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肺血栓栓塞、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治疗过程,讨论药学监护的重要性。方法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对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合并肺血栓栓塞患者进行抗凝药物的选择、剂量调整、保肝药物的选择,寻找可能导致肝损伤的药物,协助医师优化个体化治疗方案。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肝功能基本正常,抗凝安全有效。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中的药学监护,提高了治疗有效性,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中南药学》2015,(12):1337-1340
目的通过临床药师对1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的药学监护,提高临床个体化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相关工作。方法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通过分析患者国际化标准比值异常波动的可能原因,监测凝血功能和不良反应,协助医师调整华法林的给药剂量。结果患者用药的疗效得到提高,药物不良反应大幅度降低。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实践,通过对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协助医师共同制订治疗方案,可改善患者的药物治疗及临床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V/P)比值显像在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例临床确诊的PTE患者V/P显像,并行定量分析.结果:10例患者共43个肺段经临床确认为肺血栓栓塞,常规目测读片诊断肺血栓栓塞46个,其中符合临床37个,灵敏度86.05%,特异性93.43%.V/P比值显像诊断肺血栓栓塞41个,与临床符合39个,灵敏度90.70%,特异性98.54%.结论:V/P比值显像可明显提高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肺栓塞(PE)是肺动脉系统被不同的栓子所栓塞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及空气栓塞,其中以肺血栓栓塞症最为常见[1].PTE的漏诊及误诊率亦较高,研究证明,适宜溶栓治疗技术可迅速溶解部分或全部血栓,恢复肺组织再灌注,减小肺动脉阻力,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右心室功能,减少严重PTE患者的病死率和复发率.本科对14例急性PTE患者实行溶栓治疗与标准化护理相结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分析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确诊为肺血栓栓塞症(PTE)的15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3例PTE均为住院患者,男性101例,女性52例,年龄为21~79岁,平均(49±11)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诊断标准[1],即通过放射性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和(或)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  相似文献   

6.
老年肺血栓栓塞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通常所称的肺栓塞(PE)即指PTE.老年PTE患者除临床病情复杂、重笃、易发肺梗死以外,高血压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及高龄等也常给治疗方案的制订带来许多困难~([1]).现对老年PTE治疗的现状和目前的认识和发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医师在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至2012年在我市10家综合医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及住院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呼吸内科肺血栓栓塞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呼吸内科中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需要呼吸内科医师充分发挥在肺血栓栓塞症中的诊断作用。结论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呼吸内科医师应发挥应有的效用,增强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认识,以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引起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肺血栓栓塞症(PTE)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病死率及误诊率较高.既往临床对此病的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汉两民族住院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环境危险因素是否存在民族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至2011年共64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分析64例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伴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维吾尔族多于汉族,且维吾尔族患者下肢肿痛症状明显,而肿瘤发生率汉族高于维吾尔族。结论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往往存在明确的环境危险因素,各环境危险因素在维汉两民族中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正>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羊水栓塞、脂肪栓塞综合征、空气栓塞等。其中肺血栓栓塞症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类型,占肺栓塞的绝大多数,通常所称的肺血栓即指肺血栓栓塞症。  相似文献   

11.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h,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其中99%的栓子是血栓性质的,即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新生儿股动脉血栓栓塞病例的临床治疗实践,加强对新生儿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制定合理的抗栓治疗方案。方法 临床药师查阅相关文献指南,参与制定和优化患儿抗栓治疗方案,评估药物风险/收益比,并提供药学监护。结果 在临床药师和临床医生共同制定的抗栓治疗方案下,患儿血栓栓塞症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用药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罕见病的临床治疗,保障了患儿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肺血栓栓塞症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PTE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PTE患者常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创伤和(或)骨折、心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检查可提示PTE;超声心动图对PTE有诊断作用;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是确诊PTE的可靠方法.结论 PTE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对有症状的高危患者应及早行CTPA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危险因素与发病的关系,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对2005年12月~2011年9月确诊的33例肺血栓栓塞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回顾分析。结果 PTE患者常有多种危险因子,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他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呼吸急促、胸痛、晕厥和心动过速等。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及D-二聚体试验对PTE诊断有提示作用;CT肺动脉造影是诊断PTE最常用的技术。本组有7例死亡,病死率21.2%,24例患者经溶栓及抗凝治疗后存活。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导致PTE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综合医院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肺血栓栓塞的警惕性,仔细查找病因,常规X线片、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血管超声等均有助于其诊断,但螺旋CT更方便可靠。溶栓治疗能提高PTE患者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肺血栓栓塞症(PTE)简称肺栓塞.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的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动脉发生栓塞后,若其支配的肺组织因血流受阻或中断而发生坏死,称为肺梗死。引发PTE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的血栓形成(DVT),DVT和PTE实际上为一种疾病过程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表现,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现就PTE的有关诊治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南药学》2017,(12):1792-179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肺曲霉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曲霉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治疗,分别从抗细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选择、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实施全程药学监护,提出药学建议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23 d后出院。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开展药学监护,协助医师完善用药方案,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现将我们确诊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PTE)26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和特殊检查资料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2000年1月~2003年4月确诊为急性PTE患者26例 ,男14例 ,女12例 ,年龄28~83岁 ,平均年龄 (48 1±3 5)岁。1 2危险因素 :下肢深静脉血栓15例 ,静脉曲张10例  相似文献   

18.
临床药师参与呼吸内科临床医疗活动,通过对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开展药学监护活动的实践经验,结合药学理论知识,分析、总结AECOPD患者在药学监护中应关注的药学信息要点,为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及开展药学监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和病理生理特征[1]。PTE发病率高,尤其是老年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数量血栓柱栓塞对犬肺血栓栓塞症(PTE)模型血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长塑胶导管置于左下肺动脉,经塑胶导管注入3段(PTE 1组)或5段(PTE 2组)血栓柱,分别监测栓塞前、栓塞1h及1周后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后全程肌内注射氨甲环酸。结果PTE 1组栓塞1h后呼吸频率、心率较栓塞前明显加快(P<0.05);PTE 2组PaO_2/FiO_2明显降低、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肺血管阻力(PVR)明显升高(P<0.05),但1周后恢复至栓塞前水平。结论用血栓柱栓塞犬肺叶动脉,并用氨甲环酸抑制纤溶,可建立时间较长的PTE模型。在栓塞急性期较多血栓引起生命体征、血气及血流动力学较明显的变化,但1周后这种变化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