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与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 测定 42例COPD患者 (营养不良组 2 0例 ,非营养不良组 2 2例 )及 18名正常人的血清瘦素、体重指数 (BMI)、理想体重百分比 (IBW % )、三头肌皮皱厚度 (TSF)、血清白蛋白 (ALB)、血糖 (G)值。分析瘦素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3组血清瘦素浓度 2 .7± 2 .1μg/L ,与BMI ,IBW % ,TSF ,MAMC呈正相关 (P <0 .0 0 1) ,与血糖水平及ALB无相关性 ;营养不良组血清瘦素浓度 1.4± 2 .1μg/L ,显著低于非营养不良组 3 .6± 1.8μg/L ,非营养不良组血清瘦素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血清瘦素浓度与COPD患者的营养参数相关 ,瘦素与COPD营养不良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血清瘦素水平与早发肥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国人血清瘦素水平与早发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 10~ 12岁儿童 5 8例和成年人 32例 ,测其身高、体重、空腹血糖、空腹瘦素、空腹胰岛素。结果儿童血清瘦素与体重指数 (BMI)呈显著正相关 (r=0 .4 9,P <0 0 0 1) ,与空腹血糖水平无相关性 (r=0 0 9,P >0 0 5 )。男女分组后 ,血清瘦素仍与BMI呈正相关 (男r =0 5 4 ,P <0 0 0 1,女r=0 4 1,P <0 0 0 1) ,以BMI 18 5、2 3为切割点将受试者分为三组 ,各组内血清瘦素水平均无性别差异 ;儿童组与成年对照组综合分析发现 ,相同体重指数情况下女性儿童和成年女性的血清瘦素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在相同体重指数的情况下 ,成年男性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低于男性儿童 (P <0 0 0 1)。成年组BMI、性别、空腹胰岛素是影响血清瘦素的主要因素。结论中国人早发肥胖与瘦素抵抗有相关性。儿童血清瘦素水平没有性别差异 ,儿童男性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成年男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进一步弄清 2型糖尿病 (DM)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浓度、体重指数 (BMI)、空腹血糖(FBG)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5 0例 2型DN者血清瘦素、胰岛素、FBG水平。其中 2 5例BMI≥ 2 5 ,2 5例BMI <2 5。同时测定 5 0例无糖尿病者血清瘦素、胰岛素、空腹血糖水平 ,其中 2 5例BMI≥ 2 5 ,2 5例BMI <2 5。各项数据相互比较 ,并作直线回归分析判断血清瘦素与胰岛素、BMI、FBG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型DM肥胖者血清瘦素为 (11.98± 3.0 8) μg/L ,非肥胖者为 (5 .16± 2 .86 ) μg/L ;非糖尿病肥胖者血清瘦素为 (11.5 1± 3.8) μg/L ,非肥胖者为 (4.4 8± 2 .3) μg/L ,血清瘦素水平肥胖者高于非肥胖者 (P <0 0 0 1)。 2型DM患者及非糖尿病者胰岛素浓度肥胖者也高于非肥胖者 (P <0 0 1)。血清瘦素浓度肥胖者、非肥胖者均与BMI正相关 (r =0 77,r =0 72 ,P <0 0 0 1) ;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浓度正相关 (r=0 72 ,r=0 75 ,P <0 0 0 1)。但瘦素水平与FBG无关 (r <0 19,P >0 .2 )。结论 :较高的血清瘦素水平与BMI正相关 ,提示 2型DM肥胖患者存在“瘦素抵抗”。此外 ,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浓度明显正相关 ,也提示 2型DM存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营养不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振江  徐月清  陈威 《医学争鸣》2003,24(23):2165-2167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 (chronicrenalfailure,CR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营养不良的关系 .方法 :84例CRF患者分为 3组 :非血液透析组 2 8例 (I组 ) ,常规血液透析组 31例 (II组 ) ,高通量血液透析滤过组 2 5例 (III组 ) .2 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测定其血清生化指标 ,ELISA法测定其血清瘦素水平 .同时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 .结果 :3组CR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 ) ,I ,II组分别较III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增高 (P <0 .0 1 ) .3组CRF患者的体脂百分比均与其血清瘦素水平显著正相关 (r=0 .341 5 ,0 .2 0 31和 0 .2 1 6 3,P <0 .0 1 ,<0 .0 5和 <0 .0 5 ) .3组客观营养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 ,II组和III组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与其血清白蛋白显著负相关 (r =- 0 .2 1 6 9和 - 0 .1 986 ,P <0 .0 5 ) .SGA评估表明CRF患者存在明显的营养不良 ,其营养状况越差 ,血清瘦素水平越高 (P <0 .0 1 ) .III组SGA积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P <0 .0 1和P <0 .0 5 ) .结论 :CRF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 ,其增高与CRF患者的营养不良有关 .高通量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有助于CRF患者血清瘦素的清除 ,从而进一步改善CRF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脂联素、血清瘦素与尿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相关性及两种脂肪因子对肾脏的作用。方法:选取单纯肥胖患者(肥胖组)60例;同期健康人(对照组)40例,测定两组人群血清脂联素、血清瘦素、身高、体质量、肾功能及尿白蛋白等,计算两组人群瘦素与脂联素比值、体质量指数(BMI)及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肥胖组血清脂联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肥胖组血清瘦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肥胖组较对照组尿白蛋白差异明显(P=0.004);肥胖组血清瘦素/脂联素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01);脂联素与BMI、尿白蛋白为负相关(r分别为:-0.421、-0.245;P分别为<0.001、0.029);血清瘦素与BMI正相关(r=0.650,P<0.001),与GFR负相关(r=-0.227,P=0.043);瘦素/脂联素与BMI正相关(r=0.511,P<0.001);GFR与BMI正相关(r=0.376,P=0.001);瘦素、瘦素/脂联素、BMI与尿白蛋白无相关性;脂联素、瘦素/脂联素与GFR无相关性。结论: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血清瘦素、尿白蛋白水平升高。瘦素/脂联素比值可能是单纯性肥胖患者肾损伤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变化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及胰岛素的变化,探讨2型糖尿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的相互关系。方法 39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PG)、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血清瘦素(leptin)及肝肾功能和血脂变化,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对瘦素与上述指标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血清leptin,FINS,HOMA—IR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ISI显著下降(P<0.01);在糖尿病患者中,瘦素水平与FINS,HOMA—IR明显正相关(r1=0.525,P<0.01,r2=0.391,P<0.05),与ISI明显负相关(r=-0.334,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瘦素最主要的因素依次为性别,BMI,甘油三脂,胰岛素和ISI,(R2=0.358,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升高,且与胰岛素抵抗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瘦素水平与营养不良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时血清瘦素浓度及高瘦素血症与CRF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 CRF组 112例 ,分为非透析亚组 74例、血液透析 (血透 )亚组 2 9例和腹膜透析 (腹透 )亚组 9例 ;正常对照组 13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 ,同时测定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血脂 ;采用双能量X线吸收法(DEXA)测定受试者体脂含量 ;采用主观全面营养评价法 (SGA)评估受试者营养状况。结果 CRF组血清瘦素浓度为 (8.4 9± 0 .97) μg/L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 (7.6 3± 0 .16 ) μg/L(取自然对数值 ,P <0 .0 1) ,其中以腹透亚组血清瘦素水平 (9.30± 0 .79) μg/L升高最为明显。CRF组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客观生化指标均显著低下。在血透亚组 ,血清瘦素水平与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 (r =- 0 .195 ,P <0 .0 5 )。SGA评估显示CRF组存在营养不良 ,且营养状况越差 ,血清瘦素水平越高 (P <0 .0 1)。CRF组体脂含量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血透、腹透及非透析亚组体脂百分比均与瘦素水平呈正相关 (P <0 .0 5 ) ,腹透亚组相关性最强。结论 CRF时存在高瘦素血症 ,且可能参与营养不良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慢性肾衰患者贫血与血清瘦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CRF患者血清瘦素的浓度 ,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常规分析方法测定肾功能和各有关的生化指标 ,以SPSS10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浓度为 (10 .0 4± 7.0 0 ) μg L ,血清瘦素浓度与BMI呈明显相关 (r=0 .4 1,P <0 .0 1) ,且女性血清瘦素浓度较男性高 (t=3.194 6 ,P <0 .0 1)。CRF患者血清瘦素浓度仍然与BMI有关 ,其相关系数为 0 .4 5 (P <0 .0 1) ,男性患者血清瘦素浓度较女性患者低 (t=3.6 6 5 7,P<0 .0 1)。CRF男性较正常男性、CRF女性较正常女性其血清瘦素水平均显著升高 (t分别为 2 5 5 72和 2 916 6 ,P均 <0 .0 5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血清瘦素水平受到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和GFR的影响 ,其回归系数分别为 1.2 0 2 1、1.4 36 6、2 .6 813和 - 0 .14 13,P均 <0 .0 5 ;而血红蛋白浓度受到血白蛋白、血清瘦素和尿素氮的影响 ,其回归系数分别为 2 .5 110、1.32 2 6和 - 0 .3112 ,P均 <0 .0 5。结论 本组CR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 ,不仅仅由GFR下降引起 ,也是对慢性肾衰时血红蛋白减少的一种代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肥胖患者血清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西布曲明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疗效及对瘦素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单纯性肥胖患者 [体重指数 (BMI)≥ 2 5kg/m2 ]70例 ,随机分为B组 (口服盐酸西布曲明片10mg/d)和C组 (口服安慰剂 1片 /d) ,共治疗 12周 ;另选 3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A组 ) :BMI<2 3kg/m2 ,均检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 ,观察空腹血糖 (FPG)、血清空腹胰岛素 (FINS)、血清瘦素 (leptin)的变化 ,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1/ (FPG×FINS) ],对瘦素与上述指标和ISI的相关性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结果 :治疗 12周后 ,B组体重、BMI ,腰围、臀围显著下降 (P <0 .0 0 1) ,但C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两组肥胖受试者在治疗前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A组 (P <0 .0 1) ,ISI明显低于A组 (P <0 .0 1) ;但B组用西部曲明治疗后血清瘦素、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ISI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C组用安慰剂治疗后上述指标无变化。在肥胖受试者中 ,影响瘦素最主要的因素依次为性别、BMI,胰岛素、ISI(R2 =0 .6 6 1,F =12 .6 6 2 ,P <0 .0 1) ,去除性别、BMI的影响后 ,瘦素与胰岛素呈著显正相关 (r=0 .5 97,P <0 .0 1) ,与ISI明显负相关 (r= 0 .4 6 8,P <0 .0  相似文献   

10.
不同葡萄糖耐量的血清瘦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在不同葡萄糖耐量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经 75gOGTT确定糖耐量正常(NGT) 6 1人 ,糖耐量减低 (IGT) 36人 ,糖尿病 2 0人。测定空腹及葡萄糖负荷后 2h的血浆葡萄糖 ,血清瘦素、胰岛素、血脂、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等生化指标 ,并测定身高、体重、体重指数 (BMI)、腰臀比 (W/H)及血压。结果 :①瘦素水平在女性显著增高 [男 (5 12± 2 38)ng/ml和女 (8 13± 3 5 3)ng/ml,P <0 0 1],瘦素与BMI (r2 =0 6 4,P <0 0 0 1)、腰臀比 (r2 =0 78,P <0 0 0 1)、空腹血糖 (r2 =0 72 ,P <0 0 1)、空腹胰岛素 (r2 =0 5 8,P <0 0 1)、舒张压 (r2=0 5 3,P <0 0 5 )、甘油三酯 (r2 =0 76 ,P <0 0 5 )等显著相关。②不同的葡萄糖耐量水平瘦素差异显著。③OGTT前后的瘦素水平为 :空腹 6 91± 1 46 (ng/ml) ,2h :5 72± 1 6 8(ng/ml) ,P =0 117。结论 :①血清瘦素水平与性别、BMI、腰臀比、舒张压、甘油三酯有关。②不同葡萄糖耐量水平的瘦素水平有差异。③瘦素水平与空腹胰岛素水平相关 ,而葡萄糖负荷后瘦素水平无显著变化 ,说明短期的胰岛素浓度的增高并不引起瘦素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观察COPD临床稳定期患者148例,对照组30例。根据营养指标分为COPD营养不良组(COPDⅠ组)47例,COPD非营养不良组(COPDⅡ组)101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TNF-α。结果COPDⅠ组体重指数(BMI)、理想体重百分比(NW%)、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中点臂围(MAC)、血清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LYM)、瘦素水平与COPDⅡ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Ⅰ组、Ⅱ组TNF-α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NW%、TSF、TNF-α与瘦素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COPD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BMI、NW%、TSF及TNF-α相关,血清瘦素水平受到TNF-α系统调节,其协同作用可能与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2.
陈一凡  彭文莉 《四川医学》2010,31(8):1158-1161
目的通过对继发型肺结核初治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瘦素水平、营养状况指标的测定,了解初治肺结核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其营养状况,初步探讨血清瘦素是否参与肺结核营养不良的发生。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我院住院35例成人继发型肺结核初治患者抗结核治疗2个月前后的血清瘦素水平,同时检测入选者营养状况的变化。并以同期15例我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①肺结核组在治疗前后血清瘦素水平以及营养状况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强化抗结核治疗2个月后,血清瘦素水平有所升高,P〈0.05,各项营养指标中以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升高明显,P〈0.01,体重指数(BMI)、腰/臀(WHR)有所改善,但P〉0.05;②肺结核组治疗前后血清瘦素水平与ALB、PA、BMI均表现为正相关,P〈0.05,健康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与ALB表现为负相关,P〈0.05,与PA、BMI无相关性,P〉0.05,血清瘦素水平与WHR无论在健康对照组,还是在肺结核组治疗前后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瘦素可能参与了肺结核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铁代谢相关血清学指标的临床诊断意义及铁在肝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检测67例肝病患者血清铁调素、血清铁和铁蛋白水平,分析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等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依据肝病病因将患者分为HBV感染组、HCV感染组、酒精性肝病组,依据肝病病变程度分为肝炎组、肝硬化组。分析不同分组情况下,各组患者血清铁代谢指标与肝损伤的关系并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 67例患者中,血清铁与ALT、AST均呈正相关(r=0.4788,P0.0001;r=0.4457,P0.0001)。血清铁蛋白与ALT、AST均呈正相关(r=0.3330,P=0.0022;r=0.4437,P0.0001)。铁调素与ALB呈正相关(r=0.4467,P=0.0195)。酒精性肝病组血清铁蛋白(1230.0μg/L)明显高于HBV感染组(388.5μg/L)和HCV感染组(211.0μg/L),P均0.05;HBV感染组明显高于HCV感染组,P0.05。HBV感染组血清铁明显高于酒精性肝病组(19.4μmol/Lvs.9.5μmol/L,P=0.0427)。肝硬化组铁调素与血清铁呈负相关(r=-0.7070,P=0.0001)。肝硬化组血清铁显著低于肝炎组(15.3μmol/Lvs.22.5μmol/L,P=0.0136)。结论肝病患者铁调素、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水平与ALT、AST、ALB等肝功能常用检测指标具有相关性。铁负荷增加可加重肝病患者肝细胞的损伤,铁代谢水平对判断肝病病情变化、开展干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清瘦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关系. 方法:本试验纳入患者均为男性.47例COPD患者分为非营养不良组(COPD Ⅰ组)29例,营养不良组(COPDⅡ组)18 例.正常对照组34例.测定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理想体重百分比(percent ideal body weight,IBW%)、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thickness,TSF)、上臂围(mid-upper arm circumference,MAC)、上臂肌围(mid-upper arm muscle circumference,MAMC)、血清瘦素、TNF-α浓度、血清前白蛋白(serum prealbumin,PA)、血清转铁蛋白(serum transferring,TF)、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总淋巴细胞计数(total lymphocytes count,TL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最大口腔吸气压(maximal inspiration pressure,MIP)、最大口腔呼气压(maximal expiration pressure,MEP)等指标.分析各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瘦素测定用放射免疫法,TNF-α测定用ELISA法.结果 :(1)COPDⅡ组血清瘦素的质量浓度[(4.07±3.42) μg/L]明显低于COPD Ⅰ组[(9.72±6.67) μg/L]及正常对照组[(8.21±5.41)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OPDⅡ组血清TNF-α的质量浓度[(8.03±3.37) ng/L]与COPD Ⅰ组[(7.25±2.08) n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各组血清瘦素浓度与TNF-α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合并营养不良的COPD患者中,血清瘦素仍维持正常的生理调节.在COPD患者的能量代谢调节过程中,血清TNF-α与血清瘦素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张慧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9):1043-1044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检测对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肝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PA、ALB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肝癌组的血清PA、ALB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肝炎组的血清PA和ALB水平与其余两肝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与ALB敏感度有差异:PA〉ALB;各组肝病患者的血清PA与ALB检测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PA、ALB检测对判断肝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作为肝病患者病情判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与血清ALB相比,血清PA更能灵敏地反映肝细胞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握力(GS)测量法在肝硬化病人营养状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肝硬化病人76例,采用微型营养表(MNA-SF)评估肝硬化病人的营养状况,并根据MNA-SF评分将病人分为营养正常组(n=21)、营养不良风险组(n=30)、营养不良组(n=25),分别测量3组病人的人体测量指标、人体成分指标、生化指标以及静息能量消耗,并与G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营养正常组病人的GS、上臂围(MAC)、上臂肌围(AMC)、小腿围(C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体质量指数(BMI)均显著高于营养不良风险组、营养不良组(P < 0.01);营养不良风险组病人的GS、MAC、AMC、CC、TSF、BMI均显著高于营养不良组(P < 0.01)。3组病人的细胞内液(ICW)、细胞外液(ECW)、身体总水(TB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正常病人病人的浮肿指数(ECW/TBW)显著低于营养不良风险组、营养不良组(P < 0.01);营养不良风险组病人的ECW/TBW显著低于营养不良组(P < 0.01)。营养不良风险组、营养不良组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实测值(REE Prre)明显高于静息能量消耗预测值(REE Meal)(P < 0.01);营养不良风险组、营养不良组病人的REE Prre明显高于营养正常组(P < 0.01);营养不良组病人的REE Prre明显高于营养不良风险组(P < 0.01)。营养正常组病人的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纤维连接蛋白(FN)、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总淋巴细胞计数(TLC)水平明显高于营养不良风险组、营养不良组(P < 0.01);营养不良风险组病人的TRF、ALB、Hb、FN、RBP、PA、TLC水平明显见高于营养不良组(P < 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握力与MAC、AMC、CC、BMI、ALB呈显著正相关(P < 0.01);握力与TSF、REE Prre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 0.01);握力与TRF、PA、Hb、FN、RBP、TLC无相关性(P>0.05)。结论握力与肝硬化病人的其他营养性指标具有密切相关性,故握力测量法可作为肝硬化病人营养状态评估方法,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营养状况及其与急性加重的关系,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为评估营养状况及急性加重风险提供指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5月间亳州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35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稳定期综合评估分为急性加重低风险组(20例)和高风险组(115例),分析患者的年龄、理想体质量百分比(IBW%)、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g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日常生活状况呼吸困难评级(mMRC)等指标及其与急性加重的关系。 结果 ①各指标用于评估AECOPD患者营养状况敏感性不同,营养不足比例分别为IBW%22.22%(30/135)、BMI 28.15%(38/135)、Hgb 2.96%(4/135)、ALB 57.03%(77/135)、PA 43.70%(59/135);②急性加重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相比,合并呼吸衰竭例数(1 vs.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36,P=0.004);ALB、PA和急性加重次数/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无呼吸衰竭组和呼吸衰竭组相比,PA和急性加重次数/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PA与急性加重之间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MRC评分与急性加重之间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可以有效评估AECOPD患者营养状况及预测急性加重风险。   相似文献   

18.
朱玉  王启之  燕善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12):1561-1562,156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联合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终点法、溴甲酚绿法、丁酰硫代胆碱/铁氰化钾法检测81例不同程度(按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35名正常人(对照组)的RBP、PA、ALB、CHE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RBP、PA、ALB和CHE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程度由轻到重患者血清RBP、PA、ALB和CHE均依次降低(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RBP、PA、ALB和CHE能更好地反映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肝硬化患者病情变化、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68例CHB,41例LC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同时检测45名正常人血清瘦素水平作为对照组,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HB和LC患者,不论男女其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LC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CHB患者(P<0.01);正常对照组和CHB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均存在性别差异,女性均显著高于男性(P<0.01),LC组男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HB和LC患者,不论肝功能异常程度如何,其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正常人,血清瘦素水平可能与慢性肝病的病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