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感染合并精神障碍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相关因素,以达到控制病情的发展和降低感染的目的。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0-01—2012-12收治的25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神经梅毒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的发生主要与未及时发现梅毒和未早期诊断无症状神经梅毒等相关因素有直接联系。所有合并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为首次发现梅毒,疗效较差,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结论重视临床一些早期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行腰椎穿刺术检查,提高无症状神经梅毒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有效防止精神障碍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经手术治疗的神经梅毒三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合并神经梅毒病灶的颅脑手术临床特点。方法报道3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神经梅毒病例.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血清和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手术中所见及病理镜下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间质型神经梅毒,其中包括1例脑膜梅毒和2例脑膜血管梅毒。2例患者为慢性起病,症状均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1例以脑出血急性起病,并在手术治疗后再次出血。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并且没有特征性,临床误诊率极高。因此.神经梅毒的正确术的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梅毒性脊髓炎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我们确诊的2例梅毒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有11例梅毒性脊髓炎患者纳入分析。梅毒性脊髓炎临床罕见,归于脊膜血管梅毒一类。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主要是横贯性脊髓脊膜损害。临床上大多数病例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加重,仅有1例是缓慢起病,病程中突然恶化。影像学多表现为长节段胸段或颈胸段脊髓髓内病变,只有1例腰骶髓受累病例,还有1例同时累及颅内大动脉狭窄。梅毒性脊髓炎在T2加权像上呈现脊髓实质内长节段高信号病灶,增强扫描时可见脊髓表浅部位的局灶性强化,也称为脊髓"烛光征";影像学虽有一定特征性,但同样也缺乏特异性。脑脊液检查全部表现为蛋白增高,细胞数增多,脑脊液细胞学为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本病的确诊只能依据血清及脑脊液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梅毒性脊髓炎绝大部分病例治疗效果较好,但患者恢复的速度和程度却可以存在明显差异。绝大多数起病急、病程短、进展快的患者治疗效果既快又好,而病程相对较长、病史过程中有突发恶化特点的患者治疗效果可能不好。合并脑膜血管梅毒的1例患者也遗留了神经功能缺损。结论梅毒性脊髓炎临床罕见,临床和影像学都不具有特异性,很容易误诊漏诊。当遇到长节段脊髓病变时要想到本病可能,应当尽快行血清及脑脊液梅毒相关抗体检测。在明确诊断后要尽快治疗,不同病程及病史特点的梅毒性脊髓炎患者对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的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麻痹性痴呆的临床特征与诊断(附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麻痹性痴呆的临床特征,以及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隐匿起病,进行性加重性痴呆、精神障碍、癫痫发作等;2例患者均被误诊。血清及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阳性,头颅MRI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脑萎缩。结论麻痹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误诊率高;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临床特点,以便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观察老年结核性脑膜炎(观察组,18例)的起病特点、临床症状、脑脊液改变及辅助检查,并与成年结脑患者(对照组,24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老年结脑患者临床起病多以亚急性和慢性起病,临床误诊较多见,症状及脑脊液改变较不典型,脑脊液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大多无显著性差异;部分病人出现偏瘫和智力下降,观察组临床诊断符合比例仅为8/18。结论老年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困难,更容易误诊,错误的诊断和治疗的延误会导致致命性的后果,应对该病保持高度的警惕,对疑诊结脑患者及早给予常规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囊虫性脑膜炎(附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63例囊虫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以加强对此病的认识,提高临床医师病的诊断率。方法 选取囊虫性脑膜炎患者63例,对其起病形式、临床症状与体征、辅助检查等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多生活在囊虫病高发地区(95%);慢性或亚急性起病(95%);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头痛(60%),可伴有发热(27%)或痴呆(15%),脑膜刺激征阳性(63%);血嗜酸性细胞增加(50%);CSF以淋巴细胞为主(47%),蛋白可升高,囊虫抗体阳性;皮下结节活检被证实为囊虫;非脑囊虫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可伴有脑积水(49%)。结论 囊虫性脑膜炎是一种少见浆液性脑膜炎,应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梅毒性脑膜炎及原发或继发的脑膜癌变等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神经梅毒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对3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神经梅毒逐年上升,并有年轻化趋势;因其临床症状多变复杂,无特征性,极易误诊为功能性精神障碍。结论掌握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性症状、详细采集病史、完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筛查是减少误诊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和结核性脑膜炎(TBM)在临床、脑脊液方面的区别,以期早期诊断、治疗,改善病人的预后。方法回顾性比较10例CNM和86例TBM患者的临床特点、脑脊液改变的异同。结果两种脑膜炎均以亚急性或慢性形式起病,CNM组患者视盘水肿和呕吐症状明显多于TBM组;CNM组患者脑脊液开放压力和细胞数增加更明显,但头痛、发热、抽搐、精神症状、消瘦、盗汗、大小便障碍、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病理征阳性、脑神经损伤、肢体瘫痪、感觉障碍以及脑脊液蛋白质、葡萄糖、氯化物改变等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综合分析临床资料和脑脊液资料有助于鉴别两种脑膜炎。  相似文献   

9.
神经梅毒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40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首发症状为:痴呆(12例)、共济失调(6例)、无症状性神经梅毒(4例)、癫痫(4例)、精神异常(3例)、脑神经损害(2例)、周围神经损害(3例)、颅高压(2例)、急性脑梗死(2例)、脊髓病变(2例).40例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均阳性.颅脑CT和/或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例、脑萎缩、脑积水13例,脑内多发异常信号灶29例.以癫痫和精神异常起病的7例患者脑电图呈中~重度异常;以周围神经损害起病的2例患者有神经肌电图异常.本组患者经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后34例病情有显著改善,2例无效.结论 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神经系统各部位都可受累,青霉素治疗有效;结合病史及血清、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测及电生理、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0.
梅毒性视神经炎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梅毒性视神经炎临床特点和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回顾分析12例梅毒性视神经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电生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 12例患者(18只眼)均以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呈单眼或双眼先后发病,视力损害程度不尽一致,伴视野缺损、眼底改变;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增加、蛋白定量升高;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脑脊液RPR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和TPHA试验阳性;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MRI显示视神经萎缩、视神经眶内段或视神经全长异常信号;予水剂青霉素静脉滴注和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后视力好转。结论神经梅毒作为视神经炎的病因临床并不常见,应注意与特发性视神经炎和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相鉴别,梅毒血清学和脑脊液检测有助于诊断,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视力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1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神经梅毒患者中脑卒中样起病6例,麻痹性痴呆2例,脊髓损害2例,脑膜炎及神经炎各1例;血清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及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均呈阳性反应;部分患者脑脊液检查示蛋白质含量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以单个核细胞为主)。MR检查分别表现为脑梗死灶、脑萎缩、脑皮质异常信号、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及脊髓空洞症等。结论梅毒螺旋体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比较弥散,神经梅毒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神经影像学检查资料综合分析,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本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41例患者的临床与CT、MRI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41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及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资料.结果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脑膜刺激征和颅内高压,影像学表现为脑积水、脑室扩大、脑膜强化、血管周围间隙扩张等.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帮助早期诊断,确诊仍依靠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3例被误诊为急性脑梗死接受溶栓治疗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对神经梅毒的诊断准确率,降低基层医院溶栓误治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收治的3例以急性脑梗死起病并给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治过程及预后等资料,采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评估,m RS评分进行预后评估。结合文献分析以急性脑梗死起病的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结果3例以急性脑梗死起病的男性患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恶化,以往无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提示脑缺血和脑萎缩,血及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阳性明确神经梅毒诊断。早期、大剂量、足疗程青霉素G治疗预后良好,NIHSS及m RS评分降低。结论以急性脑梗死起病的神经梅毒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差,尽早进行梅毒血清学和脑脊液检查,降低溶栓误治率,大剂量青霉素G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4.
<正>梅毒所致精神障碍是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引起的慢性脑膜炎、躯体机能逐渐衰退,最终导致麻痹及日益加重的智能减退和个性改变。近几年来,梅毒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因梅毒引起的神经精神症状而到精神专科就诊的人数也有上升趋势,但是梅毒所致精神障碍误诊率较高。为避免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将对我院4年来收治住院的梅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为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首次住院、血清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基本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为基础寻找成人结核性脑膜炎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鉴别点,并建立相应诊断规则.方法 实验对象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0年~2008连续住院的成人患者,包括10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及119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并分析其基本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可独立预测结核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诊断规则.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六项可独立预测结核性脑膜炎的危险因素:性别、神志改变、视听损害、脑脊液蛋白、脑脊液白细胞数及合并颅外结核.利用上述因素建立的诊断规则其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灵敏度为78.0%,特异度为95.2%,阳性预测价值92.9%,阴性预测价值84.4%.结论 基本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有助于帮助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和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可在实验室条件不够完善的广大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和分析综合性医院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与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62例CNM及219例TBM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脑脊液细胞学(CSFC)、头颅影像学的特点。结果两种脑膜炎均呈亚急性或慢性起病相对于TBM,CNM延误诊断时间更长、临床症状中癫痫出现比率(24.2%)、头颅影像学中脑膜强化出现比率(17.7%)较高,腰穿脑脊液(CSF)压力(268.7±67.6mmH_2O)、CSF单核细胞占比(21.0±17.5%)高,CSF白细胞计数(84.8±88.1×10~6/L)、CSF糖(1.9±1.4mmol·L~(-1))较低。结论两种脑膜炎临床表现不典型,两者之间不易鉴别,容易误诊漏诊。临床上需综合判断,CSF瑞氏吉姆萨染色和改良抗酸染色有助于两者病原学确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经验。方法与结果回顾分析102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患者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颅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和脑神经损害症状,累及脑实质者可出现癫发作、偏瘫、精神障碍、共济失调等。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误诊率较高,尤其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对疑似患者,反复多次脑脊液细菌涂片、乳胶凝集试验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诱导治疗后联合氟康唑维持治疗是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疗效,外科手术(如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合并脑积水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的有效方法。结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或)脑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对于疑似患者,应反复多次行脑脊液细菌涂片,结合乳胶凝集试验和影像学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应采用联合、长期抗真菌治疗方案,必要时积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疆结核性脑膜炎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07—2014-06收治的90例结核性脑膜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患者的前驱症状、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精神障碍表现,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入院前1~14d均存在多种精神障碍前驱症状,最常见是头痛、头晕和失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0例患者中,脑CT异常90例(100.00%),脑电图异常80例(88.89%),明显高于心电图异常和电解质紊乱(P0.05),结核性脑膜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大多有脑CT和脑电图异常,精神障碍最常见的是谵妄和精神恍惚,明显高于其余两种表现(P0.05)。结论及时发现结核性脑膜炎导致的精神障碍的前驱症状并给予相应的神经系统检查和神经活动评估,在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51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无症状神经梅毒1例、梅毒性脑膜炎5例、脑膜血管梅毒15例、麻痹性痴呆24例和脊髓痨6例。结论未能早期发现和治疗梅毒是导致神经梅毒的重要因素。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梅毒的血清及脑脊液检查是诊断的必要依据。青霉素G是首选的治疗药物。脑脊液白细胞计数与蛋白含量是监测神经梅毒疗效的较敏感指标,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附12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12例神经梅毒住院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37.25岁。均承认自己或配偶有非婚姻性生活史。脑脊液检查示全部患者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CSF-TPHA)阳性,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CSF-RPR)阳性者8例,白细胞和蛋白均升高者6例,白细胞单独升高3例,蛋白单独升高1例。头颅MRI表现为脑梗死、脑萎缩、占位性病灶、炎症样病变。12例患者中无症状神经梅毒1例,梅毒性脑膜炎2例,脑膜血管梅毒6例,麻痹性痴呆1例,脊髓痨2例。结论神经梅毒的诊断应综合考虑病史、临床表现、梅毒血清学、脑脊液、影像学等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