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槟榔中槟榔碱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槟榔中槟榔碱含量的RP-HPLC定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yersil BDS C18(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2mL.L-1乙二胺水溶液(磷酸调pH至7.5)∶[甲醇-乙腈(2∶3)]/4∶1(V/V);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5nm;进样量10μL;柱温25℃。结果:槟榔碱进样量在52~1040mg.L-1(r=0.999 9)浓度范围内,其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7%,RSD为2.42%。结论:该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适合槟榔中槟榔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槟榔花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槟榔花药材的鉴别与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氢溴酸槟榔碱对照品为指标,进行薄层色谱鉴别;以氢溴酸槟榔碱作为含量测定的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槟榔花中氢澳酸槟榔碱的含量。以Agilent HC-C18(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乙腈-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0.1 mol/L,磷酸调节pH=3.2)(60∶40),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215 nm。结果:氢溴酸槟榔碱在0.2557~4.0912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102.3%,RSD=4.2%。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分离度效果好,可用于槟榔花的质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槟榔不同工艺处理品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槟榔中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次碱的HPLC-DAD方法,并比较不同处理工艺对3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Partisil 10 SCX阳离子色谱柱(4.6 mm ×250 mm,10 μm),流动相乙腈-0.5%磷酸(三乙胺试液调pH 3.8)(50∶50),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215 nm,柱温25℃.考察不同烘烤时间和不同煮沸时间条件下,槟榔皮、核中3种生物碱含量的变化.结果:生物碱的含量随烘烤或者煎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不同工艺条件下降低程度不同,100℃烘烤8h后生物碱的损失率约50%,煮沸0.5h后损失率高达80%,说明煎煮对槟榔皮、核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较烘烤要大.结论:所建立的HPLC-DAD方法适用于槟榔生物碱的定量分析,为开发槟榔药食两用的安全剂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槟榔中槟榔碱、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次碱的HPLC-DAD方法,并比较不同处理工艺对这三种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Partisil 10 SCX阳离子色谱柱(4.6 mm?50 mm,10 μm),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三乙胺试液调pH=3.8)(50:50),流速1 mL穖in-1,检测波长215 nm,柱温25 ℃。结果:不同处理工艺对槟榔三种主要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是有差别的。结论:所建立的HPLC-DAD方法适用于槟榔生物碱的定量分析,三种生物碱含量均随着工艺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在不同工艺条件下降低程度不同,本研究为开发槟榔的食用药用安全剂量标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槟榔炒制过程中不同炮制品的指纹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槟榔不同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HPLC,Agilent TC-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83 nm.建立槟榔不同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结果:HPLC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中RSD均<1.5%,符合相关规定.各炮制品的共有峰有10个,在生槟榔至槟榔炭的过程中发现新增了3个成分峰,从生品到焦品3个成分含量逐渐增加,焦品达峰值,之后逐渐减少,炒制过程中槟榔其他成分均随炒制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结论:槟榔炒制过程中指纹图谱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其物质基础的变化,为解释槟榔炮制原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槟榔不同炮制品中槟榔碱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林丽  陈国佩  韦凤 《中药材》2002,25(6):404-405
目的:探讨炮制对槟榔中槟榔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滴淀法对槟榔生品、5种传统不同炮制品及现代烘品中槟榔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槟榔不同炮制品槟榔碱含量与生品比较均呈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和炮制温度、时间等对槟榔中槟榔碱成分含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槟榔及槟榔碱对胃肠作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槟榔及槟榔碱对胃肠运动的作用异同.方法:用大鼠胃底肌条、结肠及家兔十二指肠、回肠的离体肠管实验,观察槟榔水煎液和槟榔碱纯品水溶液对上述标本自发或激发运动的影响,比较两者作用所产生的效果异同.结果:槟榔水煎液及槟榔碱纯品水溶液对上述离体胃肠标本的收缩运动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主要表现在张力的增加和振幅的变化.结论:槟榔碱和槟榔对胃肠运动有同样的作用趋势,但两者的作用强度在不同的离体胃肠标本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槟榔花中槟榔碱的热回流提取最佳工艺.方法:以氢溴酸槟榔碱提取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研究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3个因素对槟榔花中热回流提取槟榔碱的影响,得出槟榔花中槟榔碱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从槟榔花中热回流提取槟榔碱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80,提取时间25 min,提取次数3次.最佳条件下槟榔碱提取含量可达(4.31 ±0.047) mg·g-1.结论:该工艺简单、高效,能有效提取槟榔花中的槟榔碱,与旧工艺的提取含量(3.38±0.03) mg·g-1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测定槟榔中槟榔碱和槟榔次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Nucleosil SA阳离子交换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60∶40∶0.3,氨试液调p H3.8),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2 nm,柱温30℃。结果:槟榔碱和槟榔次碱与其他成分分离良好,槟榔碱在2.02~32.3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7.2%,RSD为2.4%(n=9);槟榔次碱在0.85~13.55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3),平均回收率为103.9%,RSD为2.6%(n=9)。结论:所建方法专属性、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槟榔中槟榔碱和槟榔次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惠秋沙  孙立立 《中成药》2007,29(9):1331-1335
目的:研究炮制对槟榔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分别对槟榔炮制前后槟榔碱、鞣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各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槟榔碱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生槟榔>制槟榔>炒槟榔>焦槟榔;鞣质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制品>炒品>生品>焦品;氨基酸总量和必须氨基酸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生槟榔>制槟榔>炒槟榔>焦槟榔;微量元素的变化则是随炮制程度加重而逐渐增加。结论:不同的炮制条件对槟榔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槟榔果中灭钉螺增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寻找灭钉螺增效剂。方法 :柱色谱分离 ,IR,1相似文献   

12.
高效阳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槟榔中槟榔碱的含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建立槟榔中槟榔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高效阳离子交换色谱-紫外检测器分离测定槟榔碱,并考察提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及整个方法学。结果:重复性试验RSD=2.3%(n=6),加样回收率为98.6%(RSD=5.0%,n=6)。结论:本法快速、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应用于控制槟榔及其成方制剂中的槟榔碱含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效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对氢溴酸槟榔碱含量测定的最佳条件为:流动相乙腈-磷酸(50:45);检测波长215nm;柱温35℃;流速1.0mL/min。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槟榔碱的保留时间为17.02min,分离度良好。  相似文献   

14.
槟榔中槟榔碱含量的薄层扫描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了槟榔中槟榔碱含量测定的薄层扫描法,分别测定了进口、海南、广州三地槟榔中槟榔碱的含量,回收率102.3%,变异系数1.95%。三种槟榔槟榔碱平均含量分别为0.2191%、0.1896%、0.5607%。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四磨汤中4种槟榔生物碱的含量,为四磨汤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仪(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 array detector,HPLC-DAD)对槟榔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阳离子Agela Venusil SCX(T) (4.6 mm× 250 mm, 5 μm)柱,流动相:乙腈: 0.5%磷酸(三乙胺调pH值2.40)=45:5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5 nm,柱温:25℃。结果 去甲基槟榔次碱、盐酸槟榔次碱、盐酸去甲基槟榔碱和氢溴酸槟榔碱在各自的浓度范围11.94-95.42、19.96-159.68、7.928-63.424、19.94-159.52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为0.999,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分别为0.16、0.12、0.01、0.47 μg·mL-1,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04%、101.263%、103.45%和98.43%。6份四磨汤样品中去甲基槟榔次碱、槟榔次碱、去甲基槟榔碱和槟榔碱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39 3、0.059 0、0.002 5、0.088 8 mg·mL-1,且去甲基槟榔次碱和槟榔次碱含量波动比较大。结论 本方法灵敏性好、准确度高,简便可靠,可用于四磨汤中4种槟榔生物碱含量的同时测定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槟榔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g WQ  Wang HC  Wang WJ  Wang Y  Zhang XQ  Ye WC 《中药材》2012,35(3):400-403
目的:研究槟榔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反相RP-18柱、Sephadex LH-20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异鼠李素(1)、槲皮素(2)、甘草素(3)、5,7,4'-trihydroxy-3',5'-dimethoxyflavanone(4)、(+)-儿茶素(5)、反式白黎芦醇(6)、阿魏酸(7)、香草酸(8)、过氧麦角甾醇(9)、豆甾-4-烯-3-酮(10)、β-谷甾醇(11)、环阿尔廷醇(12)、de-O-methyllasiodiplodin(13)。结论:其中,化合物2~4、6、7、9、10、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木香槟榔丸中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条件为LunaC<,18>色谱柱(250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81:19),流速为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 大黄素和大黄酚分别在2.52~50.40...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总酚、总黄酮、多糖、槟榔碱、槟榔次碱和去甲基槟榔次碱4类药效组分为评价指标,基于紫外分光光度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UPLC-PDA),外观性状变化和水分含量检查联合探讨不同储藏环境和包装材料对槟榔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福林-酚法、三氯化铝显色法和苯酚-硫酸法显色,在775,510,489 nm波长下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槟榔中总酚、总黄酮和多糖含量;三氯甲烷-甲醇(4∶1)超声提取,以BEH HILIC色谱柱(2.1 mm×100 mm,2.7μm),乙腈-10 mmol·L~(-1)乙酸铵水梯度洗脱,利用UPLC-PDA法在215 nm波长下定量3种指标性生物碱含量。结果:不同储藏环境和包装材料下贮藏1年,槟榔外观颜色加深,水分含量增加,上述4类药效组分含量均随储藏时间延长而降低,其中,高温高湿(P0.01)和常温常湿(P0.01),编织袋(P0.01)和牛皮纸(P0.01)因素影响显著,低温低湿和自封袋(P0.05)储藏条件对药效组分的含量影响较小。结论:建议可将槟榔用自封袋包装储存在低温低湿环境中,以延长槟榔储藏时间,保证槟榔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 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HECl L.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之功效。临床上常是将其浸透切薄片入药,世有“一个槟榔切108片”之说,《中国药典》(1995年版)在槟榔的炮制项下载为“除去杂质,浸泡,润透,切薄片”。笔者认为槟榔的这种加工炮制方法欠妥,其理由是: 1·槟榔驱虫的有效成份为槟榔碱,其易溶于水并能随水蒸气挥发。将药材槟榔润透切薄片,再入药煎煮,势必会造成有效成份槟榔碱的损失,直接影响到药效。传统上有槟榔“见火无功,见水无功”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中药槟榔饮片厚度对槟榔碱煎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 T L C 法对 槟榔不同切 制规 格的 饮片 在水 煎液 中槟榔 碱的 含量 进 行了 测定, 为 制订 槟榔 饮片合理的入药 规格提供了实 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