386, P=0.002).结论 p27和cyclinE在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两者可作为判断良恶性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27KIP1基因蛋白与LS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LSCC、40例喉不典型增生病变和20例喉正常粘膜中p^27KIP1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p^27KIP1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在LSCC、喉不典型增生病变和喉正常粘膜中p^27KIP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35/60)、67.5%(27/40)和90.0%(18/20)(P<0.05)。LSCC中颈淋巴结转移组p^27KIP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 在LSCC癌变过程中,p^27KIP1阳性表达率呈逐渐下降趋势。p^27KIP1表达的下调对喉癌发展起重要 作用  相似文献   

12.
32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形态学特点并探讨其组织发生。方法对32例胃肠道间质瘤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32例胃肠道间质瘤中,发生于胃21例,小肠8例,直肠1例,肠系膜2例。发病高峰年龄50~70岁。镜下观察,良性间质瘤3例,低度恶性潜能间质瘤20例,恶性间质瘤9例。免疫组化染色CD-117弥漫强阳性(27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免疫表型上表达KIT蛋白(CD-117)、组织学上以富于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的间叶源性肿瘤,该肿瘤生物学行为以潜在恶性和恶性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bcl-2、CD 117、CD 34等在肿瘤中的表达。结果 51例GIST中,CD 117和CD 3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76.5%;bcl-2阳性45例,阳性率为88.2%,其中良性、潜在恶性及恶性GIST中,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1.7%、82.8%,bcl-2阳性表达率与GIST良恶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cl-2蛋白可作为诊断GIST的辅助性标记物之一,但不能作为判断GIST良恶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厉学民  张家敏  毛根军  许龙堂  吴荣进  郑樟栋 《浙江医学》2010,32(11):1641-1642,164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3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胃肠道间质瘤发生于胃25例,十二指肠3例,小肠4例;胃镜或十二指肠镜检查26例,发现病灶24例;B超、CT检查12例,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10例。本组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病理诊断为良性间质瘤15例,潜在恶性7例,恶性10例。CD117阳性表达率96.9%(31/32),CD34阳性表达率90.6%(29/32)。有26例患者术后获得6~36个月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主要方法,CD117和CD34阳性是确诊胃肠道间质瘤的重要依据.手术切除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细胞周期因子cyclinD1,cyclinE,P27KIP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yclinD1,cyclinE,P27KIP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肝细胞癌组织标本及44例相应的癌旁肝组织标本中的cyclinD1,cyclinE,P27KIP1的表达.结果cyclinD1,cyclinE,P27KIP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P27KIP1的低表达,cyclinD1的过度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分期、有无转移显著相关.cyclinE过度表达者也易发生远处转移.肝癌组织中P27KIP1的低表达与cyclinE的过度表达有相关关系.P27KIP1阳性表达者术后生存率高.结论P27KIP1、cyclinD1作为调节细胞周期的重要因子,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P27KIP1是预测肝癌转移和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irh2和p27kip1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irh2与p27kip1分别在45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标本与20例正常皮肤标本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45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Pirh2的阳性表达率为68.89%(31/45),p27kip1的阳性表达率为17.78%(8/45);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irh2的阳性表达率为0%,p27kip1的阳性表达率为75.00%(15/20)。正常皮肤组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间比较,Pirh2与p27kip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的Pirh2与p27kip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Pirh2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增加,与p27Kip1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参与了皮肤黑色恶性素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D34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5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s)进行CD34、vimentin、Desmin、actin、S-100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35例胃肠道间质瘤(良性14例,潜在恶性9例,恶性12例)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率依次为vimentin 100%(35/35)、CD34 85.7%(30/35)、actin 22.9%(8/35)、S-100 20.0%(7/35)、Desmin 5.7%(2/35),良恶性GISTs免疫表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D34 在GIST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对其良恶性判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相结合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特征,阐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要点。方法:利用80点胃肠道间质瘤芯片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上述组织进行CD117、CD34、SMA、Desmin、Vimentin、NSE、S-100及Syn检测并分析其病理特点。同时以60点胃肠道平滑肌瘤与神经鞘瘤复合组织芯片作对比分析。结果:胃肠道间质瘤、平滑肌瘤、神经鞘瘤组织学上均以梭形细胞为主,恶性者出现明显异形性,伴多少不等出血、坏死、粘液变等。免疫组化染色胃肠道间质瘤CD117、CD34表达率分别为95.0%、84.3%,弥漫强阳性表达。平滑肌瘤CD117和CD34表达率分别为11.1%和20.0%,与胃肠道间质瘤组表达率差异具有显著性。神经鞘瘤中1例良性神经鞘瘤出现CD117表达,CD34未见表达。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中CD117和CD34呈高表达,是其敏感的标记物,部分可伴有肌源性标记物或神经源性标记物表达。组织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大样本的特点,为筛选肿瘤的免疫学标记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p^57KIP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 carcinoma,ID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IDC、15例乳腺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15例乳腺良性病变和15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p^57KIP2蛋白的表达。结果IDC、DCIS、乳腺良性病变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38%(22/64)、66.67%(10/15)、80.00%(12/15)、86.67%(13/15),在IDC与DCIS、IDC与乳腺良性病变、IDC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之间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IDC中,p^57KI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但与淋巴结转移阳性数目多少、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患者年龄无关(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p^57KIP2基因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在乳腺癌组织中,p^57KIP2蛋白低表达可能是乳腺组织恶性转变以及乳腺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20.
P57KIP2和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57KIP2和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7KIP2和PCNA蛋白在57例胃癌组织和48例非癌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57KIP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9%,明显低于非癌胃黏膜组的79.2%(P<0.05),高中分化腺癌组P57KIP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1.4%,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组的32.4%(P<0.05),P57KIP2蛋白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正相关;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7%,明显高于非癌胃黏膜组的58.3%(P<0.05),高中分化腺癌组PCNA阳性表达率为57.1%,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组的88.2%(P<0.05),PCNA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负相关;P57KIP2蛋白、PCNA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57KIP2蛋白的低表达和PCNA的高表达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两者的共同检测有助于胃癌恶性程度的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