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水蛭经炮制后的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刘丽芳  金蓉鸾  徐国钧  吴子斌 《中成药》2001,23(12):880-882
目的:探讨水蛭经炮制后的化学成分变化情况,为水蛭的炮制方法提供一定的化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柱后衍生化法测定了氨基酸组成的变化,用GC-MS法测定了甾体类化合物组成的变化。结果:水蛭经炮制后各种氨基酸的量有所降低,甾体类化合物组成发生了变化。结论:结果显示现行的水蛭炮制方法对其成分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与作用影响。方法:选取葛根饮片若干份,将其分为1号组与2号组。2号组中葛根饮片采用水处理前分档和炮制前分档。1号组不炮制。对炮制前后葛根总黄酮、葛根素成分进行分析,对Zn、Cu、Fe三种无机成分含量进行对比。结果:水浸后葛根素、总黄酮成分增加,炮制前后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醇浸后葛根素、浸出物、葛根素成分降低,炮制前后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颜色无变化,没有可比性。炮制后葛根化学成分中Fe含量明显降低,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u、Zn含量降低极少,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炮制之后,葛根化学成分的含量发生了变化,炮制后的葛根能够降低中药毒性,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3.
水蛭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蛭是我国传统的活血化瘀药之一,临床多用于血滞经闭、微痕积聚、跌打损伤等症。水蛭的炮制方法《伤寒论》中有所记载,大致有净制、切、加辅料和不加辅料制几大类,十几种炮制方法;现代对水蛭的炮制大多采用酒制、滑石粉烫、砂烫等方法。水蛭的主要成分为大分子类化合物,如水蛭素、肝素、组织胺、吻蛭素、氨基酸等。水蛭中也含有糖脂类、蝶啶类、甾体类和羧酸酯类等多种小分子类物质。水蛭具有抗细胞凋亡,抗肿瘤,抗凝、抗血栓,抗炎、抗纤维化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哈蟆油中甾体类化合物的成分及含量。方法:将粉碎后的药材用皂化法预处理,以乙醚萃取未皂化物——甾体类成分,水浴蒸干,利用气质联用色谱法对甾体类化合物进行鉴别及含量测定。结果:哈蟆油中共鉴定出8个化合物,即胆固醇(32.236%)、胆甾-3-酮(0.925%)、胆甾-3,5二烯-7-酮(2.811%)、菜油甾醇(0.611%)、胆甾-4-烯-3-酮(7.657%)、胆甾-4,6-二烯-3-酮(1.395%)、豆甾醇-22,23-二氢(0.316%)、胆甾-8-烯-7-酮(0.768%)。结论:本法可用于哈蟆油中甾体类化合物的成分与含量的测定研究。  相似文献   

5.
低温炮制工艺对水蛭水溶性蛋白组成及纤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厚伟 《中药材》2007,30(3):272-275
目的:研究低温炮制工艺对水蛭水溶性蛋白组成及其纤溶活性的影响。方法:水蛭的低温炮制采用液氮快速冷冻和冷冻干燥技术;传统炮制参照2005药典;不同炮制工艺水蛭的水溶性蛋白组成的差异检测采用SDS-PAGE,定量分析采用Scion Image软件;不同炮制工艺水蛭的水溶性蛋白组分的纤溶活性鉴定采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溶栓活性分析采用体外溶栓试验。结果:低温炮制工艺的水蛭水溶性蛋白组成比传统炮制工艺丰富,不仅SDS-PAGE蛋白条带的数量与浓度显著高于传统工艺,而且纤溶活性也显著高于传统炮制工艺。结论:不同炮制工艺对水蛭水溶性蛋白组成与溶栓活性有显著影响;在防止水蛭中蛋白质类活性成分的降解、变性与失活方面,低温炮制工艺优于传统炮制工艺。该工艺适用于以蛋白为主要活性成分的动物药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不同炮制方法对当归有效成分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今后的炮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有效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挥发油成分含量,对生当归、酒当归、当归炭、土当归等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炮制法的当归饮片中,挥发油、阿魏酸、总鞣质的质量分数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炮制前后,当归质量、质量变化率、含水量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当归有效成分含量会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炮制工艺水蛭的水溶性蛋白组成的差异。方法:根据水蛭不同的炮制方法,随机分为传统组和低温组,传统组采用传统炮制的方法,低温组使用低温炮制的方法,比较两组的水溶性蛋白组成的差异。结果:传统组的蛋白质最大分子量为44.7KD附近,低温组为44.7KD,两组在31KD左右蛋白质的含量分别为54.5%和88.9%,两组的蛋白浓度分别为1.85mg/g和2.46mg/g,两组具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炮制工艺不同对自身的水溶性蛋白组成的差异具有较大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清炒炮制对山药物性参数、主要成分及指标性成分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山药清炒炮制品为研究对象,测定物性参数,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HPLC测定不同炮制品中淀粉、多糖及尿囊素含量,运用SPSS22.0软件对清炒工艺、物性参数及主要成分含量进行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山药不同清炒炮制品物性参数有显著差异(P0.05),氧化值与总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吸水率与多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清炒炮制后山药总淀粉含量降低,多糖含量升高,尿囊素消失,有新物质产生。结论山药清炒炮制后物料性质、主要成分、指标性成分变化显著;清炒工艺、物性参数与主要成分间相互影响;指标性成分尿囊素与新物质、淀粉与多糖之间可能存在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两种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清半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焦作市中医院药学部采购的生半夏若干,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传统清半夏炮制方法,B组采用《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关于清半夏的炮制方法。炮制后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饮片成分,包括总游离酸、草酸钙针晶及矾等,比较两种炮制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B组总游离酸高于A组,并且B组草酸钙针晶和矾的含量均低于A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炮制方法,清半夏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并且能够降低毒性成分的含量,该炮制方法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水蛭粉联合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羟基脲组20例、联合组20例和水蛭组18例。羟基尿组给予羟基尿片,水蛭组给予水蛭粉,联合组给予羟基尿片及水蛭粉。结果:联合组有效率为90.0%,羟基脲组有效率为85.0%,水蛭组有效率为55.6%,与羟基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能改善血小板聚集的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血液黏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水蛭粉联合羟基脲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疗效显著,能够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出血及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成分差异性的角度研究炮制前后姜黄连的成分含量变化,初步探讨姜黄连"以热治寒"的物质变化基础。方法:采用HPLC-UV法对比炮制前黄连、生姜以及炮制后姜黄连中盐酸小檗碱、巴马汀碱、6-姜酚的含量变化,用数据分析炮制前后姜黄连的物质变化和药性的关系。结果:黄连在用生姜炮制后盐酸小檗碱、巴马汀碱的含量由84.82、49.08 mg/g降至61.27、37.61 mg/g(P0.05),生姜在炮制黄连后6-姜酚的含量由1.13 mg/g降至0.78 mg/g(P0.05)。结论:炮制后姜黄连中的盐酸小檗碱、巴马汀碱(清热燥湿成分)的含量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少,增加了6-姜酚(温热止呕成分)的含量;这就证明了生姜很可能用它的温热之性降低了黄连的苦寒伤胃的成分;6-姜酚可能是姜黄连"反制"的药性变化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水解氨基酸为指标,考察两种不同炮制方法对三种黄精中氨基酸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柱前衍生化HPLC法测定三种黄精炮制前后水解氨基酸的含量,色谱柱为Sepax AAA氨基酸专用色谱柱(4.6 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酸钠缓冲液(A)-甲醇(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54nm。结果三种黄精中总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黄精多花黄精滇黄精。炮制后各品种黄精中总氨基酸都有相应的增加,蒸制品炆制品。结论不同的炮制方法氨基酸成分含量的变化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水蛭颗粒对高血压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就诊顺序及病史选取50 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A 组,50 例高血压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为B 组,均已常规服用阿司匹林(100 mg,1 次/d)>2 周,入选后在常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1 次/d)基础上加用水蛭颗粒1.5 g 冲服,早晚各1 次,连服2 周.于治疗前后测定血小板聚集率(PAG).结果 水蛭颗粒治疗2 周后,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诱导的PAG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5).组间比较,治疗前A 组较B 组PAG 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 组P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水蛭颗粒与阿司匹林联用能显著降低高血压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PAG 水平,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早期颈内动脉输注川芎嗪对脑氧代谢及氧化抗氧化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于术前、术毕、术毕24小时抽取桡动脉和颈内静脉血,做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动脉氧分压(PaO2)、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和血红蛋白(Hb)值。根据FICK公式计算脑氧含量(CjvO2)、动脉—脑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脑氧摄取率(CEO2)等指标。同时测定相应阶段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脑氧代谢的变化:①对照组:与术前比较,术毕、术毕24小时的CaO2、CjvO2、C(a-jv)O2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SjvO2增加,COE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观察组:与术前比较,术毕、术毕24小时CaO2无明显变化(P0.05);而CjvO2、SjvO2增加,CEO2、C(a-jv)O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间比较:CaO2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毕、术毕24小时各相应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CjvO2、SjvO2增加,CEO2、C(a-jv)O2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各时相氧化抗氧化等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毕、术毕24小时相对应的SOD增加,MDA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川芎嗪能降低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后早期脑氧代谢及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龙血竭是龙血树属的植物树干受到损伤后,在微生物侵染或(和)自然氧化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树脂.龙血树属植物中甾体皂苷是主要成分,现已分离鉴定了94个甾体皂苷,而诱导形成的树脂(即龙血竭)中仅发现5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且包括骨架发生C环断裂重排的甾体(Dracaenogenin A)以及F环翻转为22位S构型的螺甾烷型甾体皂苷.本文讨论了龙血竭形成过程中,甾体皂苷类成分的变化,对进一步研究血竭形成机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炮制前后白术中3种内酯成分含量及挥发油组分的变化,评价炮制工艺对白术药材中主要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DAD法同时测定3种白术内酯的含量:色谱柱为SHISEIDO CAPCELL PAK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水(B),0~16 min,60%A~70%A;16~18 min,70%A~65%A;18~30 min,65%A;流速:1.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白术内酯Ⅰ、Ⅲ为220 nm,白术内酯Ⅱ为276 nm。采用GC-MS测定炮制前后白术挥发油的成分组成。结果:炮制后的白术中内酯Ⅰ、Ⅱ、Ⅲ的含量增加,增加幅度与炮制时间有关;炮制后白术挥发油的组成有明显变化。结论:炮制对白术中挥发油组成及内酯含量有影响,成分检测引导优化炮制工艺有利于保障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炮制质量对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200例使用中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的中药未经炮制,而观察组使用的中药制剂经过特殊的炮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高于对照组的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期间各系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在经过高质量的炮制之后将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通过调整药物中中药有效成分的含量,可以促进药性改善,从而显著减少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最大限度保证药物在治疗期间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0例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50人,分别为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组(PCNA组)、静脉自控镇痛联合针刺治疗组(PCIA+A组)、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联合针刺治疗组(PCNA+A组)。观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指数、血液流变学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与PCIA组比较,PCNA组、PCIA+A组、PCNA+A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CNA组比较,PCNA+A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CIA+A组比较,PCNA+A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第1天各组血小板计数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第1天比较,术后第7天PCIA+A组、PCNA+A组血小板计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与PCIA组比较,PCNA组、PCIA+A组、PCNA+A组血小板计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第1天、第7天各组D-二聚体指数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第1天比较,术后第7天PCIA组、PCNA组D-二聚体指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与PCIA组比较,PCIA+A组、PCNA+A组D-二聚体指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第1天比较,术后第7天PCIA+A组、PCNA+A组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A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与PCIA组比较,PCIA+A组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A组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神经连续阻滞术后镇痛与传统静脉镇痛比较能降低DVT发生率,而联合术后电针穴位刺激治疗后能进一步降低术后DVT的发生,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为确定水蛭传统炮制的科学性,分别采用水提取法和仿生提取法提取水蛭清水吊干品、滑石粉烫制品、酒浸闷烘品中的抗凝活性成分,以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活性作为活性指标进行抗凝测定,并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各炮制品提取物中的蛋白含量以初步解释抗凝活性变化原因。对比发现,采用水提取法时,APTT,PT,TT,抗凝血酶活性4种指标结果均显示,滑石粉烫制或酒浸闷烘后水蛭的抗凝活性降低,活性顺序为清水吊干品酒浸闷烘品滑石粉烫制品,此结果与水蛭不同炮制品水提物蛋白含量顺序一致;而采用仿生提取法时,除滑石粉烫制后APTT缩短外,其他结果均显示炮制使水蛭抗凝活性升高,且活性顺序为酒浸闷烘品滑石粉烫制品清水吊干品。仿生提取法与水提取法相比更符合水蛭口服后在人体内的吸收过程,结果更具科学性。所以,传统的炮制方法不仅可以矫味矫臭,还可增强水蛭的抗凝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炮制对杜仲化学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炮制对杜仲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TLC色谱法考察炮制对杜仲化学成分的影响,并经过硅胶柱色谱对杜仲炮制后发生变化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结果:经分离得到2个高温炮制后,含量发生明显变化的成分,均属环烯醚萜类,经鉴定为京尼平(化合物1)和Gardendiol(化合物2).结论:高温炮制对杜仲的环烯醚萜类成分有明显影响;京尼平可作为杜仲炮制工艺质量控制的指标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