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组织内皮素-1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BPH及PCa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对36例BPH和44例PCa组织中ET-1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在光镜下判断染色部位和染色强度。结果:ET-1在BPH和PCa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阳性染色部位主要位于肿瘤和增生的腺上皮的胞质,以及间质平滑肌细胞胞质;间质血管内皮细胞染色均为阳性;比较BPH和PCa的ET-1表达强度,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分化PCa的ET-1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高、中分化PCa(P<0.01);在骨转移(BM)PCa和非骨转移(non-BM)癌之间,ET-1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T-1在BPH和PCa组织中均有高比例的表达,且两者的表达定位相同。ET-1与BPH和PCa的发生发展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与前列腺癌(PCa)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1例PCa患者血浆中ET-1水平进行检测,其中新发PCa且对内分泌治疗敏感者(non-HRPC)23例,激素难治性PCa(HRPC)8例;以2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作为对照,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血浆ET-1水平在BPH组、未经治疗的PCa组及对雄激素治疗不敏感PCa组3组之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高、中分化PCa中血浆ET-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显著高于低分化PCa(P<0.05);在骨转移癌和非骨转移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PSA各分组之间的ET-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ET-1水平检测,未能反映PCa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RT)、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结合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方法,对30例病理证实为PCa和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穿刺标本中的TRT、VEGF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30例PCa标本中,TRT、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3.3%(19/30)和76.7%(23/30);30例BPH标本中,TRT、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是16.7%(5/30)和46.7%(14/30),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TRT与VEGF的表达显著相关(r=0.833 3,P<0.05)。结论:TRT、VEGF的表达可能是PCa的恶性表型,两者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但其确切机制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14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9例PCa和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CD146、VEGF的表达情况,并检测CD34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PCa组织中CD146的阳性表达率(82.05%)明显高于BPH组织(15.00%,P<0.05),其表达与PCa的病理分级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PCa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74.36%)明显高于BPH组织(10.00%,P<0.05),其表达与PCa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PCa中MVD(37.41±7.95)显著高于BPH(17.62±2.40,P<0.05),MVD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PCa中CD146阳性组及VEGF阳性组MVD(39.73±6.68、40.79±6.03)均高于CD146阴性组及VEGF阴性组(26.83±3.24、27.62±3.24,均P<0.05),CD146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643,P<0.05)。结论 CD146、VEGF在PCa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CD146、VEGF表达和微血管的形成在PCa的发生、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H 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32例PCa患者,根据G leason评分,将≥7分者设为高G leason评分组(n=12),<7分者为低G leason评分组(n=20)。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6例,BPH伴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PIN)15例,正常前列腺组织(NP)12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CD34观察各组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及H IF-1α、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PCa、PIN中H 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60.0%,较BPH(6.3%)及NP(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PIN中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1%、73.3%,较BPH(18.7%)及NP(8.3%)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的MVD为66.9±18.0,明显高于BPH(28.3±6.9)及NP(15.3±2.9)(P<0.05)。高G leason评分组H IF-1α、VEGF阳性率及MVD值均高于低G leason评分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H IF-1α及VEGF过表达是PCa形成的早期事件,与PC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前列腺癌(PCa)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特征与血管生成的相关分析,探讨磁共振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评价PCa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价值。方法:磁共振DWI检查使用Siemens Sonata 1.5 T高场强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和腹部相控阵线圈,采用平面回波成像(echo planar imaging,EPI)技术对共38例资料完整的PCa患者行DWI检查,另外还选取了33例经病理证实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15例男性健康志愿者,测量癌组织、BPH及正常前列腺外周带(NPZ)的ADC值。所有PCa标本均行微血管密度(MVD)和VEGF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PCa、BPH和NPZ ADC值分别为(49.32±12.68)×10-5mm2/s、(86.73±26.75)×10-5mm2/s、(126.25±27.21)×10-5mm2/s,PCa的ADC值小于BPH和NPZ的ADC值(P<0.05)。PCa MVD和VEGF表达水平高于BPH,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的ADC值与MVD存在负相关性(r=-0.510,P<0.05),VEGF与MVD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481,P<0.05)。VEGF阳性和阴性组的ADC值为(47.27±9.55)×10-5mm2/s和(55.06±11.6)×10-5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值能反映前列腺癌血管生成水平高低,DWI有助于对前列腺癌生物学特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雄激素受体(AR)在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R与BPH和PCa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免疫荧光和组织蛋白电泳方法,分析15例正常前列腺、20例BPH与40例PCa标本中AR的表达情况。结果:实时定量PCR和组织蛋白电泳检测BPH组织与正常前列腺组织中AR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免疫荧光检测发现BPH组织中AR蛋白表达量增高。3种方法检测PCa组织中AR表达量较正常前列腺组织和BPH组织增高(P<0.05)。高分化PCa的AR表达比低分化PCa高(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AR的表达降低(P<0.05),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HRPC)组织中AR表达最低。结论:AR在PCa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前列腺和BPH组织中增高,AR的表达与PCa的分级、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上皮生长因子(VEGF)在BPH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和意义.方法:对35例手术切除的BPH组织(BPH组),21例正常前列腺组织(对照组)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EDF和VEGF的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统计学分析两组标本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BPH组中VEGF和MVD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EDF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VD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EDF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VEGF与PEDF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PEDF表达水平降低和VEGF表达水平增加,促进前列腺组织的血管生成作用,导致前列腺组织增生.PEDF和VEGF的不平衡表达可能是BPH组织血管生成的分子基础,是促进BPH发生和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皮特异性粘附分子(Ep CAM)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3例PCa、46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及58例癌旁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EpCAM在上述组织的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Ep CAM在PCa和癌旁PIN的上皮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BPH(98.4%、97.8%vs 51.7%,P0.01),并且在PCa的间质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89.5%)高于在癌旁PIN(50.0%,P0.01)。Ep CAM在有骨转移组织的间质细胞阳性表达率(100.0%)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织(40.0%,P0.01),但是在PCa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88.5%vs 91.9%,P0.05)。结论:Ep CAM在PCa的间质细胞中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骨转移有关,有望成为PCa的早期诊断标准及PCa骨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组织EGFR和PCNA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良、恶性组织中EGFR、PCNA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36例前列腺癌(PCa),2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EGFR、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BPH组EGFR阳性表达率高于PCa组(45%vs17%,P<0.25);PCa组比BPH组细胞增生活跃(P<0.01)。EGFR阳性表达的前列腺癌比EGFR阴性者细胞增殖活跃(P<0.05)。PCNA阳性表达随肿瘤分级增高而增高(P<0.05)。结论 EGFR可能参与BPH的增生过程,而PCNA则是判断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状态、恶性度的指标,在前列腺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间隙连接蛋白家族中Cx26、Cx32、Cx43在前列腺癌(PCa)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三者与PCa生物学行为关系,探索其在PC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PCa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随机收集我院近4年存档的PCa石蜡标本31例、BPH 23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回顾性研究Cx26、Cx32、Cx43在PCa和BPH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半定量研究Cx26、Cx32、Cx43的表达与PCa、BPH的临床和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①Cx26、Cx32、Cx43在BPH、PC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6%与74.2%(χ2=0.541,P0.05)、78.3%与61.3%(χ2=1.763,P0.05)和87.0%与38.7%(χ2=12.730,P0.01),Cx43在PC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BPH中显著降低。②Cx26、Cx43在PC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强度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负相关(r Cx26=-0.476,P0.01;r Cx43=-0.484,P0.01);Cx32的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无相关性(r=-0.242,P0.05)。③3种Cx表达与年龄、血清PSA浓度及组织中PSA表达强度无相关性,且3种Cx间的表达亦无相关性。结论:Cx26、Cx32、Cx43在BPH和PCa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其中Cx43在PCa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其也许可作为PCa除PSA外的另一标志物以及PCa生物治疗的新靶点,Cx26在PCa进展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但其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s,PARP]亚型PARP1及其活性产物聚腺苷二磷酸核糖[Poly(ADP—ribose),PAR]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并比较PARP1和PAR在19例前列腺增生和38例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高分化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6分)和低分化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9分)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与前列腺增生相比,PARP-1和PAR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在高分化与低分化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低分化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强阳性率明显低于高分化前列腺癌(P〈0.05)。结论PARP-1和PAR存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明显增加,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提供了参考,其与前列腺癌进展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CD5在正常前列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EnVision法对12例正常前列腺、22例前列腺增生及22例不同病理分级的PCa组织切片进行PDCD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人工阅片评分及计算机辅助染色强度判定2种方法对PDCD5在相应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PDCD5定性及定量检测结果分析显示:正常前列腺与BPH组织中PDCD5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低危组PCa(Glesaon评分≤7)及高危组PCa(Glesaon评分〉7)组织中PD—CD5表达与正常前列腺与BPH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两组间PDCD5表达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DCD5在正常前列腺及BPH组织中近似地呈现较强的阳性表达。PDCD5在PCa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及BPH均有显著下降,并且随着PCa恶性程度上升,PDCD5的表达进一步下调,提示PDCD5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PCa发生、发展过程中腺细胞凋亡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50例)、湖南省邵阳市中医院(36例)行手术治疗的86例GIST患者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标本中HIF-1α、ET-1和VEGF的表达。计数资料采用r检验,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处理HIF-1α、ET-1和VEGF之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生存分析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86例患者中,HIF-1仅阴性23例、阳性30例、强阳性33例,阳性表达率为73.3%(63/86);ET-1阴性29例、阳性28例、强阳性29例,阳性表达率为66.3%(57/86);VEGF阴性24例、阳性26例、强阳性36例,阳性表达率为72.1%(62/86)。HIF-1α、ET-1和VEGF的表达两两均呈正相关(r=0.594,0.655,0.347,P〈0.05);上述3种检测指标与GIST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度分级、浸润转移、肿瘤直径和核分裂象有关(,=15.565、10.841、12.574、21.125,8.171、10.002、10.354、17.317,14.710、16.230、11.116、18.886,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无关(X2=0.059、0.071、5.070,0.468、0.074、1.665,0.231、0.370、3.712,P〉0.05);进-步分析发现:上述3种检测指标阳性表达率随GISTNIH危险度分级的升高、出现浸润转移和肿瘤直径的增大而增加。86例患者随访率为91.9%(79/86),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和69%。中位随访时间为40.2个月(2—66个月)。HIF-1仪、ET.1和VEGF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45%和42%,显著低于阴性患者的64%、65%和63%(,=6.325,6.124,6.287,P〈0.05)。结论HIF-1d、ET-1和VEGF在GIST中的表达两两呈正相关,这3种检测指标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ary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PEDF)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前列腺癌转移(PCaM)患者、前列腺癌未转移(PCa)患者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中PEDF表达情况,并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PEDF的表达差异。结果:PEDF在BPH组血清样本中高于PCa组(P〈0.05)。PEDF在PCa组的血清样本中也高于PCaM组(P〈0.05)。结论:PEDF与前列腺癌的发牛和转移相关,并可能在前列腺癌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借助测定PEDF的表达可以协助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体征。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12例确诊为TNBC患者的乳腺癌组织进行MMP-3和VEGF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与同期收治的112例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进行对比。结果①TNBC和luminal型乳腺癌组织中MMP-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18%(101/112)和49.11%(55/112),VEGF在其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82%(95/112)和48.21%(54/112),二者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均高于其在luminal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护〈0.05)。②TNBC组织中MMP-3和VEGF阳性表达均与患者发病年龄、绝经情况、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③TNBC组织中MMP-3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s=0.711,P〈0.01)。④获得随访的100例TNBC患者3年内复发转移率为73.21%,5年生存率(含带瘤生存)为36.61%。结论MMP-3和VEGF与TNBC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可作为评估TNBC浸润和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TNBC3年内复发转移率高,5年生存率极低。干预MMP-3、VEGF等因子的表达,抑制肿瘤细胞降解基质及脉管形成,从而阻断癌细胞转移,对降低TNBC3年内复发转移率和提高5年生存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CXC趋化因子配体-5(CXC chemokine Ligand-5,CXCL5)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探讨CXCL-5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前列腺癌、6例PIN、及14例前列腺增生中CXCL5的表达情况,染色后阅片、评分,对比其在各组之间表达的差异,分析其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肿瘤转移的关系.结果:CXCL5在前列腺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PIN组和前列腺增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小同病理分级前列腺癌组织中,从高分化组到低分化组CXCL5染色强度逐渐加深,染色评分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L5在Whitmore-Jewett分期系统C+D期组的表达明显高于A+B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L5在转移性前列腺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XCL5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前列腺增生和PIN,其表达随前列腺癌病理恶性程度、临床分期进展、伴随转移而增强.CXCL5可能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_1ikedomain7,EGFL7)、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肾癌血管生成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8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化学SP法检测EGFL7、VEGF的表达,并计数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CD34)标记的血管密度(MVD);同时选取46例癌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RT—PCR检测EGFL7mRNA的表达。结果:EGFL7和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值在癌组明显高于癌旁组(P〈O.05),且EGFL7、VEGF与MVD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并与肿瘤分级、分期显著相关(P〈0.05);EG—FL7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O.05),并与肿瘤分级、分期相关(P〈O.0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EGFL7、VEGF的表达与肾癌血管生成有关,两者可能协同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缺氧标记物碳酸酐酶Ⅸ(carbonic anhydrases-Ⅸ,CA-Ⅸ)作为直肠癌肿瘤标记物和转移相关蛋白的意义.方法 应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CA-Ⅸ在正常直肠组织,直肠腺瘤,原发直肠癌灶、系膜组织、肝转移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比较,判断CA-Ⅸ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