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NF-α和IL-10基因多态性预测肾移植效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NF-α和IL-10基因多态性预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126例肾移植患者进行TNF-α和IL-10基因型检测。结果: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TNF-α为高分泌基因型的患者显著高于低分泌基因型者(P<0.01),IL-10为高分泌基因型的患者显著高于低分泌基因型者(P<0.05),TNF-α与IL-10均为高分泌基因型的患者比所有其他基因型组合者高(P<0.01),TNF-α与IL-10均为低分泌基因型患者比所有其他基因型组合者低(P<0.05),结论:常规检测TNF-α和IL-10基因多态性对于预测移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居彬  熊灏  马黄花 《广西医学》2002,24(2):180-18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急性白血病(AL)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AL患IL-6含量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ALL又明显高于AML(P<0.05);TNF-α也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ALL与AML两组间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L-6、TNF-α水平与AL发病,发展有密切相关;IL-6水平与白血病类型有关;而TNF-α水平与白血病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霞  梁敏坚  罗敏琪  陈忠城 《广东医学》2002,23(11):1157-1158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对照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2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均<0.01),且患病期其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P<0.05和P<0.01),另外,精神分裂症患者IL-2和IL-6瓣高低与其性别、病程、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家族史有关(P均<0.01),但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其患病期细胞因子水平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遗传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心衰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观察不同病因和心功能改善后TNFα和IL-6水平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57主衰患者治疗前后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 中重度心衰组患者血清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中度心衰组(P<0.01),所有心衰患者血清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中重度心患者高于轻中度肾衰患者(P<0.01),不同病因心衰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经治疗心功能改善后,中重度心衰组患者血清TNFα和TL-6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中重度心衰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升高,且随着心功能改善而降低,细胞因子水平与心衰病因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及羊水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正常足月孕妇及IUGR孕妇血清及羊水中IL-1β及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UGR组与正常分娩组孕妇血清中IL-1β、TNF1-α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UGR组羊水中IL-1β明显低于对照组,TNF-α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存在显性差异(P<0.01);在预测IUGR方面,羊水中TNF-α水平变化较IL1β更有价值。结论:羊水中IL-1β及TNF-α水平变化与IUGR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机消毒方法对手术合并COPD吸入性麻醉患者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吸入全麻下行择期腹部手术且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术中行双腔导管左侧支气管内插管,A组患者使用术前经环氧乙烷浸泡消毒的麻醉机,B组患者使用术前采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消毒的麻醉机,测定两组插管后即时( T0)及插管后2h( T1)、4h( T2)血清、肺泡灌洗液( BALF)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1β( IL-1β)、白介素-2( IL-2)、白介素-6( IL-6)、白介素-8( IL-8)浓度。结果: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浓度随插管时间延长而升高,但各时间点血清细胞因子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A组T0、T1、T2时IL-2浓度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T1、T2时TNF-α浓度显著低于B组,T2时IL-8浓度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使用环氧乙烷对麻醉机进行消毒,对COPD吸入性麻醉患者气道炎症反应影响小,消毒效果优于2%戊二醛溶液,可起到一定的气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对细胞因子系列(IL-1、IL-4、IL-10及TNFα)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新风胶囊组,雷公藤多苷片(TPT)组和甲氨喋呤TX)治疗组,每组10只,制备完全佐剂并分别向除正常组以外的其余动物右后足跖皮内注射0.05ml致炎,观察各组血清中各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新风胶囊治疗组,TPT治疗组及MTX治疗组治疗后大鼠的关节炎指数(AI)显降低(P<0.05或P<0.01),新风胶囊治疗组给药后体质量增加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性(P>0.05);TPT治疗组及MTX治疗组给药前后体质量增加值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新风胶囊治疗组(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新风胶囊治疗组的IL-1,TNFα显降低,IL-4,IL-10显升高(P<0.01),并与其余两治疗组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新风胶囊与MTX,TPT一样能降低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AI,而在增加大鼠体质量方面优于TPT和MTX,新风胶囊可能通过下调致炎因子(IL-1,TNFα),上调抗炎因子(IL-4,IL-10),抑制致炎效应,增强抗炎效应,从而达到降低AI,消除肿胀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44例CHF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TNF-α和IL-6浓度,将CHF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15d后重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CHF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与心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CHF组患者经15d治疗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但辛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6 更为明显(P<0.05),结论:CHF患者血清TNT-α和IL-6水平明显增高且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能进一步降低TNF-α和IL-6的水平,提示辛伐他汀可能具有减缓心脏损伤的进程、保护和改善CHF患者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急性胰腺炎急性期血清TNF-α、IL-6和IL-10的变化。方法 分别以1%和5%牛磺胆酸钠(0.1ml/100g)胰胆管注射建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AEP)和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平均分为Sham(假手术)组,AEP组,ANP组3组。分别于造模后3h,6h处死8只动物,分别观察血清TNF-α、IL-6和IL-10的变化。结果 ANP组和AEP组血清TNF-α、IL-6和IL-10显著升高(均P<0.001)。造模后6h的血清TNF-α,3h和6h的血清IL-6,IL-10在ANP组均较AEP组为高(分别P<0.05,P<0.001,P<0.05)。ANP组血清TNF-α、IL-6水平在造模后6h比3h为高(均P<0.05)。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细胞因子(TNF-α、IL-6,IL-10)起了重要的作用。IL-6有助于早期判断胰腺坏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儿血循环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福辛普利对它的影响。方法:测定29例CHF患儿和21例无CHF的心脏病患者血清TNF-α的浓度,29例CHF患儿又随机分为加用福辛普利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TNF-α浓度及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显像仪测定CHF患儿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组血清TNF-α浓度明显高于无CHF的心脏病患儿组;治疗4周后,福辛普利组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1),LVEF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TNF-α虽有下降,LVEF虽有提高,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HF患儿血循环TNF-α水平升高;福辛普利具有降低血循环TNF-α水平及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肺癌患者血清与癌肿块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患血清与癌肿块中白介素-8(IL-8),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sVAM-1)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12例正常对照,17例肺癌患手术前后IL-8,IL-18,TNFα,sVCAM-1在血清和癌旁肺组织,癌组织中的含量。结果:肺癌患手术前后血清中的IL-8,IL-18,TNFα,sVCAM-1含量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有显差异(P值均<0.01),术后与术前两组比较术后TNFα含量有明显下降(P<0.05),其余3项指标有一定下降但无显差异,癌肿块中IL-8,IL-18,TNFα,sVCAM-1含量比癌旁组织中的含量4项指标均显增高(P<0.01,P<0.05),结论:测定血清中的IL-8,IL-18,TNFα,sVCAM-1对肺癌的诊断及判断预后,鉴别良,恶性肿瘤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IL -6和TNF-α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的不同时间IL-6和TNF-α的变化,探索细胞因子在肾脏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肾脏I-R损伤模型,分别在缺血和再灌注1、4和24h时取血和肾组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缺血组及再灌注4h(R4h)和24h(R24h)组IL-6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再灌注1h组与对照组相当,但显著高于缺血组(P<0.01)。IL-6含量的动态变化在肾组织和血液中呈直线正相关(P<0.05)。肾组织中TNF-α含量在缺血和再灌注1h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中TNF-α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鼠肾脏I-R时肾组织和血液中IL-6含量随时间的推迟而降低,而肾组织中TNF-α含量在早期增加。  相似文献   

13.
重组血管活性肠肽基因质粒治疗大鼠胶原性关节炎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重组血管活性肠肽(pcDNA3.1+/VIP)质粒治疗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CIA)对血清TNF—α、IL~2、IL-4表达的影响和病理变化,探讨VIP基因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以Ⅱ型胶原诱导的大鼠关节炎作为CIA模型,重组血管活性肠肽质粒关节腔内注射治疗CIA,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检测血清TNF—α、IL-2和IL-4的表达,观察病理变化和整体疗效。结果:①病理切片显示CIA模型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并存在骨和软骨破坏,VIP治疗组可显著减轻关节炎性病理改变;②细胞因子测定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各对照组血清TNF—α、IL-2水平显著升高(P〈0.05),IL-4水平减低(P〈0.05);与各对照组相比,各重组VIP质粒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2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IL-4表达则升高(P〈0.05)。结论:血管活性肠肽基因质粒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大鼠CIA具有显著的疗效,有望成为RA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肺癌患者血清白介素—2和肿瘤坏死因子—α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宏思  黄卫彤 《广西医学》2001,23(4):769-770
目的:探讨白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肺癌者的关系。方法:以放免法分别测定76例肺癌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IL-2和TNF-α水平,并以32例健康者作对照组,结果:肺癌组血清IL-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001),且其水平的降低与病情密切相关,而TNF-α水平则较这对照组明显升高,肿瘤越到晚期,其水平升高越显著(P<0.00001)。结论:肺癌患者血清IL-2水平降低,而TNF-α水平升高,提示IL-2和TNF-α水平的检测中作为判断肺癌者及其病情变化与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乌司他丁对婴幼儿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乌司他汀(Ulinastatin)对婴幼儿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4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B组UTI 1万UI/kg,C组UTI 2万UI/kg。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开放主动脉后5min(T2),CPB结束后2h(T3),6h(T4),和24h(T5)各时点采集血样,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分别于术后2h和6h记录气道平均压,吸入氧浓度和动脉血气,计算肺泡氧合指数(OI)。结果 血浆IL-6的水平在体外循环中及术后各时点C组较A组明显降低(P<0.05),IL-10的浓度体外循环中及术后各时点C组较A组显著升高(P<0.05),TNF-α的浓度体外循环中C组低于A组(P<0.05),IL-8的水平3组各时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OIC组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UTI2万UI/kg可抑制IL-6的释放,对TNF-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IL-10的释放明显上调。UTI通过上调IL-10的抗炎作用和对炎性介质不同程度的抑制,可减轻体外循环后的炎性反应,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清E2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并探讨IL-6与E2的关系。方法:行开腹输卵管峡部结扎后切除双侧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和骨组织培养液(RPML1640)中IL-6含量,血清E2用RIA法测定,同步用IBAS计算机全自动图象分析系统对不脱钙组织行形态计量学指标测量。结果:去势后早期(≤4周)即有血中和骨组织中IL-6升高和E2下降(P<0.05)。随着去势时间延长(4-22周),骨组织中IL-6浓度高于血中浓度(P<0.05),血中IL-6与E2呈高度负相关(r=-0.63,P<0.01),并出现骨小梁体积减小和骨小梁平均厚度减少以及骨吸收表面增大等骨质疏松形态计量学参数变化(P均<0.01)。去势大鼠血或骨组织中IL—6浓度在术后4—22周之间升高的程度无显著性,而骨组织中IL-6与骨形态计量学各参数的相关程度依次为RS>MTT>FS>TBV。结论:IL-6可能参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并造成骨组织形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探讨其对多发伤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25例严重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经中心静脉插管留置单针双腔导管,使用Baxter BM25机器行高容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Hv-CVVH)方式治疗。于CBP治疗前和治疗后2h、4h、6h、8h时分别抽取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IL-1、IL-8的含量,并在每日早晨抽取静脉血检测Bun、Scr、K^ 的浓度,同时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结果:25例患者CBP后血清Bun、Scr、K^ 均逐渐明显下降(P<0.05或<0.01),血浆TNF-α、IL-1、IL-8水平均逐渐降低(P<0.05),血浆IL-6水平在CBP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BP能清除多发伤合并MODS患者血浆中多种细胞因子,并可以改善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0例脑梗死患急性期、恢复期血清中TNF-α和IL-1β含量,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期、恢复期脑梗死患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较对照组显增高(P<0.01),急性期又较恢复期高(P<0.05),增高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体积大小密切相关。结论:TNF-α和IL-1β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炎症反应和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探讨活血化瘀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2( IL-2),白介素-4( IL-4),白介素-10( 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0.9%甲硝唑溶液静脉滴注,250mL1次/d,30d为1疗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小腹外敷2次/d,30min/次,30d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IL-4、IL-10及TNF-α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的评价。结果:治疗30d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71.79%,(χ2=5.57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带增多、子宫压痛及盆腔积液等临床症状发生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χ2=3.852,6.221,5.278,P<0.05);两组患者血清IL-2、IL-4、IL-10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t=3.771,2.564,2.103,4.428,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各发生3例(7.69%)和6例(15.38%),症状较轻,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30,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具有显著上调血清IL-2、IL-4、IL-10和降低TNF-α水平和抑制盆腔慢性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中超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6(IL -6)和白细胞介素-8(IL -8)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住院和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 )131例,根据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三组。单纯糖尿病组(DM 组)4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45例(DN1组),糖尿病肾病组42例(DN2组),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TL 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标本血清中的 hs - CRP 、Hcy 、TNF -α、IL -6 和 IL -8 水平,并应用 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三组糖尿病组血清 hs - CRP 、Hcy 、TNF-α、IL -6 和 IL -8 浓度均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 DN2组高于 DM 组(P <0.05),UAER 与 hs - CRP 、Hcy 、TNF -α、IL -6 和 IL -8 均成正相关(r 均 P <0.05)。结论 hs - CRP 、Hcy 、TNF -α、IL -6 、IL -8 及是2型 DN 病理生理过程中重要的炎症介质,在2型 DN 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其水平有助于 DN 病情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