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夏瑞  黄杰  孙伟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9):1769-1770
[目的]了解宁夏出入境人员中HBsAg的携带情况及流行特点,为制定乙型肝炎防治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05年宁夏出入境人员采用ELISA检测法检测HBsAg并对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阳性携带率为3.59%,其中男性4.16%,女性2.46%;不同年龄组中以40~49岁年龄组携带率最高为4.01%;不同职业以工人HBsAg阳性率最高为5.23%。[结论]加强乙肝监测和免疫接种,开展预防乙肝的宣传教育将有效控制乙肝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深圳市孕产妇乙肝表面抗原筛查工作开展情况,以及新生儿乙肝阻断效果.方法 助产机构产前对孕产妇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通过专用信息系统收集筛查和检测数据.对HBsAg阳性产妇所生的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及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于8~12月龄时随访、检测乙肝两对半并收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孕产妇HBsAg检测率为99.16%,其中流动孕产妇的筛查率低于常住孕产妇,<20岁孕产妇检测率较低(98.35%).深圳市2015年孕产妇HBsAg携带率为9.16%;HBsAg阳性产妇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率和HBIG接种率分别为98.52%和99.45%,随访到5 765名HBsAg阳性产妇所生的新生儿中,HBsAg阳性率为0.82%.结论 深圳市作为全国流动人口最多城市,孕产妇HBsAg筛查与新生儿乙肝相关免疫等母婴阻断项目措施在常住与流动孕产妇中均得到较好实施,已取得较好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2003-2006年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03-2006年所有到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的从业人员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BsAg检测。结果共检查971 321人,检出HBsAg阳性54 376人,阳性率为5.60%。2003-2006年各年阳性率分别为6.70%、5.90%、5.41%和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HBsAg阳性率为5.62%,男性阳性率为5.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中HBsAg阳性率最高的为15~19岁组,阳性率为6.27%,最低的为60岁以上年龄组,阳性率为3.8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率与年龄成负相关(r=-0.974)。结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重点加强对低年龄组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和复种的宣传;严格掌握健康证的发放标准,进一步控制乙肝传播。  相似文献   

4.
伏钢  彭艳华  李毅刚  曾蕾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80-1481
目的了解长沙市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情况,为疾病的预防,保护母婴的身体健康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的方法检测HIV、TP、HBV和HCV。结果长沙市孕产妇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HCV、抗-TP、抗-HIV的阳性率分别为5.85%、0.52%、1.24%、0.09%,且HBsAg、抗-HCV、抗-TP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HBsAg阳性率各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g阳性孕产妇的感染模式以小三阳、大三阳为主;抗-TP阳性率30岁~、40岁~年龄组明显高于20岁~年龄组。结论长沙市孕产妇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及HIV的感染情况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需即时采取干预措施,阻断和降低上述疾病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市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四年的HBsAg携带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2005~2008年所有到章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检的从业人员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进行HBsAg检测。结果共检查50162人,检出HBsAg阳性827人,阳性率为1.65%。2005~2008年各年阳性率分别为2.42%、1.74%、1.41%和1.1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女性HBsAg阳性率为1.61%,男性阳性率为1.68%,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年龄组中HBsAg阳性率最高的为20~29岁组,阳性率为0.44%,最低的为60岁以上年龄组,阳性率为0.01%,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提示我们要做好乙肝的预防和宣教工作,提高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加强从业人员的乙肝监测;对HBsAg阳性者应加强管理,进行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6.
邓宏伟 《实用预防医学》2011,(11):2108-2109
目的掌握农六师一0二团从业人员近五年的HBsAg携带情况,为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3 591例从业人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BsAg检测。结果该团从业人员HBsAg阳性分布以30~39岁段为最高,男性HBsAg阳性者(2.06%)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针对该团从业人员乙肝携带情况,积极做好乙肝的预防和宣教工作,提高人群的自我防护意识,加强从业人员的乙肝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长沙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为该市乙肝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2008年长沙市从业人员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7-2008年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分别为3.80%、3.27%,HBsAg阳性率男性为4,31%,女性为2.78%,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组中31~40岁年龄段为最高3.82%,51~岁以上为2.52%;2007-2008年二年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长沙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反映在加强乙肝项防的健康教育、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率提高、对易感人群进行乙肝疫茁接种所取得的成效,但保持人群低水平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仍需要加强乙肝预防的健康教育,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中小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943名中小学生,进行乙肝知识问卷调查,同时采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HBsAg,并对HBsAg阳性者进行乙肝三系统和肝功能检验。结果:HBsAg阳性率9.12%,男性阳性率为10.26%,女性阳性率为7.62%,男、女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2,P0.01);HBsAg阳性率6~8岁年龄段最低,高峰在14~16岁年龄段。学生乙肝知识知晓率为34.46%,乙肝疫苗接种率为65.43%;50.67%的HBsAg阳性学生家庭中至少有1个以上HB-sAg携带者,母亲为HBsAg携带者占56.10%。结论:乙肝疫苗接种、母婴垂直传播、生活密切接触是影响裕固族中小学生HBsAg携带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外地来大兴区务工经商人员HBsAg携带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3 年3~10月对北京市大兴区11 817名外地来京务工经商人员进行HBsAg检测,阳性者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模式。[结果]HBsAg阳性率为11 87%。男性高于女性,低年龄组高于高年龄组,从事服装行业者阳性率最高;HBsAg阳性者中,感染模式以单纯HBsAg阳性最多(占54 35%)。[结论]外地来大兴区务工经商人员HBsAg阳性率较高,应加强监督管理,普及乙肝防治知识,提倡乙肝疫苗接种,以减少和控制乙肝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深圳市人群乙肝表面抗体(HBsAb)水平和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 方法 对<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和≥20岁年龄组人群进行乙肝表面抗体水平监测,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7~12月龄儿童进行乙肝母婴阻断效果研究. 结果 深圳市人群HBsAb阳性率为72.75%,其中小年龄组人群HBsAb阳性率较高,≥20岁人群HBsAb阳性率最低;919名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中,HBsAg阳性率为1.41%,HBsAb阳性率为95.21%. 结论 深圳市人群HBsAb阳性率均高于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人群抵抗乙肝病毒能力相对较高;乙肝疫苗尤其是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能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分娩方式不会影响乙肝母婴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1-2014年深圳市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况,为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到助产机构初次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免费检测乙肝两对半,并由助产机构责任医生将孕妇的基本信息及检测结果录入自主研发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深圳市孕妇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乙肝表面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抗-HBs)阳性率、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率、乙肝病毒e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e antigen,抗-HBe)阳性率及乙肝病毒c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core antigen,抗-HBc)阳性率分别为8.40%、47.84%、3.11%、12.28%、21.24%。不同年份、户籍类型、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的孕妇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这五项指标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结论 深圳市孕妇HBsAg阳性率仍高于全国水平,半数以上孕妇没有检测到抗-HBs,流动人口孕妇HBV感染状况较常住人口严重。加强深圳市孕妇的免疫接种和查漏补种,有助于控制乙肝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免疫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为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从辖区医院病案室或妇产科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乙肝表面抗原标志物阳性产妇以及其分娩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流行病学材料,填写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儿童乙型肝炎感染情况调查表;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对随机抽取的产妇和新生儿进行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测和随访分析。结果对深圳光明新区内83例携带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标志物的产妇和新生儿的随访分析结果显示:83例新生儿和其母亲全部随访成功:其中82例新生儿成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1例接种后仍携带乙肝表面抗原标志物;对83例产妇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测结果统计分析共得出9种模式,其中模式4为高危模式,母婴垂直感染概率高。结论对携带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标志物产妇的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是效地阻断乙肝的母婴垂直传播的重要手段,对携带血清学模型4的孕产妇应加以重视,井可考虑其他的阻断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及乙肝母婴传播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深圳市3家医院随机抽取HBsAg阳性产妇中其新生儿已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者共158对,随访调查母亲乙肝感染情况、分娩和喂养方式等,并检测婴幼儿血清中HBsAg和HBsAb水平.结果 调查婴幼儿中,HBsAg阳性率为6.96%,HBsAb阳性率为56.33%.不同年龄组间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б庖?P>0.05),但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59,P=0.008).母亲为乙肝大三阳和小三阳所生的婴幼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14.29%和2.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孕期接种和未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婴幼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8.57%和7.77%,顺产和剖腹产婴幼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9.68%和3.08%,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幼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6.45%和7.69%,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研究中,婴幼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降低HBV垂直传播率;阻断效果与母亲是否患大三阳有关,与是否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生产及喂养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14.
HBV感染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全球孕妇HBsAg阳性率存在地区差异,从低流行地区的0.6%到高流行地区的20%。我国孕妇HBsAg阳性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妊娠妇女合并HBV感染不仅增加母婴传播风险,同时也会给孕妇及其子代带来不良影响。为此,本研究从孕妇HBsAg阳性率、妊娠合并HBV感染对孕妇和围产儿的影响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探讨孕妇HBV感染对母婴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安徽省某市农村地区人群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的流行状况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合肥市农村地区居民2038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3ml,用ELISA方法进行HBsAg及抗-HBs检测。结果在2038份血清标本中,HBsAg标化流行率为6.44%,抗-HBs标化流行率为46.85%,HBsAg流行率在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9,P〉0.05),农民HBsAg流行率最高,达9.06%,学生群体HBsAg流行率最低,为2.70%。1992年及之后出生的群体HBsAg流行率显著低于1992年之前出生的群体(χ2=8.120,P〈0.05)。乙肝疫苗的标化接种率为38.87%,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最高,为85.41%,农民乙肝疫苗接种率最低,仅12.19%。乙肝知识得分调查农民群体最低;乙肝知识的三大获取途径依次是电视、广播以及报刊书籍。结论调查地区人群中HBsAg流行率为6.4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抗-HBs水平偏低,农村居民对乙肝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偏低,应加强农村地区乙肝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晚期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anti-hepatis B immuneglobulin,HBIG)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中心和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共30441例。结果筛查出HBV携带者3682例,HBV携带率为12.10%。HBV携带者中2651例于孕晚期进行HBIG肌肉注射被动免疫治疗,其中684例自孕28周起每月肌肉注射HBIG 200 IU共3次,1967例为新生儿出生前后1个月各肌肉注射HBIG 100 IU共2次。孕晚期应用2次或3次HBIG的新生儿及6月龄婴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当天新生儿外周血HBsAg阳性率孕晚期被动免疫治疗组3.62%(96/2651),未治疗组26.38%(272/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治疗组HBV疫苗免疫后的6个月龄婴儿外周血HBsAb阳转率为30.15%(82/272),显著低于被动免疫治疗组69.79%(6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注射HBIG可有效阻断HBV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公共场所和饮食服务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加强对HBsAg携带者的管理。方法应用ELISA法对65 208例公共场所饮食服务从业人员进行HBsAg检测。结果 65 308例人员中HBsAg阳性率1.26%,其中男性阳性率1.36%,女性阳性率1.17%,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989,P<0.05);各年龄组中HBsAg阳性率最高的为21~30岁组,阳性率为1.72%最低的为≥50岁组,阳性率为0.36%,不同年龄组间HBsAg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01,P<0.01)。结论该区公共场所饮食服务从业人员HBsAg携带率较低;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加强对低年龄人群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和复种的宣传及卫生知识的培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HBV)Surface Antigen,HBs Ag]阳性产妇筛查及新生儿母婴阻断措施开展情况。方法在云南、湖南、广西、安徽、甘肃、贵州、内蒙古、四川8个省(自治区,下同),选取2010年新生儿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及时接种率(Timely Birth Dose Rate,TBD)〈75%的设区的市(地区、州),以2011年产前筛查出的HBs Ag阳性住院分娩产妇及其新生儿为观察对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产妇HBV血清学标志物筛查情况,孕期是否采取阻断措施,新生儿首剂(First Dose)Hep B(Hep B1)及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lin,HBIG)接种情况等。产妇在分娩前采集静脉血5毫升(ml),在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CDC)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HBs Ag、乙肝病毒e抗原(HBV e Antigen,HBe Ag)和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e Ag,Anti-HBe)进行复核检测。结果调查地区医疗机构产妇HBV血清学标志物筛查多采用国产ELISA试剂。经省级CDC实验室复核检测,初筛HBs Ag阳性产妇HBs Ag、HBe Ag、Anti-HBe复核一致率分别为95.93%、83.28%、75.44%。调查9999名HBs Ag阳性产妇的新生儿全部接种了Hep B1,79.58%的新生儿接种10微克(μg)重组Hep B(酵母);TBD为97.05%,早产儿、低体重儿TBD低于足月儿(χ2=80.72,P〈0.05)、正常体重儿(χ2=175.1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婴儿Hep B1和HBIG联合接种率为67.17%,产妇HBe Ag阳性、阴性或未检测者,其新生儿联合接种Hep B和HBIG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P〉0.05)。结论需继续加强HBs Ag阳性母亲的早产儿、低体重儿Hep B1及时接种,以及HBs Ag和HBe Ag双阳性产妇的新生儿Hep B1和HBIG联合接种。  相似文献   

19.
不同措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措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248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及其婴幼儿接受过的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措施,根据措施的不同分组,比较影响阻断措施的因素和各阻断措施的效果。结果:孕产妇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丈夫职业、HbeAg阳性对乙肝母婴阻断措施的有影响(P<0.05);不同干预措施婴幼儿6个月后HBsAg阳性率、6个月内和6个月后HBsAb抗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脐血HBV-DNA阳性率最低;婴幼儿出生6个月后HBsAg阳性率,儿童组和联合组低于疫苗组和孕妇组,出生后6个月内HBsAb阳性率和6个月后HBsAb阳性率孕妇组均为最高,其次为联合组。结论:母婴联合免疫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效果优于其他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孕妇乙肝感染状态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 将115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的孕妇分为A组(乙肝HBsAg,HBeAg,HBcAb阳性组)、B组(乙肝HBsAg,HBeAb,HBcAb阳性组)、C组(HBsAg,HBcAb阳性组)、D组(HBsAg,HBeAg阳性组).对上述部分孕妇进行乙肝两对半及PCR-HBV-DNA值的检测,对其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内进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 乙肝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孕妇与乙肝小三阳(HBsAg,HBeAb,HBcAb阳性)孕妇比较,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6),乙肝孕妇体内HBV-DNA值>105基因拷贝/ml时发生新生儿宫内感染高于体内HBV-DNA值<105基因拷贝/ml(P=0.001).结论 乙肝大三阳孕妇或体内HBV-DNA载量高是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及时给予阻断,产后及时采取联合免疫措施,减少乙肝患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