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索医学应对方式在希望水平与心理弹性关系中的中介效应,进而寻找提升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弹性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Herth希望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CD-RISC心理弹性量表中文版对大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26例常规血液透析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弹性水平总分为48.42±16.37分;心理弹性总均分与希望水平和面对呈正相关,与屈服呈负相关;面对与希望水平呈正相关,屈服与希望水平呈负相关;面对和屈服在希望水平和心理弹性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提高血液透析病人希望水平,指导其采用面对应对方式,避免采用屈服应对方式是增加病人心理弹性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病人应对方式、希望对疾病感知的影响,并分析应对方式在希望和疾病感知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以及Herth希望量表(HHI)对222例血液透析病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血液病人疾病感知得分(49. 31±6. 16)分;病人疾病感知与希望水平、面对应对方式及回避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屈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希望水平与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分层回归显示,屈服应对方式在血液透析病人希望水平与疾病感知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 198,相对中介效应为42. 3%。[结论]希望水平既可以对疾病感知起到直接作用,又可以通过屈服应对方式间接作用于疾病感知。屈服应对方式介导了希望水平与疾病感知的负面效应,是积极疾病感知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杭蓓  李云  林岑 《护理研究》2013,(28):3100-3103
[目的]了解乳腺癌病人配偶的希望水平和应对方式,并分析乳腺癌病人配偶的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70名乳腺癌病人配偶进行一般资料、Herth希望量表、医学应对问卷调查。[结果]乳腺癌病人配偶的希望水评分为41.27分±3.37分,高于一般人群;应对方式评分屈服为9.16分±1.91分、回避为21.96分±6.06分、面对为24.39分±5.11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乳腺癌病人配偶希望水平与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正相关。[结论]乳腺癌病人配偶的希望水平普遍较高,应对方式主要为面对、回避,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陈细定  陆永秀 《护理研究》2014,(13):1578-157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调查,并对两者的关系行相关分析。[结果]影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包括性别、文化程度、社会资源利用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国外常模;病人回避、屈服应对方式与国内常模存在差异(P0.05),面对应对方式则无差异(P0.05);一般自我效能感与面对和回避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1),与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且与面对和回避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应积极寻求指导方案有效提高病人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病人的应对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和Herth希望量表(HHI)对我院呼吸内科73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希望水平总分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530,P0.01),与屈服呈负相关(r=-0.678,P0.01);希望水平中的"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与回避呈负相关(r=-0.337,P0.01)。[结论]希望水平可影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疾病应对方式,应将提高病人的希望水平作为临床工作的重点,以使病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社会支持与医学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81例乳腺癌病人进行调查,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维度与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或P<0.01),对支持的利用度与面对呈正相关(P<0.01),回避和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较差。[结论]给予乳腺癌病人较多的社会支持将促进病人更积极地面对疾病,较少的社会支持将使病人向疾病屈服,更多地采取回避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对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调查,并对两者的关系行相关分析。[结果]影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包括性别、文化程度、社会资源利用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低于国外常模;病人回避、屈服应对方式与国内常模存在差异(P〈0.05),面对应对方式则无差异(P&gt;0.05);一般自我效能感与面对和回避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1),与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较低,且与面对和回避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应积极寻求指导方案有效提高病人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病人的应对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心理一致感与应对方式现状及两者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某三级甲等医院508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型糖尿病病人总体心理一致感得分为(63.71±11.55)分,条目平均分为(4.90±0.89)分;应对方式中面对、回避与屈服各分量表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P0.001);面对与心理一致感总分、理解能力和价值感呈正相关(P0.05或P0.01),回避与管理能力呈负相关(P0.01),屈服与心理一致感总分及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的心理一致感水平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心理一致感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以提高病人运用积极应对方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和Herth希望量表(HHI)对我院呼吸内科73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希望水平总分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530,P<0.01),与屈服呈负相关(r=-0.678,P<0.01);希望水平中的“与他人的亲密关系”与回避呈负相关(r=-0.337,P<0.01).[结论]希望水平可影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疾病应对方式,应将提高病人的希望水平作为临床工作的重点,以使病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楚翠兰  高玲玲  黄小萍 《护理研究》2008,22(18):1628-1629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病人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提出护理应对措施.[方法]采用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生活质量量表和医学应对问卷对96例BPH病人进行调查.[结果]BPH病人在屈服和回避这两种应对方式上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面对应对方式与常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服应对方式与病人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1),面对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BPH病人倾向于采取屈服和回避的应对方式,屈服应对方式的病人生活质量较低,面对应对方式的病人生活质量较高.护理过程中应教育病人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腔癌术后病人的希望水平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Herth希望量表以及医学应对量表对50例口腔癌术后病人进行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结果]口腔癌术后病人希望水平总分为37.90分±4.91分,属于高等水平,关系维度得分最高;应对方式中回避维度分数高于临床病人常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希望水平总体及各维度与面对应对维度呈正相关(r=0.434,P0.05),与屈服应对维度呈负相关(r=-0、504,P0.01),与回避应对维度不相关(P0.05)。[结论]口腔癌术后病人希望水平处于高等水平;希望水平越高越采取面对的应对方式,反之希望水平越低越采取屈服的应对方式;因此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使病人保持较高的希望水平,进而采取积极的方式面对疾病,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老年痔疮患者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现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及医学应对方式量表,对114例老年痔疮患者进行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调查。结果老年痔疮患者的心理韧性总分为(57.11±12.34)分,面对应对与心理韧性各维度及总分呈正相关;回避应对与心理韧性坚韧、自强维度呈负相关;屈服应对方式与心理韧性各维度及总分呈负相关。结论老年痔疮患者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存在相关性,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心理干预措施,增加患者心理韧性,提高其应对水平。  相似文献   

13.
癌症病人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癌症病人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状况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医学应对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100例已知诊断为恶性肿瘤病人进行洲评.[结果]本组病人抑郁检出率为57.0%.回避应对方式与抑郁得分呈负相关(r=-0.326,P<0.01),屈服应对方式与抑郁呈正相关(r=0.344,P<0.01).社会支持总分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27,P<0.05),与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203,P<0.05).此外,社会支持利用度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89,P<0.05).[结论]应重视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问题,良好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有助于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年癌症病人希望水平在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作用,帮助病人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方法]采用Herth希望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癌症应对问卷对湖南省两所肿瘤专科医院和两所综合医院肿瘤科的265例住院中年癌症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对中年癌症病人希望水平、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之间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中年癌症病人希望水平总分为(35.51±3.30)分;心理弹性总分为(64.31±10.94)分;希望水平总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呈正相关,希望水平与应对方式维度中的面对、屈服、发泄呈正相关。[结论]希望水平的提高依赖于心理弹性的提高和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医务人员可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增强中年癌症病人的心理弹性,指导其采取面对、屈服和发泄的应对方式积极应对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医学应对方式的现状及相关性,为冠心病病人实施个性化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慢性病病人风险感知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量表对255例冠心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总分为38.69分±7.63分,面对得分为17.34分±2.54分,回避得分为16.63分±2.84分,屈服得分为10.04分±2.12分。风险感知量表经济风险维度与回避、屈服呈正相关(P0.05),风险感知总分、社会心理风险与屈服呈正相关(P0.05),经济风险和社会心理风险是影响病人采取消极应对的影响因素。[结论]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与医学应对方式相关,临床护理工作者可结合冠心病病人风险感知特点,为冠心病病人提供个性化心理干预及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6.
陈晖  谢小华  何琼  王玉芝  宋意  杨嘉慧 《护理研究》2012,26(15):1357-1359
[目的]调查难愈创面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心理状态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难愈创面病人77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病人的心理状况、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情况,并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心理状况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难愈创面病人的焦虑和恐惧水平与面对、回避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 5),与客观支持呈负相关(P<0.05),与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正相关(P<0.05)。病人抑郁和躯体症状水平与屈服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总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焦虑、抑郁、恐惧和躯体症状是难愈创面病人常见的心理障碍,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影响难愈创面病人负性情绪的重要因素。医护人员应采用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方式,指导病人采取合适的应对方式面对疾病,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网络,促进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17.
楚翠兰  高玲玲  黄小萍 《护理研究》2008,22(6):1628-1629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病人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提出护理应对措施。[方法]采用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生活质量量表和医学应对问卷对96例BPH病人进行调查。[结果]BPH病人在屈服和回避这两种应对方式上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面对应对方式与常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服应对方式与病人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01),面对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P〈0.01)。[结论]BPH病人倾向于采取屈服和回避的应对方式,屈服应对方式的病人生活质量较低,面对应对方式的病人生活质量较高。护理过程中应教育病人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病人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114例早发冠心病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早发冠心病病人主观幸福感偏低,采用应对方式由多到少为面对、回避、屈服。其中面对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393,P0.05),回避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229,P0.05),屈服和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r=-0.407,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重视不同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帮助病人采取面对应对方式,促进其主观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应对方式、心理一致感和健康行为的现状,以及应对方式在心理一致感与健康行为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心理一致感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对某三级甲等医院的27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面对应对方式得分低于常模,回避及屈服应对方式得分高于常模(P0.01);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总分为(65.79±9.85)分,处于中等水平;健康行为总分为(123.17±18.62)分,处于一般水平;心理一致感与健康行为呈正相关(P0.01),应对方式中的面对与心理一致感和健康行为呈正相关(P0.01);回避、屈服与健康行为呈负相关(P0.01)。Bootstrap法分析应对方式在心理一致感与健康行为间起到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40.47%。结论心理一致感、应对方式对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应对方式在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与健康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提示临床医护工作者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心理一致感,同时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以提升患者的健康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与心理社会适应、应对方式的现状及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病耻感量表(SSCI)、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PAS)和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MQ)对266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得分(54.3511.25)分;心理社会适应总分为(83.7915.27)分;应对方式中,面对型应对方式得分(16.284.15)分、回避型应对方式得分(17.29±2.22)分、屈服型应对方式得分(11.052.86)分。帕金森病患者病耻感与心理社会适应及面对型应对方式呈负相关关系,与回避及屈服型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关系。面对和屈服型应对方式在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对病耻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不良,常采用回避和屈服型应对方式,病耻感较高;心理社会适应不良的患者能直接或间接通过面对、回避或屈服型的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病耻感,可通过提高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采用积极面对的应对方式改善患者的病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