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麻疹疫苗(MV)在防治麻疹中已取得显著的成效。为更有效地防治麻疹,根据卫生部《加速麻疹控制规划指南》提出的策略,临沂市于2004年对MV强化免疫效果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进行了血清学监测,结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 1.血清标本的采集在MV强化免疫活动前, 随机选取8月龄-40岁部分健康人群进行静脉采  相似文献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4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4年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方法利用2004、2005年疫情网络直报资料,人群麻疹抗体监测资料,MV强化免疫接种率、免疫成功率监测资料,探讨MV强化免疫的效果。结果2004年MV强化免疫接种率、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免疫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保护率显著升高,与2004年同期相比,麻疹病例锐减。结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4年MV强化免疫成效显著,已建立了麻疹免疫屏障,但强化免疫质量有待提高;尽快提高常规免疫覆盖率及服务质量是长期控制麻疹爆发、流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陕两省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强化免疫的实施对控制麻疹发病的效果,为消除麻疹工作提供对策依据.方法 利用2005~2008年大疫情报告麻疹发病资料、人群麻疹抗体监测资料、强化免疫前后MV免疫史调查资料,探讨MV强化免疫的效果.结果 MV强化免疫后,8月龄~14岁人群的有MV免疫史率较强化免疫前显著卜升;8月龄~14岁人群强化免疫后的麻疹IgG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C)和阳性率分别为2 270.38±3.02 mIU/ml和98.68%,显著高于该人群强化免疫前的GMC(1 465.53±4.51mIU/ml)(t=6.86,P<0.01)和阳性率(89.78%)(X2=32.14,P<0.01);与强化免疫前的2005~2007年相比,2008年陕西省麻疹发病率显著下降.结论 2007年陕西省MV强化免疫效果显著,已经建立了麻疹免疫屏障,但陕西省基础免疫工作中存在着MV免疫不及时的薄弱环节,急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加速麻疹控制前后健康人群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开展麻疹疫苗 (MV)强化免疫等加速麻疹控制措施的效果 ,分别在加速麻疹控制前后随机选择 11个县和 8个县开展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用血凝抑制 (HI)试验检测麻疹抗体。结果表明 :加速麻疹控制后 1~2 9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由加速麻疹控制前的 92 96 %上升到 96 5 8%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 (GMRT)由18 11上升到 2 5 18;加速麻疹控制前 ,3~ 14岁人群麻疹抗体的GMRT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加速麻疹控制后 ,除3岁和≥ 15岁人群外 ,其余年龄组人群的GMRT均显著高于加速麻疹控制前 ,但 3岁GMRT仍最低 ;男女性别之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RT差异均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加速麻疹控制前后 ,均有部分县GMRT处于较低水平。开展MV强化免疫和加强MV的复种能迅速提高相应人群的抗体水平 ,是有效控制麻疹的措施 ,建议在 1 5~ 3岁儿童中增加接种 1剂MV ,加强麻疹血清流行病学监测 ,预防薄弱地区和薄弱人群中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陕西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评价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对麻疹发病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陕西省 2 0 0 3年麻疹流行模式为爆发和散发并存 ,局部地区麻疹爆发影响着全省麻疹发病水平 ,发病年龄和免疫史状况说明 8月龄~ 7岁为高发年龄段 ,该年龄段病例麻疹疫苗 (MV)接种率为 4 3%。 4、5月为麻疹高发月 ,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总数的 6 0 %。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显示 :2 0 0 3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倒数 (GMRT)较 2 0 0 1年上升明显 ,处于较高水平。 2~ 4岁麻疹抗体GMRT较低。提示MV初种和复种均必须加强 ,有效接种率有待提高。应对 1 5~ 2岁儿童增加 1次MV免疫 ,8月龄~ 14岁儿童开展MV的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6.
泉州市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质量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泉州市2009年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加速实现消除麻疹策略。[方法]对MV强化免疫摸底质量、接种率、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和强化免疫前后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MV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l243880人,接种率95%,明显高于强化免疫前;强化免疫后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滴度均高于强化免疫前;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数比前3年同期下降94.2%。[结论]泉州市2009年MV强化免疫达到预期目标,已建立短暂有效的免疫屏障,今后必须加强常规免疫,确保高水平2剂次接种率,才能维持长期有效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7.
惠州市人群麻疹免疫监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惠州市人群麻疹免疫状况 ,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选择本地人口 398人进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监测对象分为 6个年龄组 ,男女比例接近 1∶1;选择 8~ 12月龄婴儿开展麻疹疫苗(MV)免疫成功率及母传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同时调查 4岁儿童麻疹疫苗再免成功率。结果  2~ 4 1岁人群抗体阳性率 92 7% ,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1∶996 8,不同年龄组人群GMT水平、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婴儿母传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 2 0 0 %和 1∶5 12 ;麻疹疫苗初免成功率和再免成功率分别为 88 0 %和 78 5 %。结论 为加快惠州市的麻疹控制步伐 ,建议提高MV常规免疫接种覆盖率 ,减少免疫空白人群 ,开展 1~ 14岁人群的MV强化免疫活动及育龄期妇女MV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贵州省麻疹减毒活疫苗(MV)后续强化免疫效果,探讨消除麻疹策略。方法综合分析后续强化免疫接种率、人群抗体水平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结果本次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3279288人,报告接种率和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免疫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和几何平均滴度显著升高,麻疹发病率较后续强化免疫前下降79.1%。结论贵州省MV后续强化免疫效果显著,适时开展后续强化免疫是保持麻疹低发病率水平的重要措施。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应加强常规免疫和麻疹监测,适时开展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或后续强化免疫,保证2剂次麻疹疫苗接种率≥95%。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199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血清抗体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解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的效果,福建省1999年在进行MV强化免疫活动中,随机抽取305名儿童检测血清ELISA-IgG抗体.结果显示:在强化免疫前有78.37%的儿童处于易感和低抗体水平.通过强化免疫,人群抗体阳性率由免疫前的68.20%升至免疫后的97.38%,几何平均滴度(GMT)由1:96.99升至1:1 751.66.免疫前处于易感的儿童抗体阳转率达91.75%.说明强化免疫对控制麻疹暴发,进一步消除麻疹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议对1~14岁儿童中尚未进行MV强化免疫的儿童继续进行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血清学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了加速控制麻疹,了解麻疹疫苗(MV)初始强化免疫的血清学效果,在1997~1999年全省开展MV强化免疫活动期间,随机选择11个县(区、市)设立强化免疫血清学监测点,对1~6岁儿童在免疫前、后采集双份血清标本用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人群麻疹HI抗体.结果表明强化免疫后麻疹HI抗体阳性率由免疫前92.96%上升到99.81%,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由18.11±3.27上升到44.77±2.25,增长2.47倍;强化免疫前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为89.16%~97.37%,9~12岁GMRT最低,为14.26±2.64,强化免疫后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为99.12%~100.00%,9~12岁GMRT上升到39.08±2.88;免疫后抗体有增长者占68.83%,其中呈≥4倍增长者占34.88%.通过强化免疫,大幅度提高群体的免疫水平,在相应的人群中已建立了牢固的免疫屏障,但是要重视MV的复种工作,预防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龙岩市2009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活动效果。方法对MV强化免疫摸底质量、接种率、人群抗体水平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V强化免疫共接种8月龄~14岁目标儿童387 998人,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95%,免疫后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滴度均显著升高,麻疹发病率较强化免疫前下降了93.98%。结论龙岩市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显著,发病率已降至1/100万以下。为保持强化免疫取得的成果,应做好常规免疫和麻疹监测工作,适时开展后续免疫。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贵州省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方法 综合分析强化免疫接种率、人群抗体水平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结果 MV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8 611 528人,报告接种率和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5%,免疫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滴度显著升高,麻疹发病率较强化免疫前下降98%.<5岁和<1岁病例构成比相对增加,2006年占总病例数的80.8%、37.0%,病例中81.9%无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报告病例中约1/3是风疹.结论 贵州省MV强化免疫效果显著,高质量强化免疫是迅速控制麻疹流行、降低麻疹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为保持MV强化免疫取得的成果,必须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使漏种儿童得到补种,同时在强化免疫后3~4年考虑开展MV后续免疫.  相似文献   

13.
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强化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SIA)作为消除麻疹的主要策略之一,为未免疫和免疫不成功的人群提供第二次MV接种的机会,不论既往有无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的免疫史和麻疹患病史,均为目标人群,再接种1剂MV。现就国内外开展MVSIA的接种率、抗体水平、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SIA后麻疹发病率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罗湖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和麻疹疫苗(MV)的免疫效果,在辖区内0~39岁健康人群中随机抽取434人,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显示:434人中抗体阳性342人,阳性率为78.8%,几何平均滴度(GMT)为l:542。以8个月--15岁儿童抗体阳性率为高(90.57%--95.37%),GMT各年龄组变化不明显,抗体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观察MV初种8~12月龄儿童53人,免疫成功率为96.23%;20--29岁组MV接种48人,免疫成功率为100%;免疫后抗体GMT分别比免疫前提高8.05和5.75倍。显示接种麻疹疫苗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2006年麻疹减毒活疫苗应急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吉林省2006年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MV)应急免疫效果,为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麻疹病原学监测资料、MV应急免疫接种率资料、人群麻疹抗体资料、2006年疫情网络直报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综合分析MV应急免疫效果。结果吉林省2006年麻疹流行病毒为H1基因型,MV应急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6.76%,快速评估接种率为98.20%,应急免疫后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97.6%,发病率显著下降。结论对8月龄~14岁人群进行MV应急免疫,能迅速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降低麻疹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福建省2009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强化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SIA)效果.方法 综合分析SIA接种率、人群抗体水平和麻疹监测系统资料.结果 MV SIA共接种8月龄~14岁目标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确定麻疹易感者及其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宁波市江东区≥15岁本地及流动健康人口血标本216份,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麻疹IgG抗体,同时调查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ane,MV)免疫史和麻疹患病史.结果 人群麻疹IgG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575.40±2.56)mIU/ml,其中流动人口(733.09±2.35)mIU/ml,本地人口(435.18±2.61)mIU/ml,流动人口麻疹抗体GMC非常显著高于本地人口(F=17.47,P=0.0001).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7.2%,其中流动人口 92.0%,本地人口81.6 0A,流动人口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本地人口(χ2=5.09,P=0.024).流动人口有MV免疫史的占48.7%,非常显著低于本地人口(χ2=43.66,P=0.0001),且随年龄增长有MV免疫史的明显减少.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户籍、免疫史与麻疹抗体阳性有一定关系.结论 ≥15岁流动人口普遍具有免疫力,但低龄人群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对控制麻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枣庄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枣庄市有计划地应用麻疹疫苗(MV)免疫以来,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疫情呈散发状态,但局部爆发时有发生.为了解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做好疫情预测,并为制定免疫对策提供依据,2001年11月,对40 a以下的健康人群进行了麻疹抗体水平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南昌市育龄妇女麻疹抗体水平,探讨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的可行性,为完善麻疹免疫策略及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在南昌市的12个县(区)随机抽取健康育龄妇女,观察育龄妇女强化接种麻疹疫苗(MV)前后的麻疹IgG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南昌市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血清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482.64,抗体阳性率为80.79%,有随年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流动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GMT和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常住育龄期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免疫史与无免疫史两组麻疹抗体GMT和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有免疫史者高于无免疫史者;育龄期妇女强化接种MV后麻疹抗体GMT为1∶1 616.47,抗体阳性率为98.52%,均显著高于接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建议对育龄妇女婚前接种含麻疹成分的疫苗,提高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水平,降低育龄妇女和MV初始免疫月龄前婴儿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石家庄等三市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为了加速控制麻疹,河北省于1998年4~5月对石家庄、张家口、承德三市8个月~14岁儿童,进行了一次麻疹疫苗(MV)初始强化免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强化免疫前后目标人群麻疹IgG抗体,监测麻疹病例。结果强化免疫后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上升至99.7%,预防麻疹显性感染的抗体滴度≥1800的比例上升至98.00%,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从571.67上升至2?118.17,增长3.71倍;1998年三市麻疹发病数比前3年平均下降89.78%,麻疹暴发得到有效控制。由此可见,在保持较高常规免疫覆盖率的基础上,实施MV初始强化免疫,对于迅速提高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减少易感人群的比例,控制麻疹的暴发或流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