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R软件结合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UniProt、GeneCards、OMIM、TTD和DrugBank数据库收集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活性成分和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筛选关键活性成分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结合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并筛选出核心靶点,使用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 1.1.2对核心靶点和度值排名前3位的关键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五苓散治疗肝硬化腹水有17个靶点,涉及23个活性成分,Cytoscape 3.8.0软件筛选出β-谷甾醇、(+)-儿茶素、花旗松素、表儿茶素、常春藤皂苷元、3β-乙酰氧基苍术酮等关键活性成分,以及胱天蛋白酶3(CASP3)、CASP8、热休克蛋白90α(HSP90AA1)、环氧合酶2(PTGS2)、过氧化氢酶(CAT)和雌激素受体1(ESR1)等核心靶点。GO分析得到903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得到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p53、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和雌激素信号通路等67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五苓散的关键活性成分对核心靶点有较强的亲和力。结论 五苓散可以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治疗肝硬化腹水,主要起到抗炎、抗纤维化、抗氧化等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仪(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益气祛风方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UHPLC-Q-Exactive Orbitrap MS鉴定益气祛风方的主要化学成分,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主要成分-核心靶点-信号通路”网络,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从益气祛风方共鉴定出115个化学成分,获得40个核心靶点,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脂质及动脉硬化、糖基化终产物及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及低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生松素、荠苧黄酮、槲皮素、N-乙酰多巴胺二聚体-1、N-乙酰多巴胺二聚体-2等成分与部分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本研究初步鉴定了益气祛风方治疗DN潜在的有效成分并预测了其作用靶点,为进一步研究中医“从风论治”法和益气祛风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秦七风湿方(QRF)干预骨性关节炎(OA)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并结合分子对接及体外实验对结果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ymMap、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检索QRF中的活性成分及成分靶点;借助GeneCards、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及DrugBank数据库检索收集OA疾病靶点;对QRF干预OA的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基因本体(GO)生物学功能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 3.7.2构建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结合分子对接和体外抗炎实验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由QRF干预OA的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珠子参中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山茱萸中熊果酸、獐牙菜苷元、山茱萸苷,秦艽中马钱苷酸、龙胆碱等为QRF干预OA的主要成分,可能通过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等核心靶点,调控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类风湿性关节炎、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实现。体外实验表明,QRF水提液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TNF-α的释放。结论 QRF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抗炎、免疫调节等过程,发挥多靶点、多通路干预OA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麻杏石甘汤“异病同治”肺炎支气体肺炎(MPP)与支气管哮喘(BA)的共同潜在靶点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筛选麻杏石甘汤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运用UniProt数据库将其进行标准化。运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收集MPP与BA疾病相关靶点。利用Venny2.1获取药物-疾病共有靶点。利用Cytoscape3.9.1软件构建疾病-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将交集靶点输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Tools软件将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筛选得到麻杏石甘汤有效成分123种,相关靶点208个。MPP疾病靶点374个,BA疾病靶点2 623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46个。GO富集分析获得生物过程276个(P<0.05),细胞组成15个(P<0.05),分子功能33个(P<0.05)。KEGG通路富集分析获得麻杏石甘汤治疗MPP与BA的共同通路主要有糖尿病并发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表明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多能形成稳定结构。[结论] 麻杏石甘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治疗MPP与BA,为中医“异病同治|理论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麻杏石甘汤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提供了生物信息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益肾健骨方治疗绝经后乳腺癌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和中医综合数据库(TCMID)获取益肾健骨方的活性成分和靶点,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为阈值进行潜在活性成分筛选。通过药物靶标数据库(TTD)、药物数据库(DrugBank)、疾病相关的基因与突变位点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筛选出与益肾健骨方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3.7.2构建疾病-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采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将关键靶点和潜在靶点与活性成分的相互作用进行验证。结果 益肾健骨方中共筛选到药代动力学较好的活性成分β-谷甾醇、谷甾醇、豆甾醇、槲皮苷、山柰酚等113种,得到GO富集条目(P<0.05)1048条,KEGG通路富集得到84条信号通路(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苷与核心靶点和潜在靶点结合稳定,涉及肿瘤通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大鼠体内实验验证益肾健骨方可以增加骨小梁密度及骨组织胶原溶剂比,改善大鼠骨质疏松状态。结论 益肾健骨方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乳腺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小承气汤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研究其药理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获取小承气汤化合物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和STITCH数据库预测中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依据度值和介数筛选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KEGG功能富集;将小承气汤部分核心成分与肿瘤坏死因子α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 获得小承气汤有效活性成分62个,主要是蒽醌衍生物、酚类和黄酮类成分;筛选出50个关键靶点,包括炎症相关酶EGFR、EGF、TNF-α、MMP9、PTGS2等,神经递质转运、代谢等相关的SLC6A4、MAOA、MAOB、CASP3等;对关键靶点的ontology(GO)分析结果共27条,涉及细胞对白介素1的反应、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以及一氧化氮生物合成过程的正反馈等炎症介质代谢相关的生物过程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63条,作用于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炎症性肠病、色氨酸代谢和VEG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芦荟大黄素、β-谷甾醇、儿茶素、木犀草素、厚朴酚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对接结果良好。结论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阐明了小承气汤的药效物质基础、作用的关键靶点和主要作用途径,为该方进一步的药理学研究和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黄芪-葛根(芪葛)药对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平台筛选黄芪、葛根的有效成分及靶点;于各疾病数据库中检索T2DM的相关靶点,提取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并构建PPI网络图,并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对关键靶点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再利用DAVID在线工具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以探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以高脂饲料喂养同链脲佐菌素尾静脉注射联合的方式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芪葛药对高、中、低剂量组,灌胃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原,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底物(IRS)-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框蛋白O1(FoxO1)蛋白的表达。结果 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出芪葛药对治疗T2DM核心靶点131个,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1,TNF-α,IL-6等较为关键;KEGG富集分析预测该药对主要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等发挥降糖作用。与模型组比较,芪葛药对高、中剂量组空腹血糖及FINS水平均降低,糖原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芪葛药对高、中、低剂量组AST,ALT,TG,LDL-C显著降低(P<0.05,P<0.01);芪葛药对高、低剂量组TC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葛药对高、中剂量组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芪葛药对高剂量组IRS-2,Akt,p-Akt,PI3K,p-PI3K蛋白表达升高,FoxO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芪葛药对在治疗T2DM上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可能通过IL-6,TNF-α等靶点调控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影响胰岛素抵抗、糖原合成、糖异生、葡萄糖转运、炎症及免疫反应等过程对糖尿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分析沙棘叶治疗高脂血症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建立油酸-棕榈酸(摩尔比2∶1)诱导的HepG2高脂细胞模型,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法(CCK-8)确定沙棘叶含药血清的最适给药浓度,并利用沙棘叶含药血清对细胞进行干预,进行油红O染色确定其造模成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细胞的总胆固醇(TG)和甘油三酯(TC)含量。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可能的作用机制;分子对接确定潜在作用靶点的作用能力。结果 CCK-8实验表明,10%含药血清浓度为细胞生长的最适浓度,油红O染色表明,经油酸-棕榈酸(摩尔比2∶1)诱导的高脂细胞模型已经形成;经含药血清处理后,细胞的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含量均下降,表明沙棘叶对高脂血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沙棘叶治疗高脂血症的核心靶点为血清白蛋白(ALB)、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涉及755条生物过程,73条分子功能,3种细胞组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表明沙棘叶治疗高脂血症涉及PPAR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结论 10%沙棘叶含药血清可降低高脂细胞模型的脂质累积和降低细胞内的TG、TC水平。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PAR信号通路等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尿酸性肾病(uric acid nephropathy, UAN)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筛选出补肾活血方的有效活性成分。通过PubChem、DrugBank、SymMa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出中药各成分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DisGenet、malaCards和OMIN数据库获取尿酸性肾病的靶点基因。David绘图工具筛选出中药与疾病的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3.9.0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关系图,并通过CytoNCA插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筛选得到核心靶点蛋白。采用AutoDock Vina 1.1.2软件将补肾活血方关键有效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最后运用乙胺丁醇和腺嘌呤诱导的尿酸性肾病模型对网络药理学预测的结果进行基础实验验证。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得到补肾活血方治疗UAN的作用靶点234个,其中核心靶点19个,对应5种中药的113种有效成分。GO富集分析共得到925条基因功能信息,KEGG富集分析发现112条信号通路,涉及Toll样受体、NF-κB、PI3K-Akt、p53、TNF等信号通路治疗尿酸性肾病。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异黄酮等关键活性成分与ALB、MMP9、TLR4等关键核心靶点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活血方组、非布司他组大鼠肾组织TLR4和NF-κB蛋白表达量和血清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ALB水平明升高(P<0.05)。结论 本研究提示,补肾活血方中关键活性成分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降低TLR4、NF-κB和MMP-9水平,减轻炎症反应,进而减少ALB漏出,发挥保护肾脏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利胆化痰活血方治疗代谢综合征的药效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http://tcmspw.com/tcmsp.php)和SwissTargetPrediction(http://www.swisstargetprediction.ch)筛选利胆化痰活血方的有效成分及靶点,从DisGeNET数据库(https://www.disgenet.org)中获取代谢综合征疾病靶点,与利胆化痰活血方有效成分靶点进行韦恩分析。针对利胆化痰活血方有效成分和代谢综合征相关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建立交集靶点的PPI网络和有效成分-核心靶点关联网络。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有效成分与靶点的潜在结合活性。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出38个活性成分和14个靶点组成的129个有效成分与靶点组合可能是其潜在起效组合。其作用通路与内分泌抵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HIF-1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鞘脂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对接将其聚焦到AKT1,PPARG及MMP9三个靶点中,动物实验显示,代谢综合征大鼠肝脏中AKT1,PPARG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经过利胆化痰活血方治疗后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本研究发现利胆化痰活血方可能作用于肝脏中AKT1和PPARG治疗代谢综合征,对进一步揭示利胆化痰活血方对代谢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提供新的证据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2.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3.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7.
喘证的一般护理注意调整病室环境、体位与休息、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护理、情志护理;根据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实施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障治疗措施的实施,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8.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七情学说实验研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近年来有关中医七情学说的实验研究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实验研究对七情学说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着重对今后开展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七情学说实验研究所涉及的动物模型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