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中连续动态监测血乳酸并联合中心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2014年于我科救治的4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进行分组,同时监测2组患者心排量(CO)、血乳酸(Lac)及乳酸清除率、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结果:比较治疗后12,24h两组研究对象的质量效果。结论:脓毒症患者积极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Pcv-aCO2≥6mmHg时仍提示全身组织灌注不足,Pcv-aCO2可以作为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ScvO270%的脓毒症患者进一步液体治疗的复苏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动脉-中心静脉氧含量差比值[central venous-to-arterial carbon dioxide difference/arterial-to-venous oxygen difference ratio,P(cv-a)CO2/C(a-cv)O2]在指导脓毒性休克早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2015至2017年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和重庆市中医院中心ICU入住的脓毒性休克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组(EGDT组,n=28)和EVLW联合P(cv-a)CO2/C(a-cv)O2组(P/C组,n=22)。监测指标:①所有患者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中心静脉压(CVP),并抽取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行血气分析,通过血气分析测定患者PaCO2、PcvCO2、PcvO2、ScvO2、Hbcv、PaO2、SaO2、Hba以及入ICU时和复苏6 h后血乳酸值。计算 P(cv-a)CO2/C(a-cv)O2。其中CaO2=1.34×Hba×SaO2+0.003×PaO2;CcvO2=1.34×Hbcv×ScvO2+0.003×PcvO2;C(a-cv)O2=CaO2-CcvO2;②P/C组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PiCCO),采用经肺热稀释法测血管外肺水(EVLW),每3 h 1次,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③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入ICU时血乳酸值-6 h后血乳酸值)/入ICU时血乳酸值×100%;④6 h内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比较;(5)统计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2组患者液体复苏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复苏6 h后MAP、ScvO2、复苏6 h达标率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C组复苏6 h后的乳酸清除率和每小时尿量均明显高于EGDT组(P<0.05);复苏液体量、CVP、P(cv-a)CO2/C(a-cv)O2、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均明显低于EGDT组(P<0.05);2组患者28 d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外肺水联合P(cv-a)CO2/C(a-cv)O2联合指导下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能尽早且更准确地判断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组织灌注状态和容量负荷状态,指导临床合理的液体治疗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96-99
目的 探讨ICU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中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的有效性。方法 将本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40例ICU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在液体复苏期间进行常规检测,A组在常规检测基础上增加血乳酸指导、B组在常规检测基础上增加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患者入住ICU及时给予液体复苏治疗,记录各组患者的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复苏0 h时的各项指标与复苏6 h时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6 h时的HR、CVP、Lac、Pcv-aCO_2、ScvO_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患者(P0.05)。B组患者的治疗1周死亡率与治疗4周死亡率均低于A组(P0.05);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APACHEⅡ评分、Lac清除率、Lac水平、ScvO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CU脓毒症患者容量管理中应用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效果有统计学意义,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氧合指数(PaO2/FiO2)预测急性左心衰竭(ALHF)患者机械通气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5年5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ICU收治的ALHF患者48例,入院立即监测患者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标准碱剩余(SBE)、动脉血乳酸(Lac),入院6 h再次检测Lac,计算入院时PaO2/FiO2及6 h乳酸清除率。并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析PaO2/FiO2与性别、年龄、是否机械通气、是否死亡、PaO2、PaCO2、SaO2、SBE、Lac、6 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的关系,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PaO2/FiO2判断机械通气及死亡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找出临界值进一步对ALHF进行危险分层。结果 ALHF患者PaO2/FiO2为(196.7±51.2),15例患者行机械通气,6例患者死亡。PaO2/FiO2与机械通气、死亡、Lac、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与PaO2、SaO2呈正相关关系(P<0.05);PaO2/FiO2与性别、年龄、住院时间、PaCO2、SBE、6 h乳酸清除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ROC曲线显示,PaO2/FiO2为176.6时,预测机械通气的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80.0%,AUC=0.782,OR值为0.066;PaO2/FiO2为150.8时,预测死亡的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60.0%,AUC=0.798,OR值为0.135。<机械通气/死亡PaO2/FiO2临界值者的APACHEⅡ评分均高于>机械通气/死亡PaO2/FiO2临界值者的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68,P<0.001;Z=-6.077,P<0.001)。结论 PaO2/FiO2水平可以判断ALHF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可预测是否需要机械通气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联合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arterial difference of CO2 partial pressure,P(cv-a)CO2)在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5至2018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和重庆市中医院ICU入住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EGDT组)和EVLW联合P(cv-a)CO2目标导向组(EP组)。EGDT组按照常规方案进行液体复苏,EP组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量监测技术(pulse-induced contour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下行液体复苏。比较2组复苏6 h达标率、复苏液体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每小时公斤体质量尿量、乳酸清除率、P(cv-a)CO2、EVLW及28 d病死率。结果:EP组每小时公斤体质量尿量和乳酸清除率均明显高于EGDT组(P<0.05);复苏6 h液体量、CVP、血管活性药物用量、P(cv-a)CO2、EVLW和28 d病死率均明显低于EGDT组(P<0.05);2组间复苏6 h达标率、MAP、ScvO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VLE联合P(cv-a)CO2指导脓毒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能尽早且更准确地判断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组织灌注状态和容量负荷状态,指导合理的液体复苏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动态监测血乳酸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从而为实施有效的干预对策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48例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30例,72 h内存活并重要脏器功能稳定;对照组8例,72 h内病情持续恶化或死亡,比较两组患者动态监测0h、6h、12h、24h、48 h、72 h血LAC、ScvO2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LAC水平0~12 h监测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24~72 h监测LAC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LAC水平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LAC水平动态监测0~72 h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ScvO2含量监测至6h后逐渐升高,且6~72 h监测ScvO2含量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ScvO2含量从6~72 h监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 早期动态监测血乳酸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可以判断脓毒症休克患者的预后,有利于发现脓毒症休克病情变化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宋佳  龚仕金  周娟娣  严静  李莉  王敏佳  胡伟航  贾圣伟 《浙江医学》2015,37(18):1529-1531,1553
目的 探讨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初步液体复苏后,采用心功能指数 (CFI) 评估多巴酚丁胺对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 (EVLWI)、组织灌注及氧代谢的影响。 方法 选择 ICU 中感染性休克患者 60 例,均置入 PiCCO 导管,接受初步液体复苏后 GEDVI≥680ml/m2 且 SVV<10%,应用多巴酚丁胺并于 6h 后根据 CFI 将患者分为 CFI 达标组 32 例(CFI≥4.1)和 CFI 未达标组 28 例(CFI<4.1),分别记录应用多巴酚丁胺前及 6h 后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指数 (C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EVLWI、CFI、全心射血分数(GEF)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乳酸、乳酸清除率、氧合指数(PO2/FiO2)、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等全身灌注及氧代谢指标。 结果 达标组患者 CI、CFI、GEF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GEDVI、EVLWI 较治 疗前明显降低(均 P<0.05)。与未达标组用药 6h 后相比,达标组患者 CI、CFI、GEF 升高更明显(均 P<0.05),EVLWI 下降更明显(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乳酸水平均逐渐下降,达标组较未达标组患者乳酸降低更明显(P<0.05),乳酸清除率更高(P<0.05)。治疗后, 达标组较未达标组 ScvO2 达标(即 ScvO2≥70%)的例数更多(P<0.05)。 结论 经过初步液体复苏后 GEDVI≥680ml/m2 且 SVV< 10%的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应用多巴酚丁胺优化心脏收缩功能,CFI≥4.1 时患者 EVLWI 明显降低、组织灌注及氧代谢水平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检测乳酸清除率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指导严重感染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0例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ScvO2组(B组)和乳酸清除率组(C组),每组10例。A组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期间给予常规基本监测,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添加复苏指标ScvO2>70%,C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添加复苏指标乳酸清除率>10%,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和ICU滞留时间。结果三组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及7 d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C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ICU滞留时间A组患者明显长于B、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vO2和乳酸清除率均可用于指导严重感染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均可作为预后的重要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容量复苏达标后液体正负平衡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影响。方法选择经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的SAP患者42例,根据复苏达标后48h液体出入量分为正平衡组及负平衡组,记录并比较复苏达标后0、24、48h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氧合指数(PO2/FiO2)、膀胱内压(IAP)、血浆脑钠肽(BNP)、血乳酸及每24h液体出入量、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CRRT时间。结果负平衡组较正平衡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均P<0.05)。CRRT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容量复苏后24、48h负平衡组EVLWI、IAP、血乳酸均低于正平衡组(均P<0.05), PO2/FiO2高于正平衡组(均P<0.05),BNP在48h低于正平衡组(P<0.05)。结论 SAP患者容量复苏达标后宜采用适度液体负平衡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管理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5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出入量负平衡方式进行液体管理,对照组采用出入量平衡方式进行液体管理。动态监测入科后1、3、7 d氧合指数( PO2/FiO2)、血乳酸( Lac)、中心静脉压( CVP)、平均动脉压( MAP)、心脏指数( CI)、血管外肺水指数( EVLWI)、血浆脑利钠肽( BNP)水平,并进行肺损伤评分,记录ICU住院期间7 d内24 h液体日平均液体平衡量和急性肾损伤( AKI)发生率、肺复张次数、ICU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结果入科后3、7 d,两组PO2/FiO2较入科后1 d明显升高(P<0.05),Lac、EVLWI、BNP、肺损伤评分均较入科后1 d明显下降(P<0.05),两组CVP、MAP、CI均呈下降趋势,入科后7 d与入科后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科后3、7 d,观察组PO2/FiO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Lac、EVLWI、BNP、肺损伤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0.05),而两组CVP、MAP、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7 d内日平均液体平衡量(绝对值)大于对照组(P<0.05),肺复张次数、ICU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7 d内AKI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管理可改善ARDS患者的肺功能,减少肺复张,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ARDS患者实施24 h出入量负平衡进行限制性液体管理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罗建  张伟文 《浙江医学》2014,(4):311-313
目的:了解尿源性脓毒症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尿源性脓毒症休克患者30例,同期其他脓毒症休克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6h和12h的血流动力学参数,24h复苏所需液体正平衡量,病程需去甲肾上腺素总量,心脏和肾脏损伤情况及28d病死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6、12h的CVP、MAP、ScvO2明显升高、SVV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第1个24h复苏液体正平衡总量较对照组少,心肌损伤发生率和急性肾功能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需要去甲肾上腺素维持的总量较对照组多,28d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尿源性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具有心肌损伤,急性肾功能损伤发生率高,对容量复苏接受能力差,易发生心功能衰竭的特点。液体复苏需在严密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目标导向干预对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功能改善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早期目标导向干预。分别记录两组干预前和干预6 h后循环功能(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氧合功能〔中心静脉血氧浓度(Scv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肾功能(尿量、血肌酐)指标,统计两组患者干预30 d后生存人数、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费用,用于评价两组患者功能改善、生存率以及治疗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心率、ScvO2、PaO2、PaO2/FiO2、尿量、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 h后观察组患者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ScvO2、PaO2、PaO2/FiO2、尿量较对照组升高,心率、血肌酐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30 d后总生存率为69.1%(47/68),高于对照组的41.2%(28/68)(χ2=10.731,P<0.001)。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目标导向干预应用于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功能和治疗情况,提高生存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早期可以预测需要机械通气的指标。方法  回顾该院2012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AOPP患者58例,根据患者24 h内是否行机械通气治疗,将患者分为机械通气组和非机械通气组。统计患者入院的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初始乳酸(Lac)及入院6 h 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标准碱剩余(SBE)、全血乙酰胆碱酯酶(AchE)、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6 h乳酸清除率(6 h-LCR)、中毒严重程度评分(PSS)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两组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其与机械通气的相关性,观察各相关指标预测需要机械通气的能力,并比较其优越性。结果  机械通气组的APACHEⅡ评分、PSS、P(A-a)O2高于非机械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机械通气组SBE、AchE、SaO2、PaO2、PaO2/FiO2低于非机械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年龄、性别、Map、Lac、6 h-LCR、ScvO2、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机械通气与APACHEⅡ评分、PSS评分、SBE、AChE、SaO2、PaO2、PaO2/FiO2、P(A-a)O2显著相关性(r =0.661,0.647,-0.396,-0.371,-0.367,-0.504,-0.684,0.439,P <0.05)。对需要机械通气的预测能力:APACHEⅡ、PSS、P(A-a)O2、SBE、AChE、SaO2、PaO2、PaO2/FiO2的AUC分别为0.883、0.885、0.772、0.742、0.731、0.759、0.801和0.927。敏感性分别为92.60%、55.60%、77.80%、77.40%、71.00%、74.20%、77.40%和87.10%。特异性分别为71.00%、90.30%、74.20%、49.10%、66.70%、77.80%、70.40%和85.20%。■值分别为26.25、15.00、23.18、0.43、0.18、0.85、0.08和0.35。结论  AOPP早期可以预测需要机械通气的指标有APACHEⅡ、PSS、P(A-a)O2、SBE、AchE、SaO2、PaO2、PaO2/FiO2,其中以PaO2/FiO2最优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完全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术后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心脏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连续收治的50例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完全胸腔镜下行手术治疗,分别监测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0、6、12、18h) Pcv‐aCO2、ScvO2、左室射血分数(EF)变化。结果患者行胸腔镜心脏术后同时间点 Pcv-aCO2逐渐降低,ScvO2逐渐升高,EF逐渐增加,(P均<0.05);术后 Pcv‐aCO2与ScvO2、EF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02、-0.502;P均<0.05)。结论 Pcv‐aCO2和 ScvO2之间具有相关性,可用于胸腔镜下体外循环手术后心脏功能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宣白承气汤对肺炎所致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84例肺炎致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宣白承气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乳酸(lactate acid,Lac)浓度、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superior vena cava oxygen saturation,ScvO2)、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及社区获得性肺炎评分量表(confusion, urea, respiratory rate, blood pressure, age≥65,CURB-65)、序贯器官衰竭评估量表(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Lac、PCT均显著降低(P<0.05),ScvO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Lac降低程度和ScvO2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CURB-65评分、SOFA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CURB-65、SOFA评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宣白承气汤能改善肺炎所致脓毒症患者的灌注指标,减轻炎症反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Pcv-aCO2)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容量监测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失血性休克患者19例,均留置PICCO监测导管和中心静脉导管。分别于入组时和入组后6 h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和Pcv-aCO2,计算血乳酸清除率。根据PIC-CO监测数据判断液体复苏是否充分。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确定Pcv-aCO2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容量状态的预测价值。结果入组时与入组后6 h心率、平均动脉压、ScvO2、血乳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入组时与入组后Pcv-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入组时和入组后6 h Pcv-aCO2预测复苏不足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0.958。入组时Pcv-aCO2临界值取4.5时,敏感度100%,特异度83.3%。入组后6 h Pcv-aCO2临界值取5.5时,敏感度85.7%,特异度91.7%。结论 Pcv-aCO2对失血性患者复苏不足的预测价值优于ScvO2和乳酸清除率。复苏开始时Pcv-aCO2大于4.5 mmHg或复苏后6 h Pcv-aCO2大于5.5 mmHg均提示复苏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静脉- 动脉血二氧化碳含量差与动脉- 静脉血氧含量差的比值(CvaCO 2/Ca-vO2)、乳酸与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指数(IVCrvi)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 年6 月—2018 年2 月 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6 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A 组(23 例)、B 组(21 例)及C 组(22 例)。采 用连续多普勒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测仪记录患者血流动力学数据,在抗感染、早期复苏等基础上,A 组加用 Cv-aCO2/Ca-vO2<1.1 作为24 h 复苏终点指导治疗;B 组加用乳酸清除率>50% 作为24 h 复苏终点指导治 疗;C 组加用IVCrvi<30% 作为24 h 复苏终点指导治疗。观察3 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 Ⅱ(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 气指数(PaO2/FiO2)、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每搏量变异度(SVV)、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 力指数(SVRI)、降钙素原(PCT)及28 d 病死率等变化。结果 3 组治疗前APACHE Ⅱ评分、SOFA 评分、 MAP、血乳酸水平及PCT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 组治疗6 h 后CVP 水平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0.05);3 组MAP 值、达到目标MAP 所需液体量、PaO2/FiO2、心率(HR)及乳酸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 组治疗24 h 后,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 CO2)、SVRI 及脑肽 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ScvO2、WBC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 组治疗7 d 后, CI、SVRI、氧输送(DO2)及PCT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SVV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 组28 d 总CBP 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 时间及28 d 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Cv-aCO2/Ca-vO2、乳酸清除率与IVCrvi 有关。  相似文献   

18.
杨帆  周伟  刘薇  赵坤  郑梁  张翔 《西部医学》2018,30(4):543-548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对烧伤脓毒症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入我院经烧伤科收治符合研究标准的烧伤患者28例。根据烧伤脓毒症患者的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烧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1d、治疗后24、48h血液中WBC、Lac、Na+、PCT、PaO2/FiO2、BUN、Scr 及炎症因子TNF α、IL-6、IL-8水平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1d相比,治疗后24、48h观察组氧合指数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在同一治疗时间点中氧合指数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24、48h La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24、48h的Lac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Lac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Scr浓度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P<0.05),同一时间点观察组Scr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或P<0.001);观察组治疗后24、48h的BUN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同一治疗时间点Scr、BUN水平具有差异性(P<0.05);治疗后WBC计数呈下降趋势,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同一治疗时间点WBC计数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治疗时间点较治疗前Na+浓度均有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各治疗时间点比较观察组血清Na+浓度下降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PCT表达水平呈下降的趋势(P<0.05);同一时间点观察组PCT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治疗后TNF a、IL 6与IL 8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48h的TNF-a、IL-6与IL-8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佳(P<0.05);两组间治疗后各时间点TNF a、IL 6与IL 8的表达水平具有差异(P<0.05)。结论烧伤脓毒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炎症介质因子,改善烧伤脓毒症患者的脏器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是治疗烧伤脓毒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在指导多发伤并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多发伤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63例,分为两组,A组32例,B组31例。A组检测中心静脉压(CVP)及平均动脉压(MAP)指导补液,以CVP达到8~12mmHg,MAP达到(65±5)mmHg以上,作为液体复苏治疗的目标。B组在达到上述CVP及MAP的基础上,计算乳酸清除率,以乳酸清除率大于或等于10%作为复苏治疗的目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h液体复苏达标率及乳酸清除率大于或等于10%的比例、术后24h输液量的差异,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器官功能不全发生情况,ICU住院日。结果2h液体复苏达标率的比例A组高于B组(P<0.01)、24h内输入液体量B组大于A组(P<0.01)。但两组术后24h液体复苏达标率(≥10%)的比例、输入红细胞及血浆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器官功能不全比例高于B组(P<0.05),A组ICU平均住院日高于B组(P<0.01)。结论在监测CVP及MAP的基础上,使用乳酸清除率作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的指导目标,可能减少患者器官功能不全发生,缩短ICU住院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FloTrac/Vigileo系统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在指导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4例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压组(CVP组)、每搏量组(SV组)及PLR组,在接受常规感染性休克治疗基础上,分别监测CVP、SV及PLR时的SV值,观察3组患者液体复苏后6h及24 h的乳酸(Lac)、脑钠肽(BNP)、氧合指数(PO2/FiO2,P/F)和补液量,同时比较血管活性药物平均使用时间及28 d生存率.结果:液体复苏6h时,CVP组补液量和BNP值均明显高于SV组及PLR组(P<0.05),Lac和P/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组与PLR组间Lac、BNP、P/F及补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补液量,CVP组>SV组>PLR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CVP组<SV组<PLR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组BNP低于CVP组及S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P组与SV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Lac、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平均时间及28 d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loTrac/Vigileo系统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在指导老年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比传统CVP监测更精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