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 女,52岁.脑出血锥颅血肿清除术后7 d出现颅内感染,给予万古霉素治疗效果不佳.入院时体温39.2℃,自细胞19.4×10~9/L.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常规:浑浊,总细胞1760×10~6/L,白细胞1160×10~6/L;脑脊液培养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给予利奈唑胺(斯沃)600 mg静点,每日2次.第11天体温正常,白细胞4.65×10~9/L,脑脊液培养无细菌生长,但脑脊液白细胞仍高.  相似文献   

2.
1病例报告患者男,38岁。因发热、头痛半月,神志不清伴抽搐7天入院。头颅CT提示,双颞、顶叶白质区及内囊多个类圆形低密度灶。既往体健。查体:T38.5℃,BP15/11kPa,浅昏迷,疼痛刺激四肢均可活动,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眼底正常,腱反射亢进,双Hoffman征(+),双Babinski征(十),脑膜刺激症(一)。血白细胞9.1X109/L,其中N0.84和L0.10;脑脊液压力及常规、生化均正常。EEG可见阵发性1~3次/S低、中幅长程的δ活动,慢活动左侧明显。BAEP、VEP均正常。头颅MRI提示,T1加权象双额、顶、颞叶白质内多个洋葱头样…  相似文献   

3.
后颅窝开颅术后无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颅窝开颅术后无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后颅窝开颅术后无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结果16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37.5~40.1℃,白细胞计数(45~110)×10^6/L,脑脊液糖定量(2.2~3.9)mmol/L,细菌培养阴性;所有患者均接受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和鞘内注射治疗;6例间断腰穿,10例腰穿置管持续引流;16例患者均治愈,其中14例院内治愈,2例自动出院,4月内自愈。结论术后3d开始发热,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糖定量正常和细菌培养阴性可以诊断为无菌性脑膜炎;激素治疗和脑脊液引流是治疗无菌性脑膜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患者,24岁,产妇,产前有先兆子痫。产后10天发烧,头痛、呕吐,伴精神异常5天入院。查体:体温38.2℃,血压19/12KPa.神志清楚,语言缓慢,反应迟钝,计算力、走向力差.双眼底视神经乳头经度水肿,双下肢肌力Ⅳ级,左巴彬斯基氏征阳性,余躯体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腰穿颅内压力2.13KPa,脑脊液化验正常。红细胞压积0.7L/L,纤维蛋白原80g/L,白细胞19.4X109/L。头部CT显示双侧额叶条史状低密匝灶.诊断:产得用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经治疗(未用抗巴剂、溶栓剂)头癌症状消失,眼底乳头水肿消失.住院第10天(产后20天)…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脑膜脑炎的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并复习既往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单位1例LM脑膜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Medline及万方中文数据库近10年国内报道的LM脑膜脑炎病例,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总结LM脑膜脑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特点。结果共检出9篇文献中的10例LM脑膜脑炎患者,合并作者单位的1例共11例。这11例LM脑膜脑炎的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3个月至75岁,中位数34岁(上下四分位数分别为14、42岁)。所有患者均有发热症状,体温超过39℃者9例,最高40.7℃。其他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痛7例,恶心、呕吐6例,意识障碍9例,抽搐发作3例,脑神经受累4例,脑膜刺激征7例,高颅内压9例。脑脊液检查白细胞数(110~6720)×10~6/L,中位数529×10~6/L(上、下四分位数分别为110×10~6/L、750×10~6/L),蛋白0.17~3.84g/L,中位数1.3g/L(上下四分位数分别为0.46、2.53g/L),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0.02~0.55,中位数0.35(上下四分位数分别为0.12、0.43)。11例患者均进行了血和脑脊液LM培养,血培养LM阳性的6例,脑脊液培养阳性的9例,血及脑脊液培养均阳性的4例。11例患者中5例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其中1例为CT,4例为MRI,5例中仅2例有明确炎性病灶。11例患者中,5例有伴随疾病(分别为横纹肌溶解、脑积水、肝功能衰竭、肝炎、肝硬化)。11例LM脑膜脑炎患者中,青霉素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者4例,这4例中有2例治愈,2例好转,其中1例好转但遗留有外展受限。结论 LM脑膜脑炎临床多有高颅压、头痛、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大多可以通过血及脑脊液培养确诊。尽早应用青霉素有可能治愈该病。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1岁,因急起头痛、发热1天入院。患者1天前始呈持续性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测体温兀℃。追问病史,分别于8岁、10岁、14岁、万岁患化脓性脑膜炎。均治愈,每日晨起后鼻腔中有清晰水样液体流出,持续存在。无外伤、手术史。查体:Thg℃,颈项强直,布氏征(+)。发病后第一天脑脊液常现示徽黄、混浊,潘氏试验强阳性,红细胞200XI炉/L,白细胞ldXX:)XI炉/L,多核叩叽,单核10%;细胞学示白细胞1500/Inln,红细胞20/nUn,中性叨%,淋巴4%,单核6%;生化糖0.37Inlnol/L,蛋白1.08giL,氯化物102InlnchL。…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患者男,62岁。因“双下肢无力2个月余”于2011‐12‐25入院。入院前3个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腹部束带感,持续3~4d后自行缓解;入院前2个月出现左下肢乏力并逐渐加重;入院前1个月左下肢已不能抬起,并出现右下肢乏力、排便困难。期间行腰椎M RI检查示轻度腰椎间盘突出,尝试针灸及牵引治疗均无好转;入院前1周行颈胸髓M RI示颈髓及胸髓内可见多发斑片状稍长 T1、稍长T2信号病灶,增强后无明显强化,予以地塞米松、甘露醇、B族维生素治疗,患者双下肢无力部分好转。为进一步诊治收入作者医院。入院体检:体温36.6℃,血压120/80 mmHg ,意识清楚,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肝脾肋下未触及,脑神经(-),双上肢及右下肢肌力V级,左下肢肌力V -级,胸6水平以下针刺觉及振动觉减退(左侧尤为显著),四肢腱反射(++),双侧病理征阴性。入院后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29.6×109/L ,淋巴细胞绝对值21.9×109/L ,血红蛋白137 g/L ,血小板193×109/L。外周血流式细胞学检查结果:B细胞型CD19、CD20、CD79a均为(+);CD5、CD23、CD34、CD10均(-)。腰穿脑脊液检查结果:脑脊液无色透明,白细胞260×106/L ,淋巴细胞100%;葡萄糖、蛋白及氯化物均正常。脑脊液流式细胞学检查:B细胞型,CD19、CD20、HLA‐DR均(+);CD5、CD23、CD34、CD10均(-)。骨髓细胞学检查: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占56.5%;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中性粒细胞比例减低,红细胞系比例减低,巨核细胞增生活跃,血小板可见。骨髓活检检查: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明显。骨髓染色体检查:正常,核型46,XY。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2012‐01起予以FR方案化疗〔氟达拉滨40 mg(第1~3天)+利妥昔单抗600 m g (第1天)〕,1疗程/4周,共6疗程;每次化疗同时给予鞘内注射地塞米松5 mg、甲氨蝶呤10 m g。化疗第1个疗程后患者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第3个疗程后复查脑脊液、血常规均正常。此后每半年定期随访,末次随访为2014‐03,血常规及脑脊液检查结果正常,脊髓M RI检查示髓内病灶完全消失,处于完全缓解期。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37岁,诊断抑郁症,给丙咪嗪系统治疗,用药8天。剂量达350mg/日,出现发热,T38℃,感四肢发僵,体格检查咽部稍充血,余(-),查血WBC10×10~9/L、N 82%、L 18%。第2天出现大汗淋漓、脉快、意识欠清、缄默不语,T 39.8℃,BP 17.3/12 kPa,肌张力增高,无病理征。当天腰穿脑脊液检查无异常。复查血WBC 16×10~9/L~3、N86%、L  相似文献   

9.
1病例简介 患者,女,18岁,因“猜疑、耳闻人语4月,加重1周,总病程7年”第2次住院。患者2003年3月起病,表现为猜疑被害,曾在当地医院住院,诊断精神分裂症,予以氯氮平治疗,最高剂量为125mg/d,用药后第4周出现粒细胞下降(白细胞2.7×10^9/L,中性粒细胞1.24×10^9/L),而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我院1995-1999年无颅外病灶的结核性脑膜炎对例,占同期住院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的21/306(6.9%),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2例,女9例,年龄15-61岁,平均35.5岁。对例病人均不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甲亢。入院时病程半个月~4个月。1.2临床表现1.2.1症状: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要表现。发热21例,其中午后潮热4例,头痛12例,呕吐10例;盗汗5例;消瘦7例。1.1.1体征:精神异常1例,嗜睡4例,昏迷5例,偏瘫4例,颅神经损害3例,脊髓损害1例,脑膜刺激征21例,病理征12例。1.4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200H2O)14…  相似文献   

11.
1病例 患者女性,24岁,汉族。因胸闷、乏力、气短入住心内科。身高170cm,体质量40kg,体质量指数(BMI)13.8,近4个月体质量减轻15kg,进食后频繁呕吐影响工作,继发闭经8个月。入院检查:心电图示心动过缓,心率39次/分,心肌缺血;血常规:红细胞3.0×10^12/L,白细胞3.0×10^9/L,血红蛋白60g/L,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甲状腺素、  相似文献   

12.
19例脑膜癌病的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料(一).一般情况:男13例,女6例。年龄8岁~59岁,平均43.4岁。均经颅脑CT扫描未发现占位病变,5例加做椎管造影正常。(二).CSP常规检查:全组均查白细胞(WBC)和蛋白(Pr)。WBC≤6×10~6/L14例,≥7×10~6/L 5例,最多为86×10~6/L。Pr正常9例,>0.45g/L10例,最多为5.0g/L。糖定量正常占8/10,<1.5mmol/L占2/10。测脑压4例,均>3.43kPa。(三).  相似文献   

13.
梁某,女,6岁,儿童,剖检号401,因发烧、头痛4天,反复抽搐1天于1985年8月9日入院。查体:T38.3℃,P114次/分,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及瘀斑,表浅淋巴结无肿大,两肺闻及痰鸣,无湿罗音,心脏无异常。浅昏迷,瞳孔等圆,光反射存在。四肢均有不自主活动,肌张力低,腱反射对称减弱,双侧夏道克氏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18.5×10~9/L,中性82%,淋巴18%,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60×10~6/L,单核>多核,蛋白0.44g/L,糖2.24mmol/L、氯化物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4例中,男3例,女1例,6岁~8岁3例,~10岁1例,均以发热、头痛、呕吐起病,1例伴惊厥,既往均健康。体检;神志清,咽红,两肺呼吸音清,心脏、腹部无异常,脑膜刺激征阳性1例,巴氏征阳性1例.另2例中枢神经系统查无阳性体征。外周血WBC(6~12)×109/L,ESR25~50mm/h,脑液4例压力均增高,2例WBC分别为31×106/L和60×106/L,分类以LC为主,糖、氯化物正常,另2例常规及生化均正常。4例脑电图均异常,其中重度异常1例,中度异常2例,轻度异常1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常规治疗无效,发热不退,住院四天后相继出…  相似文献   

15.
临床资料 患儿男,5岁,因"发热1 d、抽搐昏迷10 h"于2008年7月12日入院.体检:昏迷,颈软,双肺可闻及粗湿哕音,腹软,肝肋下2.5 cm,Babinski征阳性.血白细胞12.35×10~9/L,中性粒细胞0.81,血生化ALT 79 U/L,AST85 U/L,LDH 679 U/L,CK同工酶249 U/L,CRP、第1小时红细胞沉降率、凝血4项及血氨均正常,心肌肌钙蛋白Ⅰ阳性,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支原体等检查均阴性,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略高,余正常.  相似文献   

16.
首发表现为脊髓损害的急性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白血病化疗中出现的神经系统损害已引起重视,但以神经性脊髓损害为首发表现者报告甚少。脊髓损害如发生在急性白血病之早期极易误诊为原发性神经系统疾病。本文报告我科曾收治的首发表现为脊髓损害的急性白血病4例并加以分析。1病例报告例1,男性,16岁。因感冒后双下肢无力11天、尿便困难5无住院。查体:体温38.9℃,BP13/9kPa,皮肤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腹部未发现病征。神经系统检查:神清,脑膜刺激征阴性,双下肢肌力1级,T10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减退。血常规:WBC10.6×10~9/L,N0.68,L0.32,Hb85g/L。胸椎…  相似文献   

17.
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报道21例以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男8例,女13例,累及左眼10例,右眼11例,不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19例(瞳孔正常),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2例,发病时查血糖19例7.1-15.6mmol/L,2例血糖正常但糖耐量试验减低,21例尿糖(++)--( ),21例均行脑CT扫描,6例显示脑萎缩,15例正常。19例(90.5%)患者3-9周症状消失,结合文献讨论了发病机理和诊断。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2岁。因头痛,呕吐、发热伴多饮多尿1月入院。查体:神清,双眼外展不充分,双眼视力轻度减退,视野呈向心性缩小,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张力稍增高,肌力V级弱,双侧巴氏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脑CT显示鞍上池可见-2.5cm×2.5cm×2cm大小因圆形囊性占位,呈厚度不均的环状强化,周围无明显水肿,正常垂体显示。CSF检测:白细胞数:180×10~6/L,葡萄糖1.44mmol/L。于1998-09-15手术,行额下入路,依次打开嗅池、视交叉池及终板池,放出脑脊液,见鞍隔形态正常,视交叉上后方有一暗红色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的主要生物风险指标,建立判别模型。方法选取新人院尚未使用抗精神病药或停用抗精神病药2周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研究组40例,无糖尿病的病例对照组58例,进行临床一般指标、血糖、血脂等生化检测,并与56例正常对照进行协方差比较和多变量判别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空腹血糖(FPG)为(10.1±5.5)mmol/L、三酰甘油(TG)1.1~3.1mmol/L(中位数1.9mmol/L)、促卵泡刺激素(FSH)6.2~61.3IU/L(中位数13.8IU/L),较病例对照组[(5.2±1.1)mmol/L、0.7~1.4mmol/L(中位数1.0mmol/L)、4.7~13.0IU/L(中位数7.4IU/L)]和健康对照组[(5.4±0.7)mmol/L、0.6~1.5mmol/L(中位数0.8mmol/L)、4.2—13.0IU/L(中位数7.8IU/L)]高;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后2组低。判别分析指标风险陛大小依次为年龄、TG、LDL—C、游离甲状腺素(n)、FSH、尿素(Ur)、总胆固醇(TC),其中年龄、TG、FSH、Ur与并发糖尿病呈正相关,LDL—C、FT。呈负相关;模型预测总正确率、回代率分别为90.1%、92.3%。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及血清TG、FSH、Ur增高、LDL—C降低及FT4、Tc值相对减低可能是并发糖尿病的生物风险因素,临床医师宜及早监测上述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病例 患者,男,29岁。因复起疑人跟踪,凭空闻声,行为异常5d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入院时查血常规:白细胞5.9×10^9/L,血红蛋白117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