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23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331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82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44篇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储存式自体血回输技术与前列腺癌(PCa)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探讨该技术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中的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对比近5年在我院接受RP的随访病例45例,其中储存式自体血回输组(A组)20例,异体血输注组(B组)25例。定期随访tPSA、fPSA、直肠指捡及MRI检查等监测指标,判定肿瘤有无生化复发或转移,分析其组间差异。结果:A组T_(1a)~T_(1b)期8例、T_(2a)~T_(2c) 12例;B组T_(1a)~T_(1b)期14例、T_(2a)~T_(2c) 11例。A组自体输血量800 ml,B组输血量400~1 200 ml。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病理检查Gleason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66个月;两组病例术后12个月、术后12~24个月、术后24~36个月、术后36~48个月、术后48个月以上tPSA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储存式自体血回收技术对于RP患者是安全的,并不增加肿瘤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药物有许多,归纳起来大体上可分为五大类。  相似文献   
3.
血脂异常的治疗包括两大类方法:药物性降脂治疗和非药物性降脂治疗。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在临床上较为常用,其降脂效果肯定,病人常易于接受,但也有其局限性。非药物性降脂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血浆净化、外科手术和基因治疗等。其中饮食治疗因为是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所以已被普遍采用。血浆净化和外科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性降脂治疗的补充,目前已很少采用。基因治疗是充满希望的治疗措施,但也仅适用于极少数严重的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4.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要点及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于2007年5月发表,主要由6大部分组成,即血脂与脂蛋白,血脂检测及临床意义,血脂异常分类,血脂异常的检出与心血管病整体危险评估,降脂治疗在冠心病防治中的循证医学证据,血脂异常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部位脂肪组织的分泌功能 ,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和他汀类药物对脂肪组织分泌白细胞介素 6和Ⅰ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的影响。方法 检测体外培养的人内脏及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在加用阿托伐他汀及血管紧张素Ⅱ作用前后白细胞介素 6和Ⅰ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的分泌水平。结果 内脏脂肪组织分泌白细胞介素 6 (16 5 3± 339pg/ g组织 )高于皮下脂肪组织 (116 3± 733pg/ g组织 ,P <0 .0 1) ,内脏脂肪组织分泌Ⅰ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10 0± 30ng/ g组织 )也高于皮下脂肪组织 (6 8± 14ng/ g组织 ,P <0 .0 1)。内脏及皮下脂肪组织分泌的白细胞介素 6与体质指数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85和 0 .6 9,P <0 .0 1)。内脏及皮下脂肪组织分泌的Ⅰ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与体质指数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6 3和 0 .71,P <0 .0 1)。血管紧张素Ⅱ使内脏及皮下脂肪分泌白细胞介素 6分别增加 19%和 18% ,使内脏及皮下脂肪分泌Ⅰ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分别增加 15 %和 14 % ;阿托伐他汀使内脏及皮下脂肪分泌白细胞介素 6分别减少 2 5 %和 2 1% ,使内脏及皮下脂肪分泌Ⅰ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分别减少 17%和 16 %。结论 人体不同部位的脂肪组织分泌炎性细胞因子和纤溶物质存在差异 ,且与肥胖有关。血管紧张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强效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药物。控制血脂对预防心血管疾病风险极为重要。及早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降低糖尿病心血管风险意义重大。然而,多个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后显示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新发糖尿病,相关机制仍不明确。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降脂治疗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水平 《医学临床研究》2002,19(11):430-43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因急性心肌缺血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因急性心肌缺血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伴ST段上抬或下移,伴有Q波形成或无Q波形成)和不稳定性心绞痛[1]。 ACS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栓治疗(抗凝、抗血小板与溶栓)、抗心肌缺血治疗(硝酸酯、β阻滞剂与拮抗剂等)。近年调脂治疗就冠心病而言也是ACS二级预防的一种主要方法,其独特的临床意义备受关注,已成为ACS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对心肌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者心肌肥厚可明显减轻,心肌纤维化减少,并可使心功能获得显著改善,提示他汀药物对心肌结构和功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这些作用部分与他汀类药物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有关。因为许多研究已充分证明,随着血浆LDL-C浓度的降  相似文献   
10.
血脂代谢紊乱与中青年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脂与中青年人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检测了 111例中青年人脑梗死患者及 80例对照者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载脂蛋白 A-I(apolipoproteinA-I,ApoA-I)、载脂蛋白 B100(apolipoprotein B100, ApoB100)和脂蛋白 (a)血清含量. 结果脑梗死组三酰甘油 [(1.92± 1.33)mmol/L],总胆固醇 [(5.21± 1.08)mmol/L],LDL-C[(3.13± 0.96)]mmol/L,ApoB100[(1.10± 0.29)g/L]及脂蛋白 (a)[(0.23± 0.18)]g/L水平高于对照组 (t=2.523~ 3.796,P< 0.05),总胆固醇与年龄呈正相关 [青年 (4.96± 1.14)mmol/L,中年 (5.27± 1.06)mmol/L], HDL-C与年龄呈负相关 [青年 (1.39± 0.43)mmol/L,中年 (1.26± 0.35)mmol/L].亚组分析发现青年人脑梗死亚组的脂蛋白 (a)水平和中年人脑梗死亚组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 LDL-C、 ApoB100及脂蛋白 (a)水平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对照组 (t=2.571~ 4.107,P< 0.05);皮层支动脉闭塞亚组脂蛋白 (a)水平显著高于穿通支动脉闭塞亚组 (t=5.414,P< 0.01);首发脑梗死亚组与复发脑梗死亚组之间的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 结论血脂代谢紊乱是中青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