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入院时临床指标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峰值有关。方法收集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23例AMI患者的病历资料,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15项临床指标与CK-MB峰值的关系。结果患者年龄、入院时的血红蛋白(Hb)浓度和白细胞(WBC)计数、空腹血糖(FPG)与CK-MB峰值呈正相关。结论 AMI患者入院时的Hb浓度、WBC计数、FPG及年龄越高,预示着梗死范围越大,应提高对这些指标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其入院时即刻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与住院期间肌钙蛋白I(cTnI)峰值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急性STEMI就诊于抚顺市中心医院且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86例,依据入院即刻WBC计数水平分为WBC正常组(WBC≤10×109/L)和WBC升高组(WBC>10×109/L)。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WBC与cTnI峰值的相关性。结果与WBC正常组相比较,WBC升高组患者的cTnI峰值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BC与cTnI峰值及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急性STEMI行急诊PCI术的患者,入院时即刻WBC水平与cTnI峰值密切相关,WBC作为炎症指标可以间接反映急性STE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薛铮  吕吉元  范春雨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5):1793-1794,179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水平与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484例,按入院时的不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分为三组.组1:WBC≤10.0×109/L;组2:10.0×109/L0.05).组1单部位AMI发生率较组2、组3显著增高,而组3多部位或广泛前壁AMI发生率较组1、组2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间心脏事件的发生差异显著,组3明显高于组2、组1.多元相关分析显示白细胞与以下因素有明显的相关性:梗死范围(r=0.186, P<0.05);CK(r=0.334, P<0.01);CK-MB(r=0.23, P<0.05);心脏事件(r=0.332, P<0.01),而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TC、TG、LDL等因素无明显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计数水平与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明显相关,可作为危险分层的一个简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3种心肌生物标记物的血浆浓度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溶栓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就诊于急诊科、确诊STEMI并溶栓的6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以是否在溶栓后发生心血管事件分组,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收集其血浆BNP、CK-MB、cTnI检验值,记录其在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并通过浓度危险分层统计处理。结果心血管事件发生组BNP浓度较未发生组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CK-MB与cTnI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浓度是最强影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P<0.01,OR=0.989,95%CI:0.984~0.995);同时发现性别(男性)与心血管事件发生有明显相关(P<0.05,OR=0.278,95%CI:0.080~0.967)。年龄、CK-MB峰值以及cTnI与心血管事件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浆BNP浓度对STEMI急诊静脉溶栓后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力衰竭、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具有临床预测价值,而CK-MB与cTnI则不具有临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CK、CK-MB、TnT对再通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面积的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经皮介入干预(direct PCI)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估测梗死(MI)面积的可行性.方法:对直接PCI成功的60例AMI患者入院后连续抽静脉血测定血清CK、CK-MB及TnT水平,入院10-30d内做核素心肌显像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指数(infarct size index,ISI).以测定的生化指标拟合释放曲线,分别以其峰值、所测定总值及术后16小时内曲线下面积与ISI做相关性比较.结果:直接PCI术后即刻血清CK、CK-MB以及TnT浓度迅速升高,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均小于0.05).CK、CK-MB及TnT在发病24小时内释放曲线基本呈现出单峰特征.所测血清CK、CK-MB及TnT的峰值、累积值及释放曲线下面积与ISI都有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发现TnT释放曲线下面积与ISI相关性最好(r=0.58;P=0.0012).TnT释放曲线下面积与ISI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39 × 10-4X 0.20.以ISI=30%为界限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间TnT释放曲线下面积做t检验,发现有显著性差异(P<0.01).直接PCI术后16小时内TnT释放曲线下面积对ISI的临床估测价值为85.2%、特异度为84%、敏感度为100%.ISI小于30%的占88.46%(以ECT=30%,TnT-Area=688 g·h/L为界限).结论:直接PCI治疗后TnT 16小时内曲线下面积可以用来估测心肌MI面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灶面积与发病年龄及白细胞(WBC)计数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比较12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96例健康体检患者血清WBC水平,并记录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年龄,按梗死面积不同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74例)和大面积脑梗死组(52例).结果 大面积脑梗死组发病平均年龄(78.75±6.97)岁,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68.34±9.7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14,P<0.01);大面积脑梗死组血清WBC计数(11.85±2.41)×109/L,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6.56±2.51)×109/L及对照组的(6.49±2.27)×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腔隙性脑梗死组血清WBC计数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患者更容易发生大面积脑梗死;WBC计数在临床上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评估、治疗疗效及判断预后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碎裂QRS波(fQRS)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186例STEMI行急诊PIC患者,根据介入治疗后有无新出现fQRS分为fQRS组和无fQRS组,比较术后TIMI血流(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TMP)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肌钙蛋白(CTnI)峰值、术后7 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血管事件(MACE)和异常Q波的发生率,分析fQRS发生率与LVEF、TIMI、TMP的相关性.结果 fQRS 组TIMI 3级血流获得率(51.1%)及TMP 3级灌注获得率(46.7%)显著低于无fQRS组(79.2%和77.1%)(P<0.01);fQRS组90 min ST段回落≥50%(STR)(47.8%),显著低于无fQRS组(75.0%)(P<0.01);fQRS组CK-MB峰值(308.4±44.8 u/dL)和CTnI峰值(66.6±2.1 ng/L)均显著高于无fQRS组(192.7±35.5 u/dL和40.8±1.8 ng/L)(P<0.05);PCI术后7 d fQRS组LVEF[(35.6±5.1)%]显著低于无fQRS组[(49.7±6.4)%](P<0.05);fQRS组MACE发生率(17.8%)显著高于无fQRS组(5.2%)(P<0.05);fQRS组Q波发生率(75.6%)显著高于无fQRS组(44.8%)(P<0.01).fQRS发生率与LVEF呈负相关(r=-0.232,P=0.02),fQRS与TIMI血流分级和TIMI 3级呈显著负相关 (r=-0.347, P=0.000;r=-0.318, P=0.002);fQRS与TMP分级和TMP3级呈显著负相关(r=-0.370, P=0.000;r=-0.325, P=0.001).结论 STEMI术后新出现fQRS波提示心肌灌注不良,fQRS是预测STEMI患者心肌灌注和预后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来源Exosomes表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5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心内科初次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12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NC组)34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组)3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组)58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病史等情况),分析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指标,术中留取外周静脉全血,使用抽提试剂盒提取Exosomes,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CD11c表达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计算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比较不同组之间Exosomes表型CD11c水平的差异并与Gensin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CS组CK、CK-MB、Gensini评分、外周血CD11c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UA组和NC组(F=3.671、4.263、2.971、3.162,P<0.05)。外周血CD11c水平与Gensini积分CK、CK-MB呈正相关性(r=0.844、0.513、0.571,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D11c为Gensini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21,P=0.000)。结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来源Exosomes(即CD11c阳性表型)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树突状细胞来源的Exosomes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内啡肽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AMI患者应用固相免疫放射分析方法测定发病后12、24、48、96h和7天血浆β-EP水平。结果:AMI患者血浆β-E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呈现明显动态变化,发病12h内开始升高,24h达峰值(104.2±30.1)pg/ml,1周左右恢复正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00U/L者的β-EP为(144.3±31.0)pg/ml,明显高于CK-MB≤100U/L者的(70.8±18.9)pg/ml(P<0.05)。AMI患者血浆β-EP水平与CK-MB峰值呈正相关(r=0.455,P<0.05),与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62,P<0.01)。心功能不全者的β-E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正常者,且与心功能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602,P<0.01)。结论:β-EP在AMI发病后24h达到峰值,其升高程度与间接反映心肌梗死面积的CK-MB、CTnT以及心功能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峰值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发病2 h内的STEMI患者60例,于患者发病后2、4、6、8、10、12 h采血,检测H-FABP水平,找出其峰值。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计算GRACE风险评分,对GRACE评分和H-FABP的峰值水平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H-FABP的达峰时间为4~8 h,平均峰值为(59.4±23.1)μg/L;STEMI患者H-FABP峰值水平与GRACE危险评分呈正相关(r=0.701,P<0.05)。结论 STEMI的H-FABP峰值水平与GRACE评分相关,检测H-FABP峰值水平可以为STEMI患者的危险分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顺平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4):152-153
目的分析总结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以便提高临床工作者对其认识。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0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6例,其中NSTEMI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66例、STEMI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60例,对两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及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STEMI组糖尿病、反复心绞痛病史率高于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STEMI组CK、TNI峰值均低于STE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STEMI组多支病变率高于STEM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TEMI组的肌酸肌酶(CK)、肌钙蛋白I(TNI)峰值均低于STEMI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则高于STEMI组。  相似文献   

12.
选取115例疑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胸痛患者,并按胸痛时间分为〈3h和3~6h两个时段,分别进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传统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红蛋白(MYO)检测,比较不同时段检测结果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显示,胸痛发生≤6h检测H—FABP对AMI诊断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nT、CK—MB、MYO(P值分别为0.026、0.005、0.048);H—FABP的特异性低于cTnT、CK-MB(P〉0.05)。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组与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组间H—FABP敏感性分别为81.6%、78.1%(P=0.095)。无论胸痛发生〈3h还是3-6h,H—FABP联合cTnT检测对AMI诊断的敏感性均优于cTnT、CK—MB及MYO联合(P值分别为0.005、0.028)。提示,H—FABP在AMI患者早期、快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较差,对早期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顺义区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确诊的154例NSTEMI和16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STEMI患者相比,NSTEMI患者的危险因素较多,NSTEMI组既往心绞痛与陈旧性心肌梗死史多见(32.5%vs13.3%,11.7%vs 2.4%,P<0.01),NSTEMI组合并高血压的比例及女性所占比例较STEMI组高(70.8%vs 53.0%,P<0.01;27.9%vs 16.9%,P<0.05);NSTEMI组梗死后心绞痛比STEMI组增多(19.5%vs 1.8%,P<0.01)。NSTEMI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低[(650.7±625.4)vs(1825.8±1318.1);(77.2±71.4)vs(208.5±147.5),均P<0.01]。NSTEMI组三支病变及左主干病变的比例较STEMI组高(56.5%vs 42.2%,13.6%vs 6.0%,P<0.05);NSTEMI组中度狭窄(76%89%)、重度狭窄(≥90%)病变较STEMI组多(14.3%vs 7.2%,P<0.05;55.2%vs 27.1%,P<0.01);NSTEMI组完全闭塞病变较STEMI组少(24.0%vs 61.4%,P<0.01);NSTEMI组侧支循环比STEMI组多(23.4%vs 10.8%,P<0.01)。结论 NSTEMI组患者危险因素较多,冠状动脉病变严重,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及严重狭窄病变发生率高,梗死后心绞痛常见,应重视对其治疗。  相似文献   

14.
江玲 《吉林医学》2010,(33):5954-5956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与白细胞数、血糖值的关系。方法:将376例经CT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据入院时按白细胞计数的不同、空腹血糖值,以及糖尿病病史等分组,并对其入院和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判断其疗效和预后。结果:高血糖组和糖尿病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于正常血糖组(均为P〈0.01);高白细胞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非高白细胞组(P〈0.01)。同时发现高白细胞组的病死率也明显高于非高白细胞组(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白细胞数、血糖值可作为估计近期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刘兆进 《医学综述》2014,(8):1482-148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发作期白细胞计数(WBC)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收治的发病<3 d的AMI住院患者187例,按WBC水平将其分为三组,WBCⅠ组(<10.0×109L-1)67例;WBCⅡ组(10.0×109L-115.0×109L-1)65例;WBCⅢ组(>15.0×109L-1)55例。测定各组cTnI及血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结果 AMI患者的cTnI及CK-MB水平随着WBC水平的升高而增高;WBCⅢ组的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率显著高于WBCⅠ组和Ⅱ组(P<0.05)。WBCⅠ组、Ⅱ组、Ⅲ组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分别为16.4%、43.1%和100.0%,心律失常发生率随着WBC增多而升高,三组心律失常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水平越高的AMI患者cTnI水平越高,心肌损伤越严重,也越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6.
罗莘 《医学综述》2014,20(21):3994-399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白细胞计数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株洲市恺德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203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白细胞计数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白细胞计数<8.0×109L-1)45例,B组(白细胞计数8.0×109L-116.0×109L-1)109例,C组(白细胞计数>16.0×109L-1)49例。分析上述三组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的检测结果,以及各组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C组患者血清cTnI、CK-MB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患者血清cTnI、CK-MB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C组患者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患者上述类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且AMI患者白细胞计数与上述类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AMI患者白细胞计数与多数类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呈正相关,临床应重视AMI患者白细胞升高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林丛  马骏  童宗安  官学强 《浙江医学》2011,33(5):666-668,672
目的 观察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疗效.方法 选择因STEMI行直接PCI并于术中应用Thrombuster Ⅱ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的患者65例作为治疗组,以基础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影像特征相似并单纯行直接PCI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TIMI 3级血流、校正TIMI帧数、术后2 h ST段回落程度、酶峰值和峰值时间以及梗死相关血管(IRA)无复流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 0.01).治疗组术后3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1周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STEMI患者行直接PCI过程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冠状动脉内推注替罗非班可减少无复流的发生,改善心肌再灌注水平及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临床特征和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对STEMI组125例和NSTEMI组42例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冠心病史、平时心绞痛症状、入院时临床表现、心肌损害指标、心脏超声和冠脉造影进行比较。结果STEMI组发病年龄及合并糖尿痛比例、冠心病史和平时心绞痛症状发生率均低于NSTEMI组(P分别〈0.05、0.05、0.05和0.01),而吸烟、持续性胸痛及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比例高于NSTEMI组(P分别〈0.05、0.01和0.05);STEMI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及肌钙蛋白Ⅰ水平均明显高于NSTEMI组(P均〈0.01);STEMI组冠脉单支病变明显多于NSTEMI组(P〈0.01),3支病变低于NSTEMI组(P〈0.05),狭窄程度〈70%及70%~90%者比例低于NSTEMI组(P分别〈0.05和0.01),狭窄程度〉90%及完全闭塞者明显高于NSTEMI组(P均〈0.05);STEMI组形成侧支循环及具有基础TIMI血流3级比例明显低于NSTEMI组(P分别〈0.01和0.05);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TEMI患者发病年龄大,合并糖尿病比例相对较高,冠心病史长,平时多有心绞痛症状,心肌梗死时胸痛症状较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比例以及血中心肌损伤标记物较低,冠脉病变弥漫、累及多支,但阻塞程度相对较轻,有基础TIMI血流3级及形成侧支循环的比例高。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贫血的临床特点与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虹  王东琦  李红兵  牛印会  张占霞 《西部医学》2009,21(12):2120-2122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贫血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早期防治的意义。方法对162例AMI患者,据入院时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贫血组56例(轻度32例,中度18例,重度6例),非贫血组106例,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特点及预后指标。结果AMI合并贫血组的患者既往心绞痛史、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比例及肌酸磷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显著高于非贫血组(P〈0.05),Hb水平、射血分数(LVEF)显著低于非贫血组(P〈0.01)。AMI合并贫血组的患者发生快速心律失常、killipⅡ以上泵衰竭、梗死后心绞痛的比例及住院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贫血组(P〈0.05)。贫血组住院期间重要临床事件亚组分析:killipⅡ以上泵衰竭、梗死后心绞痛、住院病死率随贫血程度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AMI合并贫血的高危患者多,急性期重要临床事件发生率高,早期积极预防及纠正贫血可能对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意义,进一步研究ALT是否为STEMI患者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心脏科住院患者909例,分为对照组患者(无冠心病患者)355例,急性STEMI患者554例,其亚组分型包括:(1)依据血管病变程度分组(单支组154例,双支组176例,多支组224例);(2)依据心肌梗死发病到空腹抽血时间分组(0~24 h组296例,24~48 h组124例,超过48 h组134例).统计所有入选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生化资料及冠脉造影资料,回顾性分析ALT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结果:急性STEMI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尿素氮、肌酐、天冬氨酸转氨酶、ALT、高密度脂蛋白等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在急性STEMI患者亚组分析中,ALT与急性STEMI患者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ALT在空腹抽血时间(从心梗发病计算)上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ALT(OR=0.911)、年龄(OR=1.068)、肌酐(OR=1.041)、天冬氨酸转氨酶(OR=1.270)是急性STEMI的危险预测因素.结论:ALT与急性STEMI密切相关,ALT是急性STEMI患者新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