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术在NICU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016年1月-2017年1月采取脐静脉置管的31例危重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高危新生儿中27例导管置入顺利,置管成功率87.1%;导管平均留置时间(9.81±2.1)d;临床并发症较少,仅1例液体外渗后拔除导管置入PICC。结论:经脐静脉穿刺置管术相对简单、安全,而且能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留置时间较长,可避免新生儿反复静脉穿刺,值得NICU中早期推广应用。但也存在相关并发症,尤其是喂养不耐受和感染,故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腹部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早产儿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我院NICU收治1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脐静脉置管组(60例)和外周静脉置管组(60例)。观察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静脉通道建立时间、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及合并症。结果:脐静脉留置组操作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86.6%,外周静脉置管一次性成功率63.3%。脐静脉留置组与外周静脉置管组通道建立时间分别为(4.6±2.6) h vs (6.1±4.3) h,导管留置时间(6.2±4.1) d vs (4.7±2.1) d,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9.52±1.63) d vs (11.71±3.09) d,住院时间(43.12±1.32) d vs (48.23±2.1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发生败血症和堵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脐静脉置管能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有利于早产儿恢复出生体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可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常需要较长时间的静脉营养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为了寻找加强静脉营养管理效果的方法,本研究探讨改良脐静脉置管联合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在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衢州市妇幼保健院重症监护室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新生儿均给予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其中行传统脐静脉置管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8例),行改良脐静脉置管新生儿作为观察组(20例)。观察2组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时间、脐出血、脱垂发生情况,PICC留置时间、一次穿刺成功、计划性拔管情况,以及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 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脐出血发生率、脱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PICC置管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计划性拔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应用改良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可明显延长置管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达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低体质量儿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置管的可行性,为早产低体重儿的治疗、抢救创造良机。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新生儿科病房收治的早产低体质量儿80例,早产低体质量儿选择胎龄在37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体质量在2 500 g以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置管组(彩超引导组),另一组为常规对照组,采用不经超声引导下进行脐静脉置管(常规脐静脉置管术)。比较两组的置管留置时间、置管一次性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彩超引导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为100%,常规对照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为77.5%;彩超引导组置管留置时间为(11.51±1.29)d,常规对照组置管留置时间为(8.74±1.33)d;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置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常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下脐静脉置管能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盲穿造成导管的异位及增加并发症的风险,临床上早产低体质量儿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脐静脉置管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凡丽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3):85-85,89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特点与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为96.7%;导管留置时间12~181d.平均43d;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脐静脉置管术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极低出生体重儿20例,总结脐静脉置管术的护理措施。结果 20例行脐静脉置管术全部穿刺成功,留置导管时间为3-14d,其中1例放弃治疗,19例按原计划拔管,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脐静脉插管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早期的静脉营养治疗与抢救是有利的,显著缓解了患儿的痛苦,在实际的操作中严格执行护理规程与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是插管留置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刘蕾  汪丽  赵艳秋  史源 《重庆医学》2011,40(17):1716-1717
目的探讨脐动脉置管术在危重新生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30例危重新生儿接受脐动脉置管术,术前估计置管长度,将导管缓慢插入脐动脉,当导管插入达到预计长度时,用预充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回抽及X线检查以明确导管处于脐动脉内。结果 30例患儿导管留置时间为2~7 d,平均4 d。2例患儿出现发热,抗感染治疗有效;其余28例无出血、动脉栓塞、坏死性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脐动脉置管有利于危重新生儿病情监测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脐静脉序贯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0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脐静脉序贯PICC置管术的148例为观察组,单纯应用PICC置管术的152例设为对照组,观察2组达到全胃肠内营养的时间、体重增长情况及住院时间,医院感染发生率、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of newborn,NEC)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达到全胃肠内营养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体重增长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2组医院感染、颅内出血、NEC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脐静脉置管序贯PICC,可明显缩短达到胃肠内营养的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体重的增长,降低了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医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故此项技术值得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脐静脉置管术(UVC)联合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总结53例UVC联合PICC置管(观察组)及28例周围静脉留置术(PIV)联合PICC置管(对照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2种方法在治疗中的优越性。结果观察组反复穿刺置管的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穿刺点红肿、硬结、液体外渗、导管脱出低于对照组(P<0.05),PICC 1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最大下降占体质量的百分比、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恢复体质量后体质量增长、第2周体质量增长、矫正胎龄37周体质量增长百分比、体质量达到2 000 g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而第1周体质量增长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VC适用于出生的早期,在危重儿住院初期的抢救治疗中更具实际意义。而PICC可在后期应用,为长时间的静脉营养提供支持,保证热卡的供给,从而达到追赶生长的目的。两种静脉通路的联合应用可达到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4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应用脐静脉置管后的护理体会.方法 收集了44例脐静脉置管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治疗,及护理进行分析,包括预防感染,防止导管脱落,与移位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情况.结果 脐静脉置管术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应用中并发症少,护理方便,减少外周静脉的反复穿刺,方便辅助检查的取血.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行脐静脉置管可以为其提供早期静脉治疗通道,减轻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血液净化治疗患者颈内静脉的置管与股静脉置管的经验,比较两者在血液净化治疗应用价值. 方法我院肾内科2003年3月-2005年9月共92例行经皮股静脉置管,2005年9月~2009年3月共184例行经皮颈内静脉置管的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进行血液净化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二种深静脉的置管术的一针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误穿动脉率、导管相关感染率及导管栓塞率进行比较.结果颈内静脉置管术一针穿刺成功率较股静脉置管术高,导管相关感染率、误穿动脉率及导管栓塞率前者较后者为低,导管留置时间长.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术具有简便、风险低、并发症少,导管留置时间长的特点,具有临床应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廖和平 《当代医学》2012,18(12):135-137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方法采用BD公司生产的1.9Fr的中心静脉导管对新生儿科住院的238例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结果 237例置管成功,1例置管失败,导管保留时间3~52d,平均留置时间(21±5)d;223例计划拔管,占留置导管总数的93.25%;11例意外拔管,3例因放弃治疗而拔管;导管尖端异位51例(其中30例异位于右心房),占21.52%;留置期间发生并发症的18例,发生率为7.60%。结论 PICC置管为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提供了安全的长期静脉输液通道,保证药物及营养的供给,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疼痛刺激,是有效抢救危重新生儿不可缺少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脐静脉导管固定法在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0例早产儿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脐静脉置管,采用常规荷包缝合胶布搭桥术。观察组患儿给予脐静脉置管,采用改良橡皮筋结扎固定搭桥法。比较两组患儿的导管留置时间以及脱管、移位、出血、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移位、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静脉置管中采用橡皮筋固定法能够有效减少导管移位及出血的发生,延长留置时间,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患儿100例,全部患儿均给予PICC置管术,按照随机方式将全部患儿分成两组,50例对照组患儿在置管期间给予常规护理,50例实验组患儿则在置管期间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置管成功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实验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应用PICC具有比较理想的效果,而加强置管期间的护理干预,则能让置管成功率有效提高,让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新生儿危重症救治时,脐静脉置管时间的选择及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在2015至2016年在我院出生的有危重症并进行过脐静脉置管的新生儿回顾性分析,结合临床资料选取进行了早期(出生后0.5 h内)置管的新生儿50例作为试验组,晚期(出生后2-6 h内)置管的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例置管术的成功例数、成功率,置管的留用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均较少,但试验组的成功置管率和留用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脐静脉置管术在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临床中效果较好,且与晚期置管相比早期进行置管成功率更高,更利于危重症新生儿的监护和救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改良新生儿脐静脉插管固定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选取9例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新生儿监护室行脐静脉置管的患儿,给其均采用改良方法固定导管,观察本组患儿导管留置的时间、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组患儿导管留置的时间为(8.8±1.6)d,置管后有1例患儿出现局部渗血,1例患儿出现腹胀,本组患儿均未出现导管脱出、导管插深、感染、拔管困难、拔管后出血等症状,本组患儿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22%(2/9)。结论对行静脉置管的新生儿给予改良固定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外科缝合,还不会增加患者置管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消化道肿瘤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86例行深静脉置管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初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00例行改良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改良锁穿组),186例留置颈内静脉导管(颈穿组).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更换敷贴次数、患者不适毒、患者偏爱情况、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异位、误穿动脉等.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无差异(P>0.05),导管留置平均时间、更换敷帖平均次数、患者不适度、患者偏爱情况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异位、误穿动脉、心率失常、气胸、穿刺点渗血或渗液方面相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赌塞、导管脱出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改良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操作容易、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尤其在预防感染中作用显著,可为消化道肿瘤外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治疗儿童胸腹腔积液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我科于2011年6月-2012年11月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对35例胸腹腔内积液患儿进行穿刺引流,间断引流胸腹水,并对部分病例进行导管内注射药物治疗。结果 35例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100%,操作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导管留置时间为3~14 d,临床症状缓解率100%。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腹腔穿刺置管术对儿童胸腹腔积液疗效显著,与传统穿刺方法比较,安全、简便、损伤小,且可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6例接受全胃肠外静脉营养(TPN)治疗的患儿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病例进行分析,护理措施包括:尽量说服有TPN适应证的患儿和家属接受手术,做好心理护理,让患儿适应导管的存在;加强导管的护理,防止导管相关并发症。结果无导管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5~27d,均达到临床TPN治疗的需要。结论加强置管前后护理,可保证TPN治疗的顺利进行,避免导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PICC)导管在化疗患儿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60例化疗患儿采用肘前外周静脉穿刺,将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置入中心静脉内,观察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结果置管成功率100%,无感染或因并发症拔管者,导管留置时间120~365 d。结论化疗患儿使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进行化疗,可以减少患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及恐惧心理,减少和(或)避免药物外渗,提高患儿依从性,同时降低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