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肝豆汤(GDD)对Wilson病毒奶小鼠(TX)模型海马神经元细胞的线粒体自噬影响,并通过研究PTEN诱导激酶1(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通路,探讨肝豆汤对神经元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60只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肝豆汤低、中、高剂量组(5.5、11、22 g·kg-1)和青霉胺组(0.09 g·kg-1),予以相应灌胃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悬挂实验及爬杆实验检测行为学;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结合透射电镜观测细胞凋亡、超微结构、细胞自噬及线粒体结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神经元细胞Pink1、Parkin、自噬标记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p62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ink1、Parkin、Beclin-1、LC3Ⅱ/Ⅰ、p6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定位巡航时间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悬挂得分降低,爬杆时间显著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肝豆汤中、高剂量及青霉胺组小鼠定位巡航时间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悬挂得分上升,爬杆时间缩短(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元细胞损伤显著,自噬体增多;与模型组比较,肝豆汤中、高剂量组及青霉胺组神经元细胞损伤改善显著,自噬体减少。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DA、ROS水平升高,SOD水平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肝豆汤低、中、高剂量组MDA、ROS下降,SOD水平显著上升(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ink1、Parkin、LC3Ⅱ、Beclin-1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上升,p62表达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肝豆汤中、高剂量组Pink1、Parkin、LC3Ⅱ、Beclin-1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下降,p62明显上升(P<0.05,P<0.01)。结论 肝豆汤显著的抑制TX小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过度自噬,保护神经元细胞的损伤,其机制考虑可能为通过调控Pink1/Parkin通路而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女性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变化及补肾中药二至天癸方对高龄妇女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ET)结局的影响,从而验证《黄帝内经》“七七”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 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生殖与遗传中心行辅助生殖技术的不孕症患者150例,按照《黄帝内经》“七七”理论分为三七、四七组(30例),五七组(60例)和六七组(60例),五七组和六七组采用随机数字+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各30例,中药组自促排卵周期启动日给予二至天癸方至扳机日。观察各组之间的IVF结局,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卵巢颗粒细胞中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线粒体分裂蛋白1(Drp1)的含量。结果 与三七、四七组比较,五七对照组和六七对照组患者获卵数、双原核(2PN)数、可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明显下降(P<0.05),六七对照组鲜胚移植率明显下降(P<0.05)。与五七对照组比较,六七对照组患者患者获卵数、2PN数、可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和临床妊娠率均明显下降(P<0.05)。与五七对照组比较,五七中药组患者获卵数、2PN数、可用胚胎数明显升高(P<0.05);与六七对照组比较,六七中药组患者获卵数明显升高(P<0.05)。与三七、四七组比较,五七和六七对照组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Mfn1和Mfn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Drp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五七对照组比较,六七对照组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Mfn1和Mfn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Drp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五七对照组比较,五七中药组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Mfn2蛋白表达升高,Drp1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六七对照组比较,六七中药组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Mfn1和Mfn2蛋白表达升高,Drp1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在“五七”后IVF结局预后变差,卵巢颗粒细胞中线粒体融合能力下降,而裂变增多,从线粒体功能验证了《黄帝内经》“七七”理论的内涵。二至天癸方可以调节高龄女性的卵巢颗粒细胞线粒体功能,提高Mfn1、Mfn2表达水平,促进线粒体融合,抑制Drp1而减少线粒体分裂,缓解年龄带来的卵巢功能减退,提高卵母细胞发育潜能,改善高龄女性的IVF结局,但对于“六七”之年的超高龄女性临床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加减薯蓣丸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40只5月龄SPF级APP/PS1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加减薯蓣丸组、加减薯蓣丸+氯喹(CQ)组,每组10只,同背景野生型C57BL/6J小鼠10只设定为正常组。其中加减薯蓣丸组予以加减薯蓣丸煎剂(10 g·kg-1)灌胃,多奈哌齐组予以盐酸多奈哌齐溶液(0.45 mg·kg-1)灌胃,加减薯蓣丸+CQ组则在加减薯蓣丸组基础上予以CQ(10 mg·kg-1)腹腔注射1次,与灌胃同时进行,正常组与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共35 d。给药结束后,Morris水迷宫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小鼠空间记忆能力;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小鼠海马CA1神经元凋亡水平;生化检测小鼠海马神经元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线粒体自噬接头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PTEN诱导激酶1(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in)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小鼠海马线粒体叉头状转录因子O1(FoxO1)、PINK1、Park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增长,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滞留时间占比明显减少,相对分辨指数明显降低,识别新物体能力减弱(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5);ROS水平显著升高(P<0.01),SOD水平显著降低(P<0.01);海马线粒体形态严重损伤;p62、LC3Ⅱ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1),Parki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INK1蛋白表达增多(P<0.05);FoxO1、PINK1、Parkin mRNA表达均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经加减薯蓣丸干预后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滞留时间占比明显增多,相对分辨指数显著升高,识别新物体能力增强(P<0.05);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ROS水平显著降低(P<0.01),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线粒体形态及各结构改善明显;p62、LC3Ⅱ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P<0.01),PINK1、Parkin蛋白表达增多(P<0.01);FoxO1、PINK1、Parkin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加减薯蓣丸组比较,加减薯蓣丸+CQ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增长,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滞留时间占比减少,相对分辨指数减少(P<0.05);SOD水平明显降低(P<0.01);线粒体形态结构损伤度再次加重;p62、LC3Ⅱ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P<0.01),PINK1、Parkin表达明显减少(P<0.05,P<0.01);FoxO1、PINK1、Parkin mRNA表达明显减低(P<0.05,P<0.01)。结论 加减薯蓣丸能有效改善AD小鼠氧化应激损伤及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FoxO1,PINK1,Parkin因子的表达,促进线粒体自噬,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保护神经元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安寐丹(AMD)对睡眠剥夺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SD)、安寐丹(AMD,9.72 g·kg-1·d-1)组和褪黑素组(MT,0.27 mg·kg-1·d-1)。通过自制睡眠剥夺箱进行持续性睡眠剥夺30天。以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水平,尼氏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检测海马CA1、CA3区Drp1、Mfn2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海马Drp1、Mfn2 mRNA的表达。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SD组学习记忆明显受损,表现为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游泳总路程、初次穿越平台时间延长,跨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减少(P < 0.01),同时海马神经元尼氏小体少,着色浅;CA1、CA3区Drp1、Mfn2蛋白表达减少,mRNA表达下调(P < 0.01)。与SD组比较,AMD改善了SD大鼠的学习记忆,缩短逃避潜伏期、游泳总路程及初次穿越平台时间,增加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时间(P < 0.01),同时海马神经元胞体较为饱满,尼氏小体增加,着色加深;CA1、CA3区Drp1、Mfn2蛋白增加,mRNA表达上调(P < 0.01)。结论 安寐丹改善S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可能是与修复线粒体分裂/融合失衡状态,升高Drp1、Mfn2蛋白及mRN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玉液汤对2型糖尿病认知障碍(DCI)大鼠胃饥饿素(Ghrelin)表达水平的调控,探讨其防治DCI的作用途径。方法 以高脂高糖饲料结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除正常组外,造模成功后按照血糖均匀分模型组、二甲双胍组(200 mg·kg-1)、玉液汤低、中、高剂量组(4.575、9.15、18.3 g·kg-1),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30 d,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及血糖。给药结束即采用Morris水迷宫法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测试结束后取大鼠全脑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病理变化,同时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组织和海马CA1区Ghrelin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显著上升(P<0.01),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明显增加(P<0.05,P<0.01),目标区域停留时间及运动路程、穿越平台次数显著下降(P<0.01),海马CA1区细胞形态结构异常,排列紊乱,数量减少,大鼠血清、海马CA1区及胃组织Ghrel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玉液汤中、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均增加,各剂量组血糖显著下降(P<0.01),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0.05),目标区域停留时间、运动路程及穿越平台次数均明显增加(P<0.05,P<0.01),海马CA1区细胞结构形态均改善,正常细胞数量增加,血清、胃组织及海马CA1区Ghrelin水平明显提高(P<0.05,P<0.01)。结论 玉液汤可有效改善DCI大鼠的认知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血清、海马CA1区及胃组织Ghrelin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细胞模型中研究白芍总苷抗非酒精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油酸干预HepG2细胞构建脂肪肝细胞模型,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肪滴。采用CCK-8检测白芍总苷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白芍总苷预处理组和治疗组。生化实验检测细胞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活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线粒体的超微结构。Real-time PCR检测细胞酰基辅酶A氧化酶1(acyl coenzyme A oxidase1, ACOX1)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线粒体融合蛋白1(Mitofusin 1, Mfn1)、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 2, Mfn2)、视神经萎缩蛋白1(Optic atrophy 1, Opa1)和发动蛋白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 Drp1)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脂肪肝细胞模型,筛选出白芍总苷的最佳的作用浓度为80 μg/mL,作用时间为24 h。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C、TG、MDA浓度及ALP和AL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GSH-Px活性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肿胀,嵴稀疏、断裂、溶解,逐渐空泡化,ACOX1 mRNA和Mfn1、Mfn2、Op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Dr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芍总苷预处理组和治疗组细胞TC、TG、MDA浓度及ALP和AL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大部分线粒体膜结构较为完整,嵴结构清晰且紧密排列,ACOX1 mRNA和Mfn1、Mfn2、Opa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Dr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白芍总苷对脂肪肝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改善线粒体损伤,保护线粒体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叉头框转录因子O3a(FoxO3a)通路调控自噬对快速老化小鼠8型(SAMP8)小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6月龄SPF级抗快速老化亚系小鼠(SAMR1)雄性小鼠6只设为正常组,6月龄SPF级SAMP8雄性小鼠24只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组(0.747 mg·kg-1)、六味地黄丸高、低剂量组(2.700、1.350 g·kg-1),灌胃给药2个月。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各组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尼氏染色观察小鼠皮层、海马神经元;免疫组化(IHC)检测皮层、海马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阳性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皮层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Beclin1)、B细胞淋巴瘤-2(Bcl-2)、自噬相关基因5(ATG5)、胱天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Akt、p-Akt、FoxO3a、p-FoxO3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P<0.01),穿越平台次数、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1);皮层、海马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体积缩小,分布疏散,LC3B阳性表达显著增多(P<0.01);皮层Beclin1、ATG5表达显著升高(P<0.01),Bcl-2表达水平降低(P<0.01),Caspase-3、Caspase-9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Akt/Akt、p-FoxO3a/FoxO3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及六味地黄丸高、低剂量组小,3 d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P<0.01);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1);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增加(P<0.01);多奈哌齐组皮层海马神经元神经细胞数量增多,六味地黄丸高、低剂量组小鼠神经元数目及尼氏体明显增加且分布致密,细胞损伤程度较低;多奈哌齐组及六味地黄丸高、低剂量组皮层、海马LC3B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六味地黄丸高、低剂量组Beclin1表达显著降低(P<0.01),多奈哌齐组和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ATG5表达显著降低(P<0.01),多奈哌齐组及六味地黄丸高、低剂量组皮层Bcl-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Caspase-9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p-Akt/Akt、p-FoxO3a/FoxO3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六味地黄丸有效改善了快速老化SAMP8 AD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保护神经元,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FoxO3a信号通路,下调自噬相关因子ATG5、Beclin1和LC3B表达和减少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首乌丸基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D-半乳糖衰老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将50只SPF级SD雄性大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首乌丸低剂量组及首乌丸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均用D-半乳糖(120 mg·kg-1)制造衰老模型,同时给予维生素E(0.018 g·kg-1),首乌丸低、高剂量(1.08、2.16 g·kg-1)灌胃。造模6周后Morris水迷宫检测行为学变化,取全脑、海马组织,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突触素(SYN)的表达,高尔基染色观察大鼠神经元形态及功能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mTOR、磷酸化(p)-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磷酸化(p)-p70S6K、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2(4EBP2)、磷酸化(p)-4EBP2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海马mTOR、p70S6K、4EBP2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游泳速度减慢(P<0.01),游泳总路程延长(P<0.05),上平台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海马CA1区PSD-95、SYN蛋白表达下降(P<0.01),染色效果最淡,区域最小,在同心圆距胞体100、140、180、200 μm时,海马神经元树突与同心圆交点数量减少(P<0.01),树突棘长度及密度均下降(P<0.01),p-mTOR、p-p70S6K蛋白表达升高(P<0.01),4EBP2、p-4EBP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mTOR、p70S6K mRNA表达上升(P<0.01),4EBP2 mRNA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首乌丸低、高剂量组大鼠的平均游泳速度加快(P<0.01),上平台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海马CA1区PSD-95、SYN蛋白表达升高(P<0.01),在同心圆距胞体100、140、180、200 μm时,海马神经元树突与同心圆交点数量增加(P<0.01),首乌丸低、高剂量组大鼠的树突棘数量、长度、密度均升高(P<0.01),p-mTOR、p-p70S6K蛋白表达下降(P<0.01),4EBP2、p-4EBP2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mTOR、p70S6K mRNA表达降低(P<0.01),4EBP2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首乌丸能够改善D-半乳糖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表达,改善神经元形态,修复神经功能,减少神经元凋亡,抑制mTOR信号通路,延缓脑衰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补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大鼠模型自噬的影响。方法 52周龄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VD组)、模型+补肾活血方组(BSHX组)、模型+雷帕霉素组(Rap组)和模型+3-甲基腺嘌呤组(3-MA组),每组10只大鼠。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采用两血管阻断法(2-VO)建立VD模型。BSHX组中药灌胃治疗28天;自噬干预组于造模前30 min侧脑室给药。运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通过尼氏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大鼠海马区病理形态及自噬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和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大鼠海马Beclin-1、P62以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VD组比较,BSHX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升(P<0.05),镜下观察BSHX组和3-MA组的细胞形态及数量均有改善,自噬小体鲜见,Beclin-1以及LC3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P6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补肾活血方可以降低VD大鼠海马区Beclin-1和LC3蛋白及mRNA的表达,提高P62的表达,通过抑制自噬的发生,减轻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Aβ损伤的PC12模型,观察人参皂苷Rb1对线粒体自噬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Aβ损伤PC12细胞建立体外AD模型,采用人参皂苷Rb1进行干预后,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情况,Western blot检测LC3Ⅱ/Ⅰ、p62、PINK1、parkin、NDP52和OPTN蛋白的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LC3p62PINK1parkinNDP52OPTN mRNA水平。结果 人参皂苷Rb1高剂量促进细胞中自噬小体包裹受损线粒体,升高LC3Ⅱ/Ⅰ比值(P < 0.05),减少p62蛋白水平(P < 0.05);同时,人参皂苷Rb1显著增加了PINK1蛋白表达(P < 0.01),同时减少OPTN及NDP52蛋白水平(P < 0.05);此外,人参皂苷Rb1高剂量组parkinOPTN mRNA表达显著上调(P < 0.01),低剂量组PINK1NDP52 mRNA表达也显著上调(P < 0.05)。结论 人参皂苷Rb1神经保护作用与调节线粒体自噬相关,通过激活PINK1/parkin通路促进线粒体自噬而改善体外AD模型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3.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4.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成立以来,确立了以中医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体治疗方法和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成长历程。他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牵头联合全国26家医院以及挪威国家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医结直肠癌的诊疗方案的验证工作,牵头制定《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及探索建立辐射社区医院的结直肠癌中医三级防治网络等工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具有典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地上各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新鲜地上部分各部位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化学组分。结果:花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氧化石竹烯(26.590%),2,6,6-三甲基双环[3.1.1]-2-烯(13.605%);果中为石竹烯(34.589%),1R-α-蒎烯(14.444%);叶柄中为(1α,4aα,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异丙基)-萘(33.671%),[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22.474%%),1R-α-蒎烯(11.479%);茎中为1R-α-蒎烯(15.544%),[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14.212%),石竹烯(11.551%)。结论:白花前胡地上部分挥发油中,石竹烯类、1R-α-蒎烯含量较高,茎和叶柄挥发油中萘类成分含量较高,在考虑综合利用的同时,应防止人畜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