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应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后,清燥救肺汤对肺癌细胞自噬启动相关蛋白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UNC-51样激酶1(ULK1)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CTX)组(50 mg·kg-1),清燥救肺汤组(11 g·kg-1),AMPK抑制剂组(10 mg·kg-1),清燥救肺汤加AMPK抑制剂组(清燥加抑制剂组)(11 g·kg-1+10 mg·kg-1)。小鼠右腋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构建肺癌荷瘤模型。造模24 h后,CTX组腹腔注射给药,隔日1次,共7次,AMPK抑制剂组与清燥加抑制剂组腹腔注射compound C,每日1次,共14 d。清燥救肺汤组和清燥加抑制剂组,造模前后14 d均以中药设定剂量灌胃给药。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小鼠并取荷瘤组织,统计各组瘤质量;透射电镜(TEM)观察各组肺癌组织自噬溶酶体的生成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MPK,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mTOR,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ULK1,磷酸化UNC-51样激酶1(p-ULK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和p62蛋白的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肺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清燥救肺汤组瘤质量降低(P<0.01),电镜下发现自噬溶酶体生成,p-AMPK,p-ULK1,LC3B,LC3B-Ⅱ蛋白表达和p-AMPK/AMPK,p-ULK1/ULK1,LC3B-Ⅱ/LC3B-Ⅰ均升高(P<0.05,P<0.01),p-mTOR,p62蛋白表达和p-mTOR/mTOR均降低(P<0.05)。与清燥救肺汤组比较,清燥加抑制剂组电镜下未见自噬溶酶体生成,p-AMPK,p-ULK1,LC3B,LC3B-Ⅱ蛋白表达和p-AMPK/AMPK,p-ULK1/ULK1,LC3B-Ⅱ/LC3B-Ⅰ均明显降低(P<0.05,P<0.01),p62蛋白表达升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各给药组肺癌组织与模型组比较,病理有明显改善。结论 清燥救肺汤能促进自噬发生标志蛋白LC3B-Ⅱ升高及p62蛋白表达降低从而诱导自噬发生,其自噬启动机制可能不是调控AMPK/mTOR/ULK1通路介导,而是通过AMPK/ULK1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AMPK/mTOR/ULK1)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探讨芪黄益气摄血方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芪黄益气摄血方高、低剂量组和强的松组,每组10只。采用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腹腔注射方法,建立ITP小鼠模型;注射APS后的第8天,各组分别灌胃给药,连续14 d。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和血红蛋白(Hb)浓度变化;分离脾脏、胸腺组织,称质量,计算脏器指数;取胸骨做骨髓涂片,显微镜下进行骨髓巨核细胞分类;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血小板生成素(TPO)、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γ干扰素(IFN-γ)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脾脏AMPK、mTOR、ULK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Beclin1)、p62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脾脏AMPK、p-AMPK、p-mTOR、p-ULK1、LC3Ⅱ/LC3Ⅰ、Beclin1、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PLT计数、Hb及TPO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脾脏和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1),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IL-10、TGF-β1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黄益气摄血方高、低剂量组及强的松组显著增加模型小鼠PLT计数、TPO水平(P<0.01),明显降低脾脏和胸腺指数(P<0.05,P<0.01),明显增加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P<0.05,P<0.01),明显降低血清IL-6、TNF-α、IFN-γ水平(P<0.05,P<0.01),明显提高IL-10、TGF-β1水平(P<0.05,P<0.01);与芪黄益气摄血方低剂量组比较,芪黄益气摄血方高剂量组和强的松组在改善PLT计数、细胞炎性因子水平方面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P<0.05,P<0.01)。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脾脏AMPK、LC3、Beclin1 mRNA和p-AMPK/AMPK、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P<0.01),mTOR、ULK1、p62 mRNA和p-mTOR、p-ULK1、p6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芪黄益气摄血方高、低剂量组及强的松组可明显下调脾脏AMPK、LC3、Beclin1 mRNA和p-AMPK/AMPK、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P<0.05,P<0.01),同时明显上调mTOR、ULK1、p62 mRNA和p-mTOR、p-ULK1、p62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 芪黄益气摄血方可能通过调控AMPK/mTOR/ULK1信号通路抑制自噬的过度发生,从而调节免疫失耐受,发挥治疗ITP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芍药苷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自噬通路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方法 自由饮用4%葡聚糖硫酸钠(DSS)建立UC小鼠模型,56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MPK抑制剂组(20 mg·kg-1)、芍药苷(50 mg·kg-1)+抑制剂(20 mg·kg-1)组、芍药苷高剂量组(50 mg·kg-1)、中剂量组(25 mg·kg-1)、低剂量组(12.5 mg·kg-1)药物干预7 d后,通过比较小鼠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变化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果判断芍药苷对UC的保护作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免疫荧光检测结肠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中AMPK、mTOR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p-AMPK、p-mTOR,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AMPK、mTOR、Beclin1、LC3和p6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下降、DAI评分升高、结肠出现严重的病理学损伤,炎症因子TNF-α、IL-6在血清中含量上升(P<0.01),LC3和p-AMPK/AMPK在结肠组织中蛋白水平下调,p-mTOR/mTOR蛋白水平上调(P<0.01);AMPK、LC3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mTOR、p62的mRNA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组和芍药苷+抑制剂组比较,经芍药苷治疗后小鼠体质量上升、DAI评分降低、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炎症因子TNF-α、IL-6在血清中含量下降(P<0.05),LC3和p-AMPK/AMPK在结肠组织中蛋白水平上调,p-mTOR/mTOR蛋白水平下调(P<0.01),AMPK、Beclin1、LC3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mTOR、p62的mRNA表达下调(P<0.01),抑制剂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严重,各项指标趋势与芍药苷高剂量组完全相反。结论 芍药苷可通过激活AMPK/mTOR信号通路,增强自噬,减轻UC小鼠的炎症损伤,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益气扶正解毒汤对A549细胞自噬水平和生长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制备益气扶正解毒汤含药血清干预A549肺癌细胞。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549细胞中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1(Beclin1),p62,p53蛋白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AMPK(p-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磷酸化mTOR(p-mTOR)蛋白的水平,免疫荧光(IF)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MAP1LC3B)蛋白水平,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侵袭实验(Transwell)和β-半乳糖苷酶染色分别检测含药血清对细胞增殖、侵袭、衰老情况的影响;设置自噬抑制剂甲基腺嘌呤(3-MA,5 mmol·L-1)干预组,即分为10%胎牛血清组(空白组),10%正常血清组(正常组),10%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10%高剂量含药血清加3-MA(高剂量+3-MA)组,检测各组细胞增殖、侵袭、衰老水平;并设置p53抑制剂(PFT-α, 10 μmol·L-1)组,即分为正常组,PFT-α组,高剂量组,高剂量+PFT-α组,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表达水平和MAP1LC3B免疫荧光强度及各组细胞增殖、侵袭、衰老的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正常组比较,干预A549细胞48 h,益气扶正解毒汤中、高剂量组LC3-Ⅱ和Beclin1蛋白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1);益气扶正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p62,p-mTOR/mTOR蛋白下降(P<0.05,P<0.01),p53,p-AMPK/AMPK蛋白表达升高(P<0.01);益气扶正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A549细胞增殖、侵袭数量明显降低,细胞衰老数量显著增多(P<0.01),同时MAP1LC3B免疫荧光强度增强,且益气扶正解毒汤高剂量组效果最佳;与益气扶正解毒汤高剂量组比较,益气扶正解毒汤高剂量+3-MA组、益气扶正解毒汤高剂量+PFT-α组发生增殖、侵袭的细胞数量均增加,而发生衰老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P<0.01),同时,高剂量+PFT-α组的MAP1LC3B免疫荧光强度减弱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结论 益气扶正解毒汤可经p53/AMPK信号通路上调A549细胞自噬水平,进而抑制A549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促进细胞衰老,在抑制肺癌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观察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对膜性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抽取20只设为正常组,其余大鼠均采用预免疫和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的方法制作膜性肾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复制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贝那普利组(10 mg·kg-1)及益肾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6.61,13.22,26.44 g·kg-1),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灌胃,每天1次,连续灌胃4周。灌胃结束后,检测大鼠血浆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UTP)定量指标的变化;苏木素-伊红(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碘酸六胺银(PASM)染色及透射电镜下观测肾脏病理形态改变;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球中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3的沉积;免疫组化(IHC)法观察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p62蛋白的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雷帕霉素靶蛋白/Unc-51样激酶1(AMPK/mTOR/ULK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UTP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TG,TC水平显著升高(P<0.01),ALB水平显著下降(P<0.01);肾小球结构紊乱,体积增大,基底膜可见不同程度增厚和部分肾小管空泡样变性,大量胶原纤维和嗜复红蛋白沉积,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肾小球毛细血管襻IgG和补体C3弥漫性沉积;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显著降低(P<0.01),p6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Unc-51样激酶1(p-ULK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肾通络方各剂量组、盐酸贝那普利组大鼠TG,TC,UT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ALB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清SCr,BUN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脏病理损害不同程度减轻;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LC3Ⅱ表达水平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p62蛋白表达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p-AMPK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升高(P<0.05,P<0.01),p-mTOR,p-ULK1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结论 益肾通络方对膜性肾病大鼠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AMPK/mTOR/ULK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激活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探讨肝豆扶木汤(GDFMD)对氯化铜(CuCl2)诱导的人肝癌细胞(HepG2)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HepG2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GDFMD组,PI3K/mTOR抑制剂NVP-BEZ235(10 nmol·L-1)组,GDFMD+NVP-BEZ235(10 nmol·L-1)组。采用200 μmol·L-1 CuCl2构建模型组铜负荷HepG2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观察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免疫荧光观察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磷酸化PI3K(p-PI3K)/PI3K,磷酸化Akt(p-Akt)/Akt,磷酸化mTOR(p-mTOR)/mTOR,Beclin-1,LC3Ⅱ/LC3Ⅰ,p62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细胞PI3K,Akt,mTOR,Beclin-1,LC3Ⅰ,LC3Ⅱ,p62 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SOD,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0% GDFMD含药血清组SOD,GSH-Px活性升高,MDA含量下降(P<0.05,P<0.01);NVP-BEZ235组GSH-Px活性下降,MDA含量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p6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eclin-1,LC3Ⅱ/LC3Ⅰ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0% GDFMD组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p62表达水平升高,Beclin-1,LC3Ⅱ/LC3Ⅰ表达水平下降(P<0.05,P<0.01);NVP-BEZ235组p-PI3K/PI3K,p-mTOR/mTOR表达水平下调,Beclin-1,LC3Ⅱ/LC3Ⅰ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与10% GDFMD组比较,10% GDFMD+NVP-BEZ235组p-Akt/Akt,p-mTOR/mTOR表达水平下降,Beclin-1,LC3Ⅱ/LC3Ⅰ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LC3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0% GDFMD组LC3Ⅱ蛋白表达降低,与10% GDFMD组比较,10% GDFMD+NVP-BEZ235组LC3Ⅱ蛋白表达升高。各组PI3K,Akt,mTOR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6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Beclin-1,LC3Ⅰ,LC3Ⅱ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10% GDFMD组p62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Beclin-1,LC3Ⅰ,LC3Ⅱ mRNA表达水平下调(P<0.01);NVP-BEZ235组Beclin-1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10% GDFMD组比较,10%GDFMD+NVP-BEZ235组Beclin-1,LC3Ⅱ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结论 GDFMD能抑制CuCl2诱导的HepG2细胞过度自噬,减轻细胞氧化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细胞水平探讨芪玉三龙汤干预肺癌A549细胞对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信号轴关键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肺癌人A549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CK-8)法检测芪玉三龙汤含药血清对A549细胞活性的影响;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透射电镜(TEM)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B)分别检测芪玉三龙汤对A549细胞凋亡、自噬体形成及自噬标记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 芪玉三龙汤血清能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抑制细胞活性;与空白血清组比较,芪玉三龙汤血清组A549细胞的凋亡数量显著增多(P<0.01),自噬体形成增加;与空白血清组比较,芪玉三龙汤血清组A549细胞的mTOR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Beclin1,自噬相关基因5(Atg5),自噬相关基因13(Atg1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芪玉三龙汤能够诱导肺癌A549细胞发生自噬,其具体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mTOR的表达,上调Beclin1,Atg5,Atg13,LC3的表达,促进LC3Ⅰ转化为LC3Ⅱ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探讨当归四逆汤对痛风性关节炎(GA)大鼠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0.3 mg·kg-1)和当归四逆汤低、中、高剂量组(6.54、13.08、26.16 g·kg-1),每组10只,并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7 d。于第5天给药1 h后向各组(正常组除外)大鼠右侧踝关节注射尿酸钠混悬液(50 g·L-1)建立GA模型,正常组注射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观察大鼠踝关节肿胀情况;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水平;观察踝关节病理形态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滑膜PI3K、磷酸化(p)-PI3K、Akt、p-Akt、mTOR、p-mTOR、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Ⅰ(LC3Ⅱ/Ⅰ)、自噬效应蛋白(Beclin-1)、泛素结合蛋白(p62)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PI3K、Akt、mTOR、LC3、Beclin-1、p6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指数显著升高(P<0.01),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升高(P<0.01),踝关节滑膜组织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滑膜组织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p6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I3K、Akt、mTOR、p62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LC3Ⅱ/Ⅰ、Beclin-1蛋白和LC3、Beclin-1 mRNA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当归四逆汤中、高剂量组大鼠关节肿胀明显减轻(P<0.05);血清中TNF-α、IL-6、IL-1β表达量显著明显降低(P<0.05);踝关节滑膜组织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减轻;滑膜组织PI3K、p-PI3K、Akt、p-Akt、mTOR、p-mTOR、p62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PI3K、Akt、mTOR、p62 mRNA表达量亦明显降低(P<0.05),而LC3Ⅱ/Ⅰ、Beclin-1蛋白和LC3、Beclin-1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 当归四逆汤可以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提高大鼠滑膜组织自噬水平,改善痛风性关节炎,并且以高剂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肝豆汤(GDD)对Wilson病毒奶小鼠(TX)模型海马神经元细胞的线粒体自噬影响,并通过研究PTEN诱导激酶1(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通路,探讨肝豆汤对神经元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60只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肝豆汤低、中、高剂量组(5.5、11、22 g·kg-1)和青霉胺组(0.09 g·kg-1),予以相应灌胃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悬挂实验及爬杆实验检测行为学;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合透射电镜观测细胞凋亡、超微结构、细胞自噬及线粒体结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神经元细胞Pink1、Parkin、自噬标记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p62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ink1、Parkin、Beclin-1、LC3Ⅱ/Ⅰ、p6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定位巡航时间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悬挂得分降低,爬杆时间显著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肝豆汤中、高剂量及青霉胺组小鼠定位巡航时间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悬挂得分上升,爬杆时间缩短(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元细胞损伤显著,自噬体增多;与模型组比较,肝豆汤中、高剂量组及青霉胺组神经元细胞损伤改善显著,自噬体减少。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DA、ROS水平升高,SOD水平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肝豆汤低、中、高剂量组MDA、ROS下降,SOD水平显著上升(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ink1、Parkin、LC3Ⅱ、Beclin-1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上升,p62表达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肝豆汤中、高剂量组Pink1、Parkin、LC3Ⅱ、Beclin-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下降,p62明显上升(P<0.05,P<0.01)。结论 肝豆汤显著的抑制TX小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过度自噬,保护神经元细胞的损伤,其机制考虑可能为通过调控Pink1/Parkin通路而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解毒活血方是否可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诱导巨噬细胞自噬抑制炎症反应稳定AS易损斑块。方法 30只高脂饲料喂养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解毒活血方(中药)低、中、高剂量组、雷帕霉素组,6只普通饲料喂养的ApoE-/-小鼠为正常组,6只普通饲料喂养的C57BL/6J小鼠为空白组,造模7周后开始灌胃给药,中药组予解毒活血方溶液(5.35、10.7、21.4 g·kg-1·d-1),雷帕霉素组予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2 mg·kg-1·d-1),连续给药4周,余各组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检测血清血脂及炎症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血管壁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单克隆抗体(MOMA-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透射电镜观测主动脉自噬体数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巨噬效应蛋白(Beclin-1)、自噬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及PI3K、Akt、mTOR通路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血脂和炎症因子MCP-1、IL-6水平升高(P<0.05),MOMA-2、α-SMA蛋白表达减少(P<0.05,P<0.01),自噬蛋白Beclin-1表达增加(P<0.05),通路蛋白PI3K、Akt、mTOR表达减少(P<0.05,P<0.01);主动脉内壁可见明显粥样斑块,斑块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斑块附着处血管内膜明显增厚且结构紊乱;自噬体和线粒体数量更少,且线粒体结构不完整。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雷帕霉素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和MCP-1、IL-6水平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升高(P<0.05),MOMA-2、α-SMA蛋白表达减少(P<0.05,P<0.01),Beclin-1、LC3Ⅱ表达增加(P<0.05,P<0.01),PI3K、Akt、mTOR表达减少(P<0.05,P<0.01);主动脉内壁可见少量粥样斑块,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及血管壁厚度减轻;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数量增多。结论 解毒活血方改善AS小鼠脂质代谢,增强巨噬细胞自噬活性,减轻AS炎症反应,提高易损斑块稳定性,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王中华  窦志英  王洋  陈涛  王远志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234-1240
[目的] 针对熟地黄的药性特点,深入研究熟地黄炮制过程中,陈皮与砂仁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影响,并建立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法检测熟地黄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并根据其含量变化,验证其炮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丰富熟地黄的炮制品种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熟地黄在全国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中的炮制方法,采用其中具有临床实用特色的方法,即:陈皮制熟地黄、砂仁制熟地黄(酒蒸法和拌制法),并以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熟地黄的质量标准为参照指标,采用UPLC-MS检测技术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并结合性状评分,进行综合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1 000 ng/mL,r=1),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均较好(RSD<3%)。本实验中炮制后的熟地黄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均超过药典标准,在炮制过程中当性状达到药典及传统标准时,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以陈皮制熟地黄后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炮制过程中含量变化最显著。[结论] 陈皮制熟地黄可明显稳定和控制毛蕊花糖苷在熟地黄炮制过程中的下降趋势。这对通过相应的炮制方法,在有效保存熟地黄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扩大熟地黄临床使用范围有积极意义。同时UPLC-MS法由于操作简便、速度快、准确度高,可用于熟地黄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黎平  王业玲  唐丽  郭志永  龙春林 《中草药》2013,44(18):2498-2501
目的 研究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的黄酮苷类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凝胶柱、中压制备、高速逆流等色谱技术分离和纯化,通过UV、IR、1D和2D NMR等谱学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三叶鬼针草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 2(R/>S)-异奥卡宁-(3′, 4′-二甲醚)-7-O-β-D-葡萄糖苷(1a/1b)、槲皮素-3, 4′-二甲醚-7-O-吡喃葡萄糖苷(2)、槲皮素-3, 4′-二甲醚-7-O-芸香糖苷(3)、(Z)-6-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 7, 3′, 4′-四羟基橙酮(4)、海生菊苷(5)、奥卡宁-4-甲醚-3′-O-β-葡萄糖苷(6)。结论 化合物1a/1b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鬼针草苷H。  相似文献   

13.
彭海燕  钟小清  吕高荣  卢志标  邹节明 《中草药》2013,44(21):3063-3066
目的 对民间常用中药材金沙藤Lygodii Herba原植物来源进行考证。方法 查考本草文献对金沙藤原植物和药用部位的记载及附图,野外调查金沙藤药材的原植物来源,通过产地药农收集金沙藤药材原植物标本,核对药材原植物标本和咨询分类专家。结果 目前市场上金沙藤药材原植物来源主要是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曲轴海金沙、小叶海金沙的地上部分,部分地区将云南海金沙、羽裂海金沙和柳叶海金沙用做金沙藤药材;对商品金沙藤药材和不同植物来源的金沙藤TLC分析,显相似的主斑点。结论 为更好地制定金沙藤新的药材质量标准提供依据,并为药厂金沙藤药材收购提供依据,保证金沙藤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杨炳友  李晓毛  刘艳  匡海学 《中草药》2017,48(14):2979-2988
毛酸浆Physalis pubescens作为药食两用植物,已有1 200多年的悠久历史。目前研究发现,毛酸浆主要含黄酮类、甾体类、苯丙素类、生物碱类、脂肪酸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菌、抗氧化、利尿、免疫抑制等多种药理活性。查阅近30年国内外文献,针对毛酸浆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毛酸浆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展望,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毛酸浆的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水飞雄黄和干研雄黄物相结构、元素组成、总砷及可溶性砷含量及抗炎活性进行比较,以阐明雄黄水飞的炮制机制。方法 制备了粒径基本一致的水飞雄黄和干研雄黄,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法明确其物相结构并测定伴生矿石含量,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观测水飞品和干研品形貌特征并检测其元素种类和比例,采用火焰光度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度法对2种雄黄中总砷及可溶性砷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二甲苯诱导昆明小鼠耳肿胀实验模型观察雄黄水飞品及干研品不同剂量组的抗炎作用。结果 水飞雄黄和干研雄黄的物相均是AsS和/或As4S4;水飞品相比于干研品,其伴生矿石含量有所减少、与氧结合的砷含量较低、总砷及可溶性砷含量较高。抗炎实验表明,阳性药醋酸地塞米松组、水飞品高剂量组及干研品高剂量组的耳肿胀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水飞品高剂量组的耳肿胀度与干研品高剂量组相比降低有显著性差别。结论 与干研法炮制雄黄相比,水飞法炮制雄黄并不改变其物相种类,但有除杂、减毒及增效三重效果,揭示了水飞法炮制雄黄的机制,丰富了水飞法炮制雄黄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大黄包装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唐文文  晋小军  宋平顺 《中草药》2013,44(14):1925-1930
目的 以大黄有效成分、储藏前后质量耗损、保质时间和经济效益为指标,考察大黄适宜的包装方法.方法 供试用大黄品种为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外观色泽考察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用热浸法提取浸出物;HPLC法测定蒽醌、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量.结果 大黄包装含水量对有效成分有显著影响,含水量为24%左右时,浸出物的量最高,为31.36%;含水量为14%左右时,浸出物的量最低;蒽醌的量则相反,此含水量蒽醌的量最高,为1.893%;含水量为20%左右时,儿茶素和没食子酸的量均最高,分别为1.492%和0.400%;真空包装的大黄浸出物和蒽醌的量均最高,分别达33.47%和1.891%,普通包装处理最低,仅分别为28.30%和1.539%;加入脱氧剂包装的没食子酸和儿茶素的量最高,没食子酸的量为0.323%,儿茶素的量达到2.022%;大黄储藏1年时,通过对霉变、虫蛀情况的观察,以及大黄品质的测定发现,在大黄水分的量不超过20%时,采用真空包装,储藏期无霉变出现,大黄外观质量良好.结论 抽真空包装是大黄最优的气调包装方法,它不仅能增加药农收入,也提高了大黄保质储藏过程的水分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将壳聚糖(CS)应用于丹参酮IIA(Tan IIA)固体分散体的制备,考察并比较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MW)的CS为载体的Tan IIA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方法 以CS为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Tan IIA固体分散体,对不同MW的CS以及药物与载体的不同比例所制备固体分散体的溶出行为进行比较研究,并进行物相分析。结果 Tan IIA-CS(MW 3 000~5 000)按1∶9比例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效果最好,60 min时药物的体外累积溶出率达到90%以上;经差示扫描量热(DSC)和扫描电镜(SEM)分析,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非晶形形式存在于载体中。结论 以CS为载体制备的Tan IIA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改善Tan IIA的溶出;CS作为Tan IIA一种新型的固体分散体载体,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快速液相与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FLC-Q-TOF/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八月札Akebiae Fruct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2.1 mm,1.7 μm)色谱柱,以0.1%甲酸-乙腈和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快速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 ℃,进样量1 μL。质谱定性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的飞行时间质谱,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全扫描的质量扫描范围m/z 100~1 500。结果 依据质谱裂解规律,从八月札的甲醇提取物中共鉴定出25个三萜类成分,并对另外9个未知成分进行了结构推测。结论 UFLC-Q-TOF/MS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全面地鉴定八月札中的多种成分,为八月札的进一步提取分离和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苦豆子I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阳翠  刘萍  刘姣蓉  郭蒙 《中草药》2013,44(10):1323-1327
目的 通过对产白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和内蒙的苦豆子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分析,为野生苦豆子资源的驯化和保护等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2个苦豆子居群的DNA进行扩增,对其扩增条带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在所得遗传距离的基础上进行UPGMA聚类和主成分分析(PCA),并绘制亲缘关系树状聚类图.结果 51条ISSR引物共检测到433个位点,每条引物5~12个,平均8.49个;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 93.30%; 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Ⅰ)分别为0.335 1、0.499 8;遗传距离变幅范围0.173 6~0.650 2.结论 22个苦豆子居群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各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倍半萜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技术对沉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MS、1D和2D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96孔板微量稀释法测试了分得的单体化合物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沉香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a,5-二甲基-3-(丙-2-烯基)-八氢萘-2β,8a-二醇(1)、白木香酸(2)、白木香醇(3)、vetaspira-2(11),6-dien-14-al(4)、白木香醛(5)、(-)-10-表-γ-桉叶醇(6)、9β-羟基-α-沉香呋喃(7)。其中化合物1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10μmol/L。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命名为2β,8aα-二羟基-11-烯-荒漠木烷,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