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当归芍药散(DSS)调控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改善SAMP8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认知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15只SAMR1小鼠为正常组,60只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DSS高、中、低剂量组(57.6、28.8、14.4 g·kg-1·d-1),连续灌胃给药8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定位航行与空间探索能力;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法(IHC)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海马β淀粉样蛋白(Aβ)和磷酸化(p)-Tau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泛素(Ub)、泛素连接酶E3(E3)、26S蛋白酶体、泛素羧基端水解酶1(UCHL1)、UCHL3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穿越平台象限次数和平台象限停留百分比减少(P<0.05);CA1区神经元明显减少、胞体聚缩;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和p-Tau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Aβ和p-Tau蛋白水平升高(P<0.05);Ub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E3、26S蛋白酶体、UCHL1、UCHL3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DSS高、中剂量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平台象限次数和停留百分比增加(P<0.05);DSS各剂量组CA1病理改变明显改善;各剂量组β-APP及中、低剂量组p-Tau阳性染色细胞数量减少(P<0.05);各剂量组Aβ及p-Tau蛋白水平下降(P<0.05);各剂量组 Ub mRNA表达降低(P<0.05),高、中剂量组26S、E3、UCHL3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中剂量组UCHL1 mRNA表达升高(P<0.05);各剂量组Ub蛋白表达降低,高、中剂量组26S、E3、UCHL1+3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DSS可改善SAMP8小鼠认知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UPP途径中Ub及升高E3、26S、UCHL1、UCHL3的表达,减少Aβ和p-Tau异常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苓桂术甘汤(LGZGT)含药血清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诱导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AS)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模型的影响,探讨LGZGT对Aβ的吞噬及降解作用。方法 以Aβ1-42诱导AS建立AD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LGZGT低、中、高剂量(LGZGT-L、LGZGT-M、LGZGT-H)含药血清组(1.2、2.4、4.8 g·kg-1)、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组(0.5 mg·kg-1),模型组加入Aβ1-42,终浓度为10 μmol?L-1,LGZGT-L、LGZGT-M、LGZGT-H含药血清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均加入10%的含药血清。通过细胞增殖活力检测(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LDH活力;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β相关降解酶胰岛素降解酶(IDE)、组织蛋白酶D(CTSD)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组织蛋白酶B(CTSB)的荧光强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细胞Aβ1-42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各组AS活力下降,且不同浓度的Aβ1-42对AS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给药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LGZGT-H、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组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细胞的LDH活力明显升高(P<0.05),且细胞胞体肥大肿胀,突起增多且延长,细胞相互聚集成团,提示细胞损伤较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多奈哌齐、LGZGT-L、LGZGT-M、LGZGT-H含药血清组细胞LDH活力显著降低(P<0.01);给药后,LGZGT-M组、LGZGT-H、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组细胞胞体肿胀有所改善,细胞突起短,细胞聚集结团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DE、CTSD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LGZGT-M、LGZGT-H含药血清组能够明显上调IDE的表达(P<0.05);与模型组比较,LGZGT-L、LGZGT-M、LGZGT-H、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组均能明显上调CTSD的表达(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CTSB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LGZGT-L、LGZGT-M、LGZGT-H、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组CTSB平均荧光强度增强(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细胞胞内Aβ1-42含量升高(P<0.05);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LGZGT-L、LGZGT-M、LGZGT-H、盐酸多奈哌齐含药血清组细胞胞内Aβ1-42含量显著降低(P<0.01),LGZGT含药血清以剂量依赖性的形式降低Aβ1-42结论 LGZGT对Aβ1-42诱导的AS具有保护作用,还可促进Aβ的降解,其机制可能与减轻Aβ毒性,增强细胞活力,促进IDE、CTSD、CTSB的表达及恢复溶酶体的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黄连解毒汤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用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石杉碱甲组(2.1×10-5 g·kg-1),黄连解毒汤高、中、低剂量组(6,3,1.5 g·kg-1)。运用Aβ1-42海马注射复制AD大鼠模型,术后连续灌胃治疗4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病理改变,腹主动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大鼠血清、海马中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AchE),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eal-time PCR)检测海马α7nAChR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动物脑组织皮质区神经元坏死、海马区锥体细胞或颗粒细胞坏死、排列紊乱和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明显,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逃逸平台次数降低、有效区域停留时间、有效区域游泳路径均减少(P<0.05,P<0.01),血清中ACh,ChAT浓度降低(P<0.01),海马中ACh,AchE,ChAT含量,α7nAChR蛋白,α7nAChR mRNA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连解毒汤中剂量组逃避潜伏期变短(P<0.05),逃逸平台次数、有效区域游泳路径、有效区域停留时间增加(P<0.05,P<0.01),血清ACh,ChAT含量和海马AchE,ChAT,α7nAChR mRNA表达上升(P<0.05),海马α7nAChR蛋白表达升高明显(P<0.01);高剂量组有效区域有效区域停留时间延长(P<0.01);逃逸平台次数增加,血清ACh,ChAT含量和海马ACh,AchE,α7nAChR蛋白,α7nAChR mRNA表达上升(P<0.05)。结论 黄连解毒汤可显著改善Aβ1-42诱导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Aβ1-42所导致的胆碱能系统损伤,增强胆碱能系统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加减薯蓣丸对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早老素1(APP/PS1)痴呆小鼠认知障碍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0只野生型小鼠设为正常组,40只APP/PS1小鼠,分为模型组,加减薯蓣丸低、高剂量组(14,64 g·kg-1)和多奈哌齐组(1 mg·kg-1),每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35 d。给药结束后,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尼氏(Nissl)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免疫组化检测小鼠海马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沉积;免疫荧光检测海马小胶质细胞(MG)标志物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和激活状态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NOD样受体3(Nlrp3),接头蛋白指向相关斑点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通路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海马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mRNA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明显降低(P<0.05),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Aβ1-42沉积增多,MG激活标记物Iba1,iNOS增加,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IL-1β,IL-18,TNF-α 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减薯蓣丸组能够明显改善APP/PS1小鼠的空间探索能力和记忆能力(P<0.05),增加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Aβ1-42沉积,减轻MG的激活,降低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的表达(P<0.05),减少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P<0.05)。结论 加减薯蓣丸能够通过抑制Nlrp3/ASC/Caspase-1通路,降低APP/PS1小鼠海马IL-1β等炎症因子的表达,缓解神经炎症,减轻阿尔兹海默症(AD)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当归芍药散对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NOD样受体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大鼠脑内注射Aβ1-42构建AD动物模型,给予不同浓度的当归芍药散治疗。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当归芍药散高、中、低剂量干预组。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动物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高尔基染色检测神经元形态功能;免疫荧光共定位检测NLRP3炎症小体活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 mRNA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LRP3,Caspase-1,IL-1β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1);神经元形态功能受损;炎症因子IL-1β和IL-18 mRNA表达升高,NLRP3炎症小体活化增加,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予当归芍药散中、高剂量干预后,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增加(P<0.05,P<0.01);神经元形态功能明显恢复;炎症因子IL-1β和IL-18 mRNA表达显著降低,NLRP3炎症小体活化减少,NLRP3,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当归芍药散可能通过调控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小体活化,抑制神经炎症反应,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运用中医经方大黄?虫丸干预小鼠硅肺纤维化模型,观察其对小鼠硅肺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36只,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虫丸高、中、低剂量(1.560,0.780,0.390 g·kg-1)组,汉防己甲素组(0.039 mg·kg-1),每组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均用静式染毒法连续40 d吸入二氧化硅(SiO2)粉尘复制小鼠硅肺纤维化模型,并用相应药物进行干预28 d后处死小鼠,获得血清和肺组织样品,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羟脯氨酸(HYP)的含量,运用肺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转录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Smad2,Smad3,Smad7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的TNF-α,IL-1β,IL-6和HYP的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高剂量组能够明显降低小鼠血清中TNF-α,IL-6和HYP的含量(P<0.05,P<0.01),可见大黄?虫丸能够减轻硅肺小鼠肺部炎症。同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的p38 MAPK,NF-κB p65,TGF-β1α-SMA,Smad2和Smad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Smad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高剂量组中的p38 MAPK,NF-κB p65,TGF-β1α-SMA,Smad2和Smad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Smad7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大黄?虫丸能改善硅肺小鼠肺泡炎症、细胞外基质沉积的情况,因而起到减轻纤维化的作用,这可能是通过调节p38 MAPK/NF-κB/TGF-β1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金香丹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模型心肌组织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金香丹对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金香丹高、低剂量组及地奥心血康组,每组10只。造模前7 d开始,金香丹组给予金香丹片高、低剂量(0.72,0.18 g·kg-1)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地奥心血康组给予地奥心血康(1.29 g·kg-1)灌胃。末次灌胃12 h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60 min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心电图检测ST段升高评价模型;比色法检测心脏组织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损伤情况,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心肌组织中NLRP3,Caspase-1和IL-1β mRNA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电图ST段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CK和LDH活性显著增加(P<0.01),心肌组织凋亡细胞显著增加(P<0.01),NLRP3,IL-1β,Caspase-1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金香丹高、低剂量组及地奥心血康组心电图ST明显降低(P<0.05,P<0.01),心肌组织CK和LDH活性明显降低(P<0.05,P<0.01),心肌细胞凋亡明显改善(P<0.05,P<0.01),降低NLRP3,IL-1β,Caspase-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P<0.05,P<0.01);与地奥心血康组比较,金香丹低剂量组心电图ST段明显升高(P<0.05),金香丹高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金香丹高、低剂量组和地奥心血康组心肌组织绿色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5,P<0.01),金香丹高剂量NLRP3,IL-1β,Caspase-1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金香丹可以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可能机制为抑制炎症小体NLRP3,降低IL-1β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缓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当归芍药散对雷公藤多苷片联合应激所致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模型大鼠卵巢储备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Smads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性周期正常的雌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模型制备组40只。模型制备组以灌胃雷公藤多苷片(50 mg·kg-1)联合随机应激法建立模型,时间15 d,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当归芍药散低、中、高剂量组(3.96,7.92,15.84 g·kg-1)及戊酸雌二醇组(0.09 mg·kg-1)各8只,各组在继续给予应激的同时,分别用生理盐水,低、中、高剂量当归芍药散及戊酸雌二醇进行相应剂量灌胃干预,连续15 d。各组大鼠每日观察动情周期,干预结束后处死大鼠,计算大鼠卵巢脏器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卵巢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大鼠卵巢组织中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受体(TGF-β1R)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卵巢组织中Smad2,Smad3,Smad7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率明显升高(P<0.05),卵巢指数明显下降(P<0.01),卵巢组织中TGF-β1,TGF-β1R蛋白及Smad2,Smad3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Smad7 mRNA表达水平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3组与戊酸雌二醇组大鼠动情周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卵巢指数均有不同程度回升,其中以中、高剂量组最为明显(P<0.05,P<0.01),卵巢组织中TGF-β1,TGF-β1R蛋白及Smad2,Smad3 mRN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Smad7 mRNA表达水平均下降(P<0.01),其中TGF-β1,TGF-β1R蛋白表达改善程度以中剂量组和戊酸雌二醇组最为明显。结论 当归芍药散能够明显改善DOR大鼠卵巢储备功能,且作用机制与调控TGF-β1/Smads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四逆散通过调控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A20)/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发挥抗抑郁作用。方法 将72只雄性C57/6J小鼠随机分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5.0 mg·kg-1)、四逆散低、中、高剂量组(4.9、9.8、19.6 g·kg-1),每组12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建立抑郁模型,第5周开始进行药物治疗4周。第9周进行行为学实验,包括蔗糖偏好实验、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皮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合酶(iNOS)炎症蛋白的表达水平和GSK-3β、A20、C/EBPβ的表达水平。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皮质小胶质细胞的M1型极化标志物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ba1)和巨噬细胞抗原(CD68)的荧光表达。结果 CUMS造模8周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蔗糖偏好率显著降低(P<0.01),旷场实验中央区域活动显著减少(P<0.01),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开臂区域的活动明显减少(P<0.05),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1);炎症蛋白IL-1β、IL-6、iNOS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Iba1和CD68的荧光共定位的指数升高(P<0.05);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C/EBP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药物干预4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组小鼠糖水偏好率显著提高(P<0.01),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在中央区域和开臂区域的活动明显增加(P<0.05),四逆散中、高剂量组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显著减少(P<0.01);IL-1β、IL-6、iNOS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四逆散高剂量组Iba1和CD68的荧光共定位的指数明显下降(P<0.05);四逆散中、高剂量组GSK-3β、C/EBPβ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A20的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 四逆散抗抑郁作用与调控GSK-3β/A20/C/EBPβ蛋白的表达,抑制小胶质细胞M1型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葛根芩连汤(GGQLT)含药血清对游离脂肪酸(FFA)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体外模型的影响。方法 建立HepG2细胞NASH体外模型,使用不同体积分数的GGQLT含药血清及白藜芦醇干预细胞。利用油红O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内脂质沉积;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通过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HepG2细胞内核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的mRNA表达情况。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Nrf2、TXNIP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FFA诱导引起细胞内脂质大量堆积。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抗氧化酶GSH-Px和SOD的活性显著降低(P<0.01),TG、ROS和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GGQLT各剂量组和白藜芦醇组均可不同程度地升高细胞内SOD的活性(P<0.05,P<0.01),明显降低细胞内ROS、MDA水平(P<0.05,P<0.01);GGQLD高、中剂量组和白藜芦醇组可显著升高GSH-Px的活性(P<0.01),GGQLD中、低剂量组和白藜芦醇组明显降低TG的含量(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GGQLT高、中剂量组和白藜芦醇组可显著上调Nrf2、HO-1、NQO1的mRNA表达水平(P<0.01),GGQLT各剂量组、白藜芦醇组可明显下调TXNIP蛋白表达水平和Keap1、NF-κB的mRNA表达水平(P<0.05,P<0.01)。Nrf2-小分子干扰核糖核酸(siRNA)转染细胞后发现,与相应剂量药物的阴性对照(NC)-siRNA组比较,其Nrf2-siRNA组细胞内Nrf2表达显著下调(P<0.01);GGQLT和白藜芦醇对TXNIP、IL-1β的抑制作用被减弱。结论 FFA诱导HepG2细胞内产生ROS和炎症因子,GGQLT可提高细胞的抗炎、抗氧化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Nrf2/TXNIP信号通路相关,进而达到改善NASH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当归-川芎含药血清(Angelicae Sinensis Radix-Chuanxiong Rhizoma medicated serum,ASRCRS)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高分化大鼠肾上腺嗜铬瘤细胞(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H2O2体外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并以终体积分数为15%的ASRCRS低、中、高剂量组进行干预。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活性氧(ROS)分布水平;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血红素加氧酶-1(HO-1),SO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选择300 μmol·L-1 H2O2刺激24 h作为氧化损伤造模的条件。与正常组比较,H2O2模型组细胞形态异常,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LDH,MDA含量升高(P<0.01),SOD活力降低,ROS在细胞内分布增加;Nrf2,HO-1,SOD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调(P<0.05,P<0.01),Kea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ASRCRS不同剂量组均能改善细胞形态,提高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凋亡;显著提高SOD酶活力(P<0.01),抑制LDH的释放(P<0.01)和ROS的生成,降低MDA含量(P<0.01);明显上调Nrf2,HO-1,SOD1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显著下调Keap1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 当归-川芎含药血清可能是通过上调Nrf2的蛋白表达,激活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增强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保护H2O2损伤的PC12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加味肾气丸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功能及纤维化的影响,并基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环磷腺苷效应原件(CREB)信号通路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db/db小鼠50只,db/m小鼠10只。50只db/db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加味肾气丸低、中、高剂量组。db/m小鼠10只为正常组。加味肾气丸低、中、高剂量组中药颗粒剂混悬液灌胃,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混悬液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干预12周。分别记录治疗前后小鼠的血糖和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及小鼠肾脏中GSK-3β、CRE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钙黏蛋白E(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纤维粘连蛋白(FN)、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Ⅳ型胶原蛋白(Col Ⅳ)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观测小鼠肾脏的病理损伤程度。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糖、UACR水平及肾脏中GSK-3β、TGF-β1、E-cadherin、Vimentin、FN、PAI-1、Col Ⅳ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CRE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小鼠肾脏病理损伤严重;与模型组比较,肾气丸低、中、高剂量组和厄贝沙坦组小鼠血糖、UACR水平及肾脏中GSK-3β、TGF-β1、E-cadherin、Vimentin、FN、PAI-1、Col Ⅳ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CRE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小鼠肾脏病理损伤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 肾气丸可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肾功能和纤维化,其作用机制与其抑制GSK-3β/CRE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鳖甲煎丸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大鼠肝卵圆细胞WB-F344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探讨其逆转EMT改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WB-F344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TGF-β1模型组(10 μg·L-1TGF-β1),鳖甲煎丸低剂量组(10 μg·L-1TGF-β1+0.55 g·kg-1鳖甲煎丸),鳖甲煎丸中剂量组(10 μg·L-1TGF-β1+1.1 g·kg-1鳖甲煎丸),鳖甲煎丸高剂量组(10 μg·L-1TGF-β1+2.2 g·kg-1鳖甲煎丸),除空白组外,均采用TGF-β1诱导WB-F344细胞构建EMT模型,分别加入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处理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WB-F344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变化;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表达的改变;使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TGF-β1诱导WB-F344细胞4 d,WB-F344细胞间隙从紧密逐渐变得松散,细胞形态由鹅卵石状向成纤维样细胞转变,且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N-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P<0.01),说明成功构建了WB-F344细胞EMT模型。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TGF-β1模型组WB-F344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P<0.01);与TGF-β1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中、高剂量组可以明显抑制WB-F344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TGF-β1模型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TGF-β1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中、高剂量组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TGF-β1模型组中β-catenin mRNA表达升高(P<0.01);与TGF-β1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组中β-catenin mRNA的表达降低(P<0.01)。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TGF-β1模型组β-catenin在细胞核内荧光表达增强;与TGF-β1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组β-catenin在细胞核内荧光表达减弱,且鳖甲煎丸对细胞核内β-catenin抑制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鳖甲煎丸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逆转TGF-β1诱导WB-F344细胞的EMT进程,抑制WB-F344细胞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探讨肝豆扶木汤(GDFMD)对氯化铜(CuCl2)诱导的人肝癌细胞(HepG2)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HepG2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GDFMD组,PI3K/mTOR抑制剂NVP-BEZ235(10 nmol·L-1)组,GDFMD+NVP-BEZ235(10 nmol·L-1)组。采用200 μmol·L-1 CuCl2构建模型组铜负荷HepG2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观察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免疫荧光观察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磷酸化PI3K(p-PI3K)/PI3K,磷酸化Akt(p-Akt)/Akt,磷酸化mTOR(p-mTOR)/mTOR,Beclin-1,LC3Ⅱ/LC3Ⅰ,p62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细胞PI3K,Akt,mTOR,Beclin-1,LC3Ⅰ,LC3Ⅱ,p62 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SOD,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0% GDFMD含药血清组SOD,GSH-Px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P<0.05,P<0.01);NVP-BEZ235组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p6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eclin-1,LC3Ⅱ/LC3Ⅰ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0% GDFMD组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p62表达水平升高,Beclin-1,LC3Ⅱ/LC3Ⅰ表达水平下降(P<0.05,P<0.01);NVP-BEZ235组p-PI3K/PI3K,p-mTOR/mTOR表达水平下调,Beclin-1,LC3Ⅱ/LC3Ⅰ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与10% GDFMD组比较,10% GDFMD+NVP-BEZ235组p-Akt/Akt,p-mTOR/mTOR表达水平下降,Beclin-1,LC3Ⅱ/LC3Ⅰ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LC3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0% GDFMD组LC3Ⅱ蛋白表达降低,与10% GDFMD组比较,10% GDFMD+NVP-BEZ235组LC3Ⅱ蛋白表达升高。各组PI3K,Akt,mTOR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6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Beclin-1,LC3Ⅰ,LC3Ⅱ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0% GDFMD组p62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Beclin-1,LC3Ⅰ,LC3Ⅱ mRNA表达水平下调(P<0.01);NVP-BEZ235组Beclin-1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10% GDFMD组比较,10%GDFMD+NVP-BEZ235组Beclin-1,LC3Ⅱ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结论 GDFMD能抑制CuCl2诱导的HepG2细胞过度自噬,减轻细胞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解毒通络调肝方通过胆汁酸G蛋白偶联受体5(TGR5)/环状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靶向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保护胰岛β细胞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用32只SPF级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解毒通络调肝方低、高剂量组(3.6、7.2 g·kg-1)、二甲双胍组(0.2 g·kg-1),8只db/m小鼠作为空白组,药物干预8周,每2周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BG),并在末次给药后,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β细胞功能稳态指数(HOMA-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荧光测定小鼠胰腺组织胰岛素(Insulin)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TGR5/cAMP信号通路和NLRP3炎症小体关键靶点的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FBG、OGTT、FINS、IL-6、TNF-α和IL-1β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治疗6周后,解毒通络调肝方组和二甲双胍组的FBG水平显著下降(P<0.01);OGTT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小组小鼠各时间点的血糖均有降低(P<0.05,P<0.01),解毒通络调肝方各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FINS、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解毒通络调肝方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IL-1β水平显著降低(P<0.01)。胰腺病理显示模型组小鼠的胰岛形状不规则,分布不均匀,有萎缩的征象,解毒通络调肝方干预后,其细胞计数增加,边界更清晰;免疫荧光结果表示,空白组小鼠的胰岛细胞排列有序,形态饱满,伴有适当的胰岛素分泌,而模型组胰岛细胞形态扭曲,结构萎缩,胰岛素分泌变少,解毒通络调肝方各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小鼠的胰岛素含量显著增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胰腺组织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胱天蛋白酶-1(Caspase-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解毒通络调肝方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促进了TGR5和cAMP mRNA的上调,并下调了NLRP3、ASC和Caspase-1的mRNA表达(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GR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解毒通络调肝方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TGR5蛋白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LRP3、Caspase-1、ASC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解毒通络调肝方各剂量组、二甲双胍组Caspase-1、ASC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解毒通络调肝方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NLRP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胰腺组织中cAMP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解毒通络调肝方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小鼠cAMP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解毒通络调肝方保护db/db小鼠的胰岛β细胞,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GR5/cAMP信号通路抑制NLRP3炎症小体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乌头赤石脂丸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自噬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曲美他嗪组)、乌头赤石脂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曲美他嗪组给予5.4 mg·kg-1剂量灌胃,中药乌头赤石脂丸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63、4.9、14.7 g·kg-1剂量灌胃。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均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制备模型。心电图检测ST段以评价造模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损伤情况;比色法测定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肌钙蛋白T(cTnT)、肌红蛋白(MYO)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PI3K、Akt、GSK-3β、磷酸化(p)-GSK-3β、p-Akt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ST、CK、cTnT、MYO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HE显示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散乱无序、心肌纤维扭曲断裂,LC3Ⅱ/Ⅰ及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I3K、p-Akt及p-GSK-3β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乌头赤石脂丸低、中、高剂量组与曲美他嗪组血清中AST、CK、cTnT、MYO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乌头赤石脂丸低、中、高剂量组与曲美他嗪组心肌细胞结构完整、坏死程度减轻、肌纤维排列整齐;乌头赤石脂丸低、中、高剂量组LC3Ⅱ/Ⅰ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乌头赤石脂丸低、中、高剂量组及曲美他嗪组Beclin-1表达显著降低(P<0.01),乌头赤石脂丸低、中、高剂量组及曲美他嗪组PI3K、p-Akt及p-GSK-3β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与曲美他嗪组比较,乌头赤石脂丸低剂量组血清AST含量明显升高(P<0.05),乌头赤石脂丸高剂量组血清AST含量显著降低(P<0.01),乌头赤石脂丸中剂量组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乌头赤石脂丸中、高剂量组LC3Ⅱ/Ⅰ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乌头赤石脂丸低、中、高剂量组PI3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乌头赤石脂丸低、中剂量组p-Akt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乌头赤石脂丸中剂量组p-GSK-3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 该研究表明,不同剂量的乌头赤石脂丸皆可干预MIRI,且低、中剂量效果低于高剂量组,高剂量效果最佳。乌头赤石脂丸可以降低心肌损伤标志物AST、CK、cTnT、MYO的水平,减轻心肌组织病理性损伤,下调Beclin-1、LC3Ⅱ/Ⅰ的蛋白表达,上调PI3K、p-Akt及p-GSK-3β的表达,可能通过抑制过度自噬的发生,调控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对MIRI大鼠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健脾益肠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从60只SD大鼠中随机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自由饮用5%硫酸葡聚糖(DSS)溶液7 d复制UC大鼠模型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吡啶(0.3 g·kg-1)组和健脾益肠散高、中、低剂量(54.4、27.2、13.6 g·kg-1)组,连续给药14 d。每日观察记录大鼠的一般状态,给药前后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结肠组织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胱天蛋白酶-1(Caspase-l)的蛋白阳性表达、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一般状态相对较差,DAI评分显著增高(P<0.01),结肠出现病理学改变,血清IL-1β、IL-18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NLRP3、ASC、Caspase-l的蛋白阳性、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健脾益肠散各剂量组的一般状态明显好转,DAI评分明显减小(P<0.05,P<0.01),HE染色显示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肠NLRP3、Caspase-l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P<0.01);健脾益肠散高、中剂量组血清IL-1β、IL-18含量、结肠ASC的蛋白表达及NLRP3、ASC、Caspase-l的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健脾益肠散高剂量组NLRP3、ASC、Caspase-l的蛋白阳性表达均显著减少(P<0.01);健脾益肠散中剂量组ASC、Caspase-l的蛋白阳性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健脾益肠散低剂量组ASC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健脾益肠散能通过调节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减少结肠免疫炎症损伤发挥治疗UC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参白解毒方基于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116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参白解毒方有效部位进行冻干粉制备;体外培养HCT116细胞,用参白解毒方(2、4、8、16 g·L-1)对HCT116细胞进行处理,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参白解毒方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细胞PTEN、PI3K、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c-核蛋白类基因(c-Myc)、生存素(Survivin)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TEN、磷酸化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PTEN)、PI3K、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p-GSK-3β)、c-Myc、Survivin、CyclinD1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入核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参白解毒方各质量浓度均可以显著抑制HCT116细胞的增殖(P<0.01),且具有浓度依赖性。与空白组比较,参白解毒方处理细胞后PTEN、GSK-3β 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PI3K、Akt、c-Myc、Survivin、CyclinD1 mRNA表达水平均下调(P<0.01);细胞PTEN、p-PTEN和GSK-3β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I3K、Akt、p-Akt、GSK-3β、p-GSK-3β、c-Myc、Survivin、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P<0.05,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参白解毒方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116中β-catenin的入核。结论 参白解毒方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TEN/PI3K/Ak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空白血清及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体外培养H9c2细胞,分为空白组、H2O2组、20%空白血清组、20%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组,给予相应药物处理12 h,再加入100 μmol·L-1 H2O2继续培养6 h后进行检测。采用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8(CCK-8)法检测20%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对H2O2诱导的H9c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荧光探针法检测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比色法检测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I3K、Akt 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后对线粒体ROS、LDH、GSH-Px水平,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H2O2诱导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线粒体ROS、MDA及LDH水平显著增加(P<0.01),CAT、GSH-Px水平则显著下降(P<0.01),PI3K、Akt蛋白的磷酸化及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与H2O2组比较,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能够提高H9c2细胞活力,显著降低线粒体ROS、MDA及LDH水平(P<0.01),并显著提高CAT、GSH-Px水平(P<0.01),促进PI3K、Akt的磷酸化及mRNA的表达(P<0.05,P<0.01),显著减少细胞凋亡率(P<0.01)。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与抑制剂LY294002联用后,逆转了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对H9c2细胞的上述作用(P<0.05,P<0.01)。结论 苓桂术甘汤含药血清保护H2O2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Aβ损伤的PC12模型,观察人参皂苷Rb1对线粒体自噬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Aβ损伤PC12细胞建立体外AD模型,采用人参皂苷Rb1进行干预后,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情况,Western blot检测LC3Ⅱ/Ⅰ、p62、PINK1、parkin、NDP52和OPTN蛋白的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LC3p62PINK1parkinNDP52OPTN mRNA水平。结果 人参皂苷Rb1高剂量促进细胞中自噬小体包裹受损线粒体,升高LC3Ⅱ/Ⅰ比值(P < 0.05),减少p62蛋白水平(P < 0.05);同时,人参皂苷Rb1显著增加了PINK1蛋白表达(P < 0.01),同时减少OPTN及NDP52蛋白水平(P < 0.05);此外,人参皂苷Rb1高剂量组parkinOPTN mRNA表达显著上调(P < 0.01),低剂量组PINK1NDP52 mRNA表达也显著上调(P < 0.05)。结论 人参皂苷Rb1神经保护作用与调节线粒体自噬相关,通过激活PINK1/parkin通路促进线粒体自噬而改善体外AD模型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